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复习课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龙源期刊网在复习课中落实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作者:姜桂波来源:《教育·校长参考》2019年第10期《生物学课程标准》强调生物课程要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教学中要将这四个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培养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应用能力、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将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熟读深思,师生共同备课以《生物學课程标准》《考试说明》为指导,研究近几年高考题的考查内容,将血糖平衡调节学习分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平衡的调节过程、糖尿病及其防治以及习题训练四大内容。血糖平衡调节是人体内环境稳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考重要的考查内容。“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的基础,要分析清楚三个来源与三个去路的关系,有助于学生树立“物质与能量”观。机体是如何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血糖平衡是目前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血糖平衡调节过程”模型的建构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人体内是如何对血糖含量进行调节的,在此基础上理解体内激素如何对生命活动进行调节,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也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课前教师给学生布置了预习任务,书写了三个思考问题:一是血糖有哪些来源和去路?二是机体内是怎样维持血糖平衡状态的?三是糖尿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什么原因导致的?根据学生的预习作业了解学生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情况,哪些知识掌握得较好,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哪些,思考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并选取典型作业扫描制作PPT课件,为课上评价做准备。设张举措,落实核心素养课堂教学是落实核心素养教育的主渠道,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引领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为学生搭建学习交流的平台,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真正参与者。学生充分“展示”?“血糖的来源和去路”是分析血糖平衡调节的基础,课上教师先让学生投影展示自己作业的总结内容,利用智慧黑板的“批注”功能描述血糖来源和去路,并对概念词进行重点标注,学生之间再进行评价,利用“橡皮”和“清除”功能进行修改,逐步梳理清楚血糖三个来源和三个去路的主次关系,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中的“物质与能量”观,接下来思考解决实际问题:马拉松运动员通过什么途径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为下一环节构建血糖平衡调节过程的概念模型奠定基础。龙源期刊网教师有效“引导”“血糖平衡调节过程”概念模型的建构是本节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课上先让学生投影展示作业的总结内容,利用智慧黑板的“批注”功能描述血糖平衡调节的过程,接下来学生之间进行评价并提出了“下丘脑是通过激素逐级调节胰岛细胞的分泌活动吗?”等质疑的问题,各种问题的提出引发了学生们的积极思考与讨论,教师结合PPT对学生没能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导分析,利用智慧黑板的“批注”功能把重要内容突出显示,逐步完成血糖平衡调节过程概念模型的构建,帮助学生树立生命观念中的“稳态与平衡”观,接下来进一步分析说明血糖平衡调节的相关问题:血糖平衡通过哪些方式调节?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习惯,认同内环境稳态对生命系统的重要意义。高效解决“问题”血糖平衡调节出现异常后人往往会患糖尿病,糖尿病是目前人类的常见疾病之一,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生活。因此关于“糖尿病及其防治”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重要内容。课上教师首先PPT展示学生作业的总结内容,由学生对糖尿病“三多一少”的症状进行解释说明,教师配合学生利用智慧黑板的“批注”功能进行标注,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导致糖尿病的外部诱因及内部致病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PPT给出关于I型糖尿病和II型糖尿病的资料介绍,丰富学生对糖尿病的认识,并提出开放性问题:结合所学知识提出防治糖尿病的措施。学生积极思考提出了“基因治疗”“培养受体”“培养细胞”等思路,通过分析糖尿病的症状、病因,思考糖尿病的防治措施,锻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更透彻的理解血糖平衡调节对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意义。在梳理知识的基础后练习相关高考题,审题过程中利用智慧黑板的“批注”功能将重要信息标注出来,分析各信息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锻炼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精益求精,不断完善提升对血糖平衡调节知识的复习,通过课前三个思考问题的梳理形成了学习的知识结构脉络,以此为纲围绕着对“机体通过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维持血糖的平衡”核心概念的解读,学生展示介绍,评价质疑,碰撞出一个个智慧的火花,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产生了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应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在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引领下,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巧妙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搭起建生生交流、师生交流的良好平台,使课堂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有兴趣、有主动参与、有获得感”,对于教师来说“有生成、有思想智慧、有成就感”。(作者单位:?首都师范大学附属红螺寺中学)

1 / 2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