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园瞄准研发成果产业化自2006年4月1日起,通州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和通州环保产业园区对外有了一个新的、统一响亮的名字——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在园区挂牌的当天,就有12家高新技术企业签约入驻。已入驻的企业获知这一消息后更是反响热烈。通州园管委会副主任柳德利告诉记者:“园区纳入中关村范围后,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同时也将在政策、人才等方面为企业提供更完善的服务。”2006年1月,通州光机电基地750公顷和环保园区700公顷土地,被国务院批准纳入中关村科技园区范围,总规划面积14.5平方公里。中关村科技园通州园管理委员会同时成立,将全面履行政府对通州园的管理、协调、服务职能。通州这两个园区成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后,将享受到一系列“国家级”优惠政策,园区档次、建设标准、产业定位都将进一步得到提升,为通州增强招商引资吸引力,加快高新技术产业步伐,支持企业自主创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通州园管委会副主任柳德利先生。投资北京:据悉,中关村科技园区通州园于日前挂牌。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在产业定位及发展规划上有哪些特色?在招商引资、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方面有什么进展?柳德利: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基地成立于2001年7月23日,规划面积7.5平方公里,成立之初作为北京市“十五”期间重点建设的四大产业基地之一。基地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为辅,在产业规划上重点发展微电子、光电子、数控机床、印刷机械、智能仪器仪表、医疗设备、电子专用设备、激光技术、机器人等主导产业。目前共引进包括韩国现代MOBIS、比亚迪、李宁等50余家实体企业,协议投资总额170余亿元。在支持创业、激励创新的功能性政策推动下,光机电基地“自我设计、自主经营”和“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园区文化和创业氛围正在形成。金桥科技产业基地原名北京国家环保产业园区,总体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一期规划面积7平方公里,以汽车零部件、环保、电子信息、和都市工业为主导产业。截至今年6月底,基地入驻企业共277家,协议投资总额80余亿元。其中外资企业27家,科技型企业21家。投资北京:通州园升级为国家级开发区后,将享受哪些优惠政策?企业反响如何?柳德利:对企业而言,最直接的就是税收政策上的优惠,纳入到中关村政策范围内,园区企业将享受15%的所得税税率,包括其他的三免三减半优惠政策。这对入区企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也将对园区下一步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通州园纳入到中关村政策范围内,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分享到中关村搭建的宽广政策平台、服务平台、知识产权平台,人才培训、中介服务等相关机构会为企业提供更细致、周到的全面服务,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拓展了空间。企业获知这一消息后,反响热烈,纷纷来电咨询,并对园区今后的发展充满了信心。投资北京:园区经济将对通州区域经济的发展起到哪些推动作用?对投资环境的影响如何?柳德利:园区经济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拿通州园来讲,将成为未来通州区域经济的主要支撑。经济发展主要靠二产、三产来带动,从某种意义上讲二产的生命周期是更长久的,会对区域经济产生良性的促进作用。随着开发区的规模逐步扩大,有助于地方政府解决就业问题、提高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实现土地的集约化利用等等。因此政府会全力支持,以园区为带动,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通州区委、区政府对通州园的进一步发展寄予了厚望,2004年专门成立了园区管理委员会,对两个基地统一协调、服务。这种整合及体制上的变化,在北京周边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另外,开发区对周边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也是很大的。开发区大多在原来的乡镇、农村地区选址,环境落后。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水、电、暖、气、路等配套设施的建设起点都比较高,其他服务机构,如银行、邮政、会所、餐饮、医院、学校等,还可以服务周边人群。环境的绿化美化,同时带动了新农村建设,对地方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推动作用。投资北京:在中关村一区八园的总体框架中,通州园的定位是什么?将发挥哪些优势促进首都经济的发展?柳德利:中关村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是科技、智力、人才和信息资源最密集的区域,也是经济和科技发展最为迅速的区域。通州园纳入到中关村科技园区政策区范围之后,用“中关村”这把尺子来衡量,我们感觉目前的差距还是较大的。通州园以工业产业项目、制造业为主,今后可考虑作为高新技术产业转化的基地,引导海淀园、丰台园的研发成果落地,成为研发成果产业化的土壤。目前,通州园所属的两个基地已设立了标准化厂房和总部研发区,可为众多企业和研发机构提供生产及研发场所,将全面提升产业基地的研发能力和高科技水平。通州园要利用好中关村这一知名品牌,借助中关村为我们提供的配套机构及服务平台,发挥特色,提高自身标准,成为首都“东部发展带”上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经济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