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联合考试试题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设试题卷和答题卷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答题纸上,做在试题卷上一律不得分。2.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卷上填写班级和姓名。3.答题卷与试题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4.试卷分为“分叉部分”和“共同部分”。“分叉部分”分为A、B两组,考生可以任选一组应答,但不可能交叉答题,若考生交叉答题,则以A组计分。5.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分叉部分(A组适合一期课改的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这主要是因为商鞅在执政期间实施了()A.允许工商者入仕为官B.准许土地的自由买卖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D.规定按军功授爵赐田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分别是()A.秦朝和隋朝B.隋朝和唐朝C.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3.史书记载“水激轮转,众筒兜水,次第下倾于岸上,以灌稻田,日夜不息,绝胜人力。”这种利用水力的灌溉工具是()A.水排B.耧车C.翻车D.筒车4.下列诗句描述的是隋唐时期的经济状况,其中对经济持续发展不利的是()A.云帆转辽海,粳稻来东吴B.药辅茶园为产业,野麋林鹤是交游C.炉火照天地,经星乱紫烟D.海将盐做雪,山用火耕田5.以下属于我国时期“重农抑商”政策产生的原因有()(1)封建自然经济自给自足的性质(2)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利益的反映(3)封建社会初期不具备发展工商业的条件(4)各诸侯国出于政治、军事等因素的考虑A.(1)(2)(3)B.(2)(3)(4)C.(1)(3)(4)D.(1)(2)(4)6.唐朝纳税户数和赋税收入表:年份纳税户数中央赋税收入大历14年(779年)120万户1200万贯(包括盐利)建中元年(780年)310万户1350万贯(不包括盐利)以下哪种说法最能体现表格中所反映的内容()A.由于国家人口大幅增长,国家赋税收入增加B.纳税面扩大,虽税种不增加,但国家收入增长C.地主阶级腐朽,地主官僚任意增加税额D.封建政府腐败,虽然国家人口大幅增长,但中央赋税收入增长有限7.宋朝曾把与契丹族政权边境临界地区的一些地点改名,如威虏改为广信,静戎改为安肃,破虏改为永静等。根据所学史实判断,这种现象出现的时间是()A.实现统一后B.澶渊之盟后C.东京保卫后后D.宋金和议后8.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后,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此判断,这幅画应是()A.《天王送子图》B.《洛神赋图》C.《清明上河图》D.《步辇图》9.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若朵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不能反映的情况是()A.工匠技术水平B.出现劳务市场C.存在失业现象D.实行计时工资10.历史学家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下列各项史实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有()(1)从渔猎时代到刀耕火种(2)从穴居野处到建屋定居(3)从氏族公社到夏朝建立(4)从夏朝到商朝的朝代更替A.(1)(2)(3)(4)B.(1)(2)(3)C.(3)(4)D.(1)(2)11.某高三文科班同学围绕“太平天国——拜上帝教——农民起义”的主题举行了一次课堂讨论,有同学将讨论情况进行了记录整理。其中对洪秀全创立的拜上帝教与基督教的关系有四种看法,下列正确的是()A.教义一致B.继承发扬C.改造利用D.完全不同12.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相同点不包括()A.背景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B.都以武装起义的形式夺取政权C.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D.都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统治的斗争13.下列四幅历史图片是抗战时期留下的珍贵照片,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20070320A.(2)(1)(3)(4)B.(3)(1)(2)(4)C.(3)(4)(1)(2)D.(1)(3)(4)(2)14.下列各项中,属于主观愿望超越了客观经济规律的是()A.反右斗争的扩大化B.文化大革命C.农村土地改革运动D.大跃进运动15.“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A.进行反苏的舆论宣传B.建立北约组织C.实施马歇尔计划D.实行军事援助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16.赋役制度“民之大命,谷米也;国之所宝,租税也”中国古代社会,贱役制度随着每个历史时期的不同而各有其内容和特点。(1)试列举中国古代史上重要的赋役制度两例。(2分)(2)概述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4分)这种趋势说明了什么?(2分)17.爱我台湾,心系统一材料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序言”中明确指出:“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神圣领土的一部分”,实现祖国的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1)试举出我国古代史上对台湾实施行政管辖的史实,以说明自古以来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2分)材料二:“我们是东海捧出的明珠一串,琉球是我的群弟我就是台湾。我胸中还氲氤着郑氏的英魂,精忠的赤血占染了我的家传。母亲,酷炎的夏日要晒死我了:赐我个号令,我还能背城一战。母亲!我要回来,母亲!”——闻一多《七子之歌·台湾》(2)诗中“酷料的夏日要晒死我了”指代哪一史实?(2分)20070320材料三:“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后来啊,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我在外头,母亲在里头。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余光中《乡愁》(3)导致诗中“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乡愁“寄托了对海峡两岸统一的渴望,结合所学的史实,分析实现这一愿望的有利因素。(2分)(B组适合二期课改的考生)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文字的诞生是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主要是指()(1)人类开始最早的思想沟通交流(2)人类开始进入了有社会的状态(3)人类有了交流信息的文化工具(4)人类可以正式记录自己的历史A.(1)(2)B.(3)(4)C.(1)(4)D.(1)(2)(3)(4)2.历史上游牧民族因其生产力比较低,生活资料的往往不能自给自足,他们主要是通过何种途径来加以解决的()A.向外殖民解决人口问题B.积极发展自己的生产力C.被迫缩衣节食克服困难D.依靠与邻族的互市贸易3.中华法系大概形成于中国封建社会开始的初期,但是中国古代统治者是就提出了“礼乐刑政“的立法原则,这一原则的提出应在()A.西周时期B.秦汉时期C.战国时期D.隋唐时期4.从秦俑人物雕塑艺术到敦煌人物雕塑艺术,中国古代的人物雕塑走过了一条由阳刚到柔美、由世俗走向神性的道路,这不是因为()A.印度佛教的传入B.各族人民对和平、幸福的祈求C.儒家思想的影响D.印度佛教雕塑艺术的传入5.秦始皇给自己修建了规模浩大的秦始皇陵,埃及法老也为自己修建了气势宠大的陵墓——金字塔。大河文明国家能够修建如此巨大的工程,主要是因为()A.经济高度发达,建筑技术十分先进B.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非常丰富C.实行中央集权,便于集中人力物力D.都相信灵魂不死,重视墓葬规模6.二战后,对伤病员、战俘的待遇和保持平民作了更加系统的规定的文件是()A.战争开始公约B.非战公约C.联合国宪章D.日内瓦公约7.政府加强了对社会保障的干预,社会保障逐渐走向法制化和社会化发展途径始于哪一历史事件之后()A.英国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B.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C.美国颁布《社会保障法》D.英国发表《贝弗里奇报告》8.西方某历史学家认为:历史学家要当地理学家、也要当法学家,还有社会学家与心理学家。这个观点反映的是()A.总体研究历史的方法B.分时段研究历史的方法C.专题研究历史的方法D.传统研究历史的方法9.地理大发现带来的历史机遇使下列哪一地区受益最大直接()A.大西洋沿岸B.印度洋沿岸C.非洲东海岸D.太平洋沿岸10.下列有关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工业革命推动的结果B.开始打破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C.打破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原先落后封闭的经济结构D.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攫取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丰富的原料提供了便利11.秦朝的“焚书坑儒”、西汉“罢黜出家,独尊儒术”和清朝大兴“文字狱”,其相同的根本目的是()A.压迫知识分子B.巩固专制统治C.加强思想控制D.防止人民反抗12.维多利亚女王以自己的名字为时代命名,她从18岁起执掌政权,统治了大不列颠整整63年(1837—1901)。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历史最为辉煌,最令人难忘的一个时代。下列哪项内容不符合这一时期历史事实()A.新技术的推广应用B.日不落帝国的形成C.世界工厂地位确立D.福利国家的建成13.二战后,联邦德国政府采用艾哈德博士的经济改革方针,推行“社会市场经济”的政策。其理论依据是:社会市场经济不是自由放任式的市场经济,面是有意识地从社会政策角度加以控制的市场经济。以下理解正确的是()A.德国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趋势加强B.德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趋势加强C.二战后,德国政治民主趋势更加明显D.德国由市场经济向计划经济过渡14.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重,导致这一比重变化的原因是()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1.4富农、地主14.554.87.98.4A.农业合作化运动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D.“包产到户”的实施15.人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1)实验科教兴国“211”工程(2)提出“一国两制”设想(3)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4)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A.(1)(2)B.(2)(3)C.(3)(4)D.(1)(4)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16.科举制度有人将中国古代科学制度称之为“中国第五大发明”。中国科学制度还曾被来华的欧洲传教士介绍到西方,可谓是倍受称誉。一些西方纷纷仿效,英国的文官考试制度就是源于中国科举制度。(1)除科举制度之外,试举出我国古代政府实行的选官制度三例。(3分)(2)科学制度在我国沿用了1300多年,自古以来对其褒贬不一。请对中国历史上的科举制度作一评价。(4分)17.维系文明社会的法律材料一:古时,李悝撰次诸国法而著《法经》。李悝以为王政莫急于盗贼,古其律始于盗与贼各一篇;盗贼须劾捕,其律又分著囚、捕两篇;其轻狡、越城、博戏、假借、不廉、淫侈、逾制,合以为杂律一篇;又以其律具其加减,是故所著共六篇而已。(1)《法经》已是成文法典,试举出两例与它同时期的著名法典。(2分)这些成文法典产生的历史条件是什么?(3分)材料二:《唐律疏议》卷二十一:“问曰:殴人者,谓以手足击人。其由撮挽头发,或擒其衣领,亦同殴击以否?答曰:条云,斗殴谓以手足击人,明是虽未损伤,下手即便获罪。至如挽鬓撮发,擒领掐喉,既是伤钉于人,状则不轻于殴,例同殴法,理用无惑。……若破骨及汤火伤人者,徒一年;折二齿、二指以上及髡(kun,指弄去头发)发者,徒一年半。”(2)《唐律疏议》在中华法系中具有什么地位?(1分)它与《法经》相比又有什么特点?(1分)材料三:当有我国正在加强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强化依法治国理念,但“人大于法”的现象仍常见于报端。江泽民同志为此提出“以德治国”,主张法制与德治互补互举,共同推进社会全面进步。(3)对于当前我国的法制建设,你有什么好的建议?(1分)(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共同部分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8.以下中央行政机构(官职)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应该是()(1)内阁(2)中书省(3)丞相(4)军机处A.(1)(2)(3)(4)B.(2)(3)(1)(4)C.(3)(2)(1)(4)D.(3)(2)(4)(1)19.乾隆帝谕旨:“伊等如此携眷,远道辛苦,……殊为可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