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构建及改善建议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果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构建及改善建议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果品流通效率的分析和研究,提出评价果品流通效率的若干指标,建立了果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以期对改善我国果品流通效率提供借鉴。关键词:果品流通效率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建议由于果品存在着易腐烂变质、受温度变化影响大、地域性生产和异地运输等特点,加上我国果品产地分散,果品品种多、流通量大,以及流通过程中信息不畅、流通组织化程度低,流通技术低下、流通环节多,造成了果品从各产地到消费者手中的流通过程成本高、流通时间长、流通损耗大等问题,致使果品流通效率问题突出。目前国内关于流通效率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主要观点有:中国社会科学院院交办课题“中国流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中,指出流通效率作为判断流通业竞争力强弱的核心指标,流通效率是一个综合指标,通过流通速度、库存率和社会物流总成本占GDP的比重三个指标体现;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基础研究基金设立的“中国商品流通现代化的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指出,商品流通效率体现在流通业总资产报酬率、流通业总资产周转率、流通业固定资产周转率三个指标中;李志玲在“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初探”一文中认为对流通效率的衡量通过存货周转率、比较劳动生产率、供应链效率三个指标来体现。结合上述观点以及我国果品流通的特点,本文尝试建立果品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及模型,提出提高我国果品流通效率的建议。评价果品流通效率的分析果品流通效率的提高受到流通成本和流通时间的双重约束。果品流通成本包括分选、包装、贮藏、运输、装卸和搬运过程中因为设备和人力使用而发生的成本,以及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两个部分。这两种成本之间存在着一定此消彼长的关系。如为抑制水果采摘后的呼吸作用,降低流通损耗而采用冷链物流,会因为在预冷设备、冷库加工周转设备、冷藏运输设备、销地冷藏设备等一系列低温保鲜设备的巨大投资,使其在降低水果损耗的同时却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因此,在水果流通过程中仅仅依靠“冷链”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降低成本的效果。流通成本和流通时间之间关系密切,流通成本增加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流通中间环节过多导致的时间延长所造成的。这里,可以将水果的流通时间分为必要流通时间和可控流通时间两部分,必要流通时间是水果从产地到消费者手中流通所需的时间,这些时间消耗是实现水果价值所必需的,如必要的运输时间,为弥补水果淡季的销售而必需的储藏时间等。可控流通时间则是水果流通过程中由于中间环节过多,多次装卸、搬运和重复运输而消耗的时间。我国水果流通的主要模式是:生产者→购销商→产地批发市场→销地批发市场→农贸市场(超市)→消费者。这种传统的物流模式无疑延长了可控流通时间,增加了损耗。因此,提高水果流通效率需要从缩短可控流通时间,减少流通中间环节着手来减少水果的损耗。同时,可控流通时间的降低也能缩短水果蔬菜物流过程中使用冷链物流的时间,降低成本。结合这些分析,可以看出果品流通效率是一个综合指标,需要通过若干个二级指标进行评价。果品流通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一)果品流通时间果品流通时间是指果品从采后分级处理到消费者手上经历的流通时间。但要说明的是,并不是果品流通时间越长,果品流通效率越低。因为果品流通时间包含有必要运输时间和为弥补水果淡季的销售而必需的储藏时间等,所以不能单纯以一个时间的绝对量长短来衡量。这里我们考虑使用果品的流通速度指标来衡量,果品的流通速度是指一定时期内(考虑鲜销果品的保鲜期短等问题,可界定为1个月),流通资本实现一定金额果品的频率,反映的是要完成一定的果品价值所必需的流通资本循环次数,即果品流通速度也可以看作是流通资本的周转率,其计算公式为:(二)果品流通损耗率果品流通损耗率指一定时期果品损耗量占该时期实际流通量的比例。一般果品流通的损耗率越低,果品流通效率越高。但是二者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反比关系,这是由于果品流通损耗率与果品物流成本存在一定的相互影响甚至此消彼长关系,前面提到要抑制水果采后的呼吸作用,避免水果在流通中因高温腐烂变质,而采用冷链物流,使用各种预冷设备、冷库加工周转设备、冷藏运输设备、销地冷藏设备等一系列低温保鲜设备,会导致在降低水果损耗的同时却增加了设备的使用成本。其计算公式为:。(三)果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果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比重指一定时期果品物流费用总支出与该时期果品总销售额的比率。一般物流费用可划分为运输成本、保管成本和管理成本三部分。一般果品物流成本占销售价格的比重越低,说明果品流通效率越高。但是如前所述,这一指标需要与果品流通的损耗率指标结合来考察果品流通效率。(四)果品滞销率果品滞销率指一定时期果品滞销量占该时期果品收购总量的比例。水果以鲜销为主,当前世界各国水果鲜销都在追求安全低耗和理想货架期。超过理想货架期会造成果品滞销,直接导致果品流通时间延长、果品损耗率提高、果品物流成本增加,所以果品滞销率越高,果品流通效率越低。而降低果品滞销率要通过良好的营销来实现。其计算公式为:果品流通效率的评价模型综上所述,本文能得出果品流通效率评价模型计算公式:这表示果品流通效率与果品流通速度成正比变化关系,与果品流通损耗率、果品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及果品滞销率成反比变化关系,即果品流通速度越快,流通损耗率越低,物流成本占销售额比重越低,滞销率越低,果品流通效率就越高。当等式右边的其中三项指标值固定的时候,如果果品流通效率有所提高,则表示另外一项指标的变化直接导致了果品流通效率的提高。改善果品流通效率的建议(一)促进果品标准体系建设我国果品流通领域中存在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标准化程度低。因此,建设并应用好我国果品标准体系,保证果品流通,必须把标准化贯穿于产前生产资料选用、产中的栽培等技术规程以及产后的加工、包装和产品质量检验,把果品生产和流通全过程纳入规范化、标准化轨道,以较低的成本对水果的整个物流过程进行严格监控,确保质量和安全,实现果品的优质化。(二)加快发展现代化果品物流体系当前,发展现代化果品物流体系是当前我们提高果品流通效率的第一要务。与一般商品物流不同,果品物流一般属于低温物流,需要冷链物流设施作为支持。果品冷链物流建设与运营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上游果品生产商(果农或果品基地),中游的冷链运营商,下游的零售商和消费者。单靠一方很难有效推进,需要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通过合作,构建一个由客户、运营商和投资商结成的战略联盟。(三)促进果品中介组织的建设我国人多地少,果农数量众多,很难实现果品生产的规模化,单独的果品种植户进入市场,势必面临相对较高的信息搜寻成本、协商谈判成本和监督执行成本,也会增加流通环节,延长果品流通时间,影响果品流通效率。因此,促进大力扶持果品种植者的合作组织及专业协会,使果品种植者组织起来进入市场,使果农有组织依托,提高果农参与果品流通的组织化程度。参考文献:1.李志玲.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初探[J].商业经济文荟,2005(2)2.宋则等.流通现代化及流通业竞争力研究(上、下)[J].商业时代,2006(4、6)3.蔡荣等.果蔬市场流通效率与制度设计—基于交易费用视角和SCM理论的分析[J].生态经济,2007(7)浅论绿色营销战略——基于价值创造的新商业战略模式探析来源:考试吧(Exam8.com)2011-3-2214:20:00【考试吧:中国教育培训第一门户】模拟考场关闭关闭论文关键词:绿色营销战略商业模式价值创造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为了满足人们较高层次的消费雷求,以及面临全球性的环晚保护的限制和挑战,绿色营铭逐渐发展成为人本营悄时代的一种典型新战略营镜模式。绿色营梢把握住了人本营销时代可持续发展的特征,能够化企业社会责任为竞争优势。本文主要阐逮了我国企业在实施绿色营梢战略时常进行思路转变,对此提出绿色营销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进行基于价值创造的绿色营铭战略选择和商业模式构建探索,为我国企业进一步发展绿色营铺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战略思考。2007年底,美国《商业周刊》断言:由于公众对环境问题的进一步关注,加之多数企业都未必能够实现之前的环境承诺,2008年商业世界可能爆发大规模的“绿色危机”。事实上,中国企业的绿色危机在2007年便初露端倪,越来越多的政策和法律,正令那些以往不必支付的隐性生态成本,逐渐变得刚性起来。“生态文明”的提出,中国政府对环保问题所下的非常“严峻”的判断,2008年“绿色”奥运的承诺,都让中国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环保压力。在如此严峻的绿色危机背景下,中国企业如果延续以往解决环境问题的思路,恐难以奏效。在以往,履行环保责任更多被企业当作一种可做可不做的公益行为,或是用来改善公共关系的“善举营销”和“公益营销”,企业将之视为锦上添花,或是一种迫于公众或者政策压力下的“投入(成本)”,有的企业一边行善,一边仍在经营中无视甚至滥用环境资源以攫取巨额利润。在这种思路下,在“绿色(环保)”和“竞争优势与商业利润”之间是一种典型的零和游戏。本文试在探讨中国企业在绿色环保压力下的出路,提出要真正解决绿色危机和进行绿色营销,中国企业在对待绿色营销的理念和环境问题的思路需扭转过来,将“绿色”战略变为自己竞争优势的一部分,实现从现在点缀性的或者被迫的“绿色(环保)”举措,过渡到从环保上获取企业的竞争力以及商业利润。中国企业可以通过改变原来的能源和资源使用模式,通过重新设计原有的产品、服务和商业模式,变“绿色危机”为“绿金”,更重要的是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一、绿色营销是未来市场可持续发展的最重要途径市场的运行状况直接关系着人类经济的今天与未来。市场能否持续发展,实际上就是经济能否持续发展。进一步说,在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归根结蒂是市场可持续发展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提出,最初就是因为市场活动中的一些个体行为造成了对环境的明显破坏,从而直接损害了生存于其中的人们的利益。过去,市场主体犯有一个共同的指导思想上的错误,就是将社会经济发展与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等同起来,而没有考虑资源的有价性,更没有将环境损失纳入到经济核算尤其是成本核算体系中,从而将收入或产值的数量增长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唯一指标。而这种传统的发展观念的直接后果,就是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和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其发展目标和推动力,片面地过分强调市场发展的短丽经济目标油长速度和增长数量,忽视对资源的合理有效的永续使用、环境污染的防治、人口的控制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不注重环境与发展的协调共进关系以及发展经济的质量,致使自然界对人类日益频繁的报复和严重的生态环境危机、自然资源枯竭、社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这种以牺牲整体利益来追求局部利益、牺牲未来持续发展来实现眼前短期的经济高速增长的作法给人类经济的未来发展造成了长久的威胁。国际社会八十年代末期提出“持续发展”概念,目前已成为世界各国最重要的新发展理论和社会发展模式。这种理论认为,发展是一种改善人民生活的事业或进程,持续发展与单纯的经济增长不同,它强调人类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利应当是一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的方式的统一,而不应该是凭借着人们手中的技术和资本,采取耗竭资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来追求这种发展权利的实现。另外,它还强调当代人在创造今世发展与消费的同时应承认并努力做到使自己的机会与后代人的机会相平等,当代人不能一味地、片面地和自私地为了追求今天的发展与消费,从而剥夺后代人木应享有的同等发展和消费的机会。总之,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己到了紧急的转折时期。为了使市场能够长远持久地发展繁荣,人们必须在市场观念、市场行为、市场政策等诸方面进行调整。否则,必将在新的市场竞争形势下被淘汰。在市场运行中,营销是连接生产与消费的基本环节。消费者的市场需求通过营销环节向生产者传达讯息,生产者的成果和利益通过营销得到实现。因此,要使市场真正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大力推行以环境保护为宗旨的营销方式,换言之,绿色营销是实现市场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本途径。二、基于价值创造的绿色营销战略选择探索绿色营销(环保营销)是指企业在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观的要求下,在市场营销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从承担社会责任、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等角

1 / 1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