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 纪要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纪要一、论坛概况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中国物流学会主办的“第九次中国物流专家论坛”于2004年12月24日在北京举行。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陆江,常务副会长丁俊发,副会长戴定一、宋玲、吴清一、刘武,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王宗喜、牟惟仲、汪鸣、张文杰、徐天亮等,与来自政府有关部门、企业,以及媒体的代表近200人出席。陆江会长以“回顾与展望”为题讲了话,戴定一副会长主持了会议。本次论坛的主题是“2004年的中国物流:回顾与展望”,共有10位专家围绕主题发表演讲。分别是:丁俊发:入世三年与中国物流业;国家发展改革委经济运行局崔忠付:制定和实施国家九部委《意见》的思路;中邮物流有限责任公司业务总监田学军:2004年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回顾与2005年展望;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姜超峰:2004年中国仓储业发展回顾与2005年展望;戴定一:2004年物流信息化回顾与2005年展望;中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孟国强:2004年我国物流标准化工作回顾与2005年工作重点;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秘书长、中国物流信息中心主任蔡进:建立社会物流统计制度,做好物流基础工作;解放军后勤指挥学院军事物流工程实验室夏文祥:2004年军事物流发展回顾与2005年展望;美世管理顾问中国区总裁柯保罗:中国市场上的外国物流企业——回顾2004,展望2005;中国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管理研究中心主任王国文:从物流到供应链:美国物流发展趋势对中国物流的影响。二、论坛出现的主要观点(一)关于2004年我国物流发展形势与2005年展望2004年,是我国物流继续深入、务实、快速发展的一年,也是近几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有这样几个突出特点:一是物流发展的速度加快。全社会物流总额预计可达38万亿元,增幅在30%左右。二是物流企业成长加速。以中国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中外合资企业共同构成我国各具特色的物流企业群体。三是物流市场竞争加剧。包括中外物流企业之间,多种所有制物流企业之间的竞争;物流企业和生产、流通企业之间的竞争;多种运营方式和服务模式的竞争等等。四是物流基础工作加强。在政府部门大力支持,企业积极参与和行业协会具体组织下,困扰物流业发展的一些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如行业规划、产业政策、物流标准、物流统计、物流科技、物流师培训等。五是政府重视和支持的力度加大。继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出台有关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后,2004年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出台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反映了国务院有关部门对物流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和推进物流发展的务实态度。2004年,中国物流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最重要的是对物流理念的认识深化了,物流在经济中的作用加强了,中国物流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当然,2004年我国物流发展虽然很快,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还停留在粗放式经营的层面,质量和效益不很理想。我国全社会物流成本占GDP的比重,自1998年降到21.4%以来,连续7年上下徘徊,近3年还是略有上升的态势。除了经济结构的原因外,这同国际油价上涨,运输成本上升有直接的关系。尽管如此,对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要有清醒的认识。体制的制约、设施的不足、企业规模不够、效益和效率不高、服务较差、地区和行业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依然存在。关于2005年物流发展形势,有这样几个“更加”值得关注。一是,根据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2004年12月11日以后,涉及物流的大部分领域已经全面放开,中国物流业将会“更加开放”;二是,随着全面开放,中国物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各类物流企业面临着重组整合的局面;三是,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一些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基础工作都已铺开,2005年将会“更加务实”地开展起来;四是,中国物流发展的环境将“更加宽松”。2005年,有这样几项涉及行业发展的重要工作:第一,要认真贯彻落实九部委文件精神;第二,要加快物流诚信体系建设;第三,要鼓励整合、改造和提升现有物流资源;第四,要做大做强物流企业;第五,要密切关注国际物流的发展趋势。(二)入世三年来中国物流业呈现十大变化第一,从教授们宣传物流到物流企业家主导物流,物流产业雏型已经形成,并得到社会的公认。第二,工业与商贸企业“大而全”、“小而全”的商业运作模式开始打破,非核心竞争力的业务外包,特别是物流业务的外包已成为一大趋势。第三,物流企业初具规模,形成了一个崭新的行业。从所有制性质区分有:国有独资、国有控股、国有参股企业,民营企业与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进入物流领域的已有八个方面军:物流企业、工业与商贸企业、物流设备与设施提供商、IT企业与咨询公司、物流教育与研究部门、物流地产投资商、金融与保险业、物流仲裁机构,八路大军在物流领域各显其能,形成了一种非常可喜的局面。第四,物流市场初步形成,开始从无序走向有序。第五,政府推动力度明显加大,逐步形成合力。一是2001年与2004年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中国物流业的若干意见;二是国务院决定成立“全国现代物流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三是从国务院到地方政府,都在制定物流发展规划,有的已开始实施。第六,外资物流快速进入中国市场。第七,物流人才教育工程取得突破性进展,人才短缺有所缓解。第八,物流标准化、信息化稳步推进。2003年8月,国家标准委正式成立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与全国物流标准化信息委员会,秘书处分别设在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与中国编码中心,两个委员会通力合作,已完成《物流标准化体系表》,提出了急需制订与修订的物流标准400多项。入世三年来,物流的信息化快步推进,出现了一批物流软件提供商,也出现了上百个有示范效应的物流信息化案例。第九,物流理论研究与知识普及取得丰硕成果。入世三年来在中国物流学术年会上得奖的论文有200多篇,出版的物流系列教材已超过30套,各种物流学术著作与普及读本已超过上百种。全国有100多家新闻媒体积极参与了物流的新闻报道与知识传播。第十,出现了推动中国物流发展与创新的亮点。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一是物流园区;二是“区港联动”;三是“物流银行”——仓单质押;四是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五是物流地产;六是多式联运。入世后过渡期中国物流业的发展趋势:一是中国物流业迈过起步期,进入快速发展期;二是政府推动、企业运作、行业自律开始进入协调发展;三是国有、民营、中外合资与外商独资企业三分天下;四是现代物流作为一种先进生产力,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将逐步增大。五是物流业的发展更依赖于供应链理论指导,更依赖于高科技支撑,更依赖于人力资本的投入。(三)贯彻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文件的思路200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九部委印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共提出了18条进一步促进现代物流发展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规范企业登记注册前置性审批;2.调整现行行政性管理;3.完善物流企业税收管理;4.加快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统一开放、公平竞争、规范有序的现代物流市场体系;5.加强收费管理;6.积极推进物流市场的对外开放;7.改善通关环境;8.优化城市配送车辆交通管理;9.支持工商企业优化物流管理;10.建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商务部等有关部门和协会参加的全国现代物流工作协调机制等。这是继2001年原国家经贸委等六部门出台有关推动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以来,又一个十分重要的文件,对于中国物流业的发展必将是一个有力的推动,将是中国现代物流业加快发展的新机遇。贯彻九部委文件,需要抓紧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落实文件所提出的各项政策措施;二是尽快启动全国现代物流部际联系会议制度;三是推动物流的几项基础性工作;四是着手开展现代物流产业政策的研究。(四)2004年我国第三方物流的新进展第一,第三方物流客户需求日益增长。2004年,预计中国第三方物流市场规模将近800亿元,比上年增长20%以上。表现为一是需求范围日益扩大;二是服务内容不断创新;三是合作关系逐步深化。第二,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加速扩张。一是外资企业经过多年苦心经营,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中国物流市场即将全面开放之际,这些企业频频动作,通过投资布局、提升机构、宣传公关等方式,为占据市场有利位置未雨绸缪。二是港资企业随着香港制造业向珠江三角洲转移,许多货运和物流提供商也向北跟进;CEPA实施后,香港物流企业更是积极赴内地发展。三是内资企业充分发挥本土优势特别是网络优势,通过资本运作、对外合作、能力提升等方式,积蓄力量,迎接挑战。第三,物流市场环境逐步改善。包括国家发展改革委等九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意见》;交通部等部门大力治理公路超载与降低通行收费;国务院批准取消国际货代企业审批;国家海关总署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和苏州新加坡工业园区设立保税物流中心试点的基础上,又批准在深圳、厦门、宁波、张家港、青岛、天津和大连设立保税物流中心;国家税务总局开始启用新版联运发票;中国人民财产保险公司开发了物流责任保险等。(五)2004年仓储业发展特点一是业务量增大,业务收入增长速度较快;二是货物平均库存量增长,周转速度明显提高;三是仓储设施作为物流节点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四是物流地产的概念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建库出租成为一种时尚;五是新式库房中,货架、托盘、叉车组合成为主流;六是大客户在多个城市租库,对储存货品的多点查询需求越来越迫切;七是依托于仓储企业的质押监管贷款业务迅速增长;八是清理整顿物流园区不会妨碍仓储业的发展。清理整顿物流园区,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对节约土地资源,防止盲目投资有着重要的作用。现在看来,这一措施没有影响仓储业发展。主要因为前一段兴起的物流园区,进驻的企业以货运中心和房地产企业居多,真的仓储企业很少,所以对现有仓储企业影响不太大。但具有战略意义的物流园区也因其作为2004年宏观调控中重点清理的项目之一,受到资金、土地审批的严格控制,建设进度一度放缓。这将影响仓储用地的批准,从而使新征地建库的“门槛”提高。产生上述特点的主要因素,一是随着经济总量增长,货物流通总量在增加;二是国内加工业、房地产业、冶金工业发展迅速,对原材料的需求增多;三是客户规模增大,集中度提高,对仓储、分拨的需求增长;四是物流技术的发展,使得仓储企业采用更高效率的装备和技术;五是煤炭供不应求,在库时间缩短,使煤炭吞吐量和周转次数大幅度提高;六是仓储企业加快向综合物流企业转变,服务功能不断丰富,开创了延伸业务发展的新天地。(六)2004年物流信息化的新进展第一,物流信息化的基础环境得到明显改善。第二,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有了新的进展。例如交通部的三大平台建设:联网收费、安全监控(建设质量安全监控和水上运输安全监控)、公共信息服务取得了新的进展。科技部“十五”期间确定的10个智能交通系统示范城市中,几乎都将交通综合信息平台的研究开发作为示范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各个城市都取得了一定的进展,部分城市开始进入实施阶段。第三,信息系统的整合技术受到关注,标准化结构和解决分散与集中的矛盾的技术,将会成为影响管理类软件发展的关键因素。第四,以RFID为代表的新技术显示出强大的冲击力。2004年以来,RFID成为国内外一致公认的技术热点,特别是WAL-MART和METRO等强势企业要求其供应商从2005年开始使用RFID,使得此项技术的应用前景备受关注。第五,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比预计的要快。出现了一大批成功案例,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已经从IT、家电和零售领域进入到重化工产业。第六,电子政务的发展对于物流信息的促进作用开始显现,公共服务和政府监管方面开始成为电子政务的重点。第七,物流系统供应商的竞争加剧,盈利模式尚未成熟。物流信息化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一,体制分割。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是影响物流统一市场的主要因素,也是建立公共信息平台、统一物流信息标准的主要障碍。第二,人才缺乏。不仅缺乏既懂业务也懂技术的战略型人才,也缺乏中低端人才。第三,缺少物流信息化的战略研究,规律性的、前瞻性的讨论还很不够。在市场上,无论是产品还是服务,都有极大的盲目性。(七)2004年我国物流标准化工

1 / 1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