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简).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蔡元培相关艺术作品展示北大老照片今天的北京大学——未名湖畔•学界泰斗,人世楷模。——毛泽东•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周恩来•“三不主义”——一不做官,二不纳妾,三不打麻将。作者生平•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先号民友,后改孑jié民。伟大的爱国主义教育家,中国近代学术与教育的奠基者。教育论著有《蔡元培教育文选》、《蔡元培教育论著选》等。关于作者和北京大学■北京大学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创办于1898年,是中国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于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投身教育,1917年起任北大校长前后共11年。不拘一格,奠定了北大的学术地位,使其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蔡元培对近现代中国教育、中国革命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1.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2.他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主张,使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发祥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3.为中华民族保护了一批思想先进、才华出众的学者。先生在其74年的人生历程中,先后经历了清政府时代、南京临时政府时代、北洋政府时代和国民党政府时代,一路经历风雨,始终信守爱国和民主的政治理念,致力于废除封建主义的教育制度,奠定了我国新式教育制度的基础,为我国教育、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贡献。数()载()干()禄()沦丧()訾()()詈相()()勖敷衍()切磋()正轨()砥()()砺鲜()为人知提携()肄()业孜孜()造诣()店肆()庶()民冶()游商榷()弭谤()字词检测shùzǎigānlùlúnsàngzǐlìXiāngxùfūyǎnqiēcuōguǐdǐlìxiǎnxiéyìzīzīyìsìshùyěquèMí整体把握,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一、本文围绕什么话题而展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整体把握,理解文章的思想文化内涵二、身为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生提出了哪些殷切希望?(3分)1、抱定宗旨2、砥砺德行3、敬爱师友为求学而来!二、蔡元培先生是针对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提出以上三点要求的,请简要概括。(3分)筛选:(1)外人每指摘本校之腐败……盖为将来毕业有人提携也。(2)平时则放荡冶游,……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3)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鲜不为流俗所染。①不以学业为重,而是把大学当成了升官发财的阶梯。②不学无术。③社会非常腐败,道德沦丧。文章结构•第一部分(1段):回顾自己与北大的渊源。•第二部分(2-4段):对青年学子提出三点希望。•①抱定宗旨。•②砥砺德行。•③敬爱师友。•第三部分(5段):交待了上任后要做的两件事及缘由(一曰改良讲义。二曰添购书籍)。体会下列句子的含义和特点1、诸君肄业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这句话是蔡元培先生对青年学子的恳切勉励,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而不是做官发财的进身阶梯,因此,学生在校应珍惜时间,努力钻研学问,增长见识,学业有成。这一点无论在当时,还是是在现在,都有非常重要的启示意义。2、方今风俗日偷,道德沦丧,北京社会,尤为恶劣,败德毁行之事,触目皆是,非根基深固,鲜不为流俗所染。这句话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言的。当时的北京社会,经历了辛亥革命的失败和军阀的混战,旧的道德已经失范,新的又没有树立起来,整个社会陷入道德沦丧的状态,一般人很少能不为所染者。这也是作者寄望于青年学子,希望他们不仅自己洁身自好,而且能担当起为社会匡正流俗的主要原因。3、不惟开诚布公,更宜道义相勖,盖同处此校,毁誉共之,同学中苟道德有亏,行有不正,为社会所訾詈,己虽规行矩步,亦莫能辩,此所以必相互劝勉也。这句话讲的是青年学子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劝勉,在德行上共同进步的必要性,寄予了蔡元培先生对北大学生的深切厚望。在蔡元培提出的三点要求中,最能触动你心灵的是哪一点?谈谈自己的感想。(6分)拓展与练习我们的大学正在培养一批可怕的人……作者:钱理群①在中国的大学里,包括最好的北大、清华,都正在培养一群20几岁就已经“老奸巨猾”的学生。他们高智商,世俗,老到,善于表演,懂得配合,更善于利用体制达到自己的目的。一旦这些人掌握了权力,拥有了地位,带来的危害比昏官更大。②北大钱理群教授,著名学者,退休之后,曾经义务到一些场合去讲学,钱教授是研究鲁迅的专家,讲的也是介绍鲁迅的课程。但讲了不到一个月,从原来的座无虚席的教室,到只剩下三三两两的学生。并不是钱教授的课不好,而是大家觉得,现在听鲁迅对于自己的升学、就业没有半点帮助,大家都很忙,哪有时间来听这些“没用”的课呢?为此,钱教授感慨万千。最著名的是他曾经攥文《大学里绝对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把这种现象背后的本质揭露了出来。他在文中警告说:“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③2007年有条新闻看得我毛骨悚然。说新生未入学,家长和学生就忙成一团,通过一切途径,找各种关系以求打点、照应。据说很多大学生,还没上大学,就开始打听:大学英语课,是某某老师教的?哪个给分数高?团委和学生会哪一个比较有前途?评奖学金是不是只看成绩还要在学生会混得很好?还没进学校就开始打听这些消息。据说有一个没有正式报到的新生,把学校里主要领导、团委书记、班主任都摸得清清楚楚。这真让我目瞪口呆。公关思维、搞关系思维,已经渗透到大学一年级学生中,这是不能不引起警戒的。因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更加严重的问题。这个问题和我们北大是有关系的,人们经常说北大是全国尖子的集中地,北大要培养尖子,要培养精英。我自己并不一般地反对精英,但是就我个人来说,我更重视非精英,更重视普通的学生。正像鲁迅所说,可能有天才,但是没有泥土就没有天才;而且,“天才大半是天赋的;独有这培养天才的泥土,似乎大家都可以做”。但是像北大这样的学校,培养精英是无可厚非的。我们现在需要讨论的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精英,或者我们每个同学要把自己培养成为什么样的尖子?这个问题是更加重大,也许是更加严峻的。我现在恰好对这些尖子学生非常担心,当然不是全体。但是相当一部分尖子学生,也包括北大的尖子,让我感到忧虑。在我看来,真正的精英应该有独立自由创造精神,也是上次我在北大中文系演讲时所提出的,要有自我的承担,要有对自己职业的承担,要有对国家、民族、社会、人类的承担。这是我所理解和期待的精英。但是我觉得我们现在的教育,特别是我刚才说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我所概括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指什么呢?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坦白地说,我接触了很多这样的学生,甚至觉得这都成了一种新的社会典型,是可以作为一种文学的典型来加以概括的。下面就是我的文学概括,并不具体指某一个人。比如说吧,一天我去上课,看到一个学生坐在第一排,他对我点头微笑很有礼貌,然后我开始讲课。在一个老师讲课的时候,他对教学效果是有一些期待的,讲到哪里学生会有什么样的反应,等等。因此,我很快就注意到,这个学生总能够及时地作出反应,点头、微笑,等等,就是说他听懂我的课了,我很高兴,我就注意到这个学生了。下课后他就迫不及待地跑到我的面前来,说“钱老师,今天的课讲得真好啊!”对这样的话,我是有警惕的,我也遇到很多人对我的课大加赞扬,但我总是有些怀疑,他是否真懂了,不过是吹捧而已。但是,这个学生不同,他把我讲得好在哪里,说得头头是道,讲得全在点子上,说明他都听懂了,自然也就放心,不再警惕了。而且老实说,老师讲的东西被学生听懂了,这是多大的快乐!于是我对这个学生有了一个好感。如此一次,两次,三次,我对他的好感与日俱增。到第四次他来了:“钱先生,我要到美国去留学(课程),请你给我写推荐书。”你说我怎么办?欣然同意!但是,写完之后,这个学生不见了,再也不出现了。于是我就明白了,他以前那些点头微笑等等等等,全是投资!这就是鲁迅说的“精神的资本家”,投资收获了我的推荐信,然后就“拜拜”了,因为你对他已经没用了。这是一个绝对的利己主义者,他的一切行为,都从利益出发,而且是精心设计。但是他是高智商、高水平,他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我能批评他吗?我能发脾气吗?我发脾气显得我小气,一个学生请你帮忙有什么不可以?这个学生有这个水平啊。但是,我确实有上当受骗之感,我有苦难言。这就是今天的北大培养出来的一部分尖子学生。问题是,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人才”,是我们的体制所欢迎的,因为他很能迎合体制的需要,而且他是高效率、高智商,可怕就在这里。那些笨拙的、只会吹牛拍马的人其实体制并不需要,对不对?就这种精致的、高水平的利己主义者,体制才需要。这样的人,正在被我们培养成接班人。我觉得这是最大的、我最担心的问题。我讲这番话的意思,也不是要责备他们。这也不是这些学生本身的问题,是我们的实用主义、实利主义、虚无主义的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这是我们弊端重重的中小学教育、大学教育结出的恶果。这是“罂粟花”,美丽而有毒,不能不引起警觉。我今天讲这番话是希望在座的同学,你们应引以为戒,并且认真思考,自己究竟要追求什么,要把自己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不要只注意提高自己的智力水平,而忽略了人格的塑造。这样的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他们的问题的要害,就在于没有信仰,没有超越一己私利的大关怀,大悲悯,责任感和承担意识,就必然将个人的私欲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这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却恰恰“聪明反被聪明误”,从个人来说,其实是将自己套在“名缰利索”之中,是自我的庸俗化。而这样的人,一旦掌握了权力,其对国家、民族的损害,是大大超过那些昏官的。而我们的大学教育,我们北大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尖子人才”,就不仅是失职,那是会对未来国家、民族的发展带来不可预计的危害。从根本上说,是犯罪的。问题是,我们的教育者对此毫无警戒,而我们的评价、选才机制,又恰恰最容易将这样的“有毒的罂粟花”选作接班。

1 / 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