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行业深度分析报告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目录表索引一、电力产业整体经营状况分析1.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系电力产业是国民经济中具有先行性的重要基础性产业。我国近几年经济发展的实践也证明,电力发展必须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规律,客观上要求电力要适度超前发展。电力产业的基础性地位,决定了电力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经济发展和电力发展都有周期性,电力项目从规划设计到投产运行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因此,只有超前发展,使电力系统具有必要的备用容量和足够的输配电能力,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对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和发展阶段判断的失误,前几年经济紧缩时期,较大幅度的减少了对电力产业的投入,电力产业需要适当超前发展的原则没有得到很好的体现,结果导致了2003年以及今年以来较严重的用电短缺。2003年,全国有22个省(市、自治区)电网出现了拉闸限电的现象,电力供应紧缺局面加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态势来看,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电力需求仍将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缺电问题还会不时呈现。电力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极为密切,具体表现为发电量增长率和GDP增长率高度正相关。从图1来看,自2000年以来,电力弹性系数已经连续4年超过了1,2003年发电量增长15.3%,GDP增长为9.1%,则电力弹性系数高达1.68。我国电力弹性系数超过1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较为稳定的状态,从九十年代的小于1变成了大于1,这实际上反映了一种增长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对电力需求更快的增长。电力弹性系数的明显上升,体现了在新一轮高增长周期中市场主导下结构升级的特征,是一个工业发展由轻纺工业主导的阶段转变为由重化工业的新阶段。我国自2001年以来的这一轮经济增长,重化工业时代的到来已经初露端倪,重化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着上升,由此必然带动对电力的更快的需求。所谓重化工业泛指生产资料的生产,包括能源、机械制造、电子、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现代意义的重化工业是资金和知识含量都较高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还包括电力、电力需要适度超前发展电力弹性系数的上升,反应了增长结构的变化石化、冶炼、重型机械、汽车、修造船等,产品市场覆盖面广,为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提供生产手段和装备,被誉为一个地区经济的“脊梁”,也是一个国家国民经济实现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在这一阶段重化工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而这些又是电能消耗大户。电力需求的较快增长另一个方面的原因是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根据世界银行《1998年世界发展指数》所提供的1996年美元价格计算结果,人均1000-1500美元时,城市化率在30%-40%之间。2002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37.3%,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城市规模迅速扩张。城市化进程是一项规模大、持续时间长的社会系统工程,城市化进程本身所具有的聚积效应,正在给经济发展提供一个新的产业领域和活动空间,提供一个新的资源要素重组的机会,这会进一步刺激对电力的需求。由于工业化进程中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要维持一段较长的时间,因此,可以预计,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电力弹性系数即使在经济周期的下降阶段有所回落,但也基本上会维持在1.2以上的水平。根据1950-1986年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来看,这些国家在相当一段时期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也都是大于1的。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一些工业化国家出现了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小于1的情况。根据世界各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的经验,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关于电力消费弹性系数的变化情况的一般性结论: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以及居民生活用电水平不同,会导致不同时期的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各不相同。在重工业化时期,电力弹性系数一般大于1;高加工化的时期将减小,但由于居民生活用电水平的迅速提高,也会使得该系数大于1;进入工业化后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一般小于1。图1近几年电力弹性系数变动图不同的经济发展时期,电力消费弹性系数各不相同电力弹性系数主要是从电力生产的角度来看电力发展速度与国民经济的关系。但是,电力生产仍然具有较强的竞争性,而电网则更具有自然垄断性,电网的输配电能力决定了电力能否及时、安全地到达终端用户。近年来,国家在加大电源建设的同时,也加强了电网建设。但是,由于电网建设不足是多年以来形成的历史现象,电网更有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我国电网建设的任务依然相当艰巨。电网的建设和发展,需要有适当的终端销售电价水平和合理的电价结构。目前,我国的电价水平和电价结构不够合理,影响了电网系统的盈利水平和投资能力。为促进电力工业的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有必要在电网运行新体制的基础上,理顺输配电价,加强电网建设。为保证发电企业生产的电力能够通过电网及时有效地保证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电网建设中需要解决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1.保证电力系统稳定运行,必须维持电源和电网之间适当的资产比例关系电力系统主要由发电电源、输配电网和用电设备三大部分构成。其中电网与电源建设是电力系统建设互相关联、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两者间维持一个适当的比例关系是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比例不当,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将受到严重影响。电源建设投资不足,则会因供求不平衡等因素而导致拉闸、跳闸现象频繁发生,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电网建设不足,则不仅会因电网结构不合理、电网质量差等因素而导致电网崩溃,影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而且会因输配电能力不足,导致电力资源的严重浪费。由于电源建设具有竞争性,可以有多个电源同时对一个电网供电,因此,电源对经济的影响是“点”的影响,而电网建设则具有自然垄断性,因此电网对经济的影响是“面”的影响。一个发电机组或者电厂出现问题时,还可以通过电网进行调剂,但当电网出现问题,则将导致大面积的停电,其后果将是灾难性的,远远超出少建几个电厂所带来的影响。2003年发生的美国、加拿大大面积停电,便是非常值得重视的前车之鉴。电网更有可能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根据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输配电资产通常大于发电资产,输配电资产和发电资产比例一般为60:40,如,法国EDF公司2002年输电、配电和发电资产的比例为18:42:40。而到2002年底,我国输配电资产和发电资产的比例约为35:65,现有电网输配电资产远不能适应电力工业协调发展的需要。2.我国电源和电网资产的比例关系不甚协调,不仅影响了电网的安全运行,而且还加剧了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尚处于较低的发展阶段上,电力短缺一直是电力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因此,历史上,电源建设摆到了突出的地位,电网建设则从属于电源的建设,电力建设中严重地存在着“重发、轻供、不管用”的倾向。从“一五”到“八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投资远低于电源建设的投资,电网投资仅为电源投资的1/8到1/4。统计资料表明,“八五”期间,输变电投资占电力基本建设投资比重分年度为1991年16.8%、1992年17.3%、1993年16.5%、1994年13.3%、1995年19.9%。“九五”期间,尤其是1998年实施城乡电网改造之后,国家提高了电网的投资比例,“九五”期间输变电投资占到了电力基本建设投资的24.2%。投资比例严重偏低,造成电网发展滞后于电源建设,电网结构不强,主网架薄弱,配电网老化,供电能力不足,可靠性差,线损率居高不下等问题。电网建设的滞后,也构成了对于电网安全的严重威胁。首先,部分区域电网主干网架薄弱,地区间联络线容量不足,导致了电网稳定水平偏低,制约了电力输送,降低了电网运行的灵活性。其次,跨区联网线路容量不足,多采用单回线的周边连网方式,无法满足跨区交易的需求,限制了联网效益的发挥。第三,电压质量不高,部分电网存在高峰负荷时电压偏低、低谷时电压过高的问题。电网建设的滞后,还加剧了当前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除电源装机不足和用户需求增长快之外,电网输配电能力不足也是造成当前缺电的一个因素。在用电需求大幅度增长的情况下,一些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电网结构不合理,存在输配电“卡脖子”问题,限制了电网对供电资源的调配能力。首先,电厂的输电系统存在问题,造成电厂的送出能力小于其装机容量。例如,山西阳城电厂装机210万千瓦,但由于输电线路限制只能发电170万千瓦,发电能力受限40万千瓦。这种情况直接造成了现有的发电能力不能充分发挥,装现有电网输配电资产远不能适应电力工业协调发展的需要机资源不能充分利用的问题。其次,由于电网线路的限制造成一些省内、省间或者区域的联络电网薄弱,影响电力电量在区域电网内部或者区域电网之间的交换。例如,东北电网和华北电网的调剂就受到了区域电网的连接能力的限制,东北全网装机在4000万千瓦左右,2003年东北电网供需略有富余,而华北当年供电形势比较紧张,由于华北东北目前只有一条联络线,联系比较薄弱,东北送华北最大到80万千瓦,对缓解华北供电紧张的形势仅能起到杯水车薪的作用。第三,变电容量不足导致受电受阻。例如浙江电网的电力需求增长很快,主要依靠大量电力输入。要平衡用电形势,最大需要受入470万~550万千瓦,目前主网架上输电能力基本不受限制,主要是变电容量不足,最多只能从华东主网受电400万千瓦。第四,由于地区电网原因造成用电负荷高的地区无法受入足够的电力电量。表现在当负荷中心附近发电机组或者线路跳闸造成输电线路上的输电潮流大量转移时,从而超过一些地区电网线路的输电能力,造成限电。这种情况主要出现在华东,例如浙江的温州、台州、丽水等地区,由于地区变电站能力的问题,造成高峰时变电能力不足而限电。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网运行的制度环境和技术基础将发生深刻的变化,电网的稳定安全将受到更大挑战。随着电力市场化改革的推进,通过人为拉闸限电的方式来缓解电网压力的手段将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此外,随着电网之间联系及其互动性的增强,电网故障的波及范围将更加容易在瞬间扩大。我国经济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无论是产业结构的升级,还是城市化过程中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都将导致电力需求的快速增长。为满足这一不断快速增长的电力需求,国家将进一步加大对于电源建设的投资。我国2003年和2004年新开工装机分别为3000万千瓦和4000万千瓦左右。预计发电能力不足的问题有望从2006年起得到缓解。但是,解决电力供应问题,仅有发电能力的增长是不够的,还必须有输配电能力的相应增长。否则,电网就有可能成为电源和最终用户间的“瓶颈”,形成更大程度上的“卡脖子”和窝电现象,造成新的资源浪费。为了保证电力工业持续协调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的电力供应,在未来的若干年中,我国电网与电源的投资应保持合理的比例。根据国家“十五”和“十一五”期间电源建设投资规划,电网配套投资将分别高达5800亿元和9000亿左右,其中,国家电网公司的投资分别为4700亿元和7200亿元,相应的资本金需要940亿元和1440亿元。解决电力供应问题,必须有输配电能力的相应增长2.电网运行状况分析2003年国家电网公司运行情况主要是:1-12月份,公司供电量12042.3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40%,其中公司统一核算机组上网电量524.8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83%,购电量11517.4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5.99%;跨区输电量完成387.0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2.34%,完成年初计划(300.2亿千瓦时)的128.94%,对缓解华东、华中等地用电紧张局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发电量完成1193.86亿千瓦时,完成年计划的106.04%,同比增长5.21%。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累计完成4020小时,同比增加194小时;其中火电利用小时5765小时,同比增加563小时。国家电网公司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一季度缺电进一步加深,一季度共有24个省市电网拉闸限电,比去年全年拉闸限电的省级电网还多两个,预计今年夏季用电高峰供电形势将比去年更加严峻,今年将是近几年电力缺口最大的一年。一季度新增装机300万千瓦。利用小时数达到了1298小时,比去年同期

1 / 9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