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专题三、七)一、选择题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A、迁都洛阳B、实行汉化措施C、颁布均田令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2、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B、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D、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3、我国古代民族融合的最基本原因是A、各民族间的战争B、统治阶级的政治改革C、各族人民的长期交往D、社会生产力的发展4、北魏孝文帝改革中,加速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根本性措施是A、均田制B、与汉族通婚C、迁都D、汉化政策5、促成北魏实施均田制的直接原因A、民族融和的趋势B、政府与宗主争夺农户C、南北对峙的局势D、汉族地主要求6、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受田农民可以纳绢代役B、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C、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D、一直延续到北宋7、孝文帝主动推行汉化政策的实质是A、提供少数民族的素质B、缓和与汉族地主的冲突C、适应农耕文化的需要D、抵御少数民族侵扰8、南北朝时期的民族融和过程,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实际上是A、内迁的过程B、汉化的过程C、农业化的过程D、封建化的过程9、孝文帝改革前夕,北魏面临的社会形势主要有①政治黑暗,经济文化水平相对落后②官场贪污腐败,农民负担重③阶级矛盾尖锐,人民不断举行起义④社会动荡不安,统治阶级内部也是危机四伏,A、①②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0、下列关于北魏均田制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利于增加政府的财政收人B、有利于稳定小农经济,减少人口流动C、露田又叫桑田,可以买卖D、有利于北方农业生产的逐渐恢复并迅速发展1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内容主要有①制定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②仿效汉制,重新修订官制礼仪③迁都洛阳④移风易俗,推行汉化政策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2、孝文帝改革推动了北魏政权封建化的进程,具体措施有①迁都洛阳②实行俸禄制,严惩贪污③说汉话④改汉姓A、①②④B、②④C、①③④D、③④13、下列内容,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历史作用的是①加速了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②促进了北方民族大融合③增强国国家军事力量④使农民的生产和生活相对稳定,北方的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见下表,该项措施的主要意义在于鲜卑姓拓拔拔拔丘穆陵步六孤贺赖独孤汉姓元长孙穆陆贺刘A、加速了鲜卑族的汉化过程B、变鲜卑贵族为汉族地主C、改鲜卑人为汉人D、消灭了鲜卑陋习15、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最大影响是A、减轻农民的负担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过程C、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D、巩固北魏的统治16、北魏孝文帝颁布均田令是为了A、接受汉族先进文化B、促进了北方民族融合C、恢复和发展经济D、保证政府的财政收入17、促使北魏实行均田制的根本原因是A、民族融合的需要B、汉族地主的建议C、巩固统治的需要D、先进经济形态的吸引18、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A、封建化过程B、农业化过程C、工业化过程D、汉化过程19.直接刺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进行改革的是A、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极其困难B、农奴被牢牢地束缚在土地上C、克里木战败使经济更加恶化D、农民运动风起云涌、此起彼伏20.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表达不正确的是A、农奴可以得到一块份地B、是在农民运动风起云涌的情况下被迫实施的C、份地必须出钱赎买D、由于赎金太高,农奴没有得到份地2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根本原因是A、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B、资本主义工业远远落后于前欧C、封建农奴制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D、农奴制危机日益加深22.俄国亚历山大二世在废除农奴制改革前说:“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起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解放农民。”这表明其改革的目的是A、给农民以自由的权利B、发展资本主义经济C、维护封建生产方式D、维护君主专制制度23.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①造成资本的集中②扩大了国内市场③提供了自由劳动力④强化了中央集权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4、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后,俄国广大农民遭到压迫剥削更重了,其主要依据是A、遭受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B、付出高额赎金C、对封建地主的义务加重了D、要继续遭受地主的剥削25、亚历山大二世改革在客观上A、维护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B、巩固了沙皇专制统治C、使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D、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步伐26、农奴制改革后,俄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A、资产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B、社会经济与政治的矛盾C、落后的政治体制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矛盾D、广大人民与沙皇专制政权的矛盾27、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28、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改革的主要作用是(1)造成资本的集中(2)扩大了国内市场(3)提供了自由劳动力(4)强化了中央集权A、(1)(2)(3)B、(2)(3)(4)C、(1)(3)(4)D、(1)(2)(3)(4)29、促使俄国1861年改革发生的导火线是A、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落后的封建农奴制度C、克里米亚战争中俄国的失败D、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激化3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C、农民许用高价赎买份地D、农民成为商品31、18世纪俄国农奴制下的主要阶级有①封建地主阶级②农奴③自由农民④工业资产阶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④32、下列集中反映了俄国农奴制危机的主要事件是A、农奴起义风起云涌B、工业发展步履维艰C、克里米亚战争失败D、十二月党人起义33、俄国农奴制和沙皇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不包括A、封建农奴制经济占统治地位B、俄国禁止同西方国家进行贸易往来C、俄国工业发展所需要的劳动力极端缺乏D、俄国工业的基本形式是手工工场34、1861年“解放法令”规定土地属于A、国家B、地主C、农民D、资产阶级35、农奴制改革的进步性集中表现在①封建地主主持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②实现了封建生产方式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变③广大农奴获得了人身自由,有利于工业革命的扩展④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提高,促进了俄国农业乃至经济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36、下列关于农奴制改革后农奴地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很大程度上被束缚在土地上B、摆脱了单个地主的控制C、受地主控制的村社严格管理D、成为完全自由的劳动者37、改革后1861~1863年间,全国各地有两千多起农民暴动,这反映了A、阶级矛盾依然尖锐B、农民的地位没有丝毫改变C、农奴制改革没有取得成效D、农民的革命积极性提高38、改革后,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特点是A、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B、总体水平落后于美国、西欧C、对外国资本依赖严重D、分布不平衡二、非选择题39、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沙皇亚历山大二世曾说过:“我不愿农民过得优厚,但我要防止俄国暴动。我认为,我们把农民同土地割裂会点燃俄国。假使要我签字连同土地一起解放农奴,我宁肯把手指砍掉。”──《苏联史》材料二:对自己全部土地仍保持所有权的地主,在农民向他履行规定的义务的条件下,让农民长期使用他们所居住的房屋,此外,为了保障农民的生活,并使他们能象政府履行义务起见,让他们长期使用法令中所规定的一定数量的土地及其它附属地。使用份地的农民必须因此向地主履行法令中所规定的义务。在这种过渡状态下的农民称为义务农。──《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三:农民这样获得一定数量的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完全自由的农民。──《俄国1861年改革法令》材料四:农民未能正确理解陛下赋予他们的权利,他们还希望获得绝对的自由,并完全占有贵族的土地。……只有采取强制和严厉手段,才能使农民相信地主的要求是合法的。──《1862年沙皇政府第三厅报告》请回答:(1)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心理上的矛盾是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矛盾心理?(2)据材料二、三,说明这两种农民在权利方面的区别。(3)材料三中队农奴法律地位变化的结论是否符合实际?(4)依据材料四,说明1861年改革的目的。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与其等农民自下而上来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来解放农民。—亚历山大二世材料二:农民这样地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为私产后,因为赎买了土地,他们就摆脱了对地主的义务,而成为拥有私产的完全自由的农民—…·地主领地上现存的秩序应维持到应有的准备工作完成,新办法开始实行时为止。--《解放农奴宣言》材料三:农民抱怨……负担的义务过重,特别是在原来利用的附属地面积超过了现有份地的那些地方;他们不肯缴代役金;他们拒绝服役或希望保留原来三天的劳役的办法。—1863年沙皇政府报告书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分析亚历山大二世改革的目的是什么?(2)据材料二,改革后俄国农民的地位有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说明了什么?(4)据上述材料分析这场改革的意义和实质。41、(9分)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图一北魏骑马武士图二孝文帝改革后的服装材料二:男子授露田40亩、桑田20亩;妇女授露田20亩,不授桑田。死亡者或年满70岁后免课者,露田归还国家。桑田为世业,身死不还官,桑田须种一定数量的桑、榆、枣树等。不适合种蚕桑的地方,改授麻田,男子10亩、女子5亩。露田、麻田均不得买卖,桑田也限制买卖。请回答:(1)图一和图二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前后的鲜卑族人所穿的不同服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2分)(2)材料二实际上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开始实行的一种什么土地制度?其影响是什么?这一制度在哪一时期因为什么原因而逐渐瓦解?(4分)(3)孝文帝改革和商鞅变法的共同点是什么?(3分)42、(9分)仔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19世纪中叶俄国与英国生铁产量对照表国别俄国英国比例项目生铁26万吨385万吨1/151861年俄国、英国、德国铁路里程对比表国别俄国英国德国项目铁路1500俄里15000俄里10000俄里注:1俄里==1.067千米-------《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岳麓版)第97页材料二下图为俄国贵族在宣读“二一九法令”材料三下图为民粹派在农村宣传图见《历史》选修1第98页请回答:(1)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之间有何内在的联系?(4分)(2)分析材料二所揭示的历史事件的同时俄国在地方上推行自治改革,其中在城市建立。凡是纳税人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一规定保证了。(3分)(3)材料三中民粹派是代表了农民阶级的利益,他们反对农奴制度,痛恨改革对农民的剥夺。试分析说明他们这时在农村进行宣传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高二历史(选修1)练习(专题三、七)参考答案1-10ADCABBCDDC11-20DCDCBDDBCD21-30CDCADCDDCC31-38BCBBADAA39、参考答案:(1)矛盾:给农民土地,但不彻底解放农民;既防止农民暴动,又要维护农奴主的统治。原因:由亚历山大二世的阶级属性和被迫进行改革而决定的。(2)暂时义务农只有使用房屋和一定数量土地的权利,还受地主控制;完全自由的农民则完全摆脱了地主的控制,且拥有私产。(3)不符合实际。这部分农民手指与控制社区管理的地主,农民对地主的依附关系仍存在。(4)维护封建地主的利益和统治,防止农民起义。40、参考答案:(1)为了挽救统治危机,维护贵族地主的利益。(2)农民在法律上成为自由人,地主不能买卖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通过赎买获得一些份地。(3)改革加重了农民负担,农民十分不满。(4)改革废除了农奴制,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但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它是对农民的一场掠夺。41、答:(1)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