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青岛版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空气1、找空气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空气的存在;知道我们周围有空气。2、在教师指导下,能使用简单的器材进行“证明空气存在”的实验;能借助物体对无法直接观察的空气进行间接观察,证明空气的存在。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感知到的空气表现出探究性趣;能尊重事实,培养用事实说话的意识。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谜语导入。教师出示谜语:奇妙奇妙真奇妙,没有颜色没味道,无孔不入到处跑,人人时刻都需要。学生解释谜底:空气。教师展示小魔术:做关于大气压力或压缩空气的小实验,激发学生探究空气的兴趣,一次导入探究活动。二、活动过程1、想办法,找空气。(1)提出问题:找一找,哪里有空气。(2)小组合作设计找空气的方案。(3)交流找空气的方法。(4)分组找空气。(5)汇报、交流通过哪些方法找到了空气。2、实验探究“杯子中是否有空气”。(1)提出问题:杯子中有空气吗?(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4)交流试验方法。(5)小组实验探究。(6)得出结论:杯子中也有空气。3、交流试验情况,获得结论。(1)提出问题:通过以上实验,你们有哪些发现?(2)学生列举实例,得出结论:我们周围有空气。4、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想一想,哪件衣服里面空气多。2、对以上问题进行猜想。3、引导学生课下找衣服验证。22、认识空气教学目标:1、知道空气没有颜色、没有气味、能流动。2、在教师指导下,能用简单的器材对空气特点进行探究;能运用多种感觉器官从颜色、气味、状态等方面认识空气的特点。3、培养爱提问、爱探索、爱发现、爱合作交流的情感与能力。4、了解空气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一):谜语导入。说个宝,道个宝,大家一刻离不了;看不见,摸不着,越往高处越稀少。猜猜它是什么。学生解释谜底:空气。关于空气,你们有哪些了解?(二)演示小魔术——纸为什么不会湿?教师提问:为什么纸第一次没有湿,第二次湿了?学生带着疑问进入对空气的探究活动。三、活动过程1、实验探究:空气有什么特点?(1)提出问题。(2)小组讨论怎样观察空气。(3)交流观察空气的方法。(4)分组实验:观察空气的颜色、气味、流动性的特点。(5)汇报交流。四、实验探究:空气是怎样流动的?(1)提出问题。(2)学生根据已有生活经验提出猜测。(3)小组讨论试验方法。(4)交流试验方法。(5)小组实验探究。(6);得出结论。一、拓展活动1、提出活动指向:空气和水有什么不同?2、小组讨论空气和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3、3、引导学生课下找两个同样的矿泉水瓶,一个装满水,一个装满空气,进行观察比较。33、纸风车教学目标:1、䏻看图制作纸风车,培养想象力和动手制作能力。2、通过使纸风车转动起来,体验空气能流动的特点。3、愿意倾听、分享信息;乐于表达自己的观点;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和学习。4、知道人类如何利用风车技术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教学过程:一、打入新课。由动画片“熊出没”中熊二形象引出教学内容。他是谁呢?他在干什么呢?二、活动过程刚才我们看了好多大风车,今天我们一起来做小风车!1、看一看,说一说。(1)教师出示准备好的小风车作品,让学生观察风车有哪些部分构成。(2)、教师让学生观察风车是有什么材料制作的。2、学一学,试一试。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大屏上的制作过程,在观察的时候要把手放平,坐端正。出示制作过程并讲解。问:在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值得注意呢?小组内讨论一下,然后派代表汇报。3、转一转,比一比。你们想让风车转起来吗?下面小组为单位,把你们让风尘转动的方法展示给小组内的同学,再到讲台上汇报。4、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请同学们思考一下怎样让纸风车转的更快。有想法后分享给小组内的同学听。三、拓展活动在生活中,风车有很多用途,我们要做善于观察和思考的好孩子。课下继续研究生活中的风车的用途,然后说给你们的伙伴们听。4第二单元认识周围的动物4、常见的动物教学目标:1、知道周围有多种多样的动物,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特征;有的动物生活在水肿,有的动物生活在陆地上。2、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动物的外部特征表现出探究兴趣。4、增强对动物及其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利用多种感觉器官观察动物的外部形态特征。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播放一段介绍动物的视频,让学生知道在自然界生活着许多动物。教师总结,板书课题:常见的动物二、探究活动(一)说一说他们的名称,找一找它们的特征。1、说以自己熟悉的动物的名称。教师提出要求:说一说你们知道的动物名称。学生回答。教师提醒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尽量不要重复别人说过的动物。2、说一说这些动物的名称和特征。(1)观察图片,说出动物的名称。教师出示大熊猫、燕子、蝴蝶、金鱼、青蛙的图片,让学生分别说出这些动物的名称。学生回答。教师纠正学生的错误,并及时评价。(2)小组交流动物的特征。教师出示活动要求::小组内学生要分工明确;观察是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用科学规范的语言描述动物的特征。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3)小组展示。教师指导学生采用多种方式介绍动物,例如:模仿该动物的叫声和动作。教师要及时规范学生的描述,并适时让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教师指导学生描述多种动物的特征,例如:大熊猫的毛有黑白两色,耳朵和眼睛都是黑色的;燕子的尾巴像一把剪刀;蝴蝶的翅膀有多种花纹……师生总结:不同动物有不同的特征。3、保护动物,人人有责。教师通过出示法律条文让学生意识到野生动物是受法律保护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护野生动物和它们的栖息地。(二)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1、说一说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教师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动物生活在哪里嘛?学生观察图片,回答问题。5师生总结:不同的动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2、说一说其他动物的生活环境。三、课堂小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名称、外形特征、生活环境、保护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四、拓展活动教师给学生布置课下拓展探究任务,指导学生采取观察绵羊和山羊的图片或视频、实地观察、查找课外读物等方式,分析两种动物的不同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65、动物的反应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会对事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2、在教师指导下,预测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3、在教师指导下,尝试用多种方式认识动物对不同刺激的反应。教学重难点:知道动物会对事物、气味、声音、天气变化等作出反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幅鱼下雨前把头伸出水面的情境图,提出问题:与在干什么呢?学生回答。师生交流:下雨前,鱼为什么要把头浮出水面?师生总结,出示课题——动物的反应。二、活动过程(一)蚂蚁喜欢吃什么?1、预测蚂蚁喜欢吃什么。教师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蚂蚁喜欢吃什么。学生可能做出多种猜测,例如:蚂蚁喜欢吃糖、饼干、苹果……教师指导学生说一说作出这种猜测的原因。教师总结:说出蚂蚁可能会爬向哪种食物,就是在预测。2、检验蚂蚁喜欢吃什么。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要爱护蚂蚁,要把食物等距离地方在蚁穴周围等。小组合作完成活动,汇报活动的结果。教师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相关内容。教师总结:蚂蚁会对食物、气味等刺激做出反应。(二)预测它们会有什么反应。1、预测鱼的反应。教师出示鱼缸和鱼,让学生分别预测喂食和敲击鱼缸时的反应。学生说一说自己的预测,教师追问学生预测的依据。2、验证预测。教师指导学生讨论活动的注意事项:喂食时要适量;敲击鱼缸的力度不要太大;要保持安静等。小组完成活动,汇报观察到的现象。教师总结:许多动物会对食物、气味、声音、等做出反应。3、拓展。教师出示刺猬、壁虎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对刺激的反应。三、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如何预测动物的反应、活动是的注意事项、动物对多种能够刺激的反应等方面说出本节课的收获。学生讲完收货后,教师学生布置课下探究的内容:要下雨了,观察动物有什么反应,完成活动手册的相应内容。76、动物的运动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动物靠四肢、翅膀等运动。2、在教师指导下,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进行排序。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生活中常见动物的运动方式表现出探究兴趣。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谜语“铁嘴弯弯眼雪亮,海阔天空任飞翔。捕捉鼠蛇除虫害,不怕虎豹和豺狼”。学生回答:鹰板书课题:动物的运动。二、活动过程(一)动物是怎样运动的?1、说一说动物是怎样运动的。教师出示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说一说动物的名称和他们是怎样运动的,例如:鱼在水中游泳,鸽子在天空飞翔……2、模仿动物的运动。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能模仿这些动物的运动吗?教师指导学生可以带动物头饰等进行模仿,例如:用衣服模拟鸟的翅膀。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模仿,教师巡视指导。各小组分别展示,其他小组补充。教师出示动物运动的视频,学生观察动物的运动。教师总结:动物的运动方式有飞行、游泳、奔跑、爬行等,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运动方式。(二)动物主要靠哪些部位运动?1、找一找动物的运动器官。教师指导学生观察动物运动的图片或视频,找出动物是靠什么运动的。学生小组内交流。小组展示:猎豹靠四肢运动,海鸥烤翅膀运动……教师指导学生将动物的运动器官在活动手册中用“○”圈出来。教师强调鸭子和螳螂的运动器官主要是足。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动物是靠足运动的。2、教师拓展:蜗牛、鱼等动物靠哪些部位运动?教师补充腹足、鳍的相关知识。(三)动物运动会。1、教师创设情境:森林里要开运动会了,乌龟、蜗牛、兔子3只小动物要参加比赛。想一想,他们谁跑得快。学生根据经验说出3种动物运动的快慢:兔子跑得最快,蜗牛跑得最慢。2、模仿动物的运动。教师出示比赛规则: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模仿动物的运动。8例如:乌龟爬行,蜗牛蠕动,兔子蹦蹦跳跳等。学生戴上头饰扮演3种动物,举行动物运动会。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运动的快慢给小动物排序。教师出示探究技能:按照动物运动快慢排列,就是在排序。3、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更多的排序方式。小组讨论交流。教师指导学生还可以按大小、体重、颜色、寿命长短等进行排序。(四)说一说,它们还可以怎样运动。教师创设情境:要开运动会了,猴子和青蛙忘了填报名表,大家能帮他们填一填吗?学生从游泳、爬行、行走、奔跑、跳跃、攀爬等运动项目中挑选猴子和青蛙可以“参加”的项目。师生交流选择的项目是否合适,例如:猴子可以跳跃、攀爬,但不能游泳。教师出示猴子和青蛙运动的视频,指导学生完成活动手册。教师总结:同一种动物可能有多种运动方式。三、总结教师指导学生从动物的运动方式、动物的运动器官、排序方式、小组等方面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指导学生课下观察松鼠、蜜蜂等动物它们的运动。97、小动物找妈妈教学目标:1、知道动物能繁殖后代。2、在教师指导下,掌握寻找证据的方法。3、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小动物和妈妈的相似特征产生探究兴趣。4、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视频。指导学生说一说是那些外形特征帮助小蝌蚪找到妈妈的。引出课题“小蝌蚪找妈妈”。二、活动探究(一)谁是小鸡的妈妈?1、通过外形特征找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小鸡与鸭、鹅、公鸡、母鸡的外形特征,找到小鸡的妈妈。学生找出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说说理由。学生回答:小鸡和妈妈的嘴都是尖尖的……2、通过其他证据找小鸡的妈妈。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母鸡一定是小鸡的妈妈吗?还有没有别的证据?教师指导学生观察母鸡下蛋、小鸡出壳的图片,让学生明确这才是“母鸡是小鸡的妈妈”最有力的证据。3、教师总结:要从多方面、通过多种方法寻找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二)它们的妈妈是谁?1、帮小鸵鸟和小山羊找妈妈。教师出示小鸵鸟和小山羊的图片,指导学生参照找小鸡妈妈的方法,通过比较外形的特征的方法来找一找它们的妈妈。2、帮蚕和蝉的幼虫找妈妈。教师出示蚕、蝉的幼虫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它们的妈妈是谁。教师借助视频展示蚕和蝉的发育过程,让学生认识到禅幼虫的妈妈是蝉的成虫、蚕的妈妈是蚕蛾。教师总结:每个小动物都有自己的妈妈,动物能通过下蛋或直接生小动物的方式繁殖后代。有些小动物和妈妈外形相似;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