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月考试题一.选择题(2x30')1.鸦片战争后中国的关税主权遭到破坏,主要表现在:中国不能单独决定关税税率B、英国有权决定中国的关税税率C、中国海关须由外国人管理D、中国关税必须保持低税率2、清政府内部洋务派和顽固派之间的根本分歧在于要不要A、维护封建的政治制度B、维护封建的伦理纲常C、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D、抵抗列强的侵略3、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4、《天朝田亩制度》具有绝对平均主义性质,因为它规定A、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B、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C、通过甚库制度平均分配所有农副业产品D、鳏寡孤独者由国库供养5、中国近代早期维新派的形成是在A、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B、洋务运动开始之时C、洋务运动开展过程中D、中日甲午战争结束之后19世纪末,美国政府提出门户开放政策,得到西方各国不同程度的支持.根据相关知识回答。6、该政策的含义是A、清政府向西方国家开放门户B、清政府与西方国家相互开放门户C、西方国家在华势力势力范围需行美国开放门户D、列强在华势力范围相互开放门户7、该政策受到各国支持的主要原因是A、列强无法与美国抗衡B、列强需要协调,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C、该政策不影响列强各自在华的主要利益D、列强在华利益趋于一致8、门户开放政策规定:“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这一规定的目的A、承认中国关税主权B、防止各国在华势力范围内实施关税壁垒C、协调各国在华关税政策D、肯定列强各自在华的特殊经济利益9、由私人投资创办的中国资本主义工业兴起于A、两次鸦片战争期间B、洋务运动期间C、戊戌变法运动期间D、清末新政期间10、1862年清政府决定向英法等国“借师助剿”英法两国公使宣布“帮助官军”这表明①清政府放弃了传统的外交政策②列强为维护其在华利益而帮助清政府③清政府与列强之间的矛盾消除④太平天国是中外反动势力的共同敌人A.①②③④B.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④11、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兴起的中国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其主要原因是A.西方列强入侵,自然经济开始解体较早B.商品经济发达,工场手工业得到充分发展C.官僚地主最先接触西方先进生产技术D.被开辟为通商口岸,便于对外贸易往来12、洋务派所办的民用企业大多采取官督商办的方式“官总其大纲,察其利弊”“所有盈亏,会师商人,与官无涉”“公家只取官利”,由此可见A.官府对民用企业基本上是自由放任B.官府把持了民用企业的经营管理权C.民用企业经营盈亏完全与官府无关D.民用企业完全是私人所经营的企业13、马克思指出“他们战战兢兢的请出亡灵给他们以帮助,借用他们的名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历史的新场面”。此观点可用于对以下哪一项的评价A.洪秀全的绝对平均主义B.康有为的维新变法思想C.辛亥革命的三民主义D.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14、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向中国进行资本输出加快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其主要原因是A.外国资本为民族资本提供了发展资金B.外国在华设厂带来了先进设备和技术C.中国的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进一步扩大D.列强资本输出迫使清政府鼓励民间办厂15、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洋人的朝廷”的是A.总理衙门的建立B.中国海关管理权由英国人操纵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16、1862年中外反动势力“合作”的新局面形成的政治基础是A.清政府屈从于外国侵略者的压力B.中外反动势力的根本利益相同C.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先“打”后“拉”的策略D.慈禧太后和奕訢主张“尽心议和”17、清后期政治上腐败已很明显但其统治仍得以延续下去的主要因素是①外国侵略者的支持②汉族地主地方势力的扩大③慈禧太后的倚重④满洲贵族,八旗兵的腐化堕落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18、下列关于洋务运动叙述正确的①是封建地主阶级的改革②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③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项是④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③④19、李鸿章说:“必先富而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国”。洋务活动的哪—:项符合上文思想A.创办天津机器局B.成立三支海军C.创立轮船招商局D.创立京师同文馆20、“上海轮船招商局创后三年内,外轮就损失了1300万两,湖北官办织布局办后,江南海关每年洋布进口减少十万匹”。这说明洋务运动A.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B.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C.培养了一批技术人员和科技人才D.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些抵制作用21、下列四个民族资本企业,其中创办的地区不在通商口岸的是A.张裕葡萄酒公司B.发昌机器厂C.继昌隆缫丝厂D.贻来牟机器磨坊22、19世纪70年代中国边疆新危机出现,其原因是①西方列强开始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②为适应垄断资产阶级的要求在世界范围内大量抢占投资场所③中国成为他们争夺的主要对象④清政府的腐败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3、《中法条约》和《马关条约》相同点有①清政府承认列强控制中国邻国②中国被迫开埠通商③巨额赔款④反映了帝国主义资本输出的要求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马关条约》中对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最严重的规定是A.赔款白银二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增开沙市、重庆、杭州、苏州为商埠D.开辟内河航运线25、《马关条约》签订后,日本被迫将辽东半岛归还中国,主要是以下那种矛盾的结果A.外国侵略者和清政府的矛盾B.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C.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的矛盾D.外国侵略者争夺中国的矛盾26、对中法战争和中日甲午战争结局相同处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中国战败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B.清政府妥协退让,导致丧权辱国C.中国对交战方输送货物的税率给优惠D.中国允许交战方在规定范围内对华投资27、维新变法运动和义和团运动先后兴起,其相同背景因素是A.封建制度的衰落B.民族矛盾的上升C.洋务运动的破产D.资本主义的发展28、早期维新思想和康梁维新思想的不同之处表现在A.没有提出改革主张B.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未付诸行动C.主张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D.经济上主张振兴工商业29、资产阶级维新派的阶级基础是A.光绪帝及部分清朝官员B.民族资产阶级C.开明地主D.爱国知识分子30、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为“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长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A.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B.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D.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31、19世纪未,维新派提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主张,他们把希望寄托在没有实权的光绪帝身上,这表明A.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都具有历史的必然性B.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和失败不具有历史的必然性C.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失败则带有偶然性D.戊戌变法运动的出现是历史的偶然,失败则是历史的必然32、戊戌变法运动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民族危亡B.推动政治改革C.促进思想启蒙D.发展社会经济33、义和团被清政府先利用后镇压,导致这一结局的根本原因是A.义和团只是人民群众自发反清斗争B.西方列强对清政府加以胁迫C.清政府的实权由主战派转向投降派手中D.义和团自身对中外反动势力的本质认识模糊不清34、瓦德西说“无论欧美各国,皆无此脑力与兵力可以统治此天下生灵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实为下策”这表明列强①瓜分中国计划破产②已放弃灭亡中国的企图③仍需扶植清政府以华治华④看到中国人民的不屈斗争A.①②D.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35、中国近代史上,共和政体确立的标志是A、湖北军政府成立B、南京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退位D、袁世凯当选为临时大总统36、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叙述正确的是A、具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B、强调建设资产阶级民主政权C、在文学革命方面取得突出成就D、能正确看待东西方文化37、春秋时期,齐桓公能够确立其在中原的霸主地位,主要是依靠A.周王室的支持与认可B,黄河中游各诸侯国的拥护C.“尊王攘夷”的政治策略D.较为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38、三家分晋和田氏代齐,实质上反映了当时A.统一趋势进一步增强B.诸侯争霸战争愈演愈烈C.分封制渐趋衰落D.新兴地主阶级夺取政权39、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40、导致我国封建社会大规模农民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A.专制统治的暴政B.徭役赋税的繁重C.土地的高度集中D.民族矛盾的尖锐高三月考答题卷二、材料分析41.阅读下列材料表1单位:千海关两年份洋货进口净值国货出口总值出超(+)入超(-)18644621048654+244418666717450596-1657818767027080851+10581189012709387144-399491894162102128105-33998表2单位:千海关两年份出口指数入口指数出超(+)入超(-)(1913年为100)(1913年为100)1913100100-5668191488.399.8-41301915103.979.7-35611916119.590.6-34601917114.596.4-26581918120.597.3-19011919156.4113.5-1618回答:(1)1864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处于什么状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是什么?(2)1866-1876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有何变化?其原因是什么?(3)1890-1894年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有何特点?其原因是什么?(4)1913-1919年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状况有何变化?原因何在?(5)从中你可以得到什么认识?42、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恩格斯说:“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据此,有人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述之。座号姓名年级班级考场33、(1)处于出超地位。因为中国的自然经济对西方资本主义的入侵仍有顽强的抵制作用。(2)经过一段入超后又变为出超。经过两次鸦片战争,中国大门进一步打开,西方列强进一步控制中国,外国商品源源流入中国,所以最初中国处于入超地位。到了六七十年代,洋务运动逐步展开并逐渐深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也产生了,它们对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起了一定的抑制作用。(3)基本处于入超地位。一是由于中国的自然经济解体加快;二是由于外国列强取得的侵略特权越来越多。(4)入超幅度大为减少,且呈下降趋势。原因是一战期间,列强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一战使英法等国势力大为削弱。(5)西方列强的侵略是妨碍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中国民主革命必须要反对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观点一: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通过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日本控制了朝鲜,为其向中国东北扩张势力创造了条件。中国领土的割让,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也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为偿付巨额赔款,清政府被迫大举外债,是帝国主义借机进一步控制中国的政治经济。新商阜和内河新航线的开辟,便利了列强对中国内地的侵略。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列强从此对华大量输出资本,严重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列强凭借片面最惠国待遇,都享有日本取得的特权,列强对华侵略进入新的阶段。总之,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的进程。观点二: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甲午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了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是中国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甲午战争后,清政府为扩大税源,偿付赔款,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客观上使中国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机会,为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并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