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II期末考试卷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高一历史II期末考试卷姓名:班别:学号:成绩: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发展主要反映了A.耕作方式的进步B.土地制度的变化C.手工业的进步D.赋税制度的变化2.灌钢法的发明有利于A.冶金业的发展B.纺织业的发展C.制瓷业的发展D.丝织业的发展3.下列历史现象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无关的是A.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B.“交子”的出现C.出现柜坊和飞钱D.港口城市的兴起4.明朝中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A.手工业作坊大量增多B.“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产生C.手工业技术水平空前提高D.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5.洋务派创办民用企业的直接目的是A.发展民族工商业B.解决军事工业资金、燃料等方面的困难C.抵制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D.充实国库,弥补财政亏空6.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A.重工业B.交通运输业C.轻工业D.科技和教育7.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为了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党和政府决定实行的方针政策是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②实行对内改革③实行对外开放④实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8.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首先是在A.农村B.沿海地区C.城市D.国营经济9.《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的是A.改革开放B.科教兴国C.“文革”结束D.包产到户10.以下属于建立市场经济体制而采取的措施有①政企不分②使用粮票、布票等③建立内资企业所得税④将人民币牌价与外汇调节市场价并轨⑤建立商业银行A.①②③④B.③④C.③④⑤D.②③⑤11.从“老爷”“大人”到“同志”“先生”的称谓变化主要反映了A.资本主义经济代替封建经济形式成为社会经济的主体B.资产阶级的民主、平等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C.对西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西方文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侵略12.“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局面的改变是在A.清政府统治晚期B.新中国建立以后C.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时期D.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统治时期13“第四媒介”指的是A.电话B.手机C.互联网D.电视14.新航路的开辟和殖民扩张所产生的影响①给殖民地带来灾难②有利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③殖民地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世界由孤立开始走向一体化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5.17世纪欧洲标准的资本主义国家是A.荷兰B.英国C.法国D.西班牙16.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A.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要转移贸易对象C.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D.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17.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首先开始于A.工业B.农业C.商业D.证券业18.罗斯福新政与传统的资产阶级统治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缓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B.国家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保护资本主义的自由竟争D.全国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19.以下是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的排列组合,其中最正确的一组是A.稳定发展——“滞胀”——复苏——繁荣B.“滞胀”——复苏——稳定发展——繁荣C.复苏——稳定发展——“滞胀”——繁荣D.繁荣——“滞胀”——稳定发展——复苏20.实施新经济政策改变不了社会主义性质,这是因为A.农民欢迎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国家大中小工业都收归国有C.一切涉及国家经济命脉的重要工矿企业仍归国家所有D.在流通领域实行自由贸易21.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特点是A.用剥削农民的办法来积累资金B.优先发展轻工业以改善人民生活C.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D.优先发展重工业以巩固国防力量22.戈尔巴乔夫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质是A.坚持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模式B.承认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C.加强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D.用资本主义经济战胜社会主义23.“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说明A.欧洲经济开始复苏B.英镑不再对世界经济发挥作用C.美国取代英国成为世界金融中心D.国际社会经济合作局面形成24.欧洲共同体的实质A.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国际联盟B.摆脱国际霸权主义的政治联盟C.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盟D.资本主义生产力再发展的产物25.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B.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受到挑战C.经济全球化与区域集团化是对立的D.与知识经济相互推动第二部分材料问答题(50分)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5分,28题7分,共20分。)26.阅读下列材料:南宋词人柳永曾写词云:“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凤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珍玑,户盈罗绮竞豪奢。……”请回答(1)柳永笔下的“三吴都会”指的是今天的哪里?你的判断理由是什么?当时这个地方叫什么名字?(2)词中描绘这个城市有何特点?请结合词中内容举例说明。(3)结合所学内容,你认为这个城市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有哪些?27.阅读下列材料:从今以后,只要不发生大规模的外敌入侵,现代化建设就是全党的中心工作。其他工作包括党的政治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个中心工作,并为这个中心工作服务的;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现代化建设,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也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因而它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把全党工作的着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上来》《人民日报》社论1978年12月25日请回答:(1)材料一再强调现代化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结合中国现代史,如何理解“不能再搞任何离开这个中心工作,损害现代化建设的‘政治运动’和‘阶级斗争’了”?(2)怎样理解现代化建设本身“就是一场广泛、深刻的革命”?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1929年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的产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做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材料二:从1933年5月开始。新设立的农业调整管理局着手开展了一场雷厉风行的行动,在春夏两季有计划地犁掉了大约1000万英亩棉田,收购和屠宰了大约20多万头即将临产的母猪和600多万头小猪,几千万头牛和羊。物缺则贵的无情法则发生了作用。随着农业生产的下降,加上1933—1934年遭到严重旱灾,农产品价格开始回升。从1932年到1936年农业总收入增加了50%,出售农产品的现金收入(包括政府补贴)几乎翻了一番。保持平价的比例从1932年的55%上升到1936年的90%。请回答:(1)1929年的农业生产和1933年后的农业生产状况有何相似之处?(2)出现这一相似之处的原因相同吗?结果相同吗?三、问答题:(题目在答卷)2004—2005学年度下学期04级历史学科期末考试卷姓名:班别:学号: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题纸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5分,28题7分,共20分。)26题:(1)这里是,判断理由是。当时这里叫做。(3分)(2)特点:;;(3分)(3)原因:(2分)27题:(1)(2分)(2)(3分)28题:(1)相似之处:(2分)(2)是否相同:(1分)原因:;(2分)结果:(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9分,共30分。)29.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破产的标志是什么?(1)目的:(2分)(2)主要内容:①;②;③④。(4分)题号一二三总分1-25262728293031得分(3)破产标志:(2分)30.第二次工业革命和第一次工业革命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相同:(2分)不同:(1);(2分)(2);(2分)(3);(2分)(4);(2分)(5)。(2分)31.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什么影响和作用?(1);(2分)(2);(2分)(3);(2分)(4);(2分)(5);(1分)(6)。(1分)04级历史考试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A2A3A4B5B6A7C8A9A10C11B12B13C14B15A16A17D18B19A20C21D22B23C24C25C二、材料题(本大题共3小题,26题8分,27题5分,28题7分,共20分。)26题:(1)这里是杭州,判断理由是“三吴”、“钱塘”等和杭州密切相关。当时这里叫做临安。(3分)(2)这个城市非常繁荣,如“市列珍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人口众多,如“参差十万人家”;交通便利,如“天堑无涯”等。(3分)(3)地理位置优越、历史悠久、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江南经济的发展等。(2分)27题:(1)文化大革命以阶级斗争为纲,使国民经济陷入瘫痪,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2分)(2)因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要求大幅度地提高生产力,这就必然要求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所以是广泛而深刻的革命。(3分)28题:(1)都大量销毁了“过剩”的产品。(2分)(2)不相同。(1分)后者是由政府出面进行干预的,而前者是自由放任的结果;(2分)结果也不相同,1929年后农业更加萧条,1933年后农业生产逐渐恢复发展。(2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29题8分,30题12分,31题9分,共30分。)29题:(1)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2分)(2)主要内容:①以“自强”为旗号,创办军事工业;②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③筹划海防,建立北洋、南洋、和福建三支海军;④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4分)(3)破产标志:清军在甲午战争中惨败。(2分)30题:相同:两次工业革命都带来了生产关系的深刻变化: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第二次确立了公司制、垄断制。(2分)不同:(1)前者以蒸汽机为标志,后者以电力、电动机、内燃机为标志;(2分)(2)前者局限轻工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2分)(3)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脱胎于传统手工业,后者代表性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本的新兴产业部门。(2分)(4)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展开,见效快;(2分)(5)前者开辟“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2分)31题:(1)有利于经济合作和国际分工,促进经济发展;(2分)(2)有利于扩大出口和利用外资,并在平等条件下参与世界竞争;(2分)(3)有利于直接参与21世纪国际贸易规则的决策过程,摆脱别人制定规则而中国被动接受的不利状况,从而维护合法权益;(2分)(4)有利于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2分)(5)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1分)(6)但也会对本国带来压力和严峻的挑战。(1分)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