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先秦考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1.当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明互相竞进的时候,我国正经历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C.夏、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2.属于新石器时代的人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山顶洞人D.半坡人3.属于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的文化是A.彩陶文化B.黑陶文化C.白陶文化D玉器文化4.传说“神农耕而作陶”,反映了当时A.产生了原始农业B.出现了贫富分化现象C.原始农业发展促使原始手工业出现D.制陶业的兴盛5.关于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不正确的是A.炎帝、黄帝是四千多年前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B.炎帝部落和黄帝部落联合打败了蚩尤部落C.尧、舜、禹时实行“禅让制”D.黄帝、炎帝、尧、舜、禹时是我国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6.说夏朝是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其主要原因是A.产生了奴隶主和奴隶两个阶级B.国家机构初具规模,成为阶级压迫的工具C.国王居住在宽大、宏伟的宫殿里D.国王暴虐无道,统治黑暗7.按时间顺序排列下列历史事件①武王伐纣②盘庚迁殷③平王东迁④国人暴动A.①②③④B.②①③④C.②①④③D.④③②①8.下列国都不在今河南省的是A.阳城B.殷C.镐京D.洛邑9.商代文明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A.辽阔的疆域B.精美的青铜制造艺术C.天文和历法D.比较成熟的文字10.首先提出“地理”名称的著作是A.《诗经》B.《尚书》C.《周易》D.《春秋》11.商朝和西周农业有较大发展,主要依靠A.耕作方式的变化B.农业工具的变化C.农作物品种的增加D.肥料品种的增加12.下列诸侯国中哪一个不是西周初年分封的A.齐B.楚C.晋D.秦13.我国是最早使用丝织品的国家,养蚕缫丝可以上溯到A.母系氏族公社时期B.父系氏族公社时期C.商朝D.西周14.记载“匹马束丝”的青铜器,其制作年代应是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15.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下列哪一项不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况A.西周的丝织品除平织物外,已出现斜纹提花织物B.西周铸造的“毛公鼎”上,有近五百字的铭文C.西周的井田制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国有土地制度D.河北藁城出土的西周时的石砭镰是医疗用具16.我国最古的一部占卜用书是A.《诗经》B.《周易》C.《尚书》D.《夏小正》17.春秋时,齐国管仲的“相地而衰征”和鲁国的“初税亩”都反映了A.封建生产方式比井田制进步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C.上层建筑对经济发展的反作用D.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18.下列哪一项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A.令民为什伍B.燔诗书而明法令C.尽地力之教D.为田开阡陌封疆19.下列哪一历史现象最能从本质上反映春秋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A.铁器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公田转化为私田D.诸侯争霸战争20.战国时,齐国大夫田氏废掉原来姜氏而为诸侯,这一事件的实质是A.奴隶主贵族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B.新兴地主阶级内部争夺权利的斗争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贵族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D.卿大夫与国君之间争夺权利的斗争21.战国时,各诸侯国开展变法的经济根源是A.为富国强兵各国君主支持变法B.法家思想的影响C新兴地主阶级政治势力越来越大D.封建土地私有制的不断发展22.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是A.拥护周天子的领导B.抵抗少数民族的入侵C.提高齐国的政治地位D.巩固西周的等级制度23.春秋战国时,居住在中原华夏族西边的少数民族是A.匈奴B.东胡C.越D.戎24.战国时,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战役是A.牧野之战B.桂陵之战C.马陵之战D.长平之战25.春秋战国时,我国农业技术上农用动力的革命是A.铁制农具的使用B.牛耕的使用C.用桔槔灌溉农田D.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26.战国时,水利灌溉事业有很大发展,著名的水利工程有①楚相孙叔敖修的芍坡②秦蜀守李冰修的都江堰A.①正确②不正确B.①不正确②正确C.①②都正确D.①②都不正确27.战国时,有一位哲学家说天不因人怕冷就取消了冬季,地不因人厌恶遥远就缩小了面积,这位哲学家属于A.儒家B.墨家C.道家D。法家28.守株待兔故事的作者是A.老子B.孟子C.庄子D。韩非子29.春秋时的天文学家在天文历法方面取得了许多成就,下面符合这一历史情况是①最早记录我国的日食和月食②确立了十九年七闰的原则③首次记录哈雷慧星④编写了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30.四诊法是我国中医诊断疾病传统的方法,其中属于扁鹊的主要成就的是A.望B.闻C.问D.切中国古代史先秦考试卷班级姓名座号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二、材料解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在半坡遗址公共墓地发掘出250座墓葬,其中成年墓174座,小孩瓮棺76座,成年墓保存较好的118座,死者一般头朝西,墓与墓之间距离相差不太大,有舶几乎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墓中有随葬物的71座,随葬的生产工具和装饰品极少,绝大部分是生活用品——陶器。随葬晶一般有五至六件,而且是成套的,一般都有一个打水用的小口尖底瓶,一个蒸煮食物用的粗沙陶罐,一个盛物和饮食用的陶钵。随葬品在女性墓中比较多,男女是分葬的。成年死者根据鉴定,一般只是30岁左右。——刘昭豪《半坡遗址》请回答:(1)根据以上材料,把有关半坡氏族的社会情况,概括提炼,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句)。(2)结合你所列出的社会情况,可以得出什么重要结论?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人不足以奉客,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客奉将不给。孟尝君忧之,问左右曰.“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貌甚辩,长者,无他伎能,宜可令收债。”材料二(冯骚)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齐为会,日杀牛置酒,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材料三孟尝君闻冯骚烧券书,怒而使使召骚,骚至……曰“然。不多具牛酒即不能毕会,无以知其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即以逃亡自捐之。若急,终无以偿……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盂尝君乃拊手而谢之。三段均引自《史记》请回答(1)请把上述三段材料中关于战国时期的政治、经济方面的信息提炼概括,分条列出(不要摘抄原文,用自己的话说)。(2)根据你提取的信息,可以得出哪些结论?三、问答题33.简述西周井田制和分封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34.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分为哪几类?这些战争的目的是什么?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时期战争的积极意义。35.从诸子百家的主张中你能够汲取哪些对于今天的治国或修身有益的精华内容?并说明理由。《中国古代史》先秦考试卷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7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CDACDBCCDCADBCD题号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BDCCCDCDDBBADBD31.社会情况:①有公共墓地,墓葬的形式一致。②随葬品少,主要是生活用品,生产工具少。③男女分葬,女性随葬品比男性多。④人的寿命短,儿童死亡率高。重要结论:半坡氏族生产力水平低下,氏族成员地位平等,妇女受到尊重,处于母系氏族阶段。32.(答案不必拘泥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含意确切、表达清楚即可)①孟尝君养了很多食客;在他的封地放高利贷;人民抗债不还;盂尝君改变了统治手法。②结论:战国时期,“七雄”争夺,兼并战争激烈。各国统治者为了在战争中取胜,迫切需要网罗人才,扩大势力,所以当时“养士”之风盛行。贷钱现象的出现反映了战国时期商品交换已有很大发展,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增加,在货币借贷中出现了高利贷剥削。大官僚、大地主大量放高利贷,使贫富悬殊现象更加严重。人民对高利贷剥削,采取各种形式的反抗斗争,迫使统治者改革统治方法。三、问答题33.井田制内容:①一切土地属于国王所有。②周王把土地分赐给诸侯臣下,受田者只能世代享用,不得转让与买卖。③受田者要向周王交纳一定的贡赋。④奴隶主强迫奴隶在井田上集体耕种。⑤那时耕地沟洫纵横,如同井字,称为井田。分封制的内容:①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②诸侯要服从周王的命令,按期向周王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③周初分封的重要诸侯国有齐、鲁、燕、卫、晋、宋等。相互关系:西周的井田制是其经济制度,分封制是其政治制度;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分封制是建立在井田制之上的上层建筑,分封制建立在井田制的基础之上,没有井田制也就没有分封制。两种制度都和当时的生产力状况相适应,推动西周走向奴隶社会的鼎盛阶段。34.性质:春秋时期战争的性质是奴隶主贵族各个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战国时期战争的性质是地主阶级内部各个集团之间的兼并战争。目的:春秋战国时期战争的主要目的都是为了争夺土地和人口。意义: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对结束分裂割据状态,实现区域统一有着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却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便利了新兴地主阶级势力的增长。改革还加速了新旧制度的交替,加速了奴隶制的瓦解和封建制度的发展。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一次比较彻底的地主阶级改革。秦国由此成为七国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在春秋战国的战争中,各民族频繁接触,加速了民族融合,为以后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打下了基础。35.一、诸子百家的主张中对今天的治国或修身有益的精华内容:1、治国方面:(1)儒家主张实行“仁”政,以德治民,做到体贴民情,爱惜民力;主张“政在得民”,给民劳动、生息的时间。有利于统治者取信于民,保证社会资源、人力的合理配置,推动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2)法家主张因时、因地进行改革,体现了务实、进取、创新的现实精神;主张实行法治,本质与现实不同,但对于以法治国、增强人民的法律意识、观念有一定的启发意义。(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墨家主张“兼爱”、“非攻”、“尚贤”等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发展。2、修身方面:(1)道家的“无为”,有利于人面对竞争保持心静如止水的境界。(2)儒家强调道德感化,要求人做到仁、义、礼、智、信,有利于人形成坚韧、进取、诚信的人格修养和志趣;达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目标和追求,有利于形成爱国、爱民的精神。(3)墨家的“兼爱”、“非攻”,希望人们能和睦相处、团结友好、齐心协力、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