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山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以山东省为例姓名:刘红梅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财政学指导教师:董文毅20090510地方财政支出效率研究——以山东省为例作者:刘红梅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相似文献(10条)1.学位论文钟原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研究2008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古典增长理论兴起以来,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就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用技术进步阐释了区域间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其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呈现递减趋势,如果区域间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区域间的人均产出或收入水平将趋于均衡,即拥有较低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拥有较高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则有较低的增长率,他们最终都向相同的稳定人均产出水平收敛。经济增长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收敛性假说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提出了富有吸引力的预期,对于区域间存在的经济差距,给予了强有力的解释。所以,围绕着收敛存在与否、收敛速度的快慢以及引致收敛的原因等问题,各国学者纷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外早期的收敛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检验国家间是否存在收敛和测定收敛速度上。20世纪90年代之后,学者们发现一国内部各区域间的各种差异比国家间的差异小,经济增长比国家间更容易达到收敛。因此,研究的注意力由国家间收敛转向研究一国内部区域间的收敛。与此同时,新经济增长理论对收敛性假说的实证分析方法产生质疑,认为新古典思想的收敛现象在世界经济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学者用实证分析证明在一些地区存在经济增长发散。这些对收敛假说无效性的证明都促进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即支持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和资本存在溢出效应,会形成经济生产规模收益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人均产出的差异可能无界发散的结论。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之间的经济增长收敛性。其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多种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另一类是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绩效和收敛特征提供理论解释。我国从确立区域发展战略直到如今,已经整整15年。而这15年所坚持实施的区域发展战略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家的经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资源配置日趋优化,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经济总量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台阶,全国省际间的经济差距呈现缓慢减小的趋势。但与此同时,区域经济差异依然巨大,进一步减小区域差异仍然是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如果经济差异过大的问题不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必将影响到国家经济运行的整体效率。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告诉我们,影响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各种要素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并没有起到促进区域经济收敛的作用,由此政府就必须通过创设有利于收敛发生的条件,强化引致收敛的政策机制,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达到调控区域经济差距的目的。而政府实现其职能,创造促进经济收敛的政策机制,其重要的手段之一就是财政支出,那么财政支出是否能够促进地区经济的收敛?是财政支出总量还是某一部分财政支出促进地区经济的收敛?上述问题就是本文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由此就有必要对经济增长收敛性与财政支出的关系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围绕本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在结构与内容上做了如下安排:首先,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并对国内外关于经济收敛的文献从理论和方法两方面进行综述,同时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以及内容框架。第1章主要是对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以及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进行回顾,主要阐述经济增长收敛的基本涵义以及基本理论。介绍了收敛性的基本概念,包括绝对收敛假说、条件收敛假说、俱乐部收敛假说;概述了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基础,包括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同时介绍财政支出规模以及财政支出结构的相关概念,并对本文采用的财政支出结构变量进行了相关说明。在此基础上阐述了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中的财政政策含义以及经济增长收敛理论中的财政政策对我国财政改革的一些基本启示。第2章主要分析区域经济差异现状及地区财政支出的现状。本章主要分析了三大区域的经济差异以及财政支出的现状和差异,并提出相应需解决的问题,为下一章实证分析做铺垫。第3章为地方财政支出对区域经济差异的影响的实证研究。本章首先对财政支出总量对省际经济收敛的影响建立实证模型,并对三大区域不同时间段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量对各区域内部的经济收敛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然后对全国及三大区域的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收敛的影响建立实证模型,对全国及各个区域的经济收敛情况进行分析与探讨,通过以上分析探寻财政支出对区域间经济差异的是否存在影响。第4章是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对第2章和第3章的实证分析结果进行总结,同时根据模型结果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观点:第一、财政支出规模是影响省际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因素,其表明了为了促进区域经济收敛,缩小区域经济差距,需要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提高地方财政支出的效率。第二、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条件收敛,收敛条件为各省地方财政支出中的经济建设支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支出和行政管理费用支出。为此,各地区就必须强化地方财政调控功能,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更要注意加快地方政府的职能转变,调整地方财政供给范围论文的主要贡献:第一、本文在选题方面以财政支出与经济收敛性关系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新意。这是因为目前涉及到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的文献更强调市场的作用,而针对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影响进行系统分析的较少。第二,本文分析出了一些较有新意的结论:(1)本文在具体分析时以2003年实施东北振兴战略开始前后作为一个时间分界点,对这个时间点前后的经济收敛性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在1995-2006年期间存在绝对收敛趋势,但中国省际间的收敛速度很慢,仅为0.38%。同时可以看出,在这12年之内,中部的经济差异在减小,即呈现出经济的“俱乐部”收敛特征;而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区域内经济差异在不断扩大,呈现出经济发散的特征。这也就是说,中国从总体来看经济呈现收敛状态,而地区之间除中部地区外并不存在显著的“俱乐部”收敛特征。值得特别注意的是中国从2003年开始到2006年期间经济存在明显的收敛趋势,地区的差异在这4年中以2.04%的速度快速收敛。(2)财政支出规模是影响经济增长收敛的一个重要因素,当前财政支出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省际间的经济增长的收敛。(3)本文在分析财政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的条件β收敛时,得出财政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经济建设支出、支农支出、科教文卫、行政管理支出)对经济增长与收敛具有重要的影响,是影响全国乃至三大区域经济增长收敛的重要收敛条件。实证表明: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建设支出、支农支出和科教文卫支出能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协调各地区的经济发展。2.期刊论文郑晓WTO条件下政府财政支出方式改革研究-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8(6)目前地方财政存在着支出越位与缺位并存、财政供养负担过重、财政支出管理机制不健全等诸多问题.必须按照WTO规则的要求,强化公共财政意识,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规范经费拨款方式,改革财政补贴方式,推行政府采购制度,依法管理财政投资资金,实行统一国库支付制度和零基预算,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支出运行机制.3.学位论文郭浩汉代地方财政研究2009秦汉时期是我国传统专制中央集权的肇始阶段,其财政机制的总体态势向高度集中发展。“大一统”的汉王朝,统治着广袤的疆土,势必要实行分级管理的模式,并赋予地方政府相应的财政职能。在这种中央集权的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的财政职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催化”,进而形成一套完善的地方财政体系,包括地方财政机制、财政收支、财政管理、财政监督等。第一章为“汉代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汉时,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分配总体趋向是集权化。同时,它也要受制于集权与分权势力的此消彼长。当政府统治力削弱时,尤其到王朝末期,地方势力又会重新抬头,地方财权加重。汉代中央与地方财权分配的角力集中体现在治民权、盐铁权、铸币权三个方面。上计制度是汉代中央对地方财政控制的重要方式。从财政存留与财政变通来分析,汉代地方政府实际上具有一定的财政收支权。第二章为“汉代地方财政机制及运作”。一般来说,汉代地方财政机制分为郡、县二级,州不为一级财政。西汉中叶后,随着地方行政重心向郡转移,郡级政府在整个地方财政机制中的地位日益凸显。按财政职能类型来划分,地方官吏可分为财政总理型、保管型、征调型三种。汉代地方财政运作主要有两种方式:“计最”与“期会”。第三章为“汉代地方财政征收的系统性分析”。地方财政征收在实际操作中相当复杂,要牵扯到户籍、土地丈量、谷物折算、运输以及徭役征发等方方面面的问题,是一项“系统工程”。汉代法定的征收实物为田租、刍稿,而布帛征调则属于一种带有强制性的政府采购行为。严格的人身控制是地方现金征收的前提。现金征收主要包括算赋、口钱、更赋、财产税、市租等。汉代地方财政最明显的地区性差异为:边郡与内郡的财政“倒置”,即内郡的赋钱直接送给边郡或经大司农调拨边郡。第四章为“汉代地方财政支出构成及地区性差异”。官吏俸禄是地方财政支出的重中之重。其地区性差异表现为:内郡俸禄的来源多是本郡征收的赋钱,而边郡则是由大司农调拨或内郡输送的“赋钱”来支付。传食费用是指汉代地方邮、置等机构向国家公差人员提供食宿及交通工具等开支,实为地方政府之重负。汉时,地方办公费用常称为“财用钱”,与当时严格的文书制度密切相关。地方赈济抚恤支出的对象主要为流民、老弱鳏寡、丧葬家庭等。地方转输费用居高不下,主要是由于边郡庞大的粮食需求以及低下的谷物产量,需要从内郡补充大量钱谷。当地政府解决运输费用问题主要有两种方式:征发、雇佣。第五章为“汉代地方财政管理制度”。“平贾”是政府定期平定物品基准价的制度。它在地方财政管理体系中行使着重要的货币衡量职能。汉时,地方财政管理基本实现了“籍簿化”,即无物不有账,无账不有物。这种严密而系统的财政管理也向地方财政人员提出了一定的技术要求。其主要包括“会计”技术、“账簿”技术、“度量衡程”技术等。第六章为“汉代地方财政监督”。汉代地方财政监督机制是以“部”的方式进行运作,主要包括刺史部、督邮部等。它们分别行使州对郡的财政监督、郡对县的财政监督。同时,汉代财政的“籍簿化”也为地方财政监督提供了便利的操作“平台”。地方财政监督的主要手段为“拘校”籍簿。它可分为三种:单一籍簿“拘校”、账账“拘校”、账实“拘校”。第七章为“对汉代地方财政的反思”。汉代地方财政在具有一定进步性的同时,也存在着“有序”与“无序”的内在悖论。主要表现在:中央财政的“集权化”与地方财政的“难作为”、中央财政政策与地方财政现实的背离、地方财政的“籍簿化”与“多前”的悲哀、地方财政“法律化”与“制度化”缺陷并存。4.期刊论文刘晓莲.孙晓峰加入WTO后地方财政建设的思考-财经问题研究2003,(2)地方财政作为我国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入世后带来的冲击和压力该如何应对,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本文拟从分析加入WTO对我国地方财政的影响入手,提出地方财政解决目前困难,缓解入世后的冲击和压力的方法.5.学位论文洪琳地方财政支出绩效分析研究2009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初步形成,我国财政管理已经进入以加强支出管理和提高财政财支出效益为重点的新阶段。判断财政支出活动是否有效率、检验财政资金的使用是否达到高校,客观上要求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并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价方法。本文的研究目的,就是在充分利用前任对财政绩效评价研究的成果上,探索出一条开展地方财政绩效评价的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以促进尽快建立完善、科学、规范、长效的评价框架,并尝试性的将提出的财政绩效评价分析方法运用于实例中去,这对丰富我国财政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财政绩效评价起到一个深化的作用。本文采取实证分析方法,基于平衡计分卡的绩效评价指标设计,选取样本和数据——主要是青岛市A区2008年度的财政支出各项指标和部分副

1 / 5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