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三年级第三次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对封建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请回答1—3题:1、战国时期,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其最主要的目的是A、吸引商人把钱财投入农业B、鼓励人民从耕织中求功名C、防止商人和高利贷者兼并土地D、满足秦国并战争的需要2、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根据他们所处的历史时代,两种主张A、都反映了自然经济的发展B、都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C、都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D、都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3、清初时地主商人“以末敛财,以本守之”所造成的直接后果是A、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B、手工业者扩大再生产缺乏资金C、手工工场规模受到严格控制D、商品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漫长过程,江南经济地位日显重要,请回答4—6题。4、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和已经南移的朝代分别是A、南朝和唐朝B、东汉和南宋C、唐朝和南宋D、东汉和南朝5、唐朝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城市,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下列关于这一时期扬州城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处,是南北交通的枢纽②胡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③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④长江流域商业都市的东部中心,江南物产集散地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元明清时期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时期,同时封建社会由盛而衰,请回答7—12题:7、下列史实中属于元朝民族融合的表现有①黄河流域的契丹人和女真人已被视为“汉人”②边疆各族大量迁入中原③设澎湖巡检司加强对台湾的管辖④新的民族——回族形成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④⑤8、清初为维护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做了不懈的努力,请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事件①粉碎准噶尔贵族割据势力②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③伊犁将军设置④台湾府的设立⑤赐予五世达赖“达赖喇嘛”的封号A、⑤④①③②B、⑤④①②③C、④⑤②③①D、①②③④⑤9、我国辽阔的版图最终奠定在A、元朝B、明朝前期C、明朝后期D、清朝前期10、下列现象体现出新的社会发展趋向的是A、李自成提出“均田免粮”B、建州女真进入辽沈地区C、苏州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D、白银成为普遍流通货币11、明朝实行的“一条鞭法”,清初实行的“摊丁入亩”“地丁银”制度,从本质上反映了A、封建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的松驰B、封建自然经济已经衰落C、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需要D、资本主义萌芽政治上的反映12、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是A、“重本抑末”的传统B、闭关锁国政策C、腐朽的封建制度D、封建国家的关卡林立中国近代列强不仅在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侵略中国,而且在文化宗教上侵略中国。请回答13—16题:1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市场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14、19世纪八九十年代外国侵略者同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四五十年代相比,最主要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的领土面积最大B、索取赔款的数额不断扩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资的特权15、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一再谋求扩大在华的传教权,其根本原因是A、与佛教争夺势力范围B、从精神上侵略中国C、传播西方科技文化D、为清政府提供精神武器16、下列各项中最能说明清政府已变成了“洋人的朝廷”的是A、总理衙门的建立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C、关税协定D、清政府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民族资本主义兴起和发展是中国近代重要的社会现象。而且充满艰难、曲折,据此回答17—20题:1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兴起的主要条件是A、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B、封建经济的逐步解体C、外商企业的兴办D、商品经济的发达18、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先天不足”,主要是指A、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B、与封建势力关系密切C、缺乏资本原始积累D、没有政权的支持19、19世纪末20世纪初决定中国社会发展方向的国内最基本的因素是A、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B、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C、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D、帝国主义瓜分中国20、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的目的是A、扩大税源摆脱财政危机B、解决洋务派军事工业的困难C、抵制列强对华资本输出D、缓和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人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据此回答21—23题:21、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表明的实质问题是A、西学动摇了中国文化存在的根基B、18世纪前西方的文化侵略即已开始C、以儒学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D、士大夫承认了西学的先进地位22、在中国近代思想界中,直接传承和发展了这一论调的政治派别是A、地主阶级洋务派B、资产阶级维新派C、资产阶级革命派D、激进的民主主义者23、导致这种态度在中国近代思想界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洋务运动的失败B、西学传播的不断深入C、民族资本主义产生D、半殖地化的程度加深《海国图志》、《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是19世纪40—60年代先生出现的三部重要文献。据此回答24—25题:24、《天朝田亩制度》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落后性,造成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A、太平天国领袖的主观愿望B、农民小生产的经济地位C、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况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5、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海国图志》与《资政新篇》的区别主要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与外国正常交往D、是否发展资本主义二、材料解析题(26题15分,27题11分)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秦汉三国时期:西部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都是社会经济较发达地区,先后被称为“天府”。关中地区曾是秦代和西汉时期的政治中心,故《史记》称:“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今陕北和内蒙交界的毛乌素沙漠地区,当时水草丰美,有较多重要的城镇。从关中以西,汉代的丝绸之路十分通达,有“胡商贩客,时见于塞下”的描写;丝绸之路两旁农牧兼营,河西、西域地区屯田众多;丝绸之路上城镇繁荣,如楼兰、精绝、且未、鄯善等十分知名。汉代成都平原由于有都江堰工程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蜀于是盛,有养生之饶焉。”材料二明清以来:东西部地区社会发展的总体差距拉大。……道光以后外国侵略势力入侵,移民垦殖业受创,屯田荒废,在干旱和风沙的影响下,沙漠化推进明显,适合人类基本生存环境的地区减少,西北许多地区走向一种生态性贫困。明末农民起义的主要发源地是在西北和西南,不能不说与这种生态性贫困密切相关。清代的湖广滇四川,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大量移民进入垦殖,也形成一个开发高潮,出现“低山尽村庄,沟壑无余土”的格局,对于四川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一度有积极的影响。但随之而来的人口密度大增,山地垦殖风潮乍起,水土流失严重,西南地区农业生态环境逐渐恶化,西南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向一种结构性贫困。结合材料,概括西部历史上盛衰的原因。据此,你能对当前西部开发提出哪此建议?(要求:表述应成文,不能超过180字)2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家独立自卫之道,其途有二:第一,守卫主权线;第二,保护利益线。主权线,指国家之疆域;利益线,指与主权的安危密切相关的地区。摘自1890年日本内阁总理大臣山县有朋的施政演说材料二甲午中日战争前,英国《泰晤士报》驻东京记者布林克莱报道:“就弹药而论,它所储存的数量,比在一次对华战争中可能消耗的还多。”在一篇题为《朝鲜和她的邻居》报道中又说:“(日本)比中国人自己更清楚地知道(中国)每一省可以抽调多少人出来作战。”摘自《帝国主义侵华史》材料三1894年6月2日,清政府派驻朝鲜任总理通商交涉事务的袁世凯电告李鸿章:“倾日译同郑永邦(日本驻朝使馆译员)以其使命来询‘匪情’,并谓‘匪’之扰,大损商务,诸多可虑,韩人并不能了……贵政府何不速代韩戡……我方必无他意”。3日又电:“倾日署使杉村来晤,该意亦盼速代戡,并询华允诺……似无他意”。(注1885年中日签订《天津会议专条》规定“将来朝鲜国若有变乱重大事件,中日两国或一国要派兵,应先互行文知照)。《李文忠公全集》卷15材料四1894年6月中旬,朝鲜内部局势趋于平稳,清政府建议中、日两国军队同时撤出朝鲜,日本拒绝,并于6月15日在内阁会议上通过所谓“中日共同改革朝鲜内政的方案”。16日向清政府提出此项建议,外相陆奥宗光在回忆录中说:“归根结蒂,所谓内政的改革,原是为了中日两国关系,万一不能调和,则毋宁索性借此时机促其破裂。”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说明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挑起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要求将理由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6分)(2)根据材料的有关内容和清政府当时的态度,可以得出什么结论?(6分)三、问答题(28题9分,29题15分)28、“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由此往往导致中国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皇权和相权的不断斗争。请概述唐、北宋、明朝统治者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办法来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加强中央集权的?29、有史学家认为,从19世纪40年代到19世纪末,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经过了“睁眼看世界”,“走出国门看世界”和“仿洋改制看世界”三个历程,据经回答:(1)简要分析每个历程出现的主要原因;(2)简要评述三个历程的实践活动及作用。高三第三次历史考试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二、材料解析题:(第26题15分,第27题11分)26.繁盛原因:政治中心;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交通便利;水利工程的兴修。(5分)衰败原因:生态环境恶化;外来入侵;社会环境动荡;人口膨胀导致过分垦殖。(5分)建议:遵循自然规律,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前提;政策的制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创造安定的社会环境;控制人口的增长等。(5分)27.1890年日本把朝鲜、中国列入它的“利益线”范围,充分暴露的侵略野心,(6分)甲午战争前,日本的军事装备和兵力一切准备就绪。乘朝鲜东学起义之机,怂恿清政府出兵,以便把中国拖入预设的战争陷阱炮制所谓朝鲜内政,拒绝并强加给中国,寻找战争借口。②侵略蓄谋已久,李鸿奉行“避战自保”方针,毫无战争准备。(3分)故这场战争中国惨败已成必然。(2分)三、问答题(共29分)28.唐朝:通过三省的分工和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分割和削弱了权。北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了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使管军事分割宰相的军权,设三司使管财政,分割宰相的财权。明朝:明太祖废除了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从而使相权与皇权合一,完全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29.①主要原因:“睁眼看世界”——受鸦片战争失败的强烈刺激,一批有识之士开始注意了解国际形势,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走出国门看世界”——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双重打击下,统治集团为挽救清朝统治,进行了一场“自强”、“求富”为目标的洋务运动。“仿洋改制看世界”——甲午战争失败,中华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严重关头,先进的中国人把认识世界与变法维新结合起来。②实践结果:(9分)林则徐在广州设置译馆,编译《各国律例》和《四洲志》,魏源编《海国图志》,阐述“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对开阔人们的眼界,起了积极作用。洋务派创立了一批近代工业和民用工业,筹划海防,办新式学堂,选派留学生,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起了一定的抵制作用。维新派大力宣传学习西方,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但失败。戊戌变法在当时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题号123456789答案DCBCDABAD题号101112131415161718答案CACCDBDBC题号19202122232425答案AACACBD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