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阐明孟德尔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体验孟德尔遗传实验的科学方法和创新思维。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数学统计方法和遗传学原理解释或预测一些遗传现象。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勇于实践,以及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对分离现象的解释。2.以孟德尔的遗传实验为素材进行科学方法的教育。教学难点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讨论法、演示法、讲授法。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课件,选择挂图等。学生准备:预习学案,通过上网、查报纸杂志等途径收集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有关的资料。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章引言“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仔会打洞”这体现了一种什么现象?大家请看章引言,有何感想?生答:遗传现象。联系日常生活激发学生兴趣。一节引言以“问题探讨”引入。提示:1.粉色。因为按照融合遗传的观点,双亲遗传物质在子代体内混合,子代呈现双亲的中介性状,即红色和白色的混合色──粉色。学生阅读“问题探讨”,思考讨论回答。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学习兴趣。续上表2第一节引言2.此问题是开放性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观察、分析身边的生物遗传现象,学生通过对遗传实例的分析,辨析融合遗传观点是否正确。有些学生可能举出的实例是多个遗传因子控制生物性状的现象(如人体的高度等),从而产生诸多疑惑,教师对此可以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要引导学生能认真思索,积极探讨,投入学习状态即可。孟德尔的初步介绍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交流对孟德尔的初步认识。初步了解孟德尔在遗传实验研究中方法的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敢于冲破原有观念的精神。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成功的原因设疑:为什么用豌豆做遗传实验容易取得成功?讲述:豌豆的结构特点:①豌豆自花传粉(且闭花受粉),结果是:自花传粉(自交),产生纯种;②豌豆花大,易于进行人工杂交;即去雄—套袋(防止其他花粉的干扰)—授粉(采集另一种豌豆的花粉,授到去掉雄蕊的花的柱头上),获得真正的杂种;③具有稳定遗传的、易于区分的性状,如豌豆茎的高度有悬殊的差异,通过观察很容易区分,进行数据统计。讲述:结合上述内容,引导学生给出性状、相对性状、自交、杂交、正交和反交等概念。学生带着问题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培养学生阅读收集信息的能力。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孟德尔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是怎样设计的?讲述:利用挂图让学生边思考边讲解。P:纯种高茎豌豆×纯种矮茎豌豆F1:高茎豌豆结合图解,分析总结,得出答案。师生共同解决问题,为学生阐明“一对相对性状的续上表3一、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自交F2:高茎豌豆:矮茎豌豆787∶2773∶1给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性状分离的概念。F2中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是偶然的吗?讲解:孟德尔8年一共做了很多种性状,其中非常有成就的是7对相对性状,(课件展示他做的豌豆杂交实验的结果)发现显性和隐性不是偶然的,它带有相当的必然性,另外它还带有普遍性,而且F2代还带有特定的比例,大致都在3:1左右。学生看表1-1,得出结论遗传实验”做铺垫。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理解能力。二、对分离现象的解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结合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图解,引导学生分析:孟德尔是如何解释子一代只出现显性性状的?为什么子二代会出现性状分离,且分离比为3:1?教师结合图1-5讲解孟德尔的解释P:DD×dd1.遗传因子是独立存在的,互不融合。2.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是成对存在的。配子:Dd3.F1在形成配子的时候成对的遗传因子要发生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随配子遗传给后代。F1:Dd○xDd。F1配子:DdDdF2:DDDdDddd4.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DD∶Dd∶dd1∶2∶1引出纯合子和杂合子的概念假如雌雄配子的结合不是随机组合的,能出现F23∶1的结果吗?提示:因为满足孟德尔实验条件之一是雌、雄配子结合机会相等,即任何一个雄配子(或雌配子)与任何一个雌配子(或雄配子)的结合机会相等,这样才能出现3∶1的性状分离比。学生阅读思考讨论回答:略。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给予学生发散思维,启动已有知识的空间。使学生理解孟德尔的科学研究方法和解释。课堂作业1.豌豆的传粉方式和传粉时间分别为()A.自花传粉,开花前B.自花传粉,开花后C.异花传粉,开花前D.异花传粉,开花后45.豚鼠的黑毛对白毛是显性,一饲养员让两只杂合豚鼠杂交,其一胎所产生的小豚鼠可能是()A.只有黑色或只有白色B.75%黑色,25%白色C.有黑色也有白色D.以上可能都有参考答案:1.A2.D3.B4.C5.D教学反思“自主、探究、合作”是新课程理念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教学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入手,创设教学情境。本课还采用了课前学生预习本节内容,找出自己迷惑的地方的设计。课堂上师生主要解决重点、难点、疑点、探究点以及学生学习过程中易忘、易混点等,通过师生互动,由学生完成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课堂教学充满灵动和人文关怀,落实新课标教学理念。最后进行当堂检测,提高学习目标达成度,以达到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教育格言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从我手里经过的学生成千上万,奇怪的是,留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无可挑剔的模范生,而是别具特点,与众不同的孩子。——苏霍姆林斯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达尔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就是说咱们当教师的人要引导他们,使他们能够自己学,自己学一辈子,学到老。——叶圣陶第二课时5教学突破运用已有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知识,分析假说演绎法的科学内涵,对性状重组现象进行分析后,提出验证的可行性,由于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可由学习讨论分析,然后通过交流展示讨论成果,再师生互动,突破重点和难点;最后通过教师展示资料,学生阅读分析,并通过相互启发,体会孟德尔遗传实验获得成功的原因。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孟德尔遗传实验和再发现的资料学生准备:预习学案填写、总结孟德尔实验过程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第2课时)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测交1.亲本:(F1种子)黄圆×绿皱设计:(YyRr)(yyrr)植株配子YRyRYryryr(1/4)(1/4)(1/4)(1/4)100%YyRryyRrYyrryyrr1/41/41/41/4黄圆绿圆黄皱绿皱1:1:1:1测交后代实际:31272626(F1作母本)24222526(F1作父本)结论:测交有4种(1:1:1:1)后代,说明F1产生4种(1:1:1:1)配子,细胞中的二对遗传因子进行自由组合。在黑板上写出测交实验的过程,看表1-2,想一想预测与实验是否符合。学生及时运用,巩固所学知识。四、自由组合定律〖板书〗控制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的分离和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形成配子时,决定同一性状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决总结孟德尔第共同总结,印象6定不同性状的遗传因子自由组合。二定律。深刻。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成功的原因〖提示〗1.豌豆适于作杂交实验材料的优点有:(1)具有稳定的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2)豌豆严格自花受粉,在自然状态下可以获得纯种,纯种杂交获得杂合子;(3)花比较大,易于做人工杂交实验。孟德尔正是因为选用了豌豆做杂交实验,才能有效地从单一性状到多对性状研究生物遗传的基本规律,才能对遗传实验结果进行量化统计,所以科学地选择实验材料是科学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之一。2.如果孟德尔只是研究多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遗传规律,因为如果研究n对相对性状,将会有2n个性状组合,这是很难统计的,也很难从数学统计中发现问题,揭示生物的遗传规律。这也是前人在遗传杂交实验中留下思考“讨论”并讨论、回答。培养学生认真思考的习惯和合作精神;也让他们体会孟德尔的成功原因。续上表五、孟德尔实验方法的启示——成功的原因的经验与教训,孟德尔恰恰借鉴了前人的遗传研究经验,改变实验方法,从简单到复杂地进行观察、统计、分析实验结果,从而发现问题、提出假说、实验验证、得出结论。(2)严谨的科学态度。从观察遗传现象出发,提出问题,作出假设,然后设计实验验证假设的研究方法。(3)勤于实践。进行了8年的研究,统计分析。(4)敢于向传统挑战。提出了“颗粒性遗传”的思想。总结:1.选材准确——自花传粉中闭花传粉的自然纯种豌豆:①人工传粉杂交后可避免外来花粉干扰,结果可靠。②豌豆有多对易于区分的相对性状(高-矮;圆粒-皱粒)。2.研究方法恰当——先对一对相对性状进行遗传研究,后多对相对性状研究,设计测交实验进行验证。3.利用统计学进行分析。六、孟德尔遗传规1.基因——控制生物体性状的基本单位。2.表现型——生物个体表现出来的性状,如高度(高茎、学生思考:基因学生踏实掌握7律的再发现矮茎)。3.基因型——与表现型有关的基因的基因组成。如DD、Dd——高茎,dd——矮茎。4.等位基因——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D、d)〖提示〗性状表现=遗传因子组成+环境条件型能完全决定表现行吗?举例说明。概念,理解概念间的关系。七、分离规律实验现象与遗传题解题1.高×矮——高亲本杂交(AA×aa)2.F1高×F1高——高3:矮1杂合子自交(Aa×Aa)3.F1高×矮——高1:矮1亲本测交(Aa×aa)培养学生的备考意识。板书展示三、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四、自由组合定律五、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六、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七、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例题分析——分枝法课堂作业教学反思这节课重点学习了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通过学习应理解在生物遗传的过程中,由于非同源染色体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及不同基因类型的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造成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使后代的性状也发生重组,出现了新的类型,这种变异的原因就是基因重组。实践上,我们可以让位于不同的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重组,以培养优良品种,也可以对家系中两种遗传病同时发病的情况进行分析,并且能推断出后代的基因型和表现型以及它们出现的概率,它的理论基础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教育格言教员不是拿所得的结果教人,最要紧的是拿怎样得着结果的方法教人。——梁启超言不务多,务审所谓。行不务远,务审所由。言得道理之心,口虽讷不辩,辩在胸臆之内矣。——汉·王充8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2.说出基因型、表现型。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孟德尔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及杂交实验分析图解,体验孟德尔的思维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探索精神,初步掌握遗传学定律发现的基本过程、方法等,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学难点: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教学突破作为分离定律的延续,学生已经有了有关遗传实验的基本概念,并且初步掌握了假说演绎法的基础,结合分离现象引出自由组合现象,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理性思维训练贯穿于教学活动中,选择适当的方式,将抽象的问题具体直观化,从特殊到一般归纳,尤其运用好“棋盘法”,对各种规律进行发掘,突破教学难点,同时为后续学习奠定扎实的知识储备和方法支撑。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归纳法、讨论法、师生互动法及讲授法等。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讨论学习。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挂图、收集有关自由组合遗传现象的图片。学生准备:预习教材、绘制表格。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活动教学意图引言〖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提示〗可以通过水稻杂交育种等实例,使学生自然地认识到任何生物都不止表现一种性状,后代表现的特征可以是两个亲本性状组合的结果。进一步地思考讨论,双亲的性状是遵循什么规律进行组合、传递给后代的?在育种实践中人类如何获得所需的性状组合?阅读思考讨论回答。引起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