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中国古代史》选择100题卷1选择题(每题1.5分)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生产技术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最基本表现。依据所学知识,答1-4题1、秦汉时期,以下哪一地区尚未使用铁制工具A.蒙古草原匈奴居住区B.珠江流域越族居住区C.闽江流域越族居住区D.西域各民族居住区2、以下对牛耕技术的使用和推广分析错误的是A.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并逐步推广B.秦朝时在江南地区普遍推广C.两汉时期在越南推广D.北朝时,西北地区已经使用二牛一人的耕作方式3、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革新包括①牛耕的使用②翻车的发明③筒车的使用④水排的发明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4、以下对我国古代生产技术的进步叙述正确的是A.商朝时人们已经能用粬造酒B.铸铁柔化技术比欧洲早二千年以上B.南北朝时发明了铜铁合炼的灌钢法D.唐朝中原地区发明了曲辕犁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历程辉煌和曲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5-8题5、战国时期商业和城市逐渐兴盛起来,其表现不包括A.秦都咸阳商业发达程度最高B.许多诸侯国都城发展为商业中心C.各诸侯国都铸造了自己的钱币D.中原市场成为四方商品的集散地6、唐朝的商品经济比前代更为发达,其中最能反映其发达程度的是A.开元通宝成为通用货币B.城市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C.市的四周布满邸店D.出现了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的柜坊7、明朝商品经济的繁荣不包括A.国内市场扩大,商品种类增多B.扬州、益州成为全国性商贸城市C.区间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D.江浙地区工商业城镇蓬勃兴起8、下列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程度的表述,最准确的是A.处在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B.处在机器大生产的前夜C.始终在萌芽状态中徘徊D.已在全国范围内占主导地位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调整关系到封建国家的兴衰。依据所学知识,回答9-13题9、对西汉的编户和赋税制度的分析,正确的是A.编户农民没有独立的身份B.依据资产的多少承担国家的赋、役C.农民的田租和赋税都较轻D.郡县和封国征收的赋税都要上缴中央10、唐朝的赋役制度比前代的新变化表现在:A开始以庸代役B收取“租”和“调”C按人交纳户税,按田亩交纳地税D一年分夏季、秋季两次收税11、春秋时期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与北宋王安石的方田均税法,两者的相似之处是A.按土地的多少平均收税B.按土地和财产多少收税C.按人丁和田亩多少收税D.按土地的多少和田质的好坏收税12、推行一条鞭法的意义是:①人头税最终被废除②松驰了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③简化征税手续、减少征税成本④促进农产品的商品化A.②③④B.①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13、清初,宣布原明藩王的土地归现在耕种的人所有,对其作用的分析比较完整的是A.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B.保证了农民的生产资料和劳动时间C.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既满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又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度不断的发展和完善,是我国古代封建政治发展的最主要特征。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4-18题14、分封制虽然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瓦解,但分封王侯的方式却为许多封建王朝继续采用,其主要原因在于A.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B.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的需要B.镇压人民反抗的需要D.保证封建君主“家天下”的需要15、西汉的分封与西周的分封相比,其变化趋势是①分封的对象逐步集中到同姓子侄②封地面积逐步缩小③封国的政治权力逐步被削弱④封地的租税逐步收回中央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③16、以下对汉朝实行刺史制度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刺史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期,以州为单位作为监察区B.刺史级别高,不仅可以监督郡县高官,而且可以监督诸侯王C.东汉时期,刺史逐步拥有地方行政权和军权D.东汉末年,刺史改为“州牧”,成为州的最高长官17、北宋在各地方设置通判,其主要职能是A.掌握州的行政、军事大权B.负责州的司法和刑狱C.负责监督知州D.制约节度使的权力18、我国古代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最基本特征是A.通过分散相权,加强皇权B.通过分散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C.通过加强思想控制,维护政治的统一D.通过各级权力的相互“制约与平衡”,巩固君主专制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加强民族关系、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成为历代民族关系的主题。依据所学知识,回答19-22题19、下列对秦汉时期民族关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秦汉两代都组织移民开发边疆B.汉武帝时,西域和西南夷都已并入汉朝版图C.汉与匈奴的关系以和为主流D.秦汉两代都在南越地区设郡20、今天的一些少数民族,是从古代民族发展而来的,以下古今民族没有渊源关系的是A.回纥——回族B.吐蕃—藏族C.南诏——彝族D.粟末靺鞨——满族21、“猛安谋克制度”和“八旗制度”的共同点,不包括A.由女真人仿照汉制而创立B.是一种兵农合一的制度C.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D.与少数民族的军事扩张相适应22、明清都加强了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其相似之处是A.建立金瓶掣签制度B.向西藏派遣驻藏大臣C.在西藏地区设立卫所D.利用宗教首领实行统治走向海洋,是一个国家发展、强大和开放的重要标志。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3-25题23、中国开始走向海洋的一个重要标志是A.大秦王安敦派使者从海道来中国B.张骞开通了通往西亚和欧洲的“丝绸之路”C.汉武帝时,开通了“海上丝绸之路”D.甘英出使大秦,到达波斯湾24、反映了唐朝时期我国进一步走向海洋的史实有①中国商船到达波斯湾②唐朝高僧到印度研究佛学③唐朝建造“海上霸王”④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②④25、郑和下西洋成为古代中国走向海洋的“绝唱”,这从根本上说明了A.郑和时代,是我国古代国力最强盛的时代B.郑和下西洋是我国古代对外关系的转折点C.腐朽的封建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海洋时代的要求D.以政治为目的的航海活动是不能持久的在世界科技发展史上,中国古代科技长期居于世界领先行列。依据所学知识,回答23-27题26、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春秋时期,我国历法已经形成固定系统B.西汉“太初历”是世界第一部完整历书C.唐朝“大衍历”标志着历法体系成熟D.元朝的“授时历”是我国历法体系的重大变革27、奠定祖国医学理论基础的是A.《黄帝内经》B.扁鹊“四诊法”C.张仲景《伤寒杂病论》D.李时珍《本草纲目》28、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在物理学和化学方面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果,这些成果不包括A.对光学原理已经有比较系统的研究B.已经记载了杠杆原理和浮力理论C.杠杆原理已经普遍运用到生产领域D.《抱朴子》里面记载了许多化学知识29、以下对我国古代在地理学方面取得成果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汉张衡发明了世界上最早预测地震的仪器B.西晋裴秀提出了绘制地图的原则C.唐朝的《水经注》是一部价值很高的综合性地理著作D.明朝的徐光启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儒家思想是中国历史上影响时间最长、范围最大、程度最深的思想。依据所学知识,回答30-34题30、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不包括A.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B.维护周礼,主张贵贱有序C.主张以德治民,取信于民D.反对社会改革,维护旧制度31、思想界由“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从根本上反映了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逐步加强B.重农抑商政策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封建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趋势D.封建制的确立阻碍了思想文化的进步32、朱熹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儒学宗师,下列有关他的叙述,正确的是A.他最早把儒家思想发展为理学B.其思想特点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了法家、道家思想C.他认为“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D.他发展了孟子的性善论,提出“人欲”与“天理”的辩证统一33、下列对明清两代儒家思想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儒家的理学和心学相继占据统治地位B.李贽是我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C.王夫之从理论上否定了理学思想D.黄宗羲反对“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34、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B.孔子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不可动摇C.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35.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主张的社会改革都强调A.“以人为本”B.“以德治国”C.“无为而治”D.“以法治国”36.(秦)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息,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A.焚书坑儒B.推行郡县制C.修长城D.统一文字37.西汉与东汉历史的相似之处有①汉初统治者都采取了恢复经济的措施②加强了与西域的联系③在农民起义的打击下名存实亡④都有著名史书问世A.①③B.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38.下列秦汉官职中,掌握监察职能的有①太尉②尚书令③御史大夫④刺史A.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39.下列生产工具出现的先后顺序①筒车②耧车③翻车④水排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②④③①D.③②④①40.贾谊(公元前220——公元前168年)在《过秦论》中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这是由哪一军事行动造成的A.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B.蒙恬率军北击匈奴C.窦宪率兵出击匈奴D.窦固带兵出击匈奴41.汉代以来,人类文化的传播更加便捷,最主要的原因是A.经济的发展B.太学的建立C.丝绸之路的开辟D.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4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突出特点是A.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B.广泛引进外来农作物C.新兴封建城市出现D.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43.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的原因有①北方长期战乱,经济受到破坏②南方相对北方较为安定③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④南北方人民共同劳动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D.①②④44.下列著作中,既具有历史价值,又具有地理和文学价值的是A.《缀术》B.《禹贡地域图》C.《水经注》D.《世说新语》45.下列各项中,说明隋朝开凿大运河重要原因的是A.国家统治中心逐渐东移B.适应洛阳商业发展的需要C.江南地区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D.为镇压农民起义提供运输线46.科举制的实行,从本质上反映了A.统治者注重选拔人才B.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动C.选拔人才的标准日趋完善D.封建制度日趋衰落47.唐太宗说:“昔谓御戎无上策,朕今治安中国,而四夷自服,岂非上策?”又说“汉武穷兵三十余年,疲弊中国,所就无几,岂如今日绥之以德,使穷发之地尽为编户乎?”这表明唐太宗治理少数民族的上策是A.和亲B.建立管辖机构C.册封D.治好国家,增加凝聚力48.隋唐时期,下列生产活动对自然生态平衡有负面影响的是A.围湖造田和向山要田B.扩大茶树种植面积C.兴建和复修水利工程D.开发推广两年三熟制技术49.“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今然诸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这首唐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人际关系的淡漠B.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C.价值观念的更新D.社会风气的败坏50.僧一行受唐玄宗之命编制历法时发现“日南至(冬至),其行甚急。急而渐损,至春分及中,而后迟,迨北至(夏至),其行最舒,而渐益之,以至秋分又及中,而后益急”。这实际上是A.发现了地球公转速度变化的现象B.设备简陋,造成误差C.发现了地球自转的周期D.推算了地球公转的周期5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对维护中央集权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B.使地方丧失了割据的物质基础C.保证了皇室的生活费用D.剥夺了地方的财政52.元朝管辖西藏的是A.澎湖巡检司B.宣政院C.辽阳行省D.岭北行省53.宋元时期民族关系所具有的特征是①有战争有议和②由民族政权对峙到走向统一③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④形成新的少数民族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54.宋代文化比唐代还要繁荣,原因很多,但不包括A.对外贸易更发达B.封建经济更繁荣C.国家更统一安定D.民族交往频繁55.朱元璋的法治思想实质上是A.经济立法的思想B.特务统治的加强C.君主专制的体现D.士人思想的控制56.以“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为信条的东林党人,他们抨击当时阴暗社会的主要现象是A.土地高度集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