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学前心理学(陈帼眉)详细资料整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和任务第一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对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发展规律的科学。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年龄范围成熟期:0—18岁学前时期:0—6岁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一)个体心理的发生1、学前阶段是各种心理活动发生的开端。2、研究个体心理的发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重要内容。(二)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发展过程:从简单,具体,被动,零乱朝着较复杂,抽象,主动和成体系的方向发展。2、发展过程并非孤立进行,受遗传,环境,以及其他因素影响。(三)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发展1、服从于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2、同时也具有各自的特点和具体规律三、学前儿童心理学与有关学科的区别和关系(一)发展心理学(年龄心理学)是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成熟时期的心理发展。1、主要研究对象:儿童心理的发展(学前儿童心理学,小学生心理学,青年心理学等)2、心理的发生发展包括:动物心理学(比较心理学)与民族心理学(原始人类的心理)3、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发展心理学的一支内容最为充实的分支或组成部分。(二)普通心理学是研究人类心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1、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是以普通心理学为依据和基础。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资料和成果可以丰富和促进普通心理学的研究。(三)学前教育学是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规律的科学。1、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发生发展,必须了解学前教育学。2、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是学前教育学提出理论和实际资料的依据。(四)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儿童身体结构和技能的发育的科学。1、儿童解剖生理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前提。2、心理是脑的机能,儿童生理解剖学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知识依据(五)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揭示自然、社会和思维现象的最普遍的规律的科学。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离不开一定的哲学思想指导。2、学前儿童心理学又为辩证唯物主义提供科学依据。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1、第一个任务是:揭示儿童心理变化的基本规律。2、第二个任务是:解释从初生到入学前儿童心理的变化。二、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一)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理论意义1、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2、学前儿童心理学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二)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实践意义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儿童心理学产生于19世纪后半期,一般以1882年德国生理和心理学家蒲莱尔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为标志。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揭示发展规律,为早期教育提供理论依据,以减少盲目性,提高教育效率。第二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原则·辩证唯物主义是我们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最高指导原则,同时也是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方法论原理。一、客观性原则1、研究学前儿童的心理,必须考虑到儿童生活的客观条件。2、任何结论都要以充分的事实材料为依据。二、发展性原则·不仅要注意已经形成的心理特征和品质,更应注意那些刚萌芽的新特征和品质。四、教育性原则·从设计研究方案、时间安排到研究者的举止言谈,都必须考虑对学前儿童产生的影响。第二节学前儿童心理研究的类型一、以研究时间为标准,分为纵向研究和横断研究;纵向研究就是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对某个或某些儿童进行追踪研究,以查明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心理发展的进程和水平的变化。1、纵向研究的时间可长可短。长者可达几十年,短则可以是几个月。2、短时的纵向研究一般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婴儿。3、时间的间隔应该固定,间隔的长短要考虑到儿童的年龄。年龄越小,心理的发展变化越大,间隔的时间应越短。横断研究是在同一时间内,研究某一年龄阶段或几个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待点。1、横断研究应特别注意研究对象的典型性。应慎重确定研究对象的年龄及年龄组的划分。要使研究对象达到足够的数量。并且照顾到研究对象的生活和教育背景。2、一般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年龄组内的儿童年龄差距应越小,这样有利于发现心理发展的质变和关键年龄。纵向研究的优点:可以比较系统、详尽地了解同一个或一组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揭示发展的连续性、顺序性和量变、质变的规律。缺点:费时较长,不易同时对大量对象进行研究。横向研究的优点:取样较方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完成研究课题。缺点:难以了解到某一研究对象心理发展的具体进程和特点。二、以研究范围为标准,分为整体研究和分析研究整体研究又称系统研究,即把儿童心理的各个方面作为一个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研究对象系统,当成一个整体结构来进行研究。分析研究又称专题研究,是对儿童心理发展中某一个别的、局部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研究。三、以研究课题为标准,分为差异研究、相关研究和因果研究差异研究较多集中于研究不同年龄儿童心理活动的区别。相关研究是研究儿童心理发展的现象之间的关系,或心理现象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因果研究是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以上几种类型都需要依靠推论统计来进行。即:结论是根据研究的样本推导出的,因此,必须注意防止取样偏差,并且验证研究结果的正确性。四、根据不同的研究任务和课题,分为双生子研究、跨文化研究双生子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因素,说明遗传和环境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方法主要是了解双生子(遗传因素相同的儿童)在不同条件下心理发展的异同。跨文化研究的目的在于研究不同社会文化背景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这种方法主要是查明不同社会结构、不同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教养方式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第三节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具体方法一、观察法(一)观察法是研究学前儿童的最基本方法。(二)观察对象和范围的确定1、开放式抽样2、封闭式抽样(时间抽样、事件抽样)3、时间抽样:是定期在规定的时间单位内进行观察。(三)运用观察法研究学前儿童时应注意的问题1、.制订观察计划时必须充分考虑观察者对被观察儿童的影响。尽量使儿童保持自然状态。根据观察目的和任务之不同,可以采用局外观察(使儿童不知道自己正在被观察)或参与性观察(观察者以某种身份参加到儿童的活动中)。2.观察记录要求详细、准确、客观,不仅要记录行为本身,还应记录行为的前因后果。3.由于学前儿童心理活动的不稳定性,其行为往往表现出偶然性。因此对学前儿童的观察一般应反复多次进行。二、实验法(一)实验室实验法是在特殊装备的实验室内,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心理研究的一种方法。优点是能够严格控制条件,可以重复进行,可以通过特定的仪器设备探测一些不易观察到的情况,取得有价值的科学资料。不足之处在于幼儿在实验室环境内往往产生不自然的心理状态。由此导致所得实验结果有一定局限性。特别是研究一些复杂的心理现象。运用该实验法研究幼儿心理时,应注意:1、幼儿心理实验室内的布置,应尽量接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环境。2、对幼儿的实验室实验可通过游戏等幼儿熟悉的活动进行。3、实验开始前要有较多的准备时间,使幼儿被试熟悉环境和熟悉主试。4、对幼儿的实验指导语,要用简明的语言和肯定的语气。5、实验进行过程应考虑到幼儿的生理状态和情绪背景。.6、实验记录应考虑到幼儿表达能力的特点。(二)自然实验法的特点在于,实验的整体情境是自然的,但某种或某些条件是有目的有计划加以控制的。优点:使儿童在实验过程中心理状态比较自然,而研究者又可以控制儿童心理产生的条件,既与观察法接近,又是实验方法,兼有二者的优点。缺点:由于强调在自然的活动条件下进行实验,难免出现各种不易控制的因素。(三)教育心理实验法是自然实验法的一种重要形式。其重点在于比较不同的教育条件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揭示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潜能,从而为教育改革服务。·用实验法,常用实验组和控制组(或称对照组)相对比。通过两组比较,测查这种特殊措施(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三、测验法是根据一定的测验项目和量表来了解儿童心理发展水平的方法。测验主要用于查明儿童心理发展的个别差异,也可用于了解不同年龄心理发展的差异。·测验的愿望是以同样的刺激看反应的不同。对学前儿童的测验应注意以下几点:1、对学前儿童的测验都是用个别测验,不宜用团体测验。2、测验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3、切不可仅以任何一次测验的结果作为判断某个儿童发展水平的依据。优点:比较简便,在较短时间内能够粗略了解儿童的发展状况。四、间接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并不是直接观察研究对象的心理表现和行为,而是通过其他途径来了解。(一)调查访问法调查法是研究者通过学前儿童的家长、教师或其他熟悉儿童生活的成人去了解儿童的心理表现。1、调查法可以采取当面访问的方式,也可以采取书面调查的方式。2、当面调查可以是个别访问,也可以是开调查会。3、调查访问必须有充分准备,拟定调查提纲。调查访问人员还应善于向被访问者提出问题。缺点:比较费时间。(二)问卷法优点: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资料,所得资料便于统计,较易做出结论。缺点:编制问卷表并不容易,题目的信度、效度要经过考验。五、谈话法和作品分析法谈话法:通过和幼儿的交谈,可以研究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谈话的形式可以是自由的,但内容要围绕研究者的目的展开。谈话者应有充足的理论准备,非常明确的目的,以及熟练的谈话技巧。作品分析法是通过分析儿童的作品(如手工、图画等等)去了解儿童的心理。例如:“绘人测验”。第三章各年龄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第一节人生的第一年·人出生后的第一年,心理发展最为迅速,心理特征变化最大。一、初生到满月(新生儿期)(一)适应新生活(二)依靠无条件反射吸吮反射;觅食反射;眨眼反射;怀抱反射;抓握反射(达尔文反射);巴宾斯基反射;惊跳反射(莫罗反射);击剑反射;迈步反射;游泳反射;巴布金反射;蜷缩反射(三)条件反射出现和心理发生1、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儿童为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新机制。2、条件反射即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3、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1)大脑皮层出于成熟健全而正常的状态。(2)具备基础反射。(3)条件刺激适当的强度和出现的时间。(4)条件刺激物和无条件刺激多次吻合。4、条件反射出现的时间,决定于开始训练儿童建立条件反射的时间。5、心理的发生(儿童出生第一个月,心理已经发生)(四)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二、满月到半岁(婴儿早期)(一)、视觉和听觉迅速发展(二)定向反射的作用增加(三)手眼协调动作开始发生动作混乱阶段——无意抚摸阶段——无意抓握阶段——手眼不协调的抓握——手眼协调的抓握(四)开始认生1、5-6个月的孩子开始认生2、认生是儿童认识能力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变化:一方面表现为:感知辨别和记忆能力的发展;也表现为情绪和人际关系的发展。三、半岁到周岁(婴儿晚期)(一)身体动作迅速发展1、儿童动作发展的规律(1)、从整体动作到局部的、准确的、专门化的动作。(2)、从上部动作到下部动作(3)、从中央部分的动作到边缘部分的动作。(4)、从大肌肉动作到小肌肉动作。(5)、从无意动作到有意动作。2、坐、爬、站、走的发展(都是6—12个月这个阶段学习的)(二)手的动作开始形成1、五指分工动作的发展;2、双手配合;3、摆弄物体;4、重复连锁动作(三)语言开始萌芽(四)依恋关系日益发展第二节1—3岁一、学会直立行走·1—2岁孩子独立行走还不自如1、头重脚轻,走路时难以保持平衡。2、全身的骨骼肌肉比较嫩弱。3、脊柱的弯曲没有完全形成。4、两腿和身体动作不协调。二、使用工具·1—3岁儿童学习使用工具有一个发展过程,大致经过四个基本阶段1、完全不按用具的特点支配动作。2、不再连续变换新方式,进行同一动作的时间有所延长。3、主动去重复有效动作。4、能够按照用具的特点来使用它,并且能够根据使用时的客观条件改变动作方式。三、语言和表象思维的发展·人类特有的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是在2岁左右形成的。四、出现独立性1、独立性的出现是开始产生自我意识的明显表现。2、独立性的出现是人生头2-3年心理发展成就的集中表现。它表明,儿童心理具备了人类的一切特点:直立行走,使用工具,用语言交际,能进行想象和思维,有了自我意识。第三节3—6岁

1 / 2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