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一先秦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一先秦史(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世界上出土古人类化石、石器和用火遗迹最为丰富的古人类遗址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山顶洞人遗址D.半坡人遗址2.下列关于山顶洞人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处于旧石器时代晚期B.普遍使用磨制石器C.已懂得人工取火D.掌握了磨制钻孔技术3.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的相似之处有①人们过着定居生活②进入原始农耕时期③创造了著名的彩陶文化④人们会织麻布,制麻衣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4.大汶口文化中晚期①我国一些地区相继进入父系氏族公社时期②出现了陶器新品种黑陶和白陶③玉器生产的工艺水平高④养蚕缫丝,纺织技术进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个朝代的年表。现已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定夏朝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把中国历史纪年上推了A.2900多年B.2000多年C.1200多年D.800多年6.夏、商两朝的覆亡给后世君主的启示是A.重视教育,奖励学术B.任用贤臣,勤政爱民C.加强国防,充实军备D.发展经济,增强国力7.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纣的残暴统治激起奴隶的反抗B.商朝前线兵力弱C.文王时任用姜尚进行政治军事改革D.一些小国、部落参与伐商战争8.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9.关于商周农业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种植粮食作物“五谷”B.奴隶和庶民集体耕作C.人们已懂得使用粪肥、草木灰和绿肥D.主要劳动工具为青铜器10.商朝号称青铜时代,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A.商朝青铜器已广泛用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B.商朝青铜业生产具有较高技术水平C.商朝青铜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D.商朝青铜制造是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11.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这是由A.夏民善于经商而来B.商民擅长经商而来C.由商朝的国名而来D.由商汤的国王名称而来12.下列有关“甲骨文”的表述,不确切的是A.在“殷墟”发现的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B.今天的汉字就是从甲骨文发展而来的C.研究甲骨文便于了解商朝社会情况D.甲骨文的发现使商朝历史有了确切纪年13.金文、钟鼎文、铭文是指A.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B.铸刻在金属器上的文字C.铸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D.铸刻在黄金上的文字14.“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出自于A.《周易》B.《战国策》C.《尚书》D.《春秋》15.周王室东迁后,势力衰落的表现有①王畿之地大大缩小②诸侯不再听从天子的命令③诸侯不再朝觐和纳贡④被迫依附于强大的诸侯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6.下列关于春秋战国争霸战争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打击奴隶制,推广封建制B.“尊王攘夷”,维护周天子统治地位C.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D.争夺人口、土地的兼并战争17.公元前7世纪,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决定性战役是A.城濮之战B.马陵之战C.桂陵之战D.长平之战18.下面叙述与战国历史相符的是A.周王室派代表参加葵丘会盟B.齐、晋、楚、秦等国争霸C.诸侯国内卿大夫执掌朝政D.南方楚王率军到洛阳问鼎19.春秋战国时期,随着铁器时代的到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显著提高,这一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A.铁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运用C.水利的兴修D.曲辕犁的发明20.下面关于春秋战国经济史的叙述正确的有①出现了精巧漆器②青铜器出现金银错新技术③已能用曲造酒④出现了手工业工艺专著《考工记》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1.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初税亩”,其实质都是要A.建立地主阶级专政B.发展封建经济C.逐步承认土地私有D.消灭奴隶制残余22.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是A.获得秦孝公的大力支持B.符合人民的根本利益C.顺应了经济发展的趋势D.反映了新兴地主的愿望23.《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4.关于战国时期诸子百家思想地位的评价,正确的是A.儒家思想居统治地位B.墨家思想占主导地位C.法家备受统治者推崇D.道家最受欢迎25.法家思想在战国时期之所以能成为“显学”而备受推崇,是因为它①适应了当时社会政治改革的需要②符合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③有利于统治者加强对人民的控制④强调树立君主个人权威以加强中央集权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6.西周分封制和井田制之间的纽带是A.王位和权力B.土地、爵位和义务C.贡赋和工具D.工具和奴隶27.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是A.满足新兴地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私欲B.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C.奴隶主扩张领土和掠夺财富的战争D.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28.春秋时期,各诸侯国君选用人才普遍实行“任人唯贤”“因功受禄”的制度,这表明A.新兴地主取得统治地位B.各国采纳了墨子“尚贤”的主张C.奴隶制的特权制度趋于瓦解D.奴隶主贵族竭力维护旧制度29.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的积极意义是①大国拓展了疆域,实现了区域统一②促进了民族融合③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加强了集权的趋势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0.下列关于战国时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三家分晋反映了诸侯国之间的矛盾B.社会制度的变革达到质变阶段C.战争不断,但社会经济仍有相当发展D.百家争鸣是社会变革在思想领域里的反映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33题14分,共40分)31.(2003年春季高考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韩欲疲秦人,使无东伐,乃使水工郑国为间于秦(劝秦开凿水渠)。中作而觉,秦人欲杀之。郑国曰:“臣为韩延数年之命,然渠成,亦秦万世之利也。”(秦王嬴政)乃使卒为之。——《资治通鉴》卷六材料2(韩人计谋被发觉后)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嬴政)曰:“诸侯人来事秦者,大抵为其主游间于秦耳,请一切逐客。”李斯(楚人入秦,时为客卿)议亦在逐中。斯乃上书曰:“……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史记》卷八七回答:上述所反映的事件中,秦王做出了什么决策?秦王的决策导致了什么结果?32.郭沫若先生认为:“东周列国社会制度的变革到春秋末年以后才达到质变的阶段。”试分析这一观点的史实依据。33.阅读下列材料:“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又说:“(战争)春则废民耕稼树艺,秋则废民获敛,……百姓饥寒冻馁而死者,不可胜数。”回答:(1)上述思想是我国战国时期墨子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核心是什么?(2分)(2)从哲学的角度分析在阶级社会里上述思想是否能成为现实。(6分)(3)从历史与现实的角度分析上述思想有何积极的进步意义。(6分)高考历史基础训练一答案一、1.B2.B3.A4.D5.C6.B7.A8.C9.D10.A11.B12.D13.A14.A15.A16.D17.A18.C19.B20.D21.C22.C23.D24.C25.D26.B27.C28.C29.C30.A二、31.【分析】此题围绕郑国渠的开凿命题,要结合材料和中国古代史教材的观点进行回答,秦国在关中地区开凿郑国渠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答案】坚持完成郑国渠的开凿;不采纳“逐客”建议。(4分)郑国渠的开凿使大量田地得到灌溉;(4分)留住和吸引了大批人才;秦国日益强大,最终灭掉六国。(4分)32.①春秋时期,政治上诸侯国进行争霸和兼并战争,有利于局部统一,促进了华夏族与周边各族的联系;经济上,随着铁器和牛耕的使用,生产力发展,私田大量开垦;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和鲁国实行“初税亩”,逐步承认土地私有,井田制开始瓦解,封建剥削方式出现,奴隶社会逐渐走向崩溃。(7分)②战国时期,政治上,诸侯国进行兼并战争,人民渴望统一;各诸侯国开展变法运动,经过一个世纪,新的封建制度在各国确立;经济上,铁器和牛耕推广,井田制进一步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逐渐被封建土地私有制所代替;思想上,社会变革引起了百家争鸣。这样在战国时期我国封建制度最终确立。(6分)③由此可见郭沫若的观点是正确的。(1分)33.(1)“兼爱”“非攻”。(2分)(2)①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②在阶级社会里,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是无法调和的。统治阶级总是要竭力维护自己的阶级统治,压迫和剥削劳动人民,而被统治者总是要反抗剥削,摆脱贫困,因此,在阶级社会里,墨子的这种兼爱思想不可能成为现实。(6分)(3)从历史上看,墨子的上述思想在当时是有进步意义的。要求人们相亲相爱,互助互利,和睦相处,安定团结,共同富裕,这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反对掠夺战,谴责战争对生活和生产的破坏,提出“兼爱”“非攻”,企求一个和平安定的环境,发展生产,这有利于社会的进步,顺应了历史的潮流。因此,墨子的思想仍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当今世界任何国家只有在和平的环境里,才能求得发展,反对战争,维护和平,过上幸福富裕的生活仍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与要求。因此,发扬光大墨子的思想,有利于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6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