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1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浅谈高一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改革【摘要】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指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种转型,除了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更重要的是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色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那么,信息技术课堂如何根据当前课程改革提出的要求进行一种比较理想的课堂教学?怎样才能抓住学生的心、抓住学生的兴趣,不让他们把我们赶下课堂?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本文就是从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建构教学内容体系、科学把握教材的“技术深度”、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四个方面进行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研究。【关键字】技术深度内容体系评价课堂教学课程标准虽然我国已经在大力提倡和推行素质教育,但应试教育的影响却根深蒂固,不论是学校领导、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对一门课的重视程度往往取决于它在中考、高考当中所占的比重,对于信息技术这门只有第三类考生才可能要参加高考的科目来说,大多数人都不愿投入太多的精力和时间。所以,作为信息技术教师最难过的事情,莫过于听到学生说“我是要考本科的,干嘛要我们那么努力的学?”、或者在自己讲课时,突然听到学生冒出一句“老师,你不要讲了,放开来让我们自己操作吧!”,这是件可悲的事。那么,在大前提不能改变的前提下,该如何去抓住学生的心,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能主动地学,并学有所获呢?总结自己一年的教学改革实践,我觉得做到以下几点非常重要:一、如何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重新建构教学内容体系按照新课程的思想,各科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评价、考试的依据,教科书只是具体体现课程标准理论的文本。所以,教师还是需要根据教学实际在课程体系上发挥自己的创造性,超越具体教材,进行科学、切题、卓有成效的二次创造。首先,信息技术课程是动态的、发展的和开放的,它允许并倡导师生对给定的内容有其自身的理解、从而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以使给定的内容不断地转化为“适合自己的课程”,所以,我觉得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的需要,重新组织教学内容。如“信息技术基础”模块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发布、交流为主线进行内容标准的描述。可是,我觉得教材中的体系与课程中的体系并不一致。如果按照常规教学,一连串名词解释下来,学生早就厌烦了。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2后面再教图片处理、数据处理、搜索、下载、网页制作,对于已有基础的学生早会操作,根本不想听,就是喜欢上网、玩游戏,而没有基础的学生,一下子看着那么多的内容,怎么也掌握不了,长此以往,学生们对这种课自然会出现反感情绪。所以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这本书,我决定学习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李永前老师的做法,从内容标准和学生的学情出发,寻找一个比较适合的教学体系,用一条线把整本书贯穿起来。我主要是以主题活动为主线,围绕几个主题活动(如:“我眼中的龙泉一中”、“国球——乒乓”等)重组教材,让学生围绕这些主题或自选主题去搜集材料(杂志、报纸、采访、自己拍摄、影视媒体、因特网等)、选择合适的工具(图片处理工具、视频编辑工具、数据处理工具、文字处理工具)加工自己收集到的素材、选择一种工具把这些素材整合成一个成品,最后进行作品的发布、交流。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不断给出学习评价,引导和修正学生,使其能顺利完成各阶段的任务。学生在学习主题的制作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就掌握了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并在各自的基础上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其次,可以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调整教学内容。“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块中的flash模块,书上的例子大多都是采用小球作为对象进行技术的讲解。我想我们的学生选择多媒体,就是冲着它的趣味性,还有就是想通过教学做出一个有意义的成品,只有满足了这两点,他们学习的时候才不会感到抽象、乏味,而且可以从自己不断完成的实际作品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继续学习的兴趣。可是,如果按照教材上的教学内容,往往是技术学了一大堆,面对的仍是小球,flash成品还是没有看到。我们现在面对的是未成年的学生,他们兴趣的稳定性和持续性,还没有达到对一个枯燥话题有很长的坚持程度,需要不断的激发,否则会影响教学效果。因此,我们所采用的例子要尽可能地美丽实用,通过一节课或多节课的学习就应该让学生得到一个实实在在的flash作品。在省级新课程培训时,曾听过一节信息技术的观摩课,谢理琦老师就对这一块把握的很好。他从广告公司招聘人员,公司要求各应聘人员制作一幅雷霆之师的作品入手,先给学生一幅草图,然后通过一节课的教学做出富有创意的成品。他的教学设计体现由简到繁、由单一对象到多重对象、由草图到成品的完善过程,体现在四个层次的飞跃上:在“一墙之隔”中实现草图到成品的飞跃;在“理想之火”中实现单一运动到组合运动的飞跃;在“课堂实验”中实现单层到多层的飞跃;在“学业初成”中实现单个元件到成批元件的飞跃。并且把新知识的学习分散到三个地方上落实:在“拜师学艺”中学习元件;在“磨刀时刻”中学习元件的成批使用;在“振翅欲飞”中学习Alpha通道。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快乐的、有兴趣的!对于新知识、新技术的需求,已经来自学生自身为了解决新问题的迫切希望,是把新知识的传授从“老师要教”转换成“学生要学”。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效率,乃至对构建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都有重要的意义。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33最后,还可以根据技术发展的特征,对教学内容做适当的拓展。以李永前对“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的处理为例:“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块具有理论难、操作简单、教学机械、无所谓有趣无趣的特点。上机实践课,如果单纯的就学习书本上的几个知识点,学生只能进行验证式的学习,对这种学习学生自然无成就感可言。所以,他加入了利用ASP输入、显示数据库记录的内容,增加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成就感,查询则要求学生给出针对个性化数据库有实用价值的查询,产生有意义的查询后,再简单了解对应的SQL语句。同时,他也考虑了学生实际水平,由于网页制作和ASP编程超范围,因此,提供网页和ASP模板。二、科学把握教材的“技术深度”作为技术领域的组成部分之一,信息技术教育当然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层面上的教育。相比于更多地运用大众化信息技术的“信息技术基础”模块而言,“算法与程序设计”等五个选修模块自然技术上较深。如我刚拿到《算法与程序设计》这本书时,就觉得难以把握,教师比较难“教”,学生比较难“学”。这时,如何对这本书做出“技术深度”的定位就直接影响到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实施效果的好坏。学生的发展存在一个循序渐进、逐步成熟的客观规律,这就要求教师要:(一)注重内容难度、深度和广度的取舍以“算法与程序设计”模块举例,在教室里进行了几节课的教学后,带学生到机房上机操作,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学生的问题实在太多了:拼写错误,把“text”写成“test”、把“true”写成“ture”;打字太慢等,而这种学习习惯的困难,根本就不是我们课时有限的信息技术课可以改变的。所以,问题就出来了,算法与程序设计的重点是在于重视算法、读懂流程图,还是在于程序设计。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决定强调“理解”算法,而非“设计”算法。事先给学生一个不完整的程序,把核心部分空出来,通过讲解,让学生通过分析流程图,完成整个程序的调试。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向学生讲清“本算法是怎样的一回事情”、“如何让学生能乐意、轻松地接受你对算法的‘理解’”、“如何激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尽自己的人格魅力让学生感兴趣。而对于具体问题算法的设计,则留待他们以后真正用的到的时候去学习。自己也有经验,当时老师教的再多,可是工作之后,真正记得的又是多少呢?现在主要要教他们的是掌握如何学习的方法和培养他们学习的兴趣、热情。学生想要知道的知识尽量满足,学生讨厌的知识,尽量少讲。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计算机专业人员,而是培养能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人员,把信息技术作为公民必备的素养。(二)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在技术深度上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在例子的选取上,要精心设计,应该贴近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实际,符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44合学生的认知实际,寻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的例子,而且例子所涉及的问题本身应较为简单,易理解,如密码显示问题、鸡兔同笼问题、韩信点兵问题、棋盘上的麦粒问题等。通过解剖这些既有趣味性、又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较为简单的一系列实际例子,经过具体的演示、讲解、调试、分析,破除编程的神秘感,让学生在明白“用VB实现算法的整个过程”中轻松入门。再如,在上变量的类型定义时,通过两个数的加法,有变量类型定义和没定义前后的差别,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变量类型选取的重要性,这比教师直接列出条条杠杠效果好的多。(三)在教学中应该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新课程开放的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创造机会,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也使其教学资源非常丰富,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多种多样,而一种恰当教学方法的选择,可以有效地降“低”技术难度,并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进行算法一课的教学时,从韩信点兵这个故事入手,明白人是如何去解决问题的,然后去引导学生探究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数学课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算法,学会用不同的方法描述算法,体验算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层层引入、层层推导,让学生不知不觉中明白了算法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并且明白算法的重要性。三、创设应用信息技术的氛围高中年级的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学习目的越来越明确。因此,学习信息技术氛围的形成,除了课程硬性规定的学习任务外,关键在于学生身边信息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程度。要让学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的必要性。联合国关于文盲有一个定义:第一种是不识字的人;第二种是不能识别现代社会符号的人;第三种是不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交流与管理的人。我们应该利用好现有的计算机设备,努力营造一个浓厚的信息氛围,让学生感受到掌握信息技术是自己学习、生活的必备技能,产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强烈愿望。例如,在上数据的管理这节时,一定要密切联系实际,从学生身边最常见到的成绩查询、学生档案、通讯录入手,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考试成绩存储在服务器或计算机内,让学生按照本人的学号自己上机查询,由此去认识数据库系统的操作,而且这样子既满足了一部分不愿公开自己成绩的学生的要求,又让学生感受到不会使用计算机进行查询所带来的压力,事半功倍。四、有效地实施信息技术教学的评价评价不是完成某种任务,而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它是教与学主要的、本质的、综合的一个组成部分,贯穿于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具有激励、诊断和促进作用。新课程评价提倡对学生给予积极的、鼓励性的评价,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谋求实实在在的发展。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应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适当选择和灵活运用各种评价方式,以学生在信息技术操作或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的表现和成果作为评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55价依据,全面评估学生,随时把握、及时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一种好的评价方式对课堂教学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评价上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条原则是:让学生有成就感并且鼓励创造。如在网页制作这一章节,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题目:要求学生利用网页制作工具,自选主题,制作一个具有自己特色的网站作品,要求有规划图、有素材库、网页中应该图文并茂、主题突出、链接正确、至少有五个页面。有一位同学从规划到素材收集都做的很好,可是,由于操作较慢等原因,最后没能做成成品,只做了一张主页面,有些图片也没有用图片处理软件处理好。可是,在进行作品点评时,我还是把她的作品拿出来了,而且并没有单纯地就作品好坏下一个结论,而是依据作品把学生的操作过程、规划思想、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通过作品反映出来的学生的思维品质、个性及潜在的能力做了全面的评价。其次,评价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的评价能力,适时引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了解自己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