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和曲折(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共八大确定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其直接原因是A.破除了对斯大林模式和苏联经验的迷信B.中国经济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C.中共领导人的调查研究D.《论十大关系》的理论指导2.为毛泽东“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观点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A.民主革命的胜利B.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C.三大改造完成D.中共八大的决策3.1958年,政治局扩大会议公报指出:“经过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努力,我们将建成社会主义,并且为第三个第四个五年计划期间向共产主义过渡准备物质和思想的某些条件。”这段材料的思想根源是A.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B.小资产阶级的狂热病C.“左”倾盲目主义D.脱离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4.1957年,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是A.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提出批评意见B.少数人对党和政府的攻击C.党中央对客观形势估计不准D.帝国主义掀起世界性反华浪潮5.从1958年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中可得出的教训是A.经济建设要全面发展B.社会主义必须实行按劳分配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D.经济指导方针要符合客观规律6.19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很大的盲目性,主要是因为A.当时我国国民经济已进入困难时期B.“大跃进”运动已给国家造成巨大的浪费C.当时我国的生产力还比较落后D.农民对人民公社化运动热情不高7.所谓“大跃进”运动是指A.将各类合作社转变为人民公社B.超额完成各种计划指标C.制订并完成各种不切实际的目标D.全民大炼钢铁运动8.一份报纸曾登载粮食亩产12万斤,一颗大白菜200斤,这是哪一年的报纸A.1956年B.1958年C.1960年D.1966年9.对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历史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我国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错误恶性发展C.生产关系不断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充分发展D.社会主义建设既遭受重大挫折,也取得巨大成就10.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B.整顿党的作风和机关作风C.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D.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11.下列哪一事件说明中共开始违反了“八大”的指导思想A.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大跃进”运动D.人民公社化运动12.1957年的反右派斗争错误的最主要根源是A.对当时阶级斗争形势估计过于严重B.打击面过宽,严重扩大化C.把右派的性质定为敌我矛盾D.从理论上修改了“八大”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论断13.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条件可能性的是A.“大跃进”运动B.农村土改运动C.反右派斗争D.文化大革命14.1960年,党对国民经济实行的方针是A.调整、稳定、巩固、提高B.调整、改革、充实、提高C.充实、调整、巩固、提高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15.对“七千人大会”的情况表述,正确的是A.党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B.提出了新的经济建设方针C.初步总结了“大跃进”的经验教训D.为反右倾斗争中受批判的同志全部平反16.下列重要工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新建的是A.宝成铁路B.武汉长江大桥C.兰新铁路D.成昆铁路17.我党历史上“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是A.王明“左”倾冒险主义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反右倾”斗争D.文化大革命18.之所以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悲剧,其历史根源在于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毛泽东个人地位的空前提高B.建国以后在政治、经济方面完全照搬苏联的模式C.毛泽东个人“左”倾错误发展的严重结果D.我国有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和大量分散的小农经济19.从所谓的“一月革命”开始,“文化大革命”进入了A.全面整顿时期B.“全面夺权”时期C.“批林批孔”时期D.“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期20.我党历史上最大冤案的受害者是A.罗瑞卿B.刘少奇C.彭德怀D.邓小平21.客观上宣告“文化大革命”理论和实践破产的历史事件是A.“九一三事件”B.所谓的“二月逆流”C.“四五运动”D.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22.1973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较前一年增长了9.2%,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是A.“文革”动乱还没有扩展到经济领域B.党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及时纠正了“左”倾错误C.周恩来提出批极左思潮,恢复调整了国民经济D.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并采取了有效措施23.1975年邓小平主持全面整顿的实质是A.把国民经济搞上去B.系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C.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D.以实现“四个现代化”为全党工作大局24.1976年的“四五”运动中有诗云:“欲悲闻鬼叫,我哭豺狼笑”,这里“豺狼”是指A.林彪反革命集团B.江青反革命集团C.“左”倾错误路线D.“文化大革命”运动25.“四五运动”的实质A.悼念周恩来,痛斥“四人帮”B.让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C.拥护邓小平为首的党的正确领导D.进行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26.“文革”延续十年之久的主要原因是A.“走资派”层出不穷B.“二月逆流”的影响C.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D.后期出现“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27.标志着“文化大革命”全面发动的中共中央会议有①1966年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②八届二中全会③八届十一中全会④九届二中全会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28.到1967年、1968年,“文革”动乱扩展到经济领域,具体表现在①经济工作机构瘫痪②政策、规章制度被废弛③交通运输堵塞④大批工人、干部离岗闹“革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29.下列历史事件属于抵制“文化大革命”错误的是①“二月逆流”②周恩来提出批判极左思潮③“四五”运动④邓小平提出全面整顿思想A.①②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30.下列关于“文革”期间部分年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说明正确的是①“文化大革命”初期,国民经济受到严重影响②当“文革”走上正轨后,经济开始出现回升③“文革”虽是政治动乱,但仍促进了经济的发展④在周恩来、邓小平主持工作时,经济迅速回升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0分,第32、33题15分,共40分)31.从新中国建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党和政府对城市工矿企业进行了哪些调整和改造?其特点如何?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又怎样在城市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32.《中国共产党七十年》一书中指出,在前后约达二十年(1957~1976年)之久的时间里,我们党在两个问题上都一再发生失误。这两大问题是什么?它们是如何相互影响发展的?这些严重失误给我们哪些主要的经验教训?33.试述中国共产党制定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总路线的历史条件,并说明两者在内容上的侧重点有何不同?分析它们给我国社会经济建设各带来了什么影响?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高考历史基础训练十五答案一、1.【分析】本题考查历史知识的理解能力,课本有段小字介绍有关背景,从中可得出直接结论。破除对苏联模式的迷信后,只是从整体上注意探索,整个探索活动还是需要总结中国实践中的经验教训。【答案】B2.【分析】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主题是在大规模的阶级斗争过去之后,剥削阶级从整体上被消灭也就意味着这一斗争状态过去了,而这一“消灭”是三大改造的必然结果。【答案】C3.【分析】本题属于材料选择题,关键是抓住其中的有效信息“……向共产主义过渡……”,这一结论完全脱离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其错误认识的根本原因是没有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国情。【答案】D4.【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整风运动转入反右派斗争”的原因,不是“扩大化”的原因。反右派斗争在当时是必要的,必要性就在于少数资产阶级右派攻击中共领导,攻击社会主义制度,这一客观情况使中共决定开展反右派斗争。【答案】B5.D6.【分析】要从人民公社化的性质上考虑问题。兴办人民公社就是扩大公有制的范围,这属于改革生产关系的范畴。在改革生产关系上盲目很明显是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状况不符。【答案】C7.【分析】本题属于考查理解能力的程度型选择题。“跃进”就在于扩大数量,A项与之不符,这些数量指标不仅是已经制订的,很多是临时提出的,B项亦不符题意,前述的各种指标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大炼钢铁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指标,D项也应排除。【答案】C8.B9.D10.C11.B12.A13.A14.D15.C16.C17.D18.D19.B20.B21.A22.C23.B24.B25.C26.C27.C28.A29.D30.C二、31.(1)建国初的调整改造:①没收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财产,接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建立国营经济。②合理调整工商业,使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国营经济领导下恢复发展;工矿企业进行生产和民主改革。③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3分)(2)特点:①根据中国国情对不同所有制经济分别采取没收、调整改造和合作化方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②形成了单一的高度集中的公有制计划经济体制。③确立了工人阶级在工矿企业中的领导地位。④后期在改造过程中存在过急、过粗,超越生产力水平的倾向。(3分)(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城市经济体制改革:①改单一所有制为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并存;②改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宏观调控、政企分开,逐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③改产品经济为市场商品经济;④改平均主义分配为按劳分配为主的多种分配方式。(4分)32.两大问题:①社会主义条件下的阶级斗争问题。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的规模速度问题。(2分)相互影响:①19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从理论上修改“八大”关于社会主义主要矛盾的理论,成为以后党在阶级斗争问题上连续犯错误的理论根源。②在反右的影响下,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思想抬头,浮夸风和“共产风”等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③“反右倾”斗争使“左”倾错误进一步发展,造成三年严重经济困难。④“左”倾错误的发展导致“文革”十年动乱,国民经济濒临崩溃。(10分)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正确认识国情国力,注意防止“左”的倾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3分)33.(1)历史条件:1953年总路线的条件是:人民政府已掌握国家经济命脉,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已完成,即将开始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抗美援朝胜局已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了有利的国际环境;民主革命遗留问题已基本解决,人民政权巩固。1958年总路线的条件是: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实现,我国进入全面经济建设新阶段;中共借鉴苏联经验教训,结合本国建设经验,努力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周边国际环境缓和,加上“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使经济建设的“左”倾思想滋长,忽视了客观规律,背离了党的“八大”正确方针。(5分)(2)侧重点不同:过渡时期集中精力发展重工业,侧重于工业化这个主体,逐步实现三大改造作为两翼,力求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侧重于多快好省的“快”字,片面追求工农业生产高速度,反对保守,大炼钢铁,以粮为纲。(3分)(3)影响: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后,全国各行各业大力支援工业建设;同时完成了三大改造,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由于工作过粗过急也遗留下一些问题;1958年总路线提出后,党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工业以钢为纲,农业方面人民公社化运动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国家面临建国后最严重的困难。(4分)(4)启示:经济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一定要从实际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状况。(3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