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利的区域创新效率评价研究作者:孙洁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杨中楷.沈露威.YANGZhong-kai.SHENLu-wei基于有效专利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科技与经济2010,23(1)创新是我国现阶段发展战略的核心,也是区域寻求发展的第一要务.通过选取有效专利存量、专利存活率、有效发明专利比例、企业有效发明专利比例和职务有效发明比例5个有效专利相关指标,运用熵值法,从专利质量层面对我国内地31个省市区的创新能力情况进行评价,并在区域差异比较基础上进行分析.2.期刊论文陈向东.王磊.CHENXiang-dong.WANGLei基于专利指标的中国区域创新的俱乐部收敛特征研究-中国软科学2007,(10)本文以我国省区专利申请量及其增长率作为区域创新产出水平的度量指标,按照东、中、西三大地区(俱乐部)的划分,通过收敛检验及基尼系数分解法实证分析我国区域创新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发现1996-2005年间我国东、中、西三大地区没有呈现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地区内及地区间的创新差异均有逐渐扩大的趋势;无论创新活动还是经济发展水平,全国总体非均衡发展均主要源于三大地区内的非均衡发展.3.期刊论文徐晟.徐媛.XuSheng.XuYuan基于SEM的区域专利申请驱动因素的实证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26(23)一个区域内专利申请活动的活跃性反映了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和创新能力的高低.在对区域专利申请活动及其驱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区域专利申请活动驱动因素的概念模型及研究假设,并进行了实证检验,最后提出了中西部地区专利发展的对策建议.4.学位论文祝丽芳FDI、国际贸易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2008作为发展中国家的我国,欲实现快速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就必须以最低廉的成本来获取先进的知识和技术。获取国际资本、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通过发达国家的溢出效应。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区域创新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主动力,区域创新能力正日益成为地区经济获取国际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如何有效的利用发达国家的知识溢出,从而提高我国的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因此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论文在分析外商直接投资知识溢出和国际贸易知识溢出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时,首先运用面板数据的计量经济学方法,实证研究了FDI知识溢出和国际贸易知识溢出,以及本国R&D投入对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R&D投入对我国各地区创新能力存在着显著正相关性,也验证了FDI知识溢出和国际贸易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显著正相关性。即说明国内R&D投入是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内部推动力,而国际知识溢出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创新的重要外部推动力。其次继续进一步深入研究本国R&D投入,FDI和国际贸易的知识溢出分别对专利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影响。结果表明国内R&D投入是提高创新能力最重要的因素。FDI知识溢出和国际贸易知识溢出在一定程度上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正的影响,但对于提高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和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专利均无显著影响,只是对低创造水平的外观设计专利有显著的正影响。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具体结论:①R&D投入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起着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且分别对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三种专利的申请量都起着显著的正效应。因此通过加大对R&D投入提高本国的自主创新能力也尤其重要。②通过外商直接投资这一渠道的知识溢出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也起着促进作用,但是进行深入分析之后,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只对低创造水平的外观设计专利有显著的正影响,而对于提高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和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均无显著影响。③通过国际贸易渠道的知识溢出对我国的区域创新能力也起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和外商直接投资的知识溢出效应相似,溢出效应只对低创造水平的外观设计有显著的影响,而对于提高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和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的实用新型均没有显出显著影响。通过实证分析并结合我国国情,论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①提高国内R&D投资水平,增强区域创新能力和对知识溢出的吸收能力。加大R&D的投入是增强我国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主动力。②优化外资结构,促使和引导FDI能够更好的提高我国区域创新能力。③优化贸易的产品结构,使国际贸易的知识溢出效应最大化。5.期刊论文张铭心.王惠新激励专利产出推动区域创新-创新科技2008,(10)长葛市是河南省民营经济发展起步早、速度快、规模大的县(市)之一.改革开放以来,逐步建立起了金刚石制造及制品、农用车与机械配件、高压电瓷电器、中低档建筑卫生陶瓷、棉毛纺织加工、有色金属加工冶炼、食品加工及保鲜、木质板材等八大产业集群.近年来,长葛市把培育知识产权经济、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作为市域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专利研发为切入点,鼓励企业自主创新,2004年至2006年,专利申请量由48件上升到414件,开创了知识产权工作新局面.6.期刊论文潘翔基于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实证研究-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8,(13)本文坚持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从创新的社会环境、投入、产出来研究区域创新能力.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的方法,以长三角和珠三角30个市为研究对象,在给出理论分析框架的基础上,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就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进行研究分析,并提出一定的政策建议.7.学位论文史修松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研究——基于中国省级样本的检验2008本文主要研究高技术产业集聚及其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论文首先对产业集聚及其测度相关文献、区域刨新效率测度相关文献进行了较为系统地回顾、分析和评述,阐述了区域创新的基本理论并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创新效应,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布及其与区域创新能力的相关性,然后,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与高技术产业集聚进行系统地测度并实证分析高技术产业集聚、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增长的影响。本文通过以上研究力求找出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内在规律,从而尽可能为区域发展提供相应的产业政策与科技政策建议。中国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实证结果显示中国的高技术产业大部分集中在东部地区,根据产业规模计算,东部地区占了近90%,从时间趋势来看还在进一步向东部地区集聚,但是不同的行业集中(集聚)的程度不同,市场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变化的趋势较为明显,如通信行业、计算机制造行业,市场开放程度较低或受政策影响较大的行业变化较为缓慢,如航空航天业。通过分析发现高技术产业区域分布与区域创新能力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区域创新能力增强了产业规模效应,而且随时间推移这种规模效应实现累积与相互促进,并使东部地区对高技术产业具有更强的集聚效应。本文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中国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增长进行了测度,随后的分析发现区域创新效率总体水平偏低,研发资本投入弹性高于研发人力投入弹性,而且区域不平衡现象明显。通过数据包络分析发现,专利产出角度的创新效率是负增长,在效率结构上,技术进步的负增长抵消了技术效率的正增长,说明中国区域创新的科技产出是低效的,新产品销售收入角度的创新效率是正的增长,这种增长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区域创新的经济绩效明显好于科技绩效。产业集聚的测度与分析发现不同产业集聚有异质性。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主要集聚在沿海地区,集聚区域比较稳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也主要集聚在沿海地区,广东和江苏是该产业集聚的核心地区,且有从珠三角向长三角地区迁移集聚趋势,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空间分布带有明显的政策指导性,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有向东部沿海省份集聚的倾向,医药制造分布在几个主要的省市区域内,目前还没有典型产业集群。在对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测度分析之后,本文分析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和技术溢出对区域创新效率影响。通过对以专利为输出指标和以新产品销售收入为输出指标的区域创新效率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促进区域创新效率的提高,但作用并不明显。不同的行业之间有不同的促进作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研发(R&D)投入对区域创新全要素效率增长有正的溢出效应,但对效率增长的内部构成的作用不同。基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本文从三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区域创新效率基本路径,第一,从企业层面出发提高企业吸收能力,改善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果;第二,从产业层面出发促进高技术产业集聚,增强高技术产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第三,从区域层面出发完善区域创新系统,发挥高技术产业的技术先导作用。本文主要创新点,第一,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在对二者分别进行系统测度的基础上将二者结合起来,以中国省级区域为样本研究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效应和技术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及其增长的影响。第二,本文从专利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角度分别进行测算并构造了区域创新效率样本的面板数据,把区域创新效率增长的内部结构分解为创新技术进步效率增长、纯创新技术效率增长和创新资源配置效率增长,揭示了区域创新效率增长的内在结构机理。第三,本文从高技术产业集聚视角分析创新效应,把产业集聚的创新效应从一般的分析框架中分离出来以高技术产业独特的视角来分析也是一种新的尝试。8.期刊论文张玉明.李凯.ZHANGYu-ming.LIKai中国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及空间相关性研究——基于1996-2005年省际专利统计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中国软科学2007,(11)本文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利用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中国31个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分布以及空间相关性进行了研究.专利可视化分布图显示了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分布情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区位Gini系数和MoranⅠ指数则表明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呈现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的特点,而非随机分布的;Moran散点图进一步指出了各省际区域的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模式.这些结论将有利于各省际区域发现本区域创新变化轨迹,正确认识区域创新能力及差异的地理特性影响,以便更好的制定区域创新发展策略.9.期刊论文张玉明.李凯.ZHANGYu-ming.LIKai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性研究-科学学研究2008,26(3)以专利数据作为衡量创新产出的指标,利用1996-2005年的专利数据对中国31个省际区域进行了空间数据探索分析;专利可视化分布图显示了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分布情况及其空间动态变化;区位Gini系数和MoranI指数均指出了中国省际区域创新产出的非随机分布,呈现不同层次的创新集群,并表现出空间依赖;Moran散点图进一步指出了各省际区域的创新产出的空间相关模式,为区域合作和发展决策提供了理论指导.10.学位论文柴志贤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的影响:理论、机理与实证研究2008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随着工业空间集聚趋势的不断显现,工业空间结构模式的变化可能对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将利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需求与供给的视角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可能施加的影响机制与模式,并分别以技术效率、专利申请指标以及Malmquist指数衡量技术创新,系统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工业与创新布局、国家及地区创新战略等当前紧迫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论文基本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文献回顾,包括论文中第1、2章。第1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产业集聚的两个研究范式的相关研究、区域创新以及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方面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寻找论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部分是理论模块,包括论文的第3、4章。第3章将从需求视角出发,运用垄断竞争模型,在一个三部门框架下研究不同产业布局下创新的集聚形成,以及不同参数变化对创新空间集聚特征的影响。第4章将从供给视角出发,着重研究集聚的三种模式:专业化、多样化以及城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包括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