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制度创新实现的帕累托改进——北大平民学校模式的效率机制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EconomicsofEducationResearch(Beida)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主办InstituteofEconomicsofEducation,PekingUniversity第7卷第3期(总第24期)主编:闵维方;副主编:丁小浩阎凤桥;编辑:岳昌君孙冰玉基于制度创新实现的帕累托改进——北大平民学校模式的效率机制分析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教育经济研究所丁小浩摘要:文章以北大平民学校的运作模式为案例,对其效率机制进行了经济学分析。作者认为该模式是一种基于制度创新实现的帕累托改进,它的效率源泉主要来自高校所具有的范围经济和较低的交易成本。关键词:帕累托改进效率机制范围经济交易成本ParetoImprovementBasedonSystemInnovation-AnAnalysisofEfficiencyMechanismofPingminSchoolofPekingUniversityDingXiaohaoGraduateSchoolofEducation/InstituteofEconomicsofEducationPekingUniversityAbstract:ThispaperexaminesthecaseofPingminSchoolofPekingUniversity.ThrougheconomicanalysisofPingminSchool'sefficiencymechanism,theauthorconcludesthatPingminSchool'smodelisParetoImprovementbasedonsysteminnovation,andthatthesourcesofitsefficiencyareeconomiesofscopeinhighereducationinstitutionsandthelowtransactioncost.KeyWords:ParetoImprovement,EfficiencyMechanism,EconomiesofScope,TransactionCost第7卷第3期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总第24期)EconomicsofEducationResearch(Beida)2009年9月2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人事制度、投资体制,特别是后勤社会化等一系列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后勤部门的劳动人事关系有了重大的改变,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下高校办社会的局面。后勤服务系统按照市场经济原则规范运作,减轻了学校负担,为提高办学效益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与此同时,高校出现了多种形式的劳动聘用关系,其中包括在编人员和非在编人员之分的不同的人事身份。1高校后勤职工整体从学校事业编制中剥离出来,绝大多数变成按合同制进行管理的员工,属于非在编人员。在以往传统计划体制下,高校后勤人员基本都是终身雇佣的,端的是铁饭碗,这导致了后勤部门人满为患,服务效率低下。高校后勤体制改革的主要目标是提高整个部门的运行效率。因此后勤部门的运作更多地引入竞争机制是合理的,也是必然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后勤改革所强调的竞争机制也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对员工的就业和晋升更多地依据外部市场的供需杠杆,提高了员工的总体竞争性。但另一方面,不稳定的就业关系也提高了用人单位因劳动者频繁流动而发生的转换成本以及相关的征募、筛选和培训成本等。改革后的高校后勤部门本身并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内部劳动力市场,至少不是一个发展规范的内部劳动力市场。在这个由大量非在编人员(临时工)构成的劳动力市场上,更多强调的是外部市场的调节作用。非在编人员通常面临着低工资、低福利、工作不稳定等多重挑战,他们没有工会组织,时常需要面对劳资双方的尖锐矛盾。这种内部劳动力市场欠发育的一个主要特征是,非在编员工的培训机会明显缺失。由于继续教育与培训市场的不完善、缺少良好的培训项目,以及在经济负担能力和工余时间等方面的限制,非在编人员很难参与相应的培训项目。另一方面,由于劳动合同的短期性和流动的频繁性,再加之近来企业按工资总额交纳的各种社会保险费等逐年增加2,高校后勤的基层单位通常也没有动力为非在编人员提供一般培训。非在编人员中的多数是离乡背井进入到城市的外来务工人员。如果没有较好的制度安排,使得他们能够接受到工作和生活的现代理念,获得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技能,同时建立对所在单位的归属感以及对社区的亲近感,他们就很难在工作和生活中得到快乐,更谈不上积极参与建立一种有效并且和谐的高校工作环境。因此通过完善高校后勤必要的内部劳动力市场,为非在编人员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健全的培训机制和适当的职业生涯规划等,让他1所谓在编人员实际上是一种体制内人员,他们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而非在编人员则是一种体制外人员,他们是高等院校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2调查表明,北大后勤部门为其备案的临时工所支付的各类费用,包括养老、医疗、失业以及住房公积金等多项的缴费率已经占到企业工资总额的40%以上。第7卷第3期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总第24期)EconomicsofEducationResearch(Beida)2009年9月3们感到所在高校有一种属于他们的社会服务,有一种对他们有吸引力的社会组织,有一个建立必要社会关系的平台,将有助于降低体制转轨的成本,而从长远看这也将会大大增加高校后勤服务的长期利益。一、北大平民学校模式在目前各种制度性和非制度性障碍的限制下,如何加强高校非在编职工,特别是其中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在职培训,完善高校内部劳动力市场建设?解决这一矛盾,客观上要求充分挖掘制度资源,进行制度创新。北大平民学校为探索提供高效益、低成本的高校非在编人员的在职培训进行了有益的实践。北大平民学校的办学模式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特征:1.利用高校既有机构,整合可用资源高等学校汇聚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如何能够整合各类闲散的学习资源,组织后勤的非在编人员进行在职培训?北大平民学校实际上就是一个专门致力于整合大学内各种资源,汇集各种力量的组织机构。在它创建之初,北大教育学院项目组与北大内部的行政管理机构进行了反复的协调和沟通,并得到了北大工会等部门的大力支持。在校工会的协助和调动下陆续又有校团委、后勤党委等多个校内部门和院系加入到平民学校的共建中来。这些部门的加入为平民学校的运营提供了包括场地、人员、课程支持等多方面丰富的资源。随着校内各单位参与的稳定化,项目组在平民学校最初运作中发挥的协调和管理职能逐步淡化,取而代之的是大学层次原有的管理机构,如工会组织和后勤管理机构等在运作和管理上的日益制度化。目前北大多个职能部门经过不断沟通和协作,已经建立了一种有效而稳定的合作关系,主要包括:工会负责组织并调配学校运行所需的校内各种资源;后勤管理部门负责学校招生和学员与用人单位的协调和组织管理;团委系统负责学生志愿者的组织管理;教育学院负责培训课程的组织和安排等等。学校既有的组织机构的参与,为平民学校的可持续运转提供了可靠的组织、制度和所需的各类资源的保障。2.志愿者的运作模式对于北大平民学校的运作而言,志愿服务是贯彻始终的。对志愿服务的需求内容也就是平民学校的运营内容,主要包括平民学校的前期组建、项目组织及评估改进工作;课程设计与组织教学工作;教学辅助与日常协助。志愿者的构成比较单纯,大都是北京大学的师生以及毕业的学员,其中,来自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第7卷第3期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总第24期)EconomicsofEducationResearch(Beida)2009年9月4项目组的研究人员是主要负责平民学校前期组建、项目组织、培训课程体系设计及评估改进等工作的志愿者;来自校内外相关领域的老师成为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的志愿者;来自项目招募的学生志愿者则主要负责平民学校的教学辅助和其他协调工作;第一期毕业的学员成为第二期的志愿者,„„前期毕业的学员成为后期的志愿者。除以上利用高校既有资源加志愿者的运行特征外,由于公益性要求,北大平民学校的筹资采用了非常内敛的机制,前期主要是课题组有限的课题经费,之后则主要靠少量的社会善款捐赠,既不涉及任何带有市场色彩的融资行为,也坚定地排斥了“受益者付费”的筹资方式。如果在既定的收入分配条件下,一种新的制度安排至少提高了一部分人的福祉或满足程度,而又没有降低所有其他人的福祉和满足程度,那么这种制度安排就是有利的,也即具有帕累托效率。从北大平民学校的实践看,它弥补了原有的体制的缺陷,使得大学后勤部门非在编人员有了继续学习的机会。平民学校的培训确实为参加学习的非在编人员带来了积极改变。这种改变包括自信心、归属感、爱岗敬业和社交能力等多方面。他们开始重新得到认可和尊重,重新建立信心,肯定自我权利,并且尝试主动改变生存状况和环境,融合其他社会群体,共同参与社区建设和社区生活。不仅如此,参与平民学校的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志愿者等各方人员也从中得到了成长。另外由于高校后勤非在编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特别是一般培训,是高校自身的“公共产品”,每个相关利益主体都会从中获得利益,对高校和谐和稳定发展有直接的关系,是高校后勤部门良性运作的重要保证,也是当前我国高校人事激励制度创新的重要工作。而平民学校获得的这些重要收益主要是以利用大学现存的可以挖掘的闲散资源为代价的,并没有对原有的大学业务带来资源的挤占和剥夺,也没有损失大学原有教职工和学生的利益,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平民学校带来了一种帕累托改进。帕累托改进被认为是趋近社会资源配置理想状态(也即帕累托最优)的途径和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对新变革所产生的社会资源配置状态合理性和有效性的评价。下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分析北大平民学校的办学模式带来的帕累托效率产生的源泉。二、北大平民学校模式的效率机制分析同其他各式各样的非营利组织一样,即便北大平民学校具有公益性的组织目标,但是如果其运行不具有必备的资源使用效率,导致成本过度、志愿不足或效率低下,它的运行机制也会失灵,是无法为继的。北大平民学校在改变了原有体制的功能失缺的同时,因其运行模第7卷第3期北大教育经济研究(电子季刊)(总第24期)EconomicsofEducationResearch(Beida)2009年9月5式的有效性,产生了很好的帕累托效益。那么这种效率机制的源泉是什么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模式的有效性进行经济学分析。1、范围经济是北大平民学校效率的主要源泉:新古典经济学在分析组织的效率时主要是从生产函数、技术函数、生产扩展线等技术条件出发,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组织的效率,其中范围经济常常是分析组织效率的一个角度。经济学中的范围经济是指:企业通过扩大经营范围,增加产品种类,生产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产品而引起的单位成本的降低。范围经济通常是企业从生产或提供某种系列产品(与大量生产同一产品不同)的单位成本中获得节省。而这种节约来自分销、研究与开发和服务中心(像财会、公关)等部门。范围经济的形成需要有几个前提假定,其中包括企业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存在规模经济;企业生产的不同产品之间是有某种关联性的,例如至少有一种相同的生产要素,使用同样的核心技术或生产工艺,相同的管理诀窍等。如果这些产品毫不相干,则可视为多个企业的生产活动。下面我们在范围经济的分析框架来阐释平民学校的效率机制。(1)大学的适度规模是范围经济发生的前提之一:北大平民学校的运行借用了范围经济,也即通过高校内部的教学和管理组合产生更高的范围经济。之所以可以产生范围经济,需要以高校层次存在的在原有业务上的适度规模为前提,即平民学校的运作需要建立在大学是在适度规模的区间内运行其主营业务的。这意味着尚存在教师、管理人员、学生等各类志愿者可以用在正规教学科研和管理业务之外的时间和精力;尚存在满足正规学生教学和科研需求后闲置的教室和计算机教学设备,等等。规模经济存在的前提使得学校可以在原有业务和服务规模的基础上,将适量闲散的生产要素,特别是教学和管理等通用技术和与之相匹配的设备投入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