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第一卷一、单项选择题1.3~6世纪,曾统一黄河流域的政权有①曹魏②东晋③前秦④北魏⑤北齐⑥北周A.①②③B.②③④⑤⑥C.①③④⑥D.①③④⑤⑥3.北魏孝文帝推行均田制的主要目的是A.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使农民获得了一些土地C.促进北方民族的封建化D.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4.208年左右东汉三分天下的军事集团主要是A.袁、曹、刘集团B.曹、刘、孙集团C.刘、孙、袁集团D.孙、袁、曹集团5.十六国时期各国彼此攻战,其客观上的积极作用是A.使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B.加速了各民族间的融合C.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D.有利于经济恢复发展6.南北朝时,形成了记述家族世系的谱学“有司选举,必稽谱籍,而考其真伪”,“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出现这种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A.维护士族特权地位B.维护士族高贵血统C.防止土族门第混乱D.士族是惟—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7.北魏实行均田制与租调制的作用有①限制豪强兼并②政府控制的人口增加③农业生产发展④政府收入增加⑤促进鲜卑贵族封建化⑥扩大谷场、桑棉种植A.②③④⑤B.③④⑤C.①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8.东晋时期士族制度得以充分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士族广占土地,经济实力强人B.东晋政权依靠士族的支持C.江南经济的开发主要依靠士族D.士族是惟一掌握文化的特权阶层9.淝水之战中前秦战败所反映的实质性问题是A..秦统治不稳,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军事力量B.江南经济发展,南方具备与北方相抗衡的能力C.南北方对峙、并存的格局逐渐形成D.南北民族矛盾尖锐,统一条件尚未成熟10.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统治者积极恢复和发展经济,其根本目的是A.保持三国之间的经济平衡B.壮大实力以求生存和发展C.改变东汉末年经济残破的状况D.为统—全国奠定经济基础11.以下对曹操统一北方后到赤壁之战时政治格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刘备占领四川地区B.孙氏兄弟建立在江东的统治C.袁绍割据河北地区D.曹操的势力未能达到长江流域12.3~4世纪时,中原地区政权两次南下统一全国的举措均末成功的相同原因是A.统一条件尚未成熟B.南方具备与北方相抗衡的能力C.不具备统一全国的军事力量D.南北方对峙、并存格局逐步形成13.魏晋诗人左思《咏史》诗写道:“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草,以彼经寸姿,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他揭露的是A.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B.中央政权和割据势力的矛盾C.庶族地主和士族地主的矛盾D.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14魏晋南北朗时期,民族融合的一大特点是A.胡汉差异逐渐消失B.南方及西北、西南等地出现民族融合C.少数民族的封建化,促进了民族融合D.少数民族汉化,汉族吸收了少数民族文化优秀成分15.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淝水之战相似之处是A.都是南方政权战胜北方政权B.战败一方的经济都迅速土崩瓦解C.都有保护南方相对安定局面的作用D.都对当时的政治格局变化有决定性作用16.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的目的是①扩大统治基础②促进民族融和③吸收汉族先进文化④缓和民族矛盾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17.下列陈述,不符合十六国的期情况的是A.五个少数民族的130余年里先后建立了十六个政权B.各政权混战严重破坏了北方地区的社会经济C.各民族频繁接触加速了民族融合的过程D.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结束了十六国混战的局面18.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封建国家由分裂完成统一B.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D.士族成为社会腐朽的寄生阶层19.下列朝代中,都城在洛阳的是A.西汉B.西晋C.西夏D.前秦20.某电视剧制作组布置了—个三国初年曹植书房的场景。其道具有:①书案、毛笔、纸张②一叠印制的书籍③墙上挂有临摹的《洛神赋图》④墙角有2个实心皮革球。根据史实判断其中搞错的道具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21.东汉至西晋初年,我国居民迁移的特点是①北方黄河流域大批农民南迁②西部和北部少数民族内迁③内部沿海居民迁往南洋各地④北方黄河流域人民迁往契丹境内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3.从东晋末年到陈朝,频繁的朝代更替所反映的共同问题是A.土族的衰落导致政局不稳B.北方的军事压力导致政局不稳C.南方地区民族融合程度较低D.大将拥兵夺权导致政局不稳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A.封建国家的分裂和民族大融合B.北方民族大融合和江南经济超过北方C.军阀集团混战延至清前期D.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25.下列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历史特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A.封建国家由分裂到完成统一B.北方出现了民族大融合的趋势C.南方的农业生产开始赶上北方D.士族成为社会上的待殊势力26.下列关于南朝经济发展的叙述中,不准确的是A.江南经济开始赶上北方B.水稻栽培技术的提高C.小麦种植遍及江南D.牛耕普及27.士族制度关于土族和庶族划分具体体现的是A.新旧势力之间的矛盾B.民族矛盾C.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阶级矛盾28.佛教传人中国后,尽管影响很大但却没有占统治地位,主要是因为A.教义不符合中国国情B.民间道教抵制C.范滇等无神论思想家的批判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稳固29.两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随之发展起来的是①建筑②雕刻③绘画④文学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①③30.范缜的《神灭论》在当时的积极意义在于A.抵制佛教传播B.揭穿统治者利用佛教进行的欺骗C.揭露教徒们的虚伪D.树立无神论思想第二卷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210年曹操颁布《求贤令》:“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曹操“拔于禁、乐进于行阵之间,取张辽、徐晃于亡虏之内……皆立为名将。”材料二曹操统治集团的“诸宰官治民功不著而私财丰足者,皆免黜停废,久不选用。于是四海翕衣,常乘柴车:军吏入府,朝服徒行。……贵者无秽欲之累,贱者绝奸货之求,吏洁于上,俗移乎下,民到于今称之。”材料三“武皇帝(指曹操)之时,后宫食不过一肉,衣不用锦绣,商蓐不缘饰,器物无丹漆,故能平天下,遗福子孙。”其夫人卞氏经常告诫亲属“居处当节俭。”——以上材料均摘自陈寿《三国志》材料四曹操“知人善察,难眩以伪。识拨奇才,不拘微贱;遂能任使,皆获其用。与敌对阵,意思安稳,如不欲战;然几至决机乘胜,气势盈溢。勋劳宜贵,不吝千金;无功望私,分毫不与。用法峻急,有犯必戮,或对之流涕,然终无所赦。雅性节俭,不好华丽。故能芟刈群雄,几平海内。”——摘自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时代背景,评述曹操的用人政策,为政作风及影响。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采纳赵郡汉族大族李世安的建议,颁布均田令。……丁男(15岁以上的男子)受露田40亩、妇女20亩;丁男受桑田20亩,不宜种桑的地方,丁男受麻田10亩,妇女5亩。奴婢与平民一样受露田和桑田,数量相同。耕牛每头受露田30亩,限4牛。所受露田,(注:露田基本上是无主荒地,许休耕轮作)凡两年轮耕一次的加一倍,三年轮耕一次的加两倍。……受田者年满70岁或死亡之后,其所受露田交给国家,并且不准买卖。桑田则不在还受之限,可以世代相传,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买卖。——摘自詹子庆《中国古代史》材料二太和九年,(北魏孝文帝)下诏均给天下民田:……奴婢、牛随有无以还受(露田)。……诸土广民稀之处,随力所及,官借民种莳。诸地狭之处,……乐迁者听逐空荒,不限异州他郡,唯不听民避劳就逸。其地足之处,不得无故而移。…诸宰民之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相付。卖者坐(处罚)如律。——摘自《魏书·食货志》回答:(1)把北魏均田令中鼓励农耕的措施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分析说明北魏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与鲜卑贵族封建化的关系。(2)指出北魏均田制对豪强地主兼并土地能否起到一定抑制作用,并说明立论的依据。3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东魏的高欢,虽在血统上是汉人,但已三世仕慕容氏,因“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其子高洋(北齐文宣帝)自视为鲜卑人。高洋曾问汉族士大夫杜粥治国当用什么人,杜粥回答说:“鲜卑人只会骑马坐车,治国当用汉人。”高洋听后,不久就把杜粥杀了。又谓其子有“汉家性质,不似我”,几乎被废掉。北齐后期,鲜卑人排斥汉族人更加剧烈。很多汉族官吏被杀,家属发往北边。北齐政权日益鲜卑化,政治日益腐败,国库空虚,民不聊生。材料二(北周的奠基人)宇文泰是个鲜卑人,但他重用汉人苏绰,苏绰对汉族的政治制度加以总结,奏上“六条诏书”曰先修心,敦教化,尽地力,擢贤良、恤狱讼、均赋役。宇文泰下令官吏学习,颁布全国实行。北周后期,周武帝摆脱了鲜卑族的旧俗,真正接受了汉族文化的优秀部分。并释放了奴婢……基本上解决了魏晋以来残存的奴隶制问题。材料三北齐和北周,东西相对,以黄河为界。先时,河西的周人惟恐齐人乘河向西,整个冬季守河的将士天天去椎冰,年年如此。后来周人不再椎冰,轮到河东的将士开始椎冰,防备周人东渡。结合历史背景将北周和北齐的政策作一比较,进行评述,要总结出规律性的知识。(从背景、政策、结果、影响、认识几方面分析归纳)要求:表述要成文,180字左右,不超过200字。三、问答题:34.一位现代史学家指出:“在民族融合过程中,一般说来,统治汉族的少数民族融合较快,而被统治的少数民族融合速度较慢”,这是什么缘故呢?结合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分析是否存在这位史学家所说的现象。如果你认为存在这种现象,请回答其“缘故”;如果你认为不存在这种现象,请分析形成上述看法的原因。35.结合史实简要分析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经济和南方经济的各自特点,并说明造成这些特点的原因。中国古代史三国两晋南北朝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3.C4.B5.B6.A7.D8.B9.D10.B11.B12.A13.C14.C15.D16.A17.A18.A19.B20.D21.A23.C23.D24.A25.A26.C27.C28.D29.A30.B二、材料解析题31.时代背景:东汉末年,政治腐败,由于豪强地主势力的膨胀和中央对地方失控,形成群雄并举、割据混战的局面。用人政策:标准是“唯才是举”;考察官吏、一重政绩,二重廉洁;知人善任、赏罚严明。为政作风:清政廉洁,祟尚节约。影响:这种用人政策的实施,是对东汉近200年来豪强大贵族把持政权局面的一次重大打击,也为曹操建立强有力的统治集团选拔了不少有用的人才;为政廉洁,祟尚节俭,也是曹操事业发展壮大的重要原因之一。32.(1)有劳动能力的男女均受田;农民、奴婢、官吏均受田;耕牛受田;因轮耕而加倍受田;在地广人稀的地方可任意垦荒;鼓励地少人多的地方的农民迁移垦荒。(答出任意三点,即给满分)(2)鲜卑贵族拥有较多奴婢和耕牛、可以通过均田令中奴婢、耕牛受田的规定获得大量露田的使用权、桑田(麻田)的所有权,进而转化为封建地主,加速封建化的进程。(3)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无地少地的农民可按劳动力的多少得到土地,北魏政权以法律形式确认受田者对土地享有使用权和占有权。(如能指出抑制作用是有限的,并根据材料提供的奴婢受田、允许桑田买卖的角度分析说明,可酌情加l—2分。)33.背景:东魏北周和西魏北齐对立。政策:北齐高欢、高洋父子反对汉化政策,杀汉族官吏、实行鲜卑化政策。北周宇文泰重用汉人制定典章制度,发布全国实行,并释放奴婢,完成政权的封建化。结果:北齐由强变弱。北周由弱变强,并吞并了北齐、统一了黄河流域。影响:北周的汉化不仅统一了黄河流域,而且为隋的统一和发展奠定了基础。认识:顺应先进文化潮流才能推动社会历史发展进步。(说明:要概括以上要点,且表述成文。)三、问答题34.有这样的现象。东汉末到西晋,少数民族内迁,受到西晋统治者的政治经济的压迫,内迁民族保留了自己的语言、习惯和社会组织,融合速度比较慢。北魏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鲜卑族统治汉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各族人民的生产方式相互接近,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北魏政府顺应民族大融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