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散文阅读故乡红叶凸凹香山的红叶,我是赏过的。第一次赏香山红叶,我正上着一所专业院校,适逢红叶盛季,满山红遍,同伴便惊叹不迭。但我只感到亲切,并没有难抑的惊奇。因为我觉得,故乡的秋天,也是红叶满山、流丹溢彩的;而且,山脉绵亘,红到极遥远的地方,比香山来得有气魄。只因为香山离市区近些,且是一个著名的公园,红叶的命运便很阔达了。故乡的山峦,植被是极丰茂的:黄栌满坡,柘丛盈岗,楸树峰耸,檀木沟伏……夏时山色蓊郁,入秋,则渐渐变化起来,先是淡黄,而后是斑驳,最终是红得一统了,满山满野就一如火烧。但这时却是故乡的农忙时节——庄稼的秸秆被村人铡碎了,厚厚地铺到猪厩中去,再取山上的表土覆盖,以期来年沤①出一些好肥料来。而后,有余力的,要在地堰的边上,砍一垛垛的干柴杂草,烧一堆一堆的草木灰。撒上草木灰的土地,蔓菁憋得大,土豆长得足,谷穗也结得沉。此时,山上的红叶正红得烂漫呢。但忙碌的人们哪顾得多看几眼呢。所以,山里人并未想到,那一丛丛的红叶,便是一团团的激情、一首首的诗,自己生于美境与福地,正可以坐享一番。红就让它兀自红去吧,我们还有正经的营生干不完呢,他们想。那时,我并没有一丝悲哀,因为身在其中,与村人的感觉相同。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②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于是,我怀着这么一种情绪,待人们去香山赏红叶的时候,便回到故乡去,探抚那故乡的红叶。它们被漠视和遗忘得太久了!我爬到屋后的山上:高远的天,衬以峻拔的山形,那凌风的红叶,簌簌地,便让人极感动。但激动的心,很快就黯然了——沉默的父亲正在地堰的边上埋头打柴草,他要多烧几堆木灰啊。于是,观赏红叶的这一份闲雅就显得多么不合时宜,显得多么奢侈,兀然就生出一丝羞耻。我便踅③到父亲的身边,想给他打个下手。父亲很懂我的心思,笑笑,“去赏你的景吧。”见我仍迟迟不动,父亲说:“有什么不好意思的呢,你高兴赏景就赏景,我高兴做活就做活,不都图个自在么?”我知道,要父亲埋头干他喜欢干的活,比要他赏红叶更使他心安与欢悦,这是情理中的事,不关乎我的勤与懒。但我终究不忍在劳作的父亲身边作赏景的清客,便同他一起干下去了。这是第一次回故乡赏红叶的情景。第二年秋深,想到故乡那满山的绚丽,仍有热热的归心。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最后,还是回去了。因为:红叶岁岁依旧,而父亲却要一天天衰老;父亲已经辜负了红叶,儿女还要辜负父亲么?回到故乡,父亲很高兴,抱出一坛雄自酿④:“崽呀,知道你要回来,爹特意给你留着呢。”我的眼窝便不由得濡湿了。从此,每到秋深,我皆毫不迟疑地回故乡去。每次,我们低头砍着柴草,却都把红叶搁置于一边。但只要我们抬起头来,山上的红叶,便很执着地红到我们的眼眸中来——红叶没有怨艾,只有默默的守望和多情的注视,一如山里的人们。(本文有改动)【注】①沤(òu):长时间地浸泡,使起变化。②惆怅:伤感,失意。③踅(xué):中途折回。④雄自酿:一种自家酿造的酒。1.本文以“故乡红叶”为题,为什么在一、二两段中要写“香山红叶”?____【答案】将香山红叶与故乡红叶作比较,突出了故乡红叶更为壮观,更有气魄,为下文写故乡红叶被人漠视的命运作铺垫。【点拨】首先回归语境,再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回答。内容上,描写了香山红叶和故乡红叶,并用了对比的手法;结构上,先判断句子处于文章开头的位置,可以分析出是为下文作铺垫的。2.指出下列句子中作者“惆怅”的具体原因。①真正醒悟了,感到有些惆怅了,是看到城里人居然要赶那么远的路,到香山专程赏红叶之后。②但父亲在地堰上弯曲的身影从脑底晃出的时候,归心就有了几分迟疑,心中就有了一种惆怅。____【答案】①感受到比香山红叶更为壮美的故乡红叶,却长久地被人漠视和遗忘。②父亲虽在美景和福地之中,却因艰辛劳作而无暇赏景,且要天天衰老。3.分析“故乡红叶”在文中的象征意义以及在结构上的作用。____【答案】象征意义:“故乡红叶”象征那些极为普通、没有怨言、默默坚守的山里人。结构上的作用:“故乡红叶”是行文的线索,贯穿文章的始终,使文章内容集中、结构紧凑。【点拨】象征意义需要将故乡红叶与作者所写故乡的像父亲一样的山里人联系起来(文章最后一句提示非常明显);结构上的作用,联系标题的作用回答即可。4.请对“父亲”这一人物形象及“我”对“父亲”的思想情感作赏析。【答案】“父亲”形象:父亲在地堰边埋头干活,并以此心安和欢悦,表现了父亲的朴实和勤劳;父亲让我去观赏红叶,做自己喜欢的事,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理解和宽厚;父亲特意给我留着一坛雄自酿,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我”的情感:因父亲辛勤劳作、不断衰老而忧伤、内疚和思念;因父亲对“我”的理解和关爱而感激。【点拨】人物形象鉴赏要突出人物的个性,如文中的“父亲”个性主要有勤劳、朴实、理解儿女、关爱儿女等;“我”对“父亲”的情感其实就是文章的中心,联系全文,可看出主要表达的是对“父亲”老去的哀伤和对“父亲”理解、关爱自己的感激。中考阅读中的散文,都是精心挑选的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写景的文章,它往往立意深远,语言优美,取材广泛,结构不拘一格,很受命题者欢迎。《故乡红叶》就是如此。上文主要考查了以下考点:1.理解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2.探究词句含义,深入理解文本。3.赏析文章语言,品味写作手法。4.鉴赏人物形象,体会文章情感。一、散文的特点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形式上:(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叙述、议论熔为一炉;(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综合以上四点即“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二、散文的分类根据表达方式侧重点不同,一般把散文分作记叙散文、抒情散文和议论散文三类,中考选材以前两种为主。记叙散文:以记人、叙事、状物、写景为主的散文。在这类散文中,有的着重记写、刻画人物,以人物为全篇的中心。如鲁迅的《藤野先生》,它虽然也是以写人物为主,但与小说的区别是明显的。它们不像小说那样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也不讲求故事情节的完整和曲折。这类散文,还有的侧重记写一定的人物、场景。作者对它们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将外物与内情融合起来,来表达一定的思想、抒发一定的感情。抒情散文:以抒发感情为主的散文,它主要是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激情和意愿。抒情散文抒发的是怎样的感情,如何抒发,都与文章揭示的思想意义是否深广有极大的关系。三、散文阅读四部曲首先要理出作品选择了哪些材料,中心思想是什么;其次要看“形”和“神”的“结合点”是什么,也就是要抓住散文的线索;再看作者组织材料的顺序,选择了怎样的角度;最后品味散文的语言。具体如下:第一部曲:把握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主题。散文选材广泛,行文自由,表达的思想感情丰富多彩,所以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也是散文的考点之一。把握散文主题的方法是:(1)找到文中的中心句和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2)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所选的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感情,从中找到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第二部曲:理清文章脉络,把握顺序。作者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会精心选取、组织材料;在表达上更是精益求精,特别注意词语在表达上的顺序、层次和分寸感。作者选择材料的准绳为线索,是作者选择材料的脉络或描写、记叙的脉络。例如《藤野先生》以“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过程”和“我的爱国思想感情”为线索等。而散文中的顺序,一般包括选取的材料顺序、段落顺序、句子顺序、词语顺序等。第三部曲:鉴赏现代散文的形象内涵。现代散文中的形象包括人物形象和物象两种。鉴赏现代散文中的人物形象要注意:(1)思想性。包括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和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两个方面。在鉴赏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时,又要注意它所揭示的作品主题和它所体现的现实意义。(2)艺术性。艺术性主要是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包括:①环境和情节对人物的作用;②人物描写的方法,如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心理描写等;③人物描写的技巧,如人称、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等。物象就是文学作品中所出现的具体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客观物象和作者或人物主观思想感情相融合所构成的新的形象,我们往往又叫它意象。文学作品阅读的本质就是写什么、怎么写、读出了什么。写什么,就是一篇现代文学作品,究竟塑造了什么样的文学形象,塑造这一形象的意义和作用是什么,通过它反映了什么主题;怎么写,就是这篇作品是通过什么手段来塑造形象、表现主题的,包括语言风格的选择和表达技巧的运用;读出了什么,就是强调读者的主体意识,实际上也就是对形象的认识。第四部曲:品味语言。品味语言一般有:①字词含义;②词语妙用;③哲理性语句的深层含义。同时还要注意表达方式及其作用。一、(2014·天津)阅读《几生修得到梅花》,完成后面的习题。几生修得到梅花李榕桦①在万紫千红的花的世界,梅花是最特立独行的一种。②江南的冬天还未过去,寒风肆虐,雪花纷飞,万木都在沉睡之中,而梅花却在这时绽开一树树的花朵,向人们报告着春之将至的讯息。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③怒号的狂风不是不想吹灭她的火焰,漫天的大雪不是不想掩息她的娇媚,而她却在凌霜斗雪中更加灼灼有神。那纷纷扬扬从天而降的雪花,似乎成了她玉洁冰清的知音,心魂相印的伴侣。④在无锡梅园观赏过梅花,走近梅花,你会感到诗意像潮水一样漫上心头。润如凝脂的红梅,洁如瑞雪的白梅,碧光盈盈的绿梅,明艳灿灿的黄梅,构成了一个缤纷多彩的梅的世界。小小的花朵似乎不受半点尘埃的侵染,宛若悄然飘落凡尘的仙子,真正是冰肌玉骨。你若拿俗常的桃花、杏花和她们对照,越发显出梅花的脱俗。置身花下,你会被随之而来的清幽的芳馨环绕,使你立刻想到“暗香浮动”。梅花的香气不像梨花、水仙花那样肥硕袭人,它若有若无,清逸幽雅,它是那么婉约和内敛。观赏梅的枝干,姿态极美,有的疏影横斜,有的奇崛突兀,有的苍劲朴拙,有的狂放洒脱。怪不得古人说“梅以形势为第一”。⑤最喜欢看那棵古梅,虬曲盘错,势如游龙。铁骨嶙峋、古朴苍劲的枝头,绽放着朵朵温润率真的红梅,那种强烈的对比给你以心灵的撞击,无法用语言描述。仿佛眼前的梅花是从悠远的历史深处走来,她曾与宋代林和靖①相伴相守,在西湖孤山朦胧的月色下,“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她曾和画家王冕相交,是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那幅墨梅的范本,在王冕精心经营的梅园里度过许多春夏秋冬。她是陆游一生痴迷的梅花,她是王维、苏轼、杨万里、范成大他们曾经反复歌咏的梅花,她是被鲁迅识为“只有梅花是知己”的那一树,她是历代有道的君子仰慕钦敬、视为修养的典范,感叹“几生修得到梅花”的那一树。⑥特立独行的梅花从历史深处走来,那冰肌玉骨的韵致,高标清雅的圣洁,横斜疏美的仙姿,傲岸坚贞的风骨,凌霜斗雪的意志,独步早春的气魄,铸成了华夏民族的心魂,成为中华民族代代相袭的品格和精神。站在梅花前,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心境,还是陆游说得好啊,“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选自《青海湖》2014年第2期,原文有删改)【注释】①林和靖:林逋(968~1028),字君复,北宋诗人,谥号和靖先生。1.作者在梅园赏梅时感到了诗意,梅花的哪些特点富有诗意?请结合第④段概括。__①梅花颜色缤纷多彩;②梅花气质超凡脱俗;③梅花香气清逸幽雅、婉约内敛;④梅花枝干姿态极美。__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她不管桃儿、杏儿们嫉妒的流言,也不贪图蜂儿、蝶儿们嗡嗡的追捧,孤傲豪迈地开在漫天飞雪中,不畏严寒,独步早春。__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梅花不畏严寒,独自开放在漫天飞雪中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