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二生物第一学期期末调查测试生物试题(生物选修班)本试卷共分为I、II两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题号一二总分得分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填在II卷前表格内的相应题号下,否则不计入总分。)1.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史上,荷兰科学家温特的实验证明了:A.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B.胚芽鞘尖端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C.胚芽鞘尖端能够产生某种刺激作用于尖端以下的部位。D.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2.在扦插植物时,保留有芽和幼叶的插条比较容易生根成活,这主要是因为芽和幼叶能:A.迅速生长B.进行光合作用C.产生生长素D.储存有较多的有机物3.在某种植物果实成熟过程中,各种激素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中合理的是:A.曲线1、2、3分别是赤霉素、乙烯和脱落酸。B.在果实生长发育的各个时刻,生长素都起主导作用。C.在果实成熟时,果实中含量升高的激素只有乙烯。D.果实生长发育是各种植物激素共同调节的结果。4.在下列各项中,关于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正确说法是:A.在生产过程中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会降低农产品的品质。B.在蔬菜或水果上残留的一些植物生长调节剂可能会损害人体的健康。C.用高浓度的赤霉素溶液处理芦苇、芹菜,可以提高产量和纤维品质。D.在施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时,只要考虑药物毒性和价格就可以了。5.据反射弧模式图,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得分阅卷人①S是感受器,M是效应器②S是效应器,M是感受器③Ⅰ是传入神经,Ⅲ是传出神经④Ⅰ是传出神经,Ⅲ是传入神经⑤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⑥兴奋的传导方向是:⑦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⑦D.②④⑦6.分别用适当强度的刺激作用于右图Ⅰ、Ⅱ、Ⅲ、Ⅳ四处,不能引起乙细胞兴奋的是A.ⅠB.ⅡC.ⅢD.Ⅳ7.下列关于人脑的说法中,错误的是:A.人脑表层的大脑皮层具有感知外部世界,形成感觉的功能B.人脑表层的大脑皮层具有直接控制四肢反射活动的能力C.大脑皮层V区发生障碍的患者不能看懂文字.D.学习和记忆是人脑高级功能之一.8.下列有关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稳态是机体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来共同维持的。B.稳态是指机体内环境的各项理化性质保持恒定的状态。C.内环境稳态是所有动物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D.人体维持内环境的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外界环境变化和自身调节障碍都可能破坏内环境的稳态.9.右图表示进食以后人体血液中血糖和两种激素浓度的变化,图中曲线a、b、c分别表示A.胰高血糖素、胰岛素、血糖B.胰岛素、血糖、胰高血糖素C.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D.胰高血糖素、血糖、胰岛素10.关于人体水盐平衡调节的错误分析是:A.饮水不足、体内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都会引起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B.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能够感受内环境中渗透压的变化。C.细胞外液渗透压上升的信息通过神经系统的传递在大脑皮层中产生渴觉。D.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能够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11.因人体的免疫失调破坏稳态造成的疾病包括:①呆小症②过敏③系统性红斑狼疮④艾滋病⑤镰刀型贫血症⑥夜盲症A.①③④B.③⑤⑥C.②③④D.①③⑥12.关于艾滋病的正确认识是:A.人体在后天成长过程中获得的免疫缺陷病就是艾滋病。B.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人体引起的。C.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因为HIV病毒大量繁殖杀死了太多的正常细胞。D.艾滋病主要通过接触、血液、母婴三种途径传播,共用注射器吸毒和性滥交是主要危险行为。13.调查动物种群密度的正确方法是:A.草地中跳蝻的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B.对于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最好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C.土壤中的小动物身体微小,不适宜用样方法而要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D.对于农作物上的蚜虫,植物叶片上的昆虫卵可以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14.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种群特征包括()①出生率、死亡率②年龄组成③性别比例④迁出率和迁入率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5.从生态学角度看,表现出物种间竞争关系的诗句是:A.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B.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出墙来D.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16.古诗“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描述了:A.群落初生演替的过程B.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C.群落次生演替的过程D.人类活动破坏了生物群落17.右图是某海洋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和海洋水深关系的曲线。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在远洋水域,从水深30米处开始,随着水深增加固定太阳能的数量逐渐减少,影响这一变化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B.近海水域水深10米左右处生产者的数量最多C.生活在水深100米以下的生物,从生态系统的成分看只有分解者D.在水深20米以上的水域中,浅海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比远洋海域中生产者固定的光能多,主要是因为浅海水体中矿质元素多。18.根据右图的食物网,若黄雀的全部同化量来自两种动物,蝉和螳螂各占一半,则当绿色植物增加G千克时,黄雀增加体重最多是A.6G/125千克B.3G/125千克C.G/75千克D.G/550千克19.对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错误分析是:A.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B.保证生物种群的繁衍。C.通过物理和化学信息来传递行为信息。D.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20.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增长与环境关系的认识,正确的是:A.我国现有的人口已经超过了我国自然环境的人口环境容纳量。B.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各种消费水平不断提高,人口增长会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压力。C.我国自然资源丰富,人口增长过快,消耗了大量的自然资源并不影响生态环境。D.人口快速增长有利于解决我国在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21.引起臭氧层破坏的物质和导致的后果分别是:A.CO2大量排放全球气候异常B.CH4大量排放植物光合作用受到抑制C.SO2大量排放形成酸雨D.氟利昂等物质大量排放人类皮肤癌发病率上升22.在盐城大丰沿海滩涂建立丹顶鹤自然保护区的主要目的是A.加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B.有效控制工厂污水对滩涂生态环境的污染。C.将世界各地的丹顶鹤迁入保护区进行迁地保护。D.对丹顶鹤和它们所生存的生态系统进行就地保护,实现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23.与基因工程的诞生没有直接关系的科研成果是:A.1963年,科学家们破译了遗传密码。B.1967年,科学家们发现质粒具有自我复制的能力并可以在细菌细胞间转移。C.1970年,科学家们发现了第一个限制性内切酶。D.1988年,K.Mullis发明了PCR技术。24.关于基因工程应用的正确观点是:A.基因工程技术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表现为培育出大量的具有抗逆能力的新物种。B.动物基因工程技术已经使建立移植器官工厂的设想成为现实。C.基因工程制药是利用转基因的“工程菌”生产药物,如抗体、激素等。D.基因治疗技术使得人类的遗传病已经可以彻底治愈。25.科学家通过基因合成制造出一种体积小、耗电少、效率高的蛋白质电子元件,这项技术属于:A.生态工程B.蛋白质工程C.细胞工程D.酶工程26.植物组织培养不可缺少的条件包括:①无菌②离体③人工配制的培养基④持续光照⑤胰蛋白酶⑥胶原蛋白酶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⑤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27.在英国诞生了名为“我的皮肤”的生物活性绷带,它的原理是先采集一些细胞样本,再让其在特殊的膜片上增殖。5~7天后,将膜片敷在患者的伤口上,膜片会将细胞逐渐“释放”到伤口,并促进新生皮肤层生长,达到加速伤口愈合的目的。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我的皮肤”的获得技术属于动物细胞工程B.人的皮肤细胞在体外人工配制的培养液中能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生物体.C.种植在膜片上的细胞样本最好选自患者本人D.膜片能否把细胞顺利“释放”到伤口与患者自身皮肤愈合与细胞膜上HLA有关28.下列关于动物克隆技术的分析,正确的是:A.目前,用体细胞克隆动物是通过核移植来实现的B.哺乳动物的核移植中,胚胎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体细胞核移植C.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就是克隆动物,它与提供细胞核的动物有着完全相同的性状D.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得到克隆动物的成功率已经很高,可以用于保护濒危物种.29.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基本原理相同,下列诱导细胞融合的方法是动物细胞融合特有的是:A.PEG诱导B.电激C.振动D.灭活的病毒30.在用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能够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是:A.免疫小鼠体内的B淋巴细胞B.免疫小鼠体内的效应B淋巴细胞C.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能够大量繁殖的杂交瘤细胞D.选择性培养基筛选出的能够大量繁殖并分泌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60分)31.(10分)有研究者用玉米胚芽鞘作为实验材料研究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设计了两组实验:甲组:将切除的胚芽鞘尖端放置于琼脂块上(图1),一段时间后移去尖端,将琼脂块切成体积相等的若干个方块,将方块以不对称的方式放在除去尖端的胚芽鞘上,实验保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12小时。每个胚芽鞘弯曲的角度以图2的方法测量,并计算平均值。每次放入等面积、等体积琼脂块中的胚芽鞘尖端数量不同,这样重复上述过程。记录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乙组:用人工配置的含有不同浓度IAA的琼脂块代替胚芽鞘尖端进行与实验1相同的操作。实验的结果如图4所示。(1)当甲组琼脂块中胚芽鞘尖端超过10个时,请预测胚芽鞘弯曲角度的变化趋势:(2)实验要在完全黑暗处进行,是为了避免等无关变量对实验的影响.(3)根据图4,乙组的结果表明:在0μmol·L-1~1.2μmol·L-1浓度范围内随着IAA浓度升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根据图3、图4,两种实验条件下的最大弯曲分别为________度、_____________度。(5)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具有两重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上两组实验能否用于验证植物生长素的两重性甲组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乙组_________________。(能/不能)分析原因:甲组。乙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2.(10分)下图表示在寒冷的条件下,甲状腺活动调节的示意图。(1)图中的甲是a是丙是b是(2)甲状腺激素随运到全身,几乎作用于体内所有细胞,提高,使机体产生更多的热量。同时人体的汗腺分泌量会,皮肤毛细血管使散热减少。(3)由图中可以看出,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会甲和乙分泌相关激素,这种分级调节也存在着调节的机制。33.(10分)目前我国有1.2亿人是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乙肝患者约有1600万。乙肝病毒简称HBV,完整的HBV是由一个囊膜和一个含有DNA分子的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免疫学检查常用以下五项指标(俗称“乙肝两对半”):(1)人体产生HBsAb和HBeAb的细胞是。当得过乙肝且痊愈不久的病人再次感染乙肝病毒时,能够产生上述细胞的细胞是。(2)在两对半检测中,如果出现1、3和5阳性即为“大三阳”。此时乙肝病毒处于______________状态,____________________(有/没有)显著的传染性。(3)乙肝病毒寄生在人体的细胞中,人体免疫系统通过免疫消灭乙肝病毒,即通过细胞使细胞裂解死亡而使病毒失去寄生的基础。(4)上世纪六十年初,美国遗传学家布卢姆伯格偶然从一位澳大利亚血友病患者血液中发现一种抗原,命名为“澳大利亚抗原”简称澳抗,后证明其为乙肝病毒的衣壳,因此获得了1977年的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澳抗的来源可能是HBV入侵的肝细胞

1 / 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