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历史第四次阶段测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历史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把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是因为()A.源自商部落B.商民善于经商C.商部落资源丰富D.商朝时候货币流行2.公元前四世纪中期,中原形成齐魏交战的新局面,结果魏国势力削弱。在齐魏交战中,使魏国势力削弱的战役是()①桂陵之战②城濮之战③马陵之战④长平之战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3.我国对今新疆地区的管辖历史较早,最早在这一地区设置行政机构是在()A.秦朝B.西汉C.唐朝D.元朝4.源于西魏的府兵制到唐朝开元年间陷于崩溃,最主要的原因是()A.均田制的瓦解B.兵役繁重造成士兵逃亡C.府兵地位下降D.募兵制的实行5.隋唐时期出现的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太阳运行规律的历书是()A.《授时历》B.《太初历》C.《大衍历》D.《十二气历》6.北宋初,大将符彦卿驻军大名府,专横一时,目中无人。963年,太祖任命京官周渭为永济知县,周到任时,符彦卿到城外迎接,周渭却趾高气扬,仅在马上拱手作揖而已。对此情景,符彦卿心中不满但却无可奈何。其原因是()A.周渭位居高官,身份特殊B.节度使的权位在知县之下C.地方节度使已被削夺兵权,地方军、政、财权分离,彼此无隶属关系D.地方行政长官由文官担任,掌握地方军队将领的任免权7.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特点是()①高产农作物的引进和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②赋税制度的改革③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和缓慢发展④商品经济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8.清朝对西藏地区加强管理的措施不包括()A.设置理藩院掌管民族事务B.设置驻藏大臣C.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D.掌管宗教首领的册封权9.将南京辟为通商口岸的不平等条约是()A.《天津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1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条件是()①外商企业的刺激②西方工业革命的推动③洋务企业的诱导④封建政府的大力扶持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1.下列活动与李鸿章有关的是()①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③代表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④参加保国会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12.1895年,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对此事件表述正确的是()①目的是为中国主持正义②说明了俄德法在全球的利益一致③体现了三国同盟和三国协约的对抗和联合④反映了列强之间既有矛盾又有勾结A.④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1912年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主要政治倾向是()A.二次革命B.君主立宪C.实业救国D.议会政治14.有人说新文化运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继续,是对辛亥革命的“补课”。其含义主要是指()A.主张民主共和B.深入学习西方文化C.挽救民族危亡D.彻底批判封建正统思想15.以下关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各方面依据的叙述,不完全准确的是()A.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民主主义革命C.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军阀D.中国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16.“九·一八”事变后,国联提出的解决中国东北问题的办法,实际上是()A.主张中国东北恢复原状B.承认伪满洲国的存在C.主张日本退出中国东北D.主张列强共管中国东北17.1935年,中共中央在召开遵义会议,会议()A.纠正了博古等人在军事上和思想上的错误B.清除了王明“左”倾思想的影响C.独立自立地解决了党的重大问题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18.冯玉祥将军曾做了不少有利于人民的事情,其中包括()①“北京政变”后力主和平统一中国②五原誓师,参加国民革命③组织东北抗日联军,奋起抗战④收复多伦,给日伪军沉重打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9.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央中央提出:“不但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的基本力量,而且要团结一切可能的反日同盟者”,这一主张的提出是在()A.洛川会议B.瓦窑堡会议C.八七会议D.中共七大20.影响西安事变发生和解决的各种矛盾有()①中华民族与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②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矛盾③国民党内部不同政治派别的矛盾④美英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21.《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指出:“……实行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于保障农民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之后,又须保障地主的人权、政权、地权、财权,借以联合地主阶级一致抗日。”对这一政策的最恰当的评价是()A.保障农民的根本利益B.合理调节各抗日阶级内部关系C.保障地主的基本利益D.把发展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问题很好地结合起来22.人民解放战争期间,推动民主党派与蒋介石集团决裂,与共产党合作的主要原因是()A.国民党坚持一党专政的独裁统治B.中国共产党对民主党派的争取C.人民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D.国统区出现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23.1949年,毛泽东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号召时,解放战争的形势是()A.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即将开始B.与国民党的战略决战胜利在望C.与国民党的“北平和谈”破裂D.解放军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24.1949年至1956年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趋势是()A.封建土地所有制——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B.封建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C.封建剥削制度——个体小农经济——社会主义合作经济D.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25.新中国成立后,在经济恢复时期,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进行的“三反”运动的内容有①反官僚主义②反主观主义③反贪污④反宗派主义⑤反浪费⑥反党八股()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③D.④⑤⑥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共36分,其中26题10分,27题15分,28题11分)26.材料一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谕大学士、九卿等:……今海内承平已久,户口日繁,若按见(现)在人丁加征钱粮,实有不可。人丁虽增,地亩并未加广。应令直省督抚,将见(现)今钱粮册内有名丁数,勿增勿减,永为定额。其自后所生人丁,不必征收钱粮。——摘自《清圣祖仁皇各实录》材料二将全国丁银总额固定下来,不再随着人丁数字的增长而加赋,这对无地少地的劳动人民有一定的好处,也使广大农民不再因丁税太重而四处逃亡。这对稳定社会秩序,发展社会生产,增加政府税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摘自魏千志《明清史概论》材料三“地丁合一”(即“摊丁入亩”)的具体内容是:“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统谓之‘地丁'。”“自后丁徭与地赋合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矣。”(《清史稿》卷一二一)以上所引,说得很明白,“地丁合一”的基本精神是简化赋役的征收办法,将双重标准化而为一,民纳地丁之外,别无徭役,对于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减轻了负担,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的积极性,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生产继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摘自李治亭主编《清史》(上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问题:(1)运用材料一说明康熙年间在赋税制度方面有什么新举措?(2分)实行这一新举措的原因是什么?(2分(2)材料三所涉及的赋税制度对上述新举措有何进一步发展?(2分)比较材料二和材料三,分析二者的共同影响。(4分)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刷印、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臣料数十年后,中国富农大贾必有仿造洋机器制作以自求利益者,官法无从为之区处。不过铜钱火器之类,仍照向例设禁,其善造枪炮在官人役,当随时设法羁縻耳。———李鸿章《置办外国铁厂机器折》(1865年)材料二: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溯自各国通商以来,进口洋货日增月盛……出口土货,年减一年,往往不能相敌。推原其故,由于各国制造均用机器,较中国土货成于人工者,省费倍蓰。售价既廉,行销愈广,自非逐渐设法仿造,自为运销,不足以分其利权……臣拟遴派绅商,在上海购买机器,设局仿造布匹,冀稍分洋商之利。————李鸿章:《试办织布局折》(1882年)材料三:今日自强之端,首在开辟利源,杜绝外耗。举凡武备所资枪炮、军械、轮船、炮台、火车、电线等项,以及民间日用、农家工作之所需,无一不取于铁。……近来各省虽间有制造等局,然所造皆系军火,于民间日用之物,尚属阙如。臣愚以为华民所需外洋之物,必应悉行仿造,虽不尽断其源,亦可渐开风气。———张之洞《筹设炼铁厂折》(1889年)回答:(1)据材料一,归纳李鸿章在采用大机器生产问题上的态度和主张。(4分)(2)据材料二,指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在对外贸易方面面临着什么问题?(2分)造成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2分)李鸿章认为应该如何解决这一问题?(2分)(3)据材料二和材料三,谈谈洋务派如何看待“求强”与“求富”的关系?(5分)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统一方能御侮,未有国不统一而能取胜于外者。故今日之对外,无论用军事方式解决,或用外交方式解决,皆非先求国内统一,不能为功。盖主战固须先求国内统一,即主和亦非求国内统一,绝不能言和。”引自民国二十年蒋介石的某次演说材料二:(民国二十六年)“(一)国民党同意了中国共产党送交的国共合作宣言,由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在红军改编开赴山西前线后发表,并由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共的合法地们。(二)国民党同意红军改编后设总指挥部,由朱德、彭德怀任正副总指挥。”《引自国共两党关系史》材料三:“对中共是要斗争的,不要怕它”,“我们对中共不好像十五六年前那样,而应采取不打它,但也不应迁就它,现在对它要严正管束教训保育。现在要溶共不是容共。”引自民国二十八年蒋介石在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的讲话材料四:“抗战胜利,日寇投降……乃奸匪竟……企图破坏统一遂割据之阴谋,若不速予剿除,不仅抗战前功尽失,且必遗害无穷……此次剿共为人民幸福之所系,务本以往抗战之精神,遵照中正所订剿共手本,督励所属,努力进剿,迅速完成任务……。”引自民国三十四年蒋介石给何应钦的密电回答:依据材料概括指出国民党对共产党政策的变化。(5分)分析说明国民党政策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6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9分,其中第29题12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4分)29.评述秦汉时期儒家学说所处的社会地位。(6分)指出近代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的性质,并比较两者对孔子学说的态度及目的。(6分)30.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在组织形式、领导阶级、革命纲领和斗争目标方面的不同,(8分)说明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孙中山与时俱进,其民主革命思想新发展的表现,并分析这一时期促进其思想发展的客观原因。(5分)31.抗战胜利后,中国国内面临着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对于中国的前途,中国共产党、国民党、民主党派等各种政治力量都提出了各自的“治国主张”。(14分)请回答:当时中国国内政治问题的核心是什么?(2分)围绕这一问题,当时国内三种政治势力在中国前途问题上的主张各是什么?(6分)各体现了怎样的阶级性?(3分)其主张的结果如何?(3分)高三历史试卷答题卡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0分,第27题15分,第28题11分,共计36分)班级学号姓名.……………………………密……………………………封………………………线…………………………线…………………………………………………线……………………………26.27.28.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9分,其中第29题12分,第30题13分,第31题14分)29.30.31.第四次阶段测试历史试卷参考答案1.B2.C3.B4.A5.C6.C7.C8.C9.A10.C11.A12.A13.D14.D15.D16.D17.C18.C19.B20.D21.D22.A23.B24.A25.A26.①新举措: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原因:人口增加,人均土地面积减少。②发展:将丁税平均摊入田亩。影响:减轻农民负担,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社会生产发展,稳定社会秩序。27.(1)创办采用大机器生产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