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马格里特马格里特的生平简介雷尼·马格利特(1898-1967),20世纪比利时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画家。出生于莱西讷。曾在布鲁塞尔艺术学院学习。1919年,他开始对未来主义和立体主义产生兴趣,1925年受到大他十岁的意大利画家基里诃的影响,开始了超现实主义的风格。超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作为文艺界和艺术界共同的流派,形成于两次世界大战的欧洲。超现实主义一词是由现代派诗人阿波利奈尔在1917年首次使用的,并在西方现代视觉艺术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超现实主义艺术和立体派,风格派等等艺术流派不同,它并非一种风格,而是针对生活和社会所持的一种态度。超现实主义脱胎于“达达派”,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为基础又和西方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使人摆脱理性的、道德的、乃至心理上的束缚,获得人生完整意义上的自由。马格里特的绘画风格马格里特一生的风格变化不大,他不受流行的新技巧影响,而专注于创作奇幻的、恐怖的、充满特殊构想的形象。他的绘画作品仿佛谜语一般让人猜想,作品里浮现一种死寂的安静,表达的观点含括了从政治到哲学的理性世界,对于其他大师们常用的有关男女情爱的题材,马格里特极少涉及。马格利特的绘画风格基本保持了被称之为精密、神秘的现实主义,或魔幻现实主义的超现实主义风格。作品真实地表现日常场景,不作变形歪曲,但事件与细节的意外组合,产生奇特怪诞的神秘意味,如同睡眠中醒来一瞬间,在不清醒状态下所产生的错幻视觉,具有超凡的想象力,形成了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独具一格的画风。他的作品大致分为两类:一类为神秘超现实主义;另一类为哲理性超现实主义。在第一类中,画家用看似平常的景象,组织成舞台般的布景,人物和环境都是道具式的,一声不响,却静的有些奇怪,令人感到丝丝恐怖。如《受威胁的凶手》和《戴圆顶硬礼帽的男子》第二类,画家用同样平平常常的个体组成一眼看上去就有点反常的场面,却禁不住引人思索。在《错误的镜子》中,画家用一只充满画幅的眼睛,反证似的为超现实主义做了一个辩解。创作于1929年的《形象的背离》经常被用来解释超现实主义的观点,并用于书籍和教学上。与其他超现实主义大师的比较与达利相比,他不以绘画表现个人的困惑或幻想;他的作品特色是智慧,讽刺,还有一种机智论辩的精神,而非自我披露。米罗的创作方式是有意打乱知觉的正常秩序,在知觉的引导下用一种近似抽象的语言来表现心灵的即兴感应。马格里特的画不做歪曲变形,少了些光怪陆离的荒诞梦境,而更加纯净。他尝试将日常生活中很平淡无奇的事物在完全不符合正常逻辑的状态下呈现出一种全新的面貌,让作品显现出马格里特艺术创造中的思辨性。勃勒东称马格里特的作品是“最清晰的超现实主义”。马格里特的创作对西方现代绘画,特别是对达利、马宋及年轻一代的波普艺术家有较大的影响。凡埃尔称马格里特为:抽象思维的画家,而他的作品首先是其故事性,其次才是其绘画性。雷尼·马格里特独特的超现实主义在今天仍对西欧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它是通俗艺术,传媒艺术的灵感源泉。谢谢观赏他画了一个精细的可以乱真的烟斗,但是在烟斗下面清晰地写着“你看到的不是烟斗”这句话,从而混淆了图画的真实性。马格里特说:“一个显而易见的事件,可以被它显而易见的那一面所隐藏。”他的意思是:我们看似真实并加以描述的东西不一定是真正的真实。如此辩证的观察事物的方式源于马格里特深刻的哲学思维。《形象的叛逆》――你看到的不是烟斗《错误的镜子》《错误的镜子》描绘了一只巨大的眼睛及投射在上面的蓝天白云,但又看似一个“窗子”,透过它能看到蓝天、白云,从形式上给人始料不及的视觉效果,蕴含了一定的隐喻,形象地将观者带至某种特定的思想概念中。在马格里特看来,眼睛只是一面错误的镜子,它所得到的只是自然的幻影,而不是自然本身。世界上没有眼睛看得见的“真实”,因此绘画的“真实”只是图解了人眼睛的幻觉而已。在马格里特的作品中,梦幻的感觉是由于不可思议的奇怪并置所产生的冲突。•描绘了凶手潜入服装店杀人后被两名侦探围堵的场景。受害人赤裸躺在暗红色的床上,一旁的凶手毫无惧色,安稳的静静聆听着交响乐,(画中的人物都是作者本人)呈现出诡异恐怖的氛围,制造出一种神秘的魔幻场景。《受威胁的凶手》戴圆顶礼帽,穿黑大衣的绅士既是马格里特本人。他用一只偶然飞过脸前的鸽子挡住他的容貌。据他自己解释,他要与巴黎大多数超现实主义画家相反,藐视用色彩做人物肖像,他只想告诉观众,画上的肖像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产阶级市民。不是让人物背过脸去就是用偶然事物来遮挡。这是他的超现实派肖像画的另一特色《带圆顶礼帽的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