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复习模拟测试题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地理复习模拟测试题(一)地理试题本试题分为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上。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须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制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清洁,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0分)一、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下图中1、2、3线是按照不同标准划分的同一种地理界线,据此回答下列1~2题1.该地理界线最有可能是A.橡胶种植北界B.1600mm等降水量线C.30℃等温线D.热带和亚热带分界线2.同一界线可以划出若干条,这说明地理区域具有A.不确定性B.差异性C.过渡性D.整体性某校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一个地球仪,在该地球仪上量得赤道的长度为80cm。据此回答3~4题。3.该地球仪的比例尺约为A.一百万分之一B.一千万分之一C.五百万分之一D.五千万分之一4.在该地球仪上演示太阳照射地球时的情况,则晨昏线到太阳直射点的球面距离为A.20cmB.40cmC.60cmD.80cm5.下图表示的是A.季风区地理分布B.某一板块范围C.2004年印度洋海啸影响范围D.某种自然资源的主要分布区为发展旅游业,某地政府在9月20日至24日隆重推出“双龙戏珠”节。该地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鞍部落下,形成“双龙戏珠”的地理奇观。读该地等高线地形图回答6~8题。6.该山脉的走向是A.东西走向B.东北-西南走向C.南北走向D.西北-东南走向7.下列时段,还可以观赏到“双龙戏珠”的是A.春分前后B.夏至前后C.冬至前后D.立秋前后8.游客在该地(112°E)观赏“双龙戏珠”时,下列四地最可能烈日当空的是A.英国伦敦B.南非好望角C.夏威夷檀香山D.巴西利亚读云南某城市的区位图(甲图)和该城市某局部地区8:30时噪声等值线分布示意图(乙图),回答9~10题。9.据图分析甲城市形成的区位因素最有可能是A.水运障碍B.地形C.气候D.水源10.乙图中n地的噪声污染值和污染来源最可能是A.小于100分贝,奶牛场B.大于120分贝,车站和码头C.小于80分贝,超市D.大于60分贝,学校及其体育场下图是从GgooleEearth上截取的世界某地区的卫星图片,图片中每个圆圈面积约200英亩。回答11~14题。11.图片中的圆圈属于哪种土地利用?A.储油罐B.耕地C.鱼塘D.工厂12.此种土地利用方式与下列哪种环境因素关系最密切?A.地形B.土壤C.气候D.地质13.最能反映当地地域文化特色的景观是?A.圆顶的清真寺B.海边的吊脚楼C.严谨的四合院D.封闭的碉楼14.本区的主要水源最可能来自?A.雨水B.河水C.地下水D.淡化海水15.下图网格资料Ⅰ中的甲、乙、丙、丁是四块土地的代码,网格资料Ⅱ中的M为新建地铁站位置,网格数据Ⅲ为目前地价,如果地价随着离地铁站的距离而变化,计算式为:新地价=原地价×(1+1/距离)假设相邻方格距离为1,斜角方格距离为1.4,则地铁站完工后,何处地价最高?A.甲B.乙C.丙D.丁16.下图表示我国主要贸易伙伴发展对我国贸易的有利条件。图中①、②、③代表的贸易伙伴依次是A.欧盟、日本、东盟B.日本、东盟、欧盟C.东盟、日本、欧盟D.欧盟、东盟、日本17.下图为某地某月4~10日气温变化示意图,据此判断这次天气过程可能是由天气系统过境造成的A.冷锋B.暖锋C.气旋D.反气旋右图中M1、M2分别为两种不同原料的产地,N为市场,读图回答18~20题。18.某企业布局在甲地,该企业可能是A.炼铝工业B.水果罐头厂C.高档服装厂D.瓶装饮料厂19.某企业生产必需的两种原料分别来源于M1、M2,N是该企业的唯一市场,以M1、M2为圆心的同心圆分别代表生产单位产品所需两种原料的等运费线,以N为圆心的同心圆代表单位产品的等运费线,如果仅考虑运费因素,下列四个地点建厂最合适A.乙B.丙C.丁D.戊20.该企业经过技术革新后,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原料M2的重量下降到原来的1/3。该企业在考虑建立新的工厂时,对其厂址选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A.原料M1B.原料M2C.市场D.技术(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只选一项且选对者得1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读日本运输结构变化示意图,完成21~22题。21.近年来,公路运输已成为日本最主要的运输方式,其原因有A.地形平坦开阔,公路四通八达B.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周转速度快C.公路运输量大、耗能少、运费低D.汽车工业发达,汽车拥有量较多22.水运在货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有A.河网密布,通航里程较长B.经济发展对海外市场依赖严重C.海岸线弯曲,多优良港口D.水运运量大,成本低,速度快23.美国东岸北卡罗来纳州的哈特勒斯角灯塔在1870年完工时距海岸线约884m,但因海岸线往内陆后退,至1990年时海浪已威胁灯塔的安全,管理机构于是在1999年将灯塔往内陆搬迁。假设这段海岸线后退的原因单纯为海水面上升,且原灯塔设立位置往外海方向的坡降维持1:2500,从1870年到1990年间,海岸线每年平均后退的速率和海水面每一百年平均上升速率大约分别是A.7〜8mB.17〜18mC.20cmD.30cm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读图完成24~26题。24.图中等温线分布特点有A.受纬度影响,大致与纬线走向一致B.受季风影响,大致与经线走向一致C.受地形影响,大致与等高线走向一致D.受海洋影响,大致与海岸线走向一致25.该区域城市主要分布在A.山麓地带B.河流沿岸C.沿海地区D.矿产地26.发挥当地资源优势,缓解供电紧张状况的途径有A.开发小水电B.开发风电C.建设核电站D.开采煤矿下图为世界某种主要农产品统计图(1995,世界粮农组织)。读图回答27~28题。2,4,627.图中序号对应的地区正确的是A.南美洲B.东南亚C.东亚D.南亚28.③地区种植此农作物的区位优势是A.工业基础好,技术水平高B.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C.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D.交通便利,市场广大读下面的地貌景观示意图,完成29~30题29.以下旅游景观都可在图中找到相应的分布区域,其中对应正确的是①云南路南石林②贵州安顺龙宫③广东肇庆七星岩④广西桂林漓江A.①-ⅠB.②-ⅡC.③-ⅢD.④-Ⅳ30.与图中河谷平原成因相似的的是A.雅鲁藏布江谷地B.汾河谷地C.江汉平原D.渭河平原第二部分综合题(共8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7小题,满分80分,其中36、37题为选做题,可任选其中一道做答。)31.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等差别,是造成人口移动的最主要的原因。美国地理学家W·齐林斯基1971年把人口迁移与现代化联系起来,阐述了人口迁移转折的理论,即随着现代化发展,人口迁移可分为三种类型:开拓式人口迁移(与土地扩张相伴的人口迁移)、城乡间人口迁移和城市间人口迁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8分)材料一:现代化不同阶段人口迁移模式图材料二:我国有学者用数学方法研究了不同省市间城乡人口迁移的规律,得出下列经验公式:plh34.0791.7597.7214,式中h代表省外移民的响应率,l代表迁入城镇登记就业率,p代表迁入城镇第三产业产值。⑴(4分)材料一中曲线①、②、③分别代表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和人口迁移,我国目前最主要的人口迁移类型是人口迁移。⑵(4分)根据材料二中的公式,迁入城镇第三产业产值与省外移民的响应率成关系,外来民工最有可能在下列哪些产业部门找到工作?A.餐饮业B.公共服务业C.社会服务业D.建筑业E.IT业F.外贸业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分)材料一:20世纪末开始,我国重工业加速发展,重工业增长值占工业增长值的比重由1998年的60.22%提高到2004年的67.58%。钢铁、汽车、化工等重化工业的快速成长,加快了我国工业化进程。我国能源利用率低,单位GDP能源消耗量为美国的3倍日本的6.6倍,重工业发展属于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材料二: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京津冀、大东北“四大经济圈”比较表材料三:山西省煤炭的综合利用图⑴(4分)四大经济圈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经验,今后产业结构的调整方向是。⑵(4分)目前我国重化工业加快发展带来的主要问题有①②⑶(4分)与长江三角洲经济圈相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单位GDP能源消耗量较低,主要原因是①;②。⑷(6分)根据上述分析,结合材料三,说明山西省工业结构的优劣,并指出其今后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33.(17分)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且有逐年加剧之势。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请分析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各区域干旱状况的动态变化统计图(1949~1990年)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图材料三:中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华南地区1143397华北平原9.873134.2长江中下游22451815西北干旱区32291029⑴(4分)由资料一可知,1949~1990年间干旱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增加明显的是地区;基本持平,且影响面积和成灾面积较小的是地区。⑵(9分)资料二中A、B、C三地是我国干旱严重地区,但成灾季节及原因不同。A地干旱多发生在季,成灾原因是;B地多发生在季,原因是;C地多发生在季,原因是;⑶(4分)资料二中①②两地全年降水比较丰富但干旱严重,简要分析造成两地干旱的主要原因。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1949年5月,劳尔·普雷维什在其《拉丁美洲的经济发展及其主要问题》一文中指出:“在拉丁美洲,现实正在削弱陈旧的国际分工格局,这种格局在19世纪获得了很大的重要性,而且作为一种理论概念,直到最近仍继续发挥着相当大的影响。在这种格局下,落到拉丁美洲这个世界经济体系外围部分的专门任务是为大的工业中心生产粮食和原材料。”“从历史上说,技术进步的传播一直是不平等的,这有助于使世界经济因为收入增长结果的不同而划分成中心和从事初级产品生产的外围。”材料二:对于每一个国家(尤其是“外围”国家)而言,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现实,说到底还只是一个外部条件。“外围”国家的经济发展归根结底还是要依靠国内的经济政策和发展战略。一些起步较晚的国家抓住了经济全球化加速和知识经济的机遇,获得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从而逐步摆脱了“外围”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体系的“次外围”,乃至“中心”。材料三:世界体系的核心、次外围、外围的动态变化图[(a)1795年;(b)1895年;(c)1995年]⑴(2分)1795年,属于世界体系核心的国家和地区有:(多选)A.美国B.英国C.葡萄牙D.西班牙E.法国F.德国⑵(2分)到1895~1995年间,抓住机遇成为新的世界体系核心的亚太国家和地区有:(多选)A.美国B.俄罗斯C.加拿大D.日本E.中国F.澳大利亚⑶(6分)结合材料分析发展中国家如何才能摆脱在国际格局中的不利地位,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35.根据图中地理信息,回答问题。(17分)⑴(7分)请比较A图所示区域东部与西部气温差异及形成的主要原因。区域气温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东部西部⑵(2分)A图所示区域类似这种气温分布规律的自然地理要素或事象还有哪些?请列举两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6

1 / 1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