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单元测试十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本试题满分100分,其中客观题48分,主观题52分。测试时间:50分钟)一、客观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答题卡上):1、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镜—战线正式建立的标志是A.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B.国民政府发表自卫宣言C.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D.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宜官2、抗日战争时期,为了进行经济掠夺,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统制事业”。“统制事业”的主要范围包括A、火柴和造纸业B、纺织、烟草和水泥制造业C、面粉和制糖业D、矿产、钢铁和交通运输业3、“地道战”、“地雷战”、“鸡毛信”、“小兵张嘎”是哪个时期的象征:A.北伐战争B.解放战争C.抗日战争D.十年内战4、为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根据地在政权建设上采取的重要措施是A.建立政治协商制度B.实行“三三制”C.实行减租减息D.开展整风运动5、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是A、八七会议B、遵义会议C、中共七届二中全会D、中共七大6、关于平型关战役属性的正确表述是A.防御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B.防御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C.相持阶段配合正面战场的战役D.相持阶段敌后战场的战役7、中国共产党开辟的抗日民主根据地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农村革命根据地相比,相同点是A.政权组织原则B.土地政策C.军队性质D.主要地域分布8、右图中国军队臂章番号属于抗战战斗序列,该部队即A.第八路军B.第十九路军C.新编第四军D.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9、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确定工作重心转移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七届二中全会C.瓦窑堡会议D.洛川会议10、1943年1月,美英分别与中国签订新约,废除在华领事裁判权;11月,蒋介石与罗斯福、丘吉尔举行开罗会议。上述史实说明①抗日战争为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提供了历史性机遇②美英认识到应该平等对待中国③中国已经成为与美英平起平坐的大国④中华民族的抗战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11、最近,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公布了蒋介石1917年至1931年的日记,吸引了各国学者的关注。蒋介石在日记里可能涉及的事件是A.参加北伐战争B.拒绝张杨兵谏C.组织淞沪会战D.出席开罗会议12、百团大战涉及的主要根据地是A.陕甘宁、晋绥、晋冀豫B.晋冀豫、晋绥、晋察冀C.陕甘宁、山东、晋察冀D.晋察冀、山东、晋冀豫班级姓名学号成绩一、客观题答题卡:123456789101112二、主观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计52分)13、材料一: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人占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人占6人。材料二:美国记者怀特写道:“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材料三:抗战爆发后,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1941年-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9分)14、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1938年1月16日《声明》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1938年11月3日《声明》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1938年12月22日《声明》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4分)(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8分)(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8分)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的拥政爱民活动》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年份开垦荒地(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谷物产量(万担)皮棉产量(万斤)1941年39.01210.5147581944年128.81467.5175300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材料材料三可以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回答:①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6分)②据材料二,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6分)③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11分)测试十三: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参考答案)一、客观题答题卡:123456DDCBDA789101112CABBAB二、主观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计52分)13、材料一: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选出的9名常驻议员中,共产党人占3人;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人占6人。材料二:美国记者怀特写道:“共产党……让他决定自己应缴纳多少赋税,让他自己决定是否减租减息……他必然会拥护这个政党”。材料三:抗战爆发后,来自海内外的捐款源源不断地汇集到延安。在许多国家的街道上,经常能看到华人为抗战募捐的场面。1941年-1942年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期。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陕甘宁边区能够战胜困难、坚持抗战的条件。(9分)答案要点: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得到了海内外广泛援助。14、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材料是1938年日本近卫内阁发表的三次对华政策《声明》的节录,摘自《日本帝国主义对外侵略史料选编》。)材料一:在攻陷南京后,帝国政府为了仍然给中国国民政府以最后重新考虑的机会,一直等到现在。然而,国民政府不了解帝国的真意,竟然策动抗战,……因此,帝国政府今后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而期望真能与帝国合作的中国新政权的建立与发展,并将与此新政权调整两国邦交,协助建设复兴的新中国。——1938年1月16日《声明》材料二:帝国陆海军已攻克广东(州)、武汉三镇,平定中国重要地区。国民政府仅为一地方政权而已。然而,如该政府坚持抗日容共政策,则帝国决不收兵,一直打到它崩溃为止。……如果国民政府抛弃以前的一贯政策,更换人事组织,取得新生的成果,参加新秩序的建设,我方并不予以拒绝。——1938年11月3日《声明》材料三:日本政府,本年曾一再声明,决定始终一贯地以武力扫荡抗日的国民政府。同时,和中国同感忧虑、具有卓识的人士合作,为建设东亚新秩序而迈进。……当此之时,政府向国内外阐明同新生的中国调整关系的总方针,以求彻底了解帝国的真意。日满华三国应以建设东亚新秩序为共同目标而联合起来,共谋实现相互善邻友好、共同防共和经济合作。——1938年12月22日《声明》回答:(1)据材料一,指出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4分)答案要点:日本采取了不承认国民政府(“不以国民政府为对手”),图谋另立亲日的伪政权的方针。(2)据材料二,日本对国民政府的方针有何变化?结合史实说明其原因。(8分)答案要点:变化:日本改变了不承认国民政府的方针,在对国民政府实行军事打击的同时,伸出诱降之手。原因:从当时中日战争的实际看,日军占领武汉、广州后,由于战线太长、兵力不足、资源紧张,又由于中共领导的敌后游击战争猛烈发展,严重威胁日军后方,日本被迫改变原来的方针。(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增添了什么新花样?联系史实说明它对国民政府产生的影响(8分)答案要点:增添的新花样:日本提出所谓“善邻友好、共同防共、经济合作”三项原则,作为诱降的条件。影响: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政府内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投敌,成立了伪国民政府。15、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生产运动)包括公私农业、工业、手工业、运输业、畜牧业和商业,而以农业为主体。--摘自毛泽东《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的拥政爱民活动》材料二陕甘宁边区垦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年份开垦荒地(万亩)耕地面积(万亩)谷物产量(万担)皮棉产量(万斤)1941年39.01210.5147581944年128.81467.5175300根据《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报告(1939-1941)》、《陕甘宁边区建设概要》提供的材料材料三可以给人以这样一个印象,即边区政府在发展它的领域内的生产上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特别是在1940-1941年间国民党加紧封锁以后更是如此……在农业上,粮食作物的产量可能至少是有所增长的,这主要是由于为了增加谷物种植而大规模垦荒的结果。纺织品原料的生产由于棉花种植的恢复和振兴肯定也大大增加了……政府发展生产的努力在许多方面取得了相当的成功。因为有了这样的进步,边区政府能在1943-1945年间很好地达到了在衣、食、住等方面自给自足的目标。当然,这些目标也反映了极端俭朴的消费水平。--摘自(美)施兰《陕甘宁边区生产的发展》回答:①据材料一,大生产运动以农业为主体,在当时有何特殊意义?(6分)答案要点:当时陕甘宁抗日根据地处于日伪和国民党包围、封锁之下,一切都必须自力更生,首先要解决抗日军民的吃、穿问题,才能生存下去和坚持斗争,其他各业也要依靠农业才能发展。②据材料二,比较1941年和1944年几组统计数字,可以得出什么结论?(6分)答案要点:开荒、耕地面积和谷物、皮棉产量都有明显的增长,其中皮棉产量的增长幅度最大,大生产运动取得很大成绩。③材料三是美国人施兰对陕甘宁边区大生产运动的一段评论。请结合材料二和你的认识对它加以鉴别并简述理由。(11分)【评分说明:按以下三个层次给分】第一层:评论正确,符合大生产运动的实际情况。(4分)第二层:评论正确,材料二提供的数字可以证明,根据地渡过困难的事实更是证明。(7分)第三层:评论正确,他根据事实充分肯定大生产运动取得的成绩并承认它达到了目标,同时也指出这是就极端俭朴的水平而言的。(1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