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专题从读懂诗开始掌握诗歌的2点基本常识——疏通阅读障碍(一)了解诗歌的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1.结构章法从“起承转合”的写作思路入手,读懂思路层次、大体内容,协助解答某类试题。“起承转合”是古人写诗填词所遵循的结构章法。“起”即开篇,“承”是对“起”句的承接、拓展,“转”是诗意的跳宕转折,“合”是收束全诗。[示例]诗歌结构章法春日忆李白杜甫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首联:起。赞美李白诗才超群。颔联:承。指出李白的诗清新俊逸的风格。颈联:转。由赞美李白的诗才、诗风转为对李白的思念,从空间阻隔写两人天各一方。尾联:合。既然天各一方,自然渴望相见,这是一层;渴望相见,见面干什么?对酌,切磋诗艺,又把首、颔两联的内容收在里面,这是另一层。2.基本特点:情景结合(1)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写乐情,哀景写哀情。(2)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等。[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春思二首(其一)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问题: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请说说这首诗的构思脉络。解析:该诗首句从草色、柳色写起;次句写桃花、李子花,继续从色彩角度写生机盎然的春光;第三句转写诗人的愁恨;第四句以“春日”结景,以“恨长”结情。参考答案:先写景,后抒情:先选取草色、柳色、桃花、李子花等典型春景表现春日之美,再用东风不消愁、春日惹恨长来点明春思。(或:先写春天的色彩;次写春天的繁花;接着写不解愁的春风;最后写春日惹恨,点明春思。)(二)明辨常见的3类“诗家语”“诗家语”是诗人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和诗词格律的要求对诗歌的语言所作的变形处理。古诗词作品是如何对句子作变形处理的呢?1.特殊句法技巧阐释省略成分古代诗词中的主、谓、宾皆可省略。示例:小雨丝丝欲网春,落花狼藉近黄昏。(李弥逊《春日即事》)分析:诗句上半句很好理解,即雨丝如网一般想要把春留住;下半句如果也这样理解,就显得不合逻辑。所以我们在理解时应把诗的下半句中省略掉的主语“天色”补进去,即落花狼藉(天色)近黄昏。倒装结构古代诗歌中,诗人为了对偶、押韵、表情达意等需要,往往对正常语序进行调整。示例: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分析:正常语序应为“千古江山,无处觅英雄孙仲谋”。古诗歌常见倒装(或词语错位)类型: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神游故国,应笑我多情,华发早生)宾语前置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一月夜飞渡镜湖)定语后置[针对训练](1)补出下列诗句中的省略成分。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白居易《琵琶行(并序)》]解析:诗句上半句中的“争”为状语,其后省略掉谓语动词“送”,如果将“争”误解为谓语动词“争夺”,势必贻笑大方。参考答案:省略谓语。上句应为“五陵年少争(送)缠头”。(2)指出下列诗句中语序变换的妙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解析:诗句应理解为“竹喧浣女归,莲动渔舟下”,“浣女”和“渔舟”分别是“归”和“下”的主语。因平仄的限制,动词前置,主语挪后,使诗句读来更富有韵味,更生动有致。参考答案:主语后置,使诗歌平仄相对,使诗句更富有韵味。2.词类活用古代诗歌中一些词的词性发生改变,有时具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功效。名词、形容词、数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在古诗词中很常见。[针对训练]指出下面诗句中词性活用的妙处。(2015广东高考)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查慎行《早过大通驿》)参考答案:“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中的“软”“轻”,都是使动用法,均巧妙地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把水波云海写得可触可托。全句意为:清风吹拂,江水泛起微微涟漪,像轻绸软缎在波动;九子山巅高出云表,像轻轻浮在银色的海面。3.互文见义(1)概念“互文”指古代诗文中的相邻句子所用的某些词语(一般是在前后句对应的位置上)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互文有助于渲染诗歌气氛,使诗句整齐、对仗。(2)理解方法理解互文时,必须把上下句中对应的词语结合起来思考,领悟其在语意上互相补充、彼此映衬等作用,这样才能在语意上真正弄懂其原意。(3)典例剖析如杜牧《泊秦淮》中的“烟笼寒水月笼沙”,其意思应是“烟气、月光笼罩着凄凉寒冷的秦淮河水及水边的沙滩”;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惊”“鸣”互文,正确的理解应为“(半夜里)明月升起,惊飞了树上的鸟鹊,惊醒了树上的眠蝉;轻拂的夜风中传来了鸟叫声和蝉鸣声”。[针对训练]指出下面诗句中互文的妙处。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解析:本句中“见”和“闻”互文,诗句意为:当年我常常在岐王和崔九的住宅里见到你并听到你的歌声。参考答案:“见”“闻”互文,对仗工整,有助于前后意思的理解。读诗重点关注的4个方面——准确理解大意(一)抓标题标题是诗歌的眼睛,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丰富信息的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具体说来,标题常有以下作用:①揭示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②交代写作缘由或目的,暗含情感;③奠定诗歌的感情基调;④揭示诗歌的线索;⑤表明诗歌的题材;⑥暗示诗歌的表达技巧。[针对训练]根据表格中的解读提示,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文字。卷别诗题重要信息2017·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1)①点明了地点;②表明了事件。2016·全国卷Ⅰ金陵望汉江(2)①交代了诗歌的题材;②点明了地点;③交代了诗歌的内容,从“望汉江”三字中不难体会诗歌会采用的手法。2016·全国卷Ⅲ内宴奉诏作(3)①点明了地点;②点明了写作原因。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怀古咏史诗金陵写景抒情内宴奉诏望(二)析注释注释能帮助我们更准确地理解诗歌内容。注释作用介绍疑难词语、地名帮助读懂诗句介绍写作背景暗示本诗的思想主旨介绍相关诗句暗示本诗的用典或意境介绍作者暗示本诗的思想情感或写作风格提供与“此诗作于贬官或流放之际”类似的注解主旨与诗人仕途失意、对现实不满,或报国无门、壮志难酬、愤懑孤寂等有关[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生查子·独游西岩①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青溪,听读《离骚》去。[注]①淳熙八年(1181)冬,辛弃疾被诬陷罢官,长期闲居于上饶城北的带湖之畔。西岩就在上饶城南,风景优美。这首词是他闲居期间的作品。②偃蹇:高耸、傲慢的样子。③生:语气助词,无义。(1)标题提供的信息:参考答案:“独游西岩”即“独(于)西岩游”,点明了人物(独自一人)、地点(西岩)、事件(游览)。(2)注释暗示的信息:参考答案:反映了词人正处于被诬陷罢官后闲居的状态,正文中又提到了《离骚》,说明词人有志难伸、怀才不遇、忧国忧民。(三)读正文1.抓意象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诗人内在情思与生活外在景象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的融合与表现。把握诗中的意象,有助于参悟意境,理解诗中所蕴含的情感。如“柳”与“留”谐音,古人在送别之时,往往折柳相送,以表达依依惜别的深情;“月亮”“鸿雁”“红豆”常常是相思的象征;“梧桐”“芭蕉”“猿猴”是凄凉、悲伤的象征;“连理枝”“比翼鸟”是美好的恋情的象征。[针对训练](2013·湖南高考,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在横线上填入恰当的文字。钓船归贺铸绿净春深好染衣,际柴扉。溶溶漾漾白鸥飞,两忘机。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夕阳长送钓船归,鳜鱼肥。词人通过对等意象的描写,展现出田园生活自然之美,寓示了词人的情感。“柴扉”“白鸥”“钓船”“鳜鱼”自甘淡泊,以隐居为乐,不再以世事萦怀(或回归自然、向往归隐)2.抓用典典故,指诗文中运用的含有古代故事或有来历出处的词语。作用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庆全庵桃花谢枋得[注]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花飞莫遣随流水,怕有渔郎来问津。[注]谢枋得:南宋人,宋亡后,仍以江东提刑、江西招谕使知信州,抗击元兵,兵败后潜入山中,隐居达十二年之久,拒不出仕。后被强迫北行,至元都燕京,绝食而死。此诗即写于隐居期间。(1)诗中的典故句:(2)诗歌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巧用典故,借桃花引出桃源故事,用庆庵寺代桃花源;用“避秦”来写“避元”;用“怕有渔郎来问津”来曲折地表达自己的决意绝世之志。“寻得桃源好避秦”“怕有渔郎来问津”。3.抓关键词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而应一个字一个字地品读,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边读边想其意,力求还原诗歌画面,迅速定位情感基调。抓关键字词主要有两种方法:方法举例表明诗眼的字句和结句,往往直接透露了诗歌的主旨。王维《山居秋暝》——“王孙自可留”(“留”表现出对山水田园的留恋)陆游《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空”流露出空有报国之情,却无报国之门的惆怅)诗歌中的一两个字往往揭示了其情感,这样的字叫“情感语言”。如抓住了这些字,把握思想感情往往既快又准。杜甫《旅夜书怀》——“危樯独夜舟”(“独”揭示出诗人的孤独)杜甫《登高》——“万里悲秋常作客”(“悲”表明了作者客居他乡又逢秋时无尽的伤感)[针对训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根据提示作答。溪亭林景熙清秋有馀思,日暮尚溪亭。高树月初白,微风酒半醒。独行穿落叶,闲坐数流萤。何处渔歌起?孤灯隔远汀。请找出最后两联中体现情态的关键词,并说说其所透露的感情。关键词句:表达情感:独、闲、孤孤独无聊(四)借力选择题助读通过以上步骤,难免还存在一些阅读障碍,这时,可借助选择题的4-5个选项,再进行精读,因为选择题的4-5个选项:(1)一般是按照诗歌顺序对诗歌的逐一解读或由局部到整体的解读;仅有个别聚焦于诗歌的某一点进行多角度解读,如2017年全国卷Ⅱ只对“尾联用典”进行了多角度解读;(2)信息含量大,往往囊括了情感、主旨、语言、手法等的赏析;(3)只有1-2个错误选项,并且错误也只是细节上的设误。故本步骤的做法是:谢观看THANKYOUFORWATCHING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