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句式及语段训练专题三年级句式训练一、分辨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感叹句四种句子类型。1.陈述句:能告诉别人一件事的句子,句末用句号。2.疑问句:向别人提出问题的句子,句末用问号。3.祈使句:向别人提出要求的句子,句末一般用句号,有时也用感叹号。4.感叹句:带有快乐、惊讶、厌恶等浓厚感情的句子,句末用感叹号。二、改变句式同一个意思可以采取多种形式进行表达。表达样式不一样,语言效果也不一样。变换句式,就是把一个句子改变为另一个句子,意思不变。常见的有:1、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2、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3、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4、直接引用和转述句互换。(一)把字句、被字句、陈述句的互换。【例】他紧紧地握住了老人的手。(变为被字句、把字句)他把老人的手紧紧地握住了。(把字句)老人的手被他紧紧地握住了。(被字句)(二)陈述句、反问句、感叹句的互换【例】他是一个好人。(分析)陈述句变反问句,加上“怎么”、“难道”、“什么”等,句末尾加上“吗”、“呢”,句尾句号变为问号。该题是肯定的陈述句变为反问句,要加上一个否定词,表示否定的意思;变为感叹句直接加上感叹词。(答案)他难道不是一个好人吗?他真是一个好人啊!(三)肯定句、双重否定句的互换一个句子用否定加否定的形式来表达肯定的意思,强调绝对的事实,语气更坚定有力。【例】我必须去图书馆看书。(变双重否定句)(分析)双重否定句的语气比肯定句更重一些,但句意不变,方法是加两个否定词:“不……不”或“非……不可”等。(答案)我不得不去图书馆看书。(四)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直接引用改间接引用要注意三点变化:1、标点变化。要将表示直接引用的冒号改为逗号;2、人称变化。要将直接引用句中的第一人称改为第三人称,(即“我”改为“他”,“我们”改为“他们”)第二人称一般改为人名;3、文字变化。可以改动少量文字。(四)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例】王亮说:“我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分析)该题是将直接叙述改为转述,那么直接将第一人称“我”变成第三人称“他”。(答案)王亮说,他要像李永那样关心集体。三、修改病句1.成份残缺;我紧紧地这只发抖的手。2.搭配不当;推开门,我们看到了一干二净的地面。3.重复罗嗦;美丽的小兴安岭真美啊!4.语序颠倒;北京的春天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5.前后矛盾;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陌生人。三、修改病句6.用词不当;虽然盾大得像个铁屋子,但是敌人就戳不到我了。7.指代不明;小红和小名一起去上学,他帮他拿着小书包。8.分类不当;菜园里种着丝瓜、西瓜、南瓜、萝卜等蔬菜。9.不合事理;大年三十的月亮分外圆。四、扩句和缩句(一)、定义扩句就是在句子的“主干”上“添枝加叶”,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缩句与扩句恰好相反,就是去掉句子中的“枝”和“叶”,保留其主干。缩句可以帮助我们准确理解句子的意思。建议老师们先练习扩句,再练习缩句。(二)方法1、扩句一般采用局部扩句法。即把句子分成两部分,先扩前面部分,再扩后面部分。如:“小明读书”。“我的同学小明在教室里认真地读书”。2、缩句一般可采用这样的步骤:1)去掉枝叶。先把起修饰作用的“……的”、“……地”、“……得”的内容删掉。2)分辨句式。先看句子讲什么,然后画出主语“谁”或“什么”,再画出“干什么”、“怎么样”或“是什么”,把其余的去掉。3)把画出的部分连起来读读,看句子是否还有表修饰或限制的词,如果有,再删去。4)看句子是否完整。5)看原句的意思是否改变。【例】1.妈妈买来了桔子。(扩句)小林的妈妈从水果店买来了一袋黄澄澄的桔子。2.我时常怀着深深的感激之情思念着我的老师。(缩句)我思念老师。五、修辞手法1、掌握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修辞手法。2、要掌握几种修辞手法的特点:1)比喻是用具体、浅显的,人们容易理解的事物去给抽象的、深奥的、人们生疏的事物打比方。一个比喻句中有本体和喻体以及比喻词。2)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写,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和人一样会说话、有感情。3)夸张是把要描写的事物有意地夸大或缩小,使其更鲜明,更突出。4)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5)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自问自答。6)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义密切相关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句子排列起来,就是排比。【例】1)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比喻)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在跳芭蕾舞。(拟人)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反问)【注】从学生日常的反应来看,最容易将比喻和拟人混淆,比喻的特点是两种有相似点或相同点的不同事物间的作比,和拟人是用描写人动作、神态等词语直接描写物。比喻的判定比喻的特点是两种有相似点或相同点的不同事物间的作比,容易和联想混淆【例】1、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2、他站在城楼之上,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片曾经的草原。六、排列句子1)把要排列的几句话默读一两遍,看看主要意思是什么。2)用“排除法”找出首句。3)再读剩下的句子,思考整篇文章的写作顺序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写作顺序:时间先后、事情发展、地点空间转换等)七、其他题型(一)正确使用关系词语为了使语句在表达上更加简洁,常常会用上关联词语。1、表示并列关系例如:(1)李时珍一面行医,一面研究药材。(2)这里的西瓜既大又甜。(3)星期天,小红不是去学习书法,而是学习声乐。2、表示假设关系例如:(1)即使困难再大,我们也能克服。(2)尽管风沙很大,白杨树也坚强地挺立着。3、表示条件关系例如:(1)只有平时多积累,才能写出好文章。(2)不管刮风下雨,战士们都坚持训练。4、表示转折关系例如:(1)虽然我离开故乡多年,但是对故乡的感情一直很深。(2)尽管天气寒冷,冬泳爱好者还是坚持下水游泳。5、表示递进关系例如:(1)昙花开放不但美丽而且香味浓。(2)草塘不仅风景优美,物产还很丰富。6、表示因果关系例如:(1)因为平时小强学习刻苦,所以这次数学竞赛得了第一名。(2)由于天下起了雨,今天的长跑比赛取消了。7、表示选择关系:指句子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可能的情况让人从中选择,可用如下关联词语:或者……或者……不是……就是……是……还是……(二)比较句子,哪句好,并说说好在哪里。例:①蓝天上飘着白云。②高高的蓝天上飘着几朵白云。(三)补充句子补充句子是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句子并把句子写完整的一种训练,是学生学造句前一种过渡性的训练形式。例:①____________帮丁阿姨浇花。②我们一同________________。③我们学会了______________。④路边的小草像______________。(比喻句)⑤路边的小草______________。(拟人句)⑥列宁地说:“多好的灰雀呀,可惜再也飞不回来了。”男孩地说:“一定会飞回来!”(四)仿写句子仿写句子是学生学习用词造句前的另一种过渡性的训练形式。例:江水和河水都流进海洋里。①________和_______都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例:多么可爱的草地!多么有趣的蒲公英!例: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黄黄的叶子。三年级阅读训练一、阅读——明确:自然段和意义段1、认识表条件、递进、转折关系等复句;2、了解反问、排比等修辞句的特点和表达效果;3、认识自然段;4、从意义段的联系上认识意义段,初步懂得围绕一个意思可以用几个自然段表达;5、领悟自然段里句子与句子的联系;6、了解“总—分—总”、“总—分”等先概括写后具体写的构段式的特点,领悟承启式、问答式、递进式和时间发展式、空间移步换位式等构段方式。7、认识过渡段,了解过渡段的特点;8、认识先概括后具体描述或先具体描述后概括点明事物特点的构篇方法;9、了解记事写人,写景状物等文体的基本构篇知识。二、四步阅读策略第一步,略读文章,了解文章大意。第二步,一道一道问题看,根据第一遍略读的映象找问题对应段,精读对应段,找对应关键句,精读关键句,体会关建词第三步,认真琢磨,可以集中精力闭眼想一想第四步,整理好通顺语句,通顺的句子可以给老师较好的映象作答即可,不要想当然,秘诀是结合上下文,结合文章首尾,列关键词、字等三、阅读技巧(一)阅读是关键(二)抓重点词句的解读(三)循序渐进来解题(一)灰雀(节选)p12有一年冬天,列宁在郊外养病。他每天到公园散步。公园里有一棵高大的白桦树,树上有三只灰雀: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它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地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列宁每次走到白桦树下,都要停下来,仰望这三只欢快的灰雀,还经常给它们带来面包渣和谷粒。一天,列宁又来到公园,走到白桦树下,发现那只胸脯深红灰雀不见了。他在周围的树林中找遍了,也没有找到。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附加:1、词语搭配填空(红色字显示部分)2、解词:仰望、婉转3、第三自然段正确填写标点符号(蓝色字显示部分)4、写出四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5、画出语段中的拟人句。(二)秋天的雨(节选)p25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牧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菊花仙子得到的颜色就更多了,紫红的、淡黄的、雪白的……美丽的菊花在秋雨里频频点头。附加:1、数一数,这个自然段一共有()句话。2、根据解释写词语:五彩缤纷、频频点头。3、找出文中的一组反义词:炎热——凉爽4、文中“田野像金色的海洋”把()比作(),写出了()。5、这段话中描写了哪几种景物,用圆圈圈画出来。6、画出两个比喻句和拟人句。7、画出文中的中心句。(三)孔子拜师(节选)p42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在洛阳城外,孔子看见一驾马车,车旁站着一位七十多岁的老人,穿着长袍,头发胡子全白了,看上去很有学问。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首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你是——”老人见这位风尘仆仆的年轻人一眼就认出了自己,有些纳闷。孔子连忙说:“学生孔丘,特地来拜见老师,请收下我这个学生。”老子说:“你就是仲尼啊,听说你要来,我就在这儿迎候。研究学问你不比我差,为什么还要拜我为师呢?”孔子听了再次行礼,说:“多谢老师等候。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您的学问渊博,跟您学习,一定会大有长进的。”从此,孔子每天不离老师左右,随时请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学问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人们佩服孔子老子的学问,也敬重他们的品行。附加:1、填上量词:一驾马车、一位老人2、从()()这些词语能写出孔子到洛阳的辛苦。(红色字)3、给这句话加上标点。孔子想:这位老人大概就是我要拜访的老师吧!于是上首行礼,问道:“老人家,您就是老聃先生吧?”4、孔子为什么要去拜老聃为师?请用横线在文中画出来。5、孔子是怎样跟着老聃学习的?请用曲线在文中画出来。(斜体)6、由孔子的言与行你想到了什么?(四)美丽的小兴安岭(节选)见书p91二、三自然段春天,树木抽出新的枝条,长出嫩绿的叶子。山上的积雪融化了,雪水汇成小溪,淙淙地流着。溪里涨满了春水。小鹿在溪边散步,它们有的俯下身子喝水,有的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里的影子。夏天,树木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森林封得严严实实的,挡住了人们的视线,遮住了蓝蓝的天空。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太阳出来了,千万缕像利剑一样的金光,穿过树梢,照射在工人宿舍门前的草地上。草地上盛开着各种各样的野花,红的、白的、黄的、紫的,真像个美丽的大花坛。1、填上正确的词语。红字部分2、词语搭配填空(横线部分)3、()和()这两个词写出了了夏天的树很茂盛的特点。4、画出两个比喻句和拟人句。5、抄写出描写鲜花的句子。6、这两段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