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化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历史复习中国近代化一、选择题:中国近代化包含三项历史使命,经济上:工业化——富强;政治上:反侵略——民族独立,反封建——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思想的近代化,是中国近代化进程的前提。1.中国近代迈出“师夷长技”第一步的代表人物是A.林则徐B.魏源C.严复D.李鸿章2.《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A.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B.探索出了救国救民之路C.批评了封建的统治政策D.介绍了西方的政治思想3.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A.《四洲志》B.《海国图志》C.《资政新篇》D.《应诏统筹全局折》。4.早期维新思想同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潮的主要不同是A、学习外国的科学技术B.学习外国的军事技术C.学习外国的政治制度D.借鉴外国经验,探索救国之路5.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C.出版书刊,宣传维新思想D.开展了有一定群众基础的变法运动6.中国近代史上有人提出:“议院者,公议政事之院也。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法诚良,意诚美矣。”“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职,草野小民无所积其怨,故断不至数代而亡,一朝而厌也。”此人的主张是A.加强君主专制B.建立皇族内阁C、实行君主立宪D.倡导民主共和7.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是把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其决定性因素为A.康有为出生在封建官僚家庭;自幼接受严格的封建教育B.传统儒家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正统思想,根深蒂固C.孔子在中国民众中享有崇高威望D.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软弱性和妥协性8.我们之所以把维新派和顽固派的论战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因为A.论战最先打破了清朝君臣闭目塞听、愚昧无知的状态B.在论战中提出了学习西方科技和兴办近代工商业的要求C.资产阶级在论战中首次提出了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的要求D.论战正面抨击了封建信条,阐述了资产阶级的政治思想9.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弓I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的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日胜中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10.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兴民权、设议院,其根本目的在于A.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B.用西方的政治体制维护清朝的统治C.鼓励广大民众参政议政D.利用西方的政治学说论证儒家思想的合理性11.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根本目的是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D.反对思想领域里的尊孔复古12.新文化运动把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根本原因是A.儒家思想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B.当时北洋军阀政府推崇儒家思想C、儒家思想比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落后D.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13.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等先进知识分子强调科学与民主并重,在政治上实行A.民主共和制B.君主立宪制C.苏维埃体制D.人民民主制14.下列有关近代前期的维新派思潮、民主革命思想和激进的民主主义思潮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B.在中国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C.是爱国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产物D.是进步和爱国的思潮近代工业在中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15.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我们常称之为“近代工业”,这里“近代”的含义是A.产生于近代B.受外商企业刺激C.是机器生产,不是手工生产D.是半资本主义性质16.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后,由于生产效益好,因而经常受到官府的勒索,有的不得不关门歇业,这说明中国近代化的发展A.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控制B.受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和束缚C.必须依赖西方资本主义D、必须依赖封建主义17.我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城市,这从客观上反映出A.这些地方地理位置优越B.外资企业、洋务派创办企业的刺激作用C.清政府扶持沿海企业D.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只能在沿海地区出现18.有人在光绪四年提出:“外国官与商合,商人势大,故日臻富强;中国官与商分,商人势单,故日趋贫弱。”上文的实质是A.要求发展私人资本B.要求推行政治变革C.主张对外开放D.主张推行洋务运动19.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0.19世纪末,中国出现了兴办工业的高潮,其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外国资本主义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C.民主共和和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的刺激21.19世纪末,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其目的是A.顺应世界资本主义发展潮流B.实行对外开放政策C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D.对外进行商战22.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民族工商业B.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23.洋务派最早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属于A.航运业B.采矿业C.冶铁业D.纺织业24.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都A.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B.受工业革命的影响C.是半封建性质的企业D.在甲午中日战后走向衰落25.洋务运动破产的根本原因是A.西方列强的破坏B.顽固派的阻挠C在中央缺乏一个健全、有力的领导核心D.引进西方技术设备,而没有变革封建制度反帝反封建是中国近代两大政治任务,先进的中国人对民主政治进行了不懈追求。26,19世纪末,维新变法从一种思潮得以发展成为一场政治运动,关键是A.维新派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符合历史发展趋势B.维新派争取到光绪帝的支持C、维新派拥有广泛的阶级基础D、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结合起来27、康有为伺光绪帝呈递的《应诏统筹全局折》实际上是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因为它A、提出了各方面具体的变法建议B.主张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体制C.系统论证了维新变法的理论D.明确指出变法是救亡图存的惟一出路28.百日维新期间,维新派没有提出开国会、定宪法,是因为他们A、不敢触动封建制度B.认为这一政治主张不符合中国国情C.认为中国“民智未开”,难以实行立宪制度D.对封建势力作了妥协29.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30.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巨变的是A.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B.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的近代化C.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D.五四运动的发生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机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康耳。——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冉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地贷,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权利。……臣拟遘振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62年)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资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来源,亦可渐开风气。——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回答:(1)据材料二,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冬问题?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注意:回答本题时,不得照抄原文)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族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可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民报·发刊词》材料二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君主一人专制,故要政治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孙中山《三民主义与中国前途》运用历史和政治学科知识回答:(1)结合两段材料,说明“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的内容是什么?孙中山为什么主张进行这三种革命?(2)结合材料一说明孙中山以什么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社会的什么问题?(3)“民族”的含义和基本特征是什么?孙中山所指的“民族”是哪一民族?33.阅读下列材料:1911~1921年中国历史大事记1911年,辛亥革命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回答:(1)1911年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和实质是什么?(2)1911年到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有哪些?三、问答题:34.中国近代化的起步比日本早,但步伐缓慢,始终未能实现近代化。试比较中日两国在近代化进程方面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35.甲午中日战争后,许多人认为振兴实业是救国的重要方法,张謇甚至把实业称为“富强之大本”。试分析这一思想出现的社会原因,结合一战前后的有关史实,评论“实业救国”的主张和实践。36.《近代史研究》载文云:“回顾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的中国历史,人们发现,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三次历史事件,谱成中国近代化的三部曲。三者各自的得失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体现着中国近代化的基本进程及其特点。”联系所学知识,简要论述三者在探索中国近代化方面各自做出的主要贡献及彼此间的内在联系。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2.A3.C4.C5.D6.C7.D8.D9.D10.B11.B12.D13.A14.B15.C16.B17,B18.A19.D20.A21.C22.B23.A24,B25.D26.D27.A28,D29.B30.C二、材料解析题31.(1)创办大机器生产的军事工业,是抵抗外来侵略的根本措施;采用大机器生产有利于发展民用工业;应禁止民间采用机器铸币和生产军火等,以免危及清朝统治。(2)严重人超;中国的手工产品成本高,无法与外国廉价的机器产品竞争;在中国创办采用机器生产的民用企业。(3)“求富”是“求强”的基础;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有助于抵制外国的经济扩张;民用工业的发展对军事工业有推动作用。32.(1)民族革命是指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走狗清王朝的统治,只有通过民族革命,才能摆脱满清的民族压迫和帝国主义的外来侵略。政治革命是指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只有这样才能铲除君主专制政体。社会革命是指平均地权,只有这样才能解决革命后贫富两极分化的现象。(2)孙中山以欧、美为借鉴,提出“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他想以此解决中国未来资本主义社会将会出现的严重的财富不均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对立的问题。(3)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稳定的人们共同体,共同语言、共同地区、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孙中山所指的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