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风的形成》优质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风的形成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上册2新课导入视频:《风》3对了,是因为风。那么风是从哪里来的?现在我们一起来探究吧!在那一望无际的稻田里,为什么绿绿的庄稼幼苗会此起彼伏呢?4风从哪儿来风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在生活中,你还在哪发现了风?汽车呼啸而过电风扇5原来,风无处不在,风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你有办法制造一些风吗?各小组记得填好记录表,可以开始了……制造风的材料制造风的方法发现6在生活中我们还可以怎样制造风?风扇、吹风机、飞机螺旋桨、空调……这种人为制造的风称为人造风。想一想,人造风有哪些相同的特点?人造风是空气从一个地方运动到另一个地方,周围的空气过来补充。也就是说,这些人造风都是人的力量或点的力量推动空气的流动。7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自然界中的风又是靠什么力量来推动的呢?它的形成又与哪些条件有关呢?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炉子烧火时,当点燃炉灶里的火后,灶炉口有风的形成,这里的风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有没有给你带来什么启示?8研究项目我的猜想与假设我的依据自然界的风是怎样形成的讨论一下,把你的猜想与依据写在记录表中吧。我们的假设对不对呢?我们仿照炉灶生火的原理设计个实验验证一下。9观察桌上的实验材料,你发现了什么?你认为这些材料可以干什么?怎样设计这个实验呢?小组同学先互相商量一下。10我们在实验中一定要注意:(1)操作时要注意安全。(2)点燃蜡烛后,火柴怎么办?(3)蜡烛和香不要烧到瓶子。(4)熄灭香时,要将燃着的一头按在小盘上弄断,而不能吹。小盘子是干什么用的?我们在实验中要注意什么呢?11同学们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并认真填写好实验记录。实验名称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实验现象实验结论大家一起来分享自己的实验结果吧。风从哪里来实验记录12(1)香靠近小孔时,你看到了什么现象?这说明有没有风?(2)风是怎么来的?点燃蜡烛后,瓶内的温度有什么变化?瓶内与瓶外的温度有什么不同?(3)我们做的是风的形成的模拟实验,你认为自然界中的风是怎样形成的?(4)实验前你们的猜想是怎样?实际呢?13实验名称风是怎样形成的实验材料大可乐瓶、小刀、火柴、蜡烛、蚊香等。实验现象可乐瓶子底部不放置点燃的蜡烛时候烟的方向不变,放上点燃的蜡烛,烟会向瓶子里冒。实验结论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小结:风的形成与气温有关,热地方的空气轻,压力小,冷的地方空气重,压力大,当两地冷热温度不同时,空气压力大小也就不同,压力大的空气会向压力小的空气方向流动,从而形成了风。实验记录表14我的问题你解决在滨海,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这是因为白天,在太阳照射下,陆地升温快,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气压降低,所以在近地面海洋的气压比陆地气压高,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形成“海风”;夜晚情况正好相反,形成“陆风”。你们知道“海陆风”是怎么回事吗?地球的高层中有没有风?人们是怎么研究的?请同学们课下查阅有关资料,进一步探究风的奥秘。15课堂练习一、我会填1.()就叫做风。风是由于()受热或受冷而导致的从一个地方向另一个地方产生()的结果。2.我们知道,太阳照射着地表的不同区域,空气受阳光的照射后,就造成了有的地方空气(),有的地方空气()。热空气比较(),容易向高处飞扬,就上升到了周围的冷空气之上;而冷空气比较(),会向较轻空气的地方流动,于是空气就发生了流动现象,这样就产生了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的流动空气移动热冷轻重16二、选择题1.对流层大气增温最直接的原因是:()。①吸收太阳短波辐射;②吸收太阳长波辐射;③吸收地面长波辐射。2.一天中,对流层气温最高的时刻出现在:()。①太阳短波辐射达最高值时②地面长波辐射达最高值时③对流层大气长波辐射达最高值时课堂练习③③17课堂练习3.形成风的最根本的原因是:()。①太阳辐射不同;②地面冷热不均;③水平气压梯度力;④地转偏向力。4.目前,人类影响气候的着眼点主要是:()。①设法改变地面状况;②设法改变对流层大气的某些成分;③设法增加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①18课堂总结同学们,今天的课程到这就结束了,接下来,让我们共同总结一下今天所学的内容吧!19课堂总结同学们,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呢?谢谢观看!2021/1/262021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所教年级学生现状的分析:所教四年级一个教学班,共有学生40多人。这些学生是第一次接触科学学科的学习。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与结构:本册教科书共23课,其中第22、23课是活动课。从知识内容分为五部分1植物身体:从学生对植物的已有认识经验入手,带领学生遵循“整体感知---个体研究——综合整理”的认知程序,认识植物的器官及作用,感受植物世界的多姿多彩。(包括1、2、3、课)2动物王国:单元按照个体--—类群的思路编排,引导学生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昆虫、鸟类、哺乳类、两栖类、爬行类动物的共同特征。(包括4、5、6、7课)3材料与生活:从木头陶瓷金属玻璃和塑料等常见的材料入手,探究材料的性能,使学生认识到材料的两面性。(包括8、9、10、11、12课)4我们的家园——地球:指导学生认识地球内部有什么遗迹地球上各种物质存在形式以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艰辛,学会使用测力计。(包括13、14、15、16课)5水循环: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三种形态的相互转变。(包括17、18、19、20、21课)6探究与实践:引导学生尝试运用已掌握的探究方法和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初步培养学生认真细致地观察和积极动手实践的科学态度。22三本册教材总的教学目的及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1观察能力:学习用目测方法观测风向、风力,用测力计测力。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教给学生用显微镜观察叶的内部构造。2实验能力:学习使用酒精灯加热水,以及做弹力、摩擦力、热传导、热对流、根吸水、茎运输水分等实验,巩固对比实验方法,学习设计说明根有吸水作用的实验、雨的模拟实验。3探究能力:学习运用探究的方法,认识水蒸气凝结的条件,水的三态变化。4分析综合能力:学习运用分析综合的方法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及热传递的方式。5推理能力:学习运用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的方法,认识露、雾、云、雨、雪、风等天气现象的成因。6想象能力:在观察、实验的基础上,想象蒸发的本质,叶、茎的内部构造。7动手能力:学习制作植物动物标本等。在德育方面,主要向学生进行以下几方面的教育:1通过讲述火箭的发明及我国现代火箭的发展,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2通过指导学生认识水的三态变化,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风、露、霜、云、雨、雪的成因等,向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23四基本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五主要教学活动类型:搜集信息现场考察自然状态下的观察与实验专题研究情境模拟科学小制作讨论辩论种植饲养科学游戏信息发布会、报告会、交流会参观访问竞赛科学欣赏社区科学活动家庭科技活动角色扮演科学幻想六主要教学方法:探究法演示法参观法实践法讨论法谈话法辩论法实验法暗示法七教学进度按教研室的进度进行。

1 / 2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