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级历史必修③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课程标准】(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2)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4)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了解明清时期儒家思想的发展。【学习导引】1、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2、儒家思想的产生、发展、演变的几个主要的时期,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及影响。重点放在汉代儒学是怎样走上正统地位的。3、了解明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背景。【知识点细化】一、百家争鸣合儒家的形成(一)历史背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根本原因: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处于变革时代:经济上:井田制崩溃,封建经济正在形成政治上:分封制瓦解,新兴封建阶级正在形成文化上:礼贤下士,学在民间兴起,学术逐渐下移直接原因: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形成“争鸣”局面(二)、“百家争鸣”的概况:1主要学派:儒家、道家(__)、法家(韩非)墨家(墨子)2儒家思想的演变:时代著作重要思想主张孔子春秋圣人”《伦语》*《诗经》《书》《礼》《易》《乐》《春秋》a“仁”者爱人(核心)b为政以德(民本思想)c教育思想:有教无类d编撰文化典籍(六经)e人性:“性相近”孟子战国亚圣《孟子》“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A仁政,省刑罚、薄税B“民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四端说”(仁义礼智)D性善论荀子战国儒家学说集大成《荀子》综合儒家、法家、道家思想A施政主张“仁义”“王道”B君民关系:“舟水关系”C性恶论:但通过礼义、法治改造成君子、圣人D主张“人定胜天”(三)历史评价:1、性质特点: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突出了古代中国特有的民本思想。2、作用:a奠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推动了文化主流思想儒家形成b推动古代中国社会的进步,促使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变革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正统地位形成(一)前提条件(西汉时期)经济上:西汉时“文景之治”,经济发展,但土地兼并严重政治上: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文化上:西汉初年推行“黄老思想”不利于思想统一主观上:汉武帝“举贤良对策”寻求新的治国之道,董仲舒改造儒学,以“天人三策”被汉武帝采纳(二)董仲舒新儒学思想概况:1、董仲舒:著作《春秋繁露》把道家、阴阳五行思想糅合到儒家之中,形成新儒学体系。(儒学神仙体系)2、董仲舒发展儒家思想主张:a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思想b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政治思想和道德观念c经济上主张:“限民名田”,抑制土地兼并d提出“三纲五常”出世道德标准,并主张“孝道”为“天经”“地义”。3、汉武帝的举措: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起用儒生参与国政b兴办太学、立“博士”,传授“五经”、“学而又则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设立郡县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推广儒学(三)历史影响:1西汉儒学特点:儒学神化体系形成。糅合道家、阴阳家思想,用“君权神授”“天人合一”把君权、神权、父权、夫权贯穿一起的神学体系。2作用:a标志儒学成为传统思想主流意识形态,确立儒学正统地位b保证中央集权,儒生参政,扩大统治基础,提高官僚素质c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形成,巩固儒家文化的地位三宋明理学---“儒道佛三教合一”的儒学哲学体系(一)儒学的发展: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道、佛三教并立,开始融合……2隋朝时期,“三教归儒”即“三教合一”3唐朝时期,三教融合趋势中趋向“理学”,并重注《五经正义》推动儒学新发展。(二)宋明理学概况: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主张特点程颐程颢A“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世界先理后有物B“天理者,人伦也”,天理就是纲常道德C“仁”与万物俱生的客观唯心主义哲学朱熹《四书章句集注》A“理气论”:世界由理气构成,先理后气B“道统论”:仁义礼智也是“天理”的反映C“心性论”:“存天理,灭人欲”南宋客观唯心主义王阳明“心学”A“宇宙便是吾心”:心就是理,“心外无物”B“致良知”:“良知就是天理”、“存心灭欲”明朝主观唯心主义(三)评价:1、性质特点:理学是儒、道、佛“三教合一”,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进程,形成了儒学理论的哲学体系。2、作用:为中央集权政治服务+严格礼教严重束缚人民思想日益走向历史的反面。四、明清时期传统主流思想批判(一)历史背景:经济上: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新的社会力量产生……政治上:专制主义统治进一步强化,封建制度日趋衰落……文化上:文化专制严重束缚人们思想,反对传统思想出现:(二)概况:明清时期的四大思想家著作主张李贽《藏书》《焚书》自称异端A破除孔子的迷信,批判孔子标准B批判男尊女卑封建礼教,倡男女平等C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改革、起义、恋爱、女皇…)黄宗羲《明夷待访录》A抨击君主专制,“君主乃天下之大害”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C批判“君臣纲”的愚忠D主张“工商皆本”顾炎武《日知录》、《天下郡国利病书》A主张限制君权,扩大地方权。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C主张“经世致用”,反对文化专制及心学的空谈理论!王夫之《读通鉴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A反对“天下王土”,主张耕者有其田B哲学上,主张物质是第一性,宇宙万物是由物质性的“气”构成,理在气中C认识论上,批判唯心主义先验论的“天命论”、“生知论”,主张知行合一,实践出真知。(三)历史意义1、对传统儒学唯心体系的批判继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反映资本主义萌芽后早期市民的进步思想。2、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重要组成部分,对后世的民主思想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局限性:资本主义萌芽力量弱小,早期的民主思想不占统治地位,无法撼动儒家思想的主流地位。【单项选择题】1、孔子说:“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这一言论所针对的是当时A、井田制遭到破坏B、战乱破坏了生产C、少数民族内犯D、分封制已经崩溃2、孔子,孟子,荀子三人思想观点的共同点是A、都认为教育可以兴国B、都有唯物主义的观点C、都很重视民意D、都认为统一是民心之所向3、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学派众多,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其原因有(1)社会大变革使思想非常活跃(2)各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养士(3)学在官府局面改变,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4)科学技术和生产力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唯心主义A、(1)(2)(3)(4)都正确B、(1)(2)(3)(4)都不正确C、(1)正确,(2)(3)(4)不正确D、(1)(2)(3)正确,(4)不正确4、春秋战国时期,奠定了中国文化基础的是A、儒家思想B、“百家争鸣”C.诸子百家D、“六经”5、“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A、文化运动B、社会变革C、思想解放运动D、学术交流6、在一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外国学者引用了2300多年前中国思想家的名言:“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位思想家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荀子7、春秋战国时期的下列思想,反映了历史发展新趋势的是(1)“无为”(2)“仁政”(3)“法治”A、(1)(2)(3)B、(3)C、(1)(2)D、(2)(3)8、“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A、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B、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D、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9、以下主张明显体现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是A.仁者爱人,民贵君轻B.万物虚无,祸福相倚C.兼爱非攻,节用尚俭D.以法为教,今必胜昔10、推动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A、频繁的兼并战争B、生产力的发展C、新兴地主阶级的产生D、社会大变革11、孔子“仁”的思想①包含对百姓的爱护②体现民本思想③是其政治思想的核心④有利于反对苛政和责任刑杀A、(1)(2)(3)B、(2)(3)(4)C、(1)(3)(4)D、(1)(2)(3)(4)12、.孟子周游列国,宣扬“仁政”的主张,其“仁政”思想的核心是A、以德治国B、依法治国C、贤人治国D、以礼治国13、下列关于百家争鸣的论述,正确的是(1)百家是指一百个思想流派(2)其经济原因是井田制的瓦解(3)他们彼此对立攻击互不相融(4)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A、(1)(2)B、(1)(3)C、(2)(4)D、(3)(4)14、孔子,孟子,董仲舒思想一致的地方是A、克己复礼B、性本善思想C、仁的思想D、君权神受的思想15、汉武帝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目的是A、彻底抛弃法家思想B、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C、向西域传播儒家思想D、使儒生成为官僚队伍主体16、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1)中央集权的强化(2)思想控制的加强(3)大一统局面的形成(4)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2)(4)B、(1)(2)(4)C、(1)(3)(4)D、(1)(2)(3)17、儒家学说到了汉代被赋予新的含义,即A、君权神受B、独尊儒术C、实行仁政D、人定胜天18、秦汉以来,儒家学派遭到沉重打击的是A、汉武帝的“贤良对策”B、秦始皇的“焚书坑儒”C、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D、“三纲五常”19、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实际上吸收了A.孟子的思想B、荀子的思想C、韩非子的思想D、孔子的思想20、“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受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儒家思想逐步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1、有关汉武帝建立太学和地方郡国学校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打破豪强垄断教育的局面B、有利于文化的传播C、目的是培养封建官僚D、实质是加强思想专制22、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主要表现在(1)正名分的政治观(2)仁政的思想(3)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4)有教无类的思想A、(1)(2)B、(3)(4)C、(1)(2)(3)D、(1)(2)(3)(4)2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利用了儒家的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主张B、“民贵君轻”的思想C、“性善论”D、“大一统”的思想24、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表现在(1)限制君主的暴政(2)大一统的思想(3)天人感应说(4)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1)(2)B、(2)(3)C、(3)(4)D、(1)(4)25、西汉时期儒家思想之所以成为统治思想,主要是因为A、法家思想导致秦朝短命而亡B、儒家提出了“君权神受”的理论C、汉武帝重用信奉儒家思想的人D、儒家思想适应了时代的需要26、儒家思想在与其他思想的不断碰撞中A、不断修改自身的学说B、保持传统思想不变C、吸收其他思想补充发展自己D、压制其他思想发展27、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受到哪两种思想的挑战A、佛教,基督教B、程朱理学,心学C、佛教,道教D、道教,心学28、唐朝时期儒学得到发展的原因有(1)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2)立国学,敦请名儒讲学(3)诸儒校订儒家经典(4)唐朝皇帝采取了压制佛教,道教发展儒学的政策A、(1)(2)(3)B.(1)(2)(3)(4)C、(2)(3)(4)D.(1)(2)(4)29、宋代出现了新的儒学体系,即A、理学A、心学C、玄学D、伦理学30、回应佛,道的挑战,儒学在宋代的新发展最突出的表现是A、完成了更为理论化和思辩化的过程B、出版了大量的儒家经典著作C、儒家思想不断向外传播D、统治者亲力推行儒教31、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B、社会发展规律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D、“天人感应”理论32、朱熹的“心性论”和王阳明的“致良知”学说的相同点是A、认为“性本善”B、认为“性本恶”C、人应克制自己的感情D、强调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33、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而黄宗羲则抨击君主专制,根据他们各自所处的历史时期,最正确的评价是A、是片面的B、是进步思想C、阻碍历史进步D、有利于封建统治34、代各级学校教育体现君主专制的强烈色彩,从实质上说明了A、代学校的校规更加严格B、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