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历史教学内容:高三历史学科综合能力训练(一)【同步达纲练习】一、选择题1.半坡氏族制造的陶器①属于原始的手工业产品②陶器的发明与原始农业和定居生活有关③表明人们已能改变物质的自然属性④表现出了半坡人崇尚美的观念()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④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表明()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B.诸侯国之间为争夺土地和人口互相残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向崩溃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3.西汉初年实行休养生息政策,从根本上讲是由于()A.汉初的统治者为巩固其新建立的统治秩序B.秦末农民起义的推动C.让农民恢复生产重建家园D.长年战乱经济贫困,恢复和发展经济的要求4.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①中央集权的强化②思想控制的加强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④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A.②④B.①②④C.①③D.①②③5.王充和范缜都是古代唯物主义思想家,其思想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A.自然界变化有一定的规律B.人的精神和肉体共存亡C.儒学的迷信思想是不可信的D.人是能够战胜自然的6.明朝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封建专制主义加强B.封建制度渐趋衰落C.封建专制主义走向衰落D.阶级矛盾尖锐7.清朝前期对边疆地区管辖所采取的措施,其先后顺序是()①设置台湾府②设置驻藏大臣③在法律上划定中俄两国东段边界④在新疆各地统一驻军、设置哨所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C.②③①④D.②①④③8.清朝统治者大兴文字狱的主要原因是()①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②强化专制主义统治③出于满洲贵族的民族偏见④压制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②③9.鸦片战争后,对中国自然经济起解体作用的主要因素是()A.外国工业品的倾销B.五处通商口岸的开放C.中国关税自主权的丧失D.农民和手工业者大量破产10.造成中国早期的民族工业主要分布于沿海地区这一现象的原因在于这些地区()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较早B.受西方资本主义列强侵略的程度较深C.经济基础好D.洋务运动发展较快11.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B.封建势力强大,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C.受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D.军阀分裂割据,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12.促使严复翻译《天演论》的主要客观条件是()A.西学东渐局面的形成B.洋务运动的破产C.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D.维新运动逐渐进入高潮13.近代以来,第一次比较彻底地批判封建思想是在()A.维新变法运动中B.辛亥革命运动中C.新文化运动中D.国民大革命运动中14.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A.洋务派同顽固派的论战B.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C.资产阶级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D.问题与主义之争15.20世纪初,中国许多地区开展收回利权的斗争,其根本原因是()A.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B.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C.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D.列强攫取中国大量路矿权16.将下列史实按因果关系排列,正确的是()①孙中山号召反对袁世凯“二次革命”爆发②袁世凯派人刺杀宋教仁,大肆镇压革命党人③五国银行团同袁世凯签订《善后借款合同》④1912年底,国会选举的结果国民党占压倒多数A.③→②→①→④B.④→①→②→③C.②→①→④→③D.④→②→③→①17.中国资产阶级发动的两大政治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失败了,其失败的共同原因是()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②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③对袁世凯抱有幻想④没有A.①②B.①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18.新文化运动的巨大影响体现在()①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②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受到弘扬③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④对五四运动起到了宣传动员作用⑤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④⑤C.①④⑤D.②③⑤19.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农民运动高涨的主要原因是()A.国共合作的推动B.中共的领导和推动C.工人运动的影响D.军阀统治的黑暗20.近代中国始终有“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根据中共二大的最低纲领“人民大众”应包括()A.近代新兴的无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B.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C.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D.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21.蒋介石抛出“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围剿红军、镇压革命、维护国民党一党专政的统治地位B.对日本帝国主义投降,以便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C.借口抗日,排斥异己,削弱新军阀中其他派系D.真正实现全国统一,然后共同抗日22.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其主要目的是()①减少土地改革中的阻力②动摇农村封建统治,削弱封建剥削③坚持统一战线和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相结合④改善农民物质生活,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⑤调动农村各阶级特别是农民的抗日积极性A.①③④B.②③④⑤C.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23.标志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伟大胜利的历史事件是()A.人民解放军攻占南京B.三大战役的胜利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D.肃清在大陆的国民党残余部队24.新中国成立后,旨在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反封建任务的运动是()A.“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B.抗美援朝C.农业合作化D.土地改革25.建国初期土地改革的完成对我国社会经济状况产生的影响是()①基本上消灭了土地私有制②基本上消灭了地主经济和富农经济③废除了封建剥削土地制度④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开辟了道路A.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26.历史做出的结论:人民公社化运动失败了。究其原因主要是()A.中共领导片面追求社会主义建设的高速度B.人民迫切要求改变经济文化的落后状况C.超越实际的公有程度和组织规模,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D.强制推行“按劳分配”的原则27.1952年,毛泽东指出:“不应再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其依据是()A.土地改革消灭了地主阶级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C.官僚资产阶级被打倒D.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28.邓小平关于“三步走”的发展战略部署解决了我国建设与发展中长期没有解决的一个带全局性的问题是()A.把工业化与现代化结合起来B.把传统产业革命与迎头赶上新的科技革命结合起来C.把工业化、现代化与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结合起来D.把现代化与人民生活的改善结合起来2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共产党在实际工作中纠“左”主要表现在①党的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②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③七千人大会的召开④1975年邓小平的全面整顿()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②③D.①④30.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C.新兴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31.英国“圈地运动”和美国“西进运动”在历史上所产生的影响不同之处是()A.给当地居民带来深重灾难B.为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劳动力C.为资本主义发展开拓了市场D.导致农村生产关系资本主义化32.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调整对殖民地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维护英帝国的统一B.克服战后的经济困难C.给予自治领内政、外交主权D.加强对殖民地的控制33.“当革命风暴横扫整个法国的时候,英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减弱的变革。”恩格斯的这段话是()A.肯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地位B.赞扬法国大革命的作用C.谴责英国组织“反法同盟”D.肯定英国工业革命的历史地位34.德、日、意三个法西斯国家的共同点是()①大肆屠杀犹太人②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满③鼓吹领土扩张和战争政策④A.①②B.②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35.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共同点是()①都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产物②都宣布旨在维护世界和平③都由美英等国家提议组建④都受美英法等大国操纵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36.1942年1月,26个反法西斯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最终形成。推动该联盟形成的事件有()①开罗会议的召开②《大西洋宪章》的发展③丘吉尔、罗斯福声明援助苏联④A.①④B.②③C.①②③D.②③④37.20世纪70年代后,发达国家控制第三世界的主要手段有了新的变化,其特点是()A.支持垄断组织,发展跨国公司B.输出剩余资本,榨取超额利润C.利用金融科技优势,控制国际市场D.凭借经济军事实力,推行霸权主义二、材料解析题3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唐太宗语)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摘自《贞观政要·论政体》材料2(明太祖语)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颜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摘自《明史记事本末》材料3人尝谓辅臣(内阁大臣)拟旨,几于擅国柄,乃大不然,见其所拟,帝一一省揽审定,有不留数字者。虽全当帝心,亦必更移数字,以示明断。有不符意,则驳使再拟,……故阁臣无不惴惴惧者。——摘自《皇明大政记》回答:(1)根据材料1、2,说明唐太宗与明太祖在丞相作用上的看法有何不同?(2)根据材料3,说明明朝中期内阁大臣的职权和地位。(3)综合上述材料,评价唐、明两朝皇权与相权关系的异同。39.有可能高速度发展我国的生产力,……也必须估计到当前经济上、财政上和技术力量上的客观限制,估计到保持后备力量的必要,而不应当脱离经济发展的正确比例,……就是要随时注意防止和纠正右倾保守的或“左”倾冒进的倾向,积极而又稳妥可靠地推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材料二(按: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6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力争高速度》的社论,指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工业现代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这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材料三8月,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举行扩大会议。会议决定1958年钢铁产量要比1957年翻一番,达到1070万吨。会后,为了在余下的四个月的时间里(前八个月只生产钢400万吨)完成追加钢铁产量当年翻番到1070万吨的任务,在全国掀起全国大炼钢铁的群众运动。……到1958年底,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这一年工业总产值比上年猛增54.8%,而农业由于数千万农村劳动力被占用,总产值后来核实只比上年增长2.4%。——摘自《中国共产党七十年》回答:①材料一坚持的经济建设指导方针是什么?材料二指出的经济建设方针与材料一有何③综观各材料,你能得到哪些启示?40.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现有的军事集团正在发展成为越来越强大的军事、经济和政治集团,根据逻辑和它们的相互关系的性质看来,必须不时引起国际关系恶化。冷战和它会变成真正的战争的经常性的严重危险,已经成为国际关系中存在的局势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和平共处的原则,是代替“冷战”和可能发生的全面核灾祸的惟一办法。因此,这些原则包括人民享有自由、独立和自由决定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的方式和方法的权利——必须成为一切国际关系的惟一的基础。《不结盟国家的国家或政府首脑会议宣言》(1961年)材料二……我们一致决心紧急地为建立一种新的国际经济秩序而努力,这种秩序将建立成所有国家的公正、主权平等、互相依靠、共同利益和合作的基础上,而不问它们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如何,这种秩序将纠正不平等和现存的非正义并且使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日益扩大的鸿沟有可能消除,并保证目前一代和将来世世代代在和平正义中稳步地加速经济和社会发展。1974年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通过的“七十七国集团”起草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