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故事与小说的区别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小说和艺考故事的区别往简单了说:一个是讲述者,一个是陈述者。往扯淡了说:创作的出发点不同。讲述者,除了详实的内容,具体的情节外,往往还需要添加或多或少主观与客观上的意识,并挖掘故事情节以外的一些深层次的东西,例如情怀、价值、人文等等等等……陈述一个故事,这就相对简单了,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尾,具备这些要素,故事就已经完成了。至于故事情节外那些高端的,有逼格的,警醒人心的,交给读者自己来就好了。除此之外,为什么要说创作的出发点不同。很简单。小说:一定会在某种程度上具备自己的意识形态(即便是网络爽文也是如此)。艺考故事:老师,我想上学。所以,小说的目的在于输出,输出的内容因作者而异,有可能是故事本身,有可能是情怀,也有可能是价值观或者其他的什么。艺考故事则简单粗暴,它就是给阅卷老师看的,是用来帮助学生求学的。这就很明确了。搞清楚艺考老师需要什么,就写什么吧,不需要感到羞耻。早些时候,人们纠结于更考虑读者还是更尊崇内心,再后来,这个纠结变得更接地气——选艺术还是商业。对艺考生来说,这个东西更直观——想装逼还是想考学。所以还是回到那句话——艺考老师需要什么,就写什么吧。我对故事的理解。小说可以有任何形式,故事则有固定套路。故事的话强推一本书罗伯特麦基的《故事》。艺考故事常见的几种类型:1.命题型这里分为全命题和半命题。这类是主流题型,各个院校有各个院校的风格,但是谁为拒绝一个故事讲的好的考生呢。2.续写型举例我大上戏,近几年都是续写故事,给你一个故事情景,舞台交给你,你接着往下编。3.关键词编讲故事以前浙传喜欢考的题型,现在浙传戏文取消校考了。但是很多院校面试时喜欢考,给你五分钟准备时间,让你现场编讲一个故事。故事是基础,小说是以故事为基础上的再创造。见过太多艺考生说:“我写小说的,不会写故事。“你可拉倒吧,你故事都讲不好,写啥小说啊。最后说一点,我身边近九成人讲不好故事(包括我自己),所以写好小说的少之又少。《小说创作的要点笔记》:确立人的轴心:一、小说的定义和特点:小说是通过人物的活动,事件情节(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一般而言,优秀的小说充满着对社会生活的幻想。切记小说是一门用语言来表现人的艺术,所以你的文字一定要为你的人物服务。二、对小说的理解小说的概念:小说不是一个固定的、封闭的概念,而是一个开放、不确定的概念。三、由小说的概念导入小说创作的技巧小说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物形象的生动性情节构成的完整性环境描写的具体性语言表述的形象性此外还有两种二种观点:一种说文有写则。一种说文无定则。所以小说创作的技巧就是:小说创作的基本规律+创作的个性。没有绝对,只有自己的想法是最重要最准确的。小说构成三要素为:【人】【事件】【环境】切记人是小说的轴心,一个活生生的人物形象在小说创作中是最中心的东西。在众多作品中,人物塑造成功与否,成为了小说成败的关徤与成为作家水平的分水岒。人的概念实质:【性格】【感情】【命运】【灵魂】那么如何写好一个人物呢?(一)、感情:通过人物的表情、言行举止、内心等来表现。人物便有了第一口活气(二)、命运:感情的延伸,真正感情来自于对人物命运的高度关注,通过人物遭遇来体现。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茅以升:<<桥>>。寻找人物生命的支撑点支撑点:一个的生死是作品中一定会出现的,所以我们作品中人物的生和死应该要给出一个合理的理由。真正伟大的人物,他的生和死都有一个合理的理由----命运的支撑点。举例说明:赵氏孤儿和司马迁的历史公案给我们的艺术启示:凡是有传奇经历或惊人之举的人物,其人生绝不是庸常的。小说家首先要面临的便是拨开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事件关系,在其曲折的命运变化中寻找到生命的支撑点,然后围绕其生命的支撑点来展开事件,塑造人物。这里可以举一个茨威格的作品作为范例:《犹太人远走巴西》以及都德的短篇小说经典之作:《最后一课》《柏林之围》拿破仑时代有个军人,普法战争,法国人打败了,那些将军老打胜仗,一失败,中风了。医生来看病。孙女每天报告一个好消息,法国人节节胜利,快打到柏林了。窗子下人声鼎沸,上校就问发生什么了,孙女和医生为了不刺激他,说法国打败普鲁士了,地下是巴黎人庆祝,巨大安慰病好了,走下一看,情况相反,法国战败,是普鲁士军队在游行。巨大的心理落差,打击,上校哀叹一声倒地生亡。有此可以看:真正的人活着,是靠一种精神而活着。马玉琛《金石记》,《风来水来》。设置人物命运的支撑点是写小说的一个巧妙法门。亨利·詹姆斯《鸽翼》现代作家在人物命运支撑点上下功夫的方法:不光改变人物命运的结局,更重要的是命运的支撑点要深入到人物的灵魂深处。寻找、挖掘、描述人物生命的支撑点,是各类小说中塑造人物的一个重要方法,认识并掌握这一方法,便掌握了小说人物塑造的一个重要法门。无矛盾不小说:小说的管用技巧——在矛盾中写出人的矛盾,这种塑造人物方法有两种:一:作者按照某种主题观念,把一切特征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写其好,好到无以复加;写其坏,坏到无以复加。仅仅是量的复加。二:作者从诸多现象中,把握人物的矛盾,不是从单一方面,而是从多方面来写人的性格,以达到形象的丰富性和立体型。在中国的传统小说中,往往塑造的大多是平面人物,而西方的传统小说塑造的则是立体人物。中国传统小说缺少心灵描写。红楼梦时代,开始写心理描写,这堪称是中国小说的顶峰。性格比较复杂,比如林黛玉,集中了所有那孩子的缺点。从身体上有病,而且小心眼,爱使小性子,过度敏感,说话爱挖苦人等等。至于她唯一个优点就是有才。《套中人》契科夫,象征人生存在既定规律中的人。如何制造矛盾呢?用性格制造;郭沫若的《文姬归汉》,文姬命运多舛。蔡文姬归来后,民族大义,儿女情长,两者尖锐矛盾冲突。矛盾有时候是外在因素和内心因素的尖锐对峙,有时候是人性惯常的运行的平衡被打破、被改变、被扭曲。总而言之,把握住矛盾的关键点,在矛盾中写人,写出人物的矛盾,人物形象才会逐步的丰富起来。所以我们的作品创作中,首先要学会制造矛盾,在矛盾中把人物性格推向极端。举例说明:雨果《巴黎圣母院》感化人的是女性。性格的矛盾性:《套中人》心理的矛盾:《安娜·卡列尼娜》外表和心灵的矛盾:《在甲板的天蓬下面》小说中的叙述:首先说一下对人物的叙述,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福楼拜的小说《波娃荔夫人》这篇文叙述客观,不让作者出现,让人物之间活动,作家不出来评判,不颂扬也不贬低,以客观性来印证真实性,以免读者认为小说是假的,故事不可信。第三人称,上帝视角,万能叙述。这种方式是非贤本人最喜欢,因为我觉得它可以更好的切入深度思考分析。还有些人喜欢第一人称叙述,这有个好处就是使读者有亲历者的现场感,但弊端却是说的一定的时空限制。选择书中一个人物来叙述的,是东方的印度现代作家泰戈尔的短篇小说《河边的台阶》,是河边的台阶即石头在说话,在叙述,这样就避开了人物内心的主观色彩,也解决了作者不能在场的难题,保证了叙述者石阶的客观、真实、亲历、在场。我认为泰戈尔在小说中变成了河边的台阶,超过了福楼拜小说的客观立场。小说叙述技巧的演进过程和方法特点:小说史的叙述革命,进展是非常难的。从福楼拜—泰戈尔—博尔赫斯,前后各经历了40年。南美作家博尔赫斯小说《剑疤》。君特·格拉斯《铁皮鼓》,他们对同一个人物,将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合用来叙述。那么,对于发生过的故事,选择如何叙述?当然是只有活下来的人才能去叙述。《剑痕》解决了三个问题,一是及时性,把过去式变成现在时。二是真实性,只能选择活着的人来叙述。三是情感问题,蒙恩的情感。以英雄的故事来讲故事。在现代小说的创作中,作家选用作品中某一个人物出任叙述人,这种艺术技巧已经被广泛使用。举例说明:君特·格拉斯《铁皮鼓》用第一人称叙述为主,将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叙述混合在一起。写别人对自己的行为多用第三人称叙述,写自我心理或情绪则用第一人称叙述,这是君特·格拉斯明显的叙述特点。福克纳《喧哗与骚动》,多角度叙述。阿来的《尘埃落定》就借鉴了君特·格拉斯小说和福克纳小说的叙述角度。(非贤的逃进疯人院,就是受了阿来的影响。)高明的作家在小说中选择叙述人时,还对叙述人的身份要求极为严格,目的是为了人物的叙述绝不超越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性格、自己的行动、自己的在场、所见所闻。否则,人物一旦说出脱离自己的话,小说的真实性就会遭到破坏。福楼拜的选择是传统叙述人(即无所不包的作家自己来出面叙述),但却极力强调作家退出叙述。泰戈尔成功解决了叙述人“在场”的问题。博尔赫斯选择了小说中的一个任务作为叙述人,并且成功的解决了由一个死人叙述向活人叙述的转换问题。君特·格拉斯则运用了小说人物的叙述和作家全能叙述两者相结合的手法,解决了长篇小说叙述单调问题和试点问题。威廉·福克纳对于小说叙述技巧的贡献在于多角度的叙述。《喧哗与骚动》里,凯蒂的行为事件构成了全家生活的中心,起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福克纳选了四个人出任小说的叙述人:兄弟三人昆丁(旧制度的绝望)、杰森(对新制度);黑奴斑吉(人性温情消失)、黑奴迪尔西。通读全文就能知道,福克纳是站在四种不同观点的高层面来叙述人物及其生活,这是福克纳“多角度叙述”的一个实质。帕慕克小说的叙述:1、死人的叙述,打破了传统现实主义的叙述方式。2、任何物皆可成为叙述人,超越了泰戈尔用物叙述解决叙述者在场的难题保障合理性的叙述手法;同时秉持了福克纳多角度叙述的叙述角度。物与非物的叙述,具有东方哲学“齐物论”的味道。没有传统意义上的小说主人公。爱、宗教、哲学、人性、艺术。3、分身叙述:反讽与批判。小说创作中的时间运用:时间分两种:自然时间和小说时间。举例说明两种时间的分别吧:“十年过去了”,是自然时间;“头发花白了”,更具形象意义,是小说时间。小说时间特性:在小说中,我们感觉明显的不是时间的流逝,而是事件和人物紧张或者从容的演进。小说的神奇在于是能打破时间的运行常规,改变其速度和绵延的特性的,我们的文字技巧可以使时间变得更富有弹性。这里值得注意的地方:小说时间应该是具体而形象的,它不是空虚的持续和绵延。时间的浓缩与滞缓:小说时间是高度浓缩的时间,是用事件和人物高度浓缩的时间。举例:《老人与海》,老人与鲨鱼的搏斗,使读者觉得时间过得缓慢,这就是读者的“心理时间”。《尤利西斯》、《达洛威夫人》、《一日长于百年》,都是写一日内的时间。人物的剧烈的、充满张力的行动,就是小说时间。就人物而言,他们专心于行动,他们的意识和注意力专注于对象和行动本身,因此,不会感知时间,也没有办法感知时间,时间似乎远离了人们。时光虽然悄然而逝,但专注于行动和生存的人们感受到时间仿佛在原地踏步。这时候的时间,才称得上是小说意义上的时间。时间的中断与重叠:意识流小说的作者对此做了大胆而勇敢的探索。比如普鲁斯特的《追忆逝水年华》,形象的感觉和意识的流动,是叙述的主体。小说的时间,在普鲁斯特看来,是形象而具体的东西。时间的凝固与倒流:世界和人们的一种时间的观念必将消散成为之前和之后的一种碎屑。这一碎屑的聚合,时间的原子,就是瞬间,瞬间的位置是居于某些已定瞬间之前和某些瞬间之后的中间,而在其自身形式的内部并不包含着前与后。瞬间是不可分的,是非时间的,因为时间性是连续性,然而世界却是分崩理析为无穷瞬间的尘埃。时间的凝固加辐射使得这篇密室小说不确定的内容有了无数个确定的内容,这正是格里耶处理时间的高超技巧所收获的无穷的美学效果一瞬间便是永恒。举例:马尔克斯《百年孤独》写未来时间。扎西达娃学魔幻现实主义学得很好,扎西达娃的《世纪之邀》。时间的倒流、时间的凝固、时间的加快脚步,使得扎西达娃的小说(世纪之邀)具有了丰富而又如此深刻的象征意义。西藏之魂,跳动在远古至今又通向未来的时间之中。陀思妥耶夫斯基《白痴》,萨特《墙》。关于萨特的《墙》,有必要详细分析一下。它给我们传达的如下几点:1,这个世界是非常荒诞的,人生的命运是不可琢磨的。2,通过枪毙人的时间---墙(这道生死界限的突破)。小说来告诉人们:汤姆和胡安已经被枪毙了,“我”不会被枪毙。小说时间犹如定时炸弹,在预定的时间里会准时炸响。在炸响之前,时间会以多种形式正反运行,并暗中推动事件和人物向自己的中心靠拢。当所有

1 / 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