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为了及时、妥善地组织开展自然灾害救助工作,合理配置救灾资源,努力减少人员伤亡,减轻国家和人民群众财产损失,满足灾民基本生活需要,确保不发生因灾饿死、冻死人的事件,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和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本村实际,制定本预案。本预案所称自然灾害包括因突发性危害严重的洪涝、风雹(包括龙卷风、飓风、沙尘暴等)、台风(包括热带风暴)、地震、雪灾、滑坡、泥石流等异常自然现象造成的损失和危害。一、古城村基本情况1、古城村南临宣杭铁路、北临长湖申航道、东临三里桥港、西临高家墩村。全村户籍人口269人,190户,常住人口1158人,外来人口2380人。全村九个承包组分布在五个自然村中,分别是马巾巷自然村、黄土桥自然村、古城斗自然村、施家斗门自然村和杨柳湾自然村。党员25名,村干部5名外加2名村主任助理。全村无五保户家庭,低保户5户,享受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8人;村内共有儿童11名;中小学生共14人,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3人。房屋以楼房为主,有少量平房,其中危房3家,均分布在杨柳湾自然村。古城村居民居住较为分散,分别与5个城镇居委社区的居民交叉居住,分别是高阳桥社区、马巾巷社区、南门社区、金陵社区和三狮社区。村委会所在地在古城街道老金陵商城西南侧。2、本村辖区内有2条河流经过,分别是长兴港和黄土桥港。桥梁只有西黄土桥1座,无水库。3、本村属于典型的城中村,总体规划纳入城区规划范围,全村9个承包组全部通电、通电话、通公路、通自来水。4、本村经济以工商业、服务业为主,个体商店二十多家,均为临街店铺,集体和个体旅馆三十多家,房屋出租上交地税户168家,锯板厂2个分布在马南马北承包组,村级投资入股企业1个,无学校。二、灾害风险1、本辖区内的黄土桥港在汛期来临时,本村黄东、黄西两个承包组有受黄土桥港洪水倒灌的危险。2、本村位属城区,享受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因此只有危害较为全面的自然灾害发生如台风、雪灾、风雹、地震等发生时全村受到的危害将会比较严重。三、启动条件本村内发生水旱灾害,台风、冰雹、雪、沙尘暴等气象灾害,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自然灾害,一次灾害过程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居民因灾死亡;因灾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0人以上;因灾倒塌房屋5间以上。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其他突发公共事件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需要紧急转移安置或生活救助,视情况启动本预案。四、指挥机构和职责任务指挥机构由村两委会成员及妇联、民兵、共青团负责人组成,指挥中心设在村委会办公楼。总指挥:黄顺民副指挥:朱海堂指挥机构下设:办公室、信息组、抢险组、巡逻组、转移组、保障组、监测组。工作职责办公室:负责协调有关救灾的各项工作。信息组:负责灾害的预警预报、掌握灾情和救灾工作进展情况。抢险组:负责救灾抢险工作。巡逻组:负责灾害隐患点的监测、灾害发生前后安全巡查等工作。转移组:负责需转移安置人员的转移安置工作。救助保障组:负责转移安置人员生活保障、抢险物资供应、后勤保障服务、受灾人员生活救助等工作。监测组:负责灾后环境、卫生等监测工作。(指挥机构名单见附件1)五、应急准备1、应急避难安置点准备。需转移安置到街道、县级避灾安置场所的,在古城村村委会处集中集体前往。需转移安置到村避灾安置场所的,沿村内主要道路自行转移,村避难场所安排在村办公楼。2、物资准备。(1)原则上,避灾安置场所根据可容纳人员数量贮藏一定数量的救灾物资;教育受灾群众本人携带一些干粮、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在灾害发生后5小时内将保障物资送到避灾安置场所。(2)发放方式以村生产队为单位发放,根据生产队人数户数,由生产队长统一领取发放。(3)建立健全救灾物资紧急调拨和运输制度。紧急状态下灾区急需的其它救助装备,采取征用、征购等办法筹集,灾后由村向上级申请应急资金结算。3、救灾装备准备。通信工作由信息组负责人与上级部门联系,村内主要交通道路由村抢险组负责疏通,保证车辆人员通行。4、人力准备。本村配备指挥机构信息组,负责灾害信息通报,民兵连由张阿三统一指挥安排组成应急救助小组。5、宣传、培训和演练准备。(1)开展村预防减灾活动,利用各种宣传栏宣传灾害知识,宣传灾害应急法律法规和预防、避险、避灾、自救、互救、保险的常识,增强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2)本村每年至少组织1次灾害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每年组织办公室和各组人员不少于2次演练,使所有人员熟悉预案,知晓避灾安置路线、场所及保障须知等。对预案不妥之处,及时进行修改。六、灾害预警接到上级灾害预警信息或发现特别紧急险情时,信息组工作人员及时通过电话或短信通知办公室、各工作组人员以及各承包组组长,再由各承包组长将灾害预警信息传达到每家每户。七、信息报送包括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灾害造成的损失(包括人员受灾情况、人员伤亡数量、房屋倒塌、损坏情况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已采取的救灾措施和灾区的需求。1、灾害信息组负责灾害信息报送工作,一旦发现灾情,立即通知本村灾害救助应急总指挥黄顺民后上报至街道相关领导,实现信息报送至上级领导的零时段间隔,发生特大自然灾害,可直接越级向县民政部门报告。不断跟进减灾救灾的续报工作。2、灾害损失情况包括以下指标:受灾区域、受灾人口、因灾死亡人口、因灾失踪人口、因灾伤病人口、紧急转移安置人口、受淹村饮水困难人口的数量;倒塌房屋、损坏房屋的数量;直接经济损失。3、因灾需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需口粮救济人口、需救济粮数量,需衣被救济人口、需救济衣被的数量;需救济伤病人口的数量;需恢复住房间数、需恢复住房户数。4、已救济情况包括以下指标:投亲靠友人口数量、借住房屋人口数量、搭建救灾帐篷和简易棚人口数量,已救济衣被人口、已安排口粮救济款、已救济衣被数量、已救济伤病人口、已安排治病救济款、已安排恢复住房款、已恢复住房间数、已恢复住房户数。八、应急响应1、当灾害发生时,立即启动古城村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灾害发生后,救灾工作指挥领导小组及时召开成员单位会议,研究部署自然灾害应急救助工作。相关成员单位受领任务。情况紧急时,根据上级指令,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按本预案协调各成员单位行动。各成员单位根据本预案所明确的职责分工,履行救助职责。启动响应后,村救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进入紧急应对状态,实行24小时值班。自然灾害事件稳定后,由相应的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应急结束的建议,由相应救灾工作领导小组确定响应终止。各成员单位要对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结果、响应职责的履行、响应的组织、响应的保障、平时的准备等情况进行评估,并做好有关统计、汇总工作。响应评估应形成书面材料,报上级部门。2、紧急人员转移。灾害预警发出后,视受灾域和受灾情况,转移组做好人员的转移,特别要注意没有劳动能力的老年人、儿童以及中小学生的转移,其中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可与家人一起转移,没有行动能力的老年人可集中通过车辆转移,儿童及中小学生随同家人转移,各承包组组长配合转移组通过村主要道路将各承包组人员转移至避难场所。如需上级紧急支援,转移组将具体情况报告至信息组,由信息报送员请求上级支援。3、生活救助。由村委会领导、救助保障组实施救助,在灾害未结束期间提供生活所必须的粮食、水等用品,当灾害结束后以承包组为单位,发放救灾款物,并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居民代表组成监督组,监督救灾款物的发放。当村无力救助时通过信息组向上级部门报告请求支援。九、灾后救助与恢复重建1、灾后救助(1)每年9月(1月)中旬开始调查灾区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情况,建立需政府救济人口台帐,并在9月15日(1月15日)以前将需政府救济人口等灾民生活困难情况报上级部门。(2)根据上级政府下拨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帮助解决冬春荒灾民吃饭、穿衣等基本生活困难。(3)向村民通报各地救灾款下拨进度,确保冬令救济资金春节前发放到户。(4)通过开展社会捐助、对口支援、紧急采购等方式解决灾民的过冬衣被问题。2、恢复重建(1)在上级相关部门的领导下,由村委会负责实施恢复重建工作,制定《因灾倒房花名册》,并根据名册组织民主评估小组对受为情况做出评估,配合上级发放救灾物质和资金。同时组成民主督导小组,对款物的发放进行监督。(2)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坚持“依靠群众,依靠集体,生产自救,互助互济,辅之以国家必要的救济和扶持”的救灾工作方针,灾民倒房重建由上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采取自建、援建、帮建和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相结合的方式,以受灾户自建为主。建房资金应通过政府救济、社会互助、邻里帮工帮料、以工代赈、自行借贷、政策优惠等多种途径解决。重建房屋的规划和设计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充分考虑灾害因素。(3)根据上级部门下拨的自然灾害救济补助费,专项用于灾民倒房恢复重建。(4)定期向社会通报救灾资金下拨进度和恢复重建进度。(5)由监测组负责,开展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指导灾区群众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附件:1、古城村指挥机构成员名单古城街道古城居委会2009年6月12日附件1:古城村自然灾害指挥机构成员名单机构名称负责人联系电话总指挥黄顺民139068222086202607副指挥朱海堂135112622586026042办公室朱惠良137065330596028508信息组朱宝成137058282687680588抢险组张阿三76966136029164巡逻组张阿三76966136029164转移组朱惠良137065330596028508保障组朱亚琴138682748996050372监测组朱宝成135879028977680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