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四步曲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难点24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的四步曲新中国成立后,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党和政府在农村先后实行过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有的解放了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也有的脱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进而阻碍了生产力发展,但除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以外,大都促进了新中国经济的发展,体现了党和政府领导经济建设的能力。●难点磁场1.(★★★★)人民公社体制约存在A.10多年B.20多年C.30多年D.40多年2.(★★★★★)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经历了哪几个步骤?每一步变革或调整的主要原因、核心内容以及结果如何?据此,你认为在制定经济政策时应遵循什么原则?●案例探究1.(★★★★★)中国是个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回答下列问题。(1)中国近代(1840年~1949年)解决土地问题的代表性主张或纲领有哪几种?(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什么?对农业生产有什么作用?命题意图:本题是2001年的文科综合试题中跨学科的一道综合性试题的前两问,主要考查历史方面的知识。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中华民族的生存之本,农业收成的丰歉决定着国家的实力和民众的命运,因此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重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不可替代的地位。问题(1)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能力和归纳能力,答案在教材中,但要做进一步的归纳概括。问题(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历史转折点,同时也是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起点,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的份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知识依托:《天朝田亩制度》、三民主义、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土地政策、经济体制改革。错解分析:第(1)问的错误答案主要是答不全,或者只回答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或者答出的是土地政策的内容。出现以上错误的原因,首先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题干中“代表性主张或纲领”和“哪几种”;其次是没有把握住答题的方法,要按不同的阶级主张去回答。第(2)问的错误答案主要是认识不清“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质”是土地公有制的一种形式。出现以上错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没有真正领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即改革的是生产经营体制和分配方式,实际上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解答第(1)问,首先要仔细审清题干中的要求,即“近代”“代表性主张或纲领”“哪几种”;其次要从不同阶级对土地问题的主张或纲领去回答,即农民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解答第(2)问,关键是把握住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内容,即改革的是生产管理体制和分配方式,没有改变原有的公有制;同时,还要从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作用去分析。答案:(1)太平天国的《天朝田亩制度》、孙中山的“平均地权”、中国共产党的《中国土地法大纲》(如答《兴国土地法》、抗日战争时期的减租减息等亦可)(2)实质: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使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作用: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的发展。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人民公社是形势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目前形势下,建立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互相结合的人民公社,是指导农民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提前建成社会主义并过渡到共产主义所必须采取的基本方针。——摘自《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通过)材料2北戴河会议以后,全国农村一哄而起,大办人民公社。没有经过试验,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就基本实现公社化。人民公社的特点叫“一大二公”,实际上就是搞“一平二调”。所谓大,就是将原来一二百户的合作社合并成四五千户以至一二万户的人民公社。一般是一乡一社。所谓公,就是将几十上百个经济条件、贫富水平不同的合作社合并后,一切财产上交公社,多者不退,少者不补,在全社范围内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实行部分的供给制(包括大办公共食堂、吃饭不要钱,叫做共产主义因素),造成原来的各个合作社(合并后叫大队或小队)之间、社员与社员之间严重的平均主义。同时,社员的自留地、家畜、果树等,也都被收归社有。在各种“大办”中,政府和公社还经常无偿地调用生产队的土地、物质和劳动力,甚至调用社员的房屋、家具。这些实际上都是对农民的剥夺,使农民惊恐和不满,纷纷杀猪宰羊,砍树伐木,造成生产力的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灾难性的后果。——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结合材料回答:(1)从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两个方面概括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错误及其危害。(2)简要指出人民公社化运动的主要教训。命题意图: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归纳、概括以及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历史问题进行理论认识的能力。虽然阅读理解的难度不大,但是理论要求较高。同时,通过本题设计的问题,要求学生认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危害及其从中应该吸取的历史教训,明确社会主义建设应该遵循的规律。知识依托:(1)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的局限性。(2)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原因以及影响。(3)三年经济困难局面出现的原因。错解分析:(1)没有分清“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因而找不出它们的错误所在。(2)没有认识到生产资料所有制和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中的两个方面,因而回答不好“危害”。(3)由于缺乏一定的理论水平和认识问题的方法,学生难以答全教训。解题方法与技巧:在解答第(1)问时,应先分清哪些是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的错误,哪些是分配方式方面的错误,还要从理论认识的高度分析出错误在哪儿。对危害的考虑还要延伸到“三年经济困难”。第(2)问要从两个方面总结历史教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发展水平。答案:(1)错误:生产资料所有制:“一大二公”,盲目提高生产资料公有化程度,严重地违背了当时生产力水平。分配方式:“一平二调”,实行平均主义和无偿调用,完全违背了按劳分配的原则。危害: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遭到很大破坏,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是造成三年经济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2)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搞建设必须从中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出发,不应片面追求高速度。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不能只凭主观愿望和意志办事。●锦囊妙计(1)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应该遵循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水平的规律,不能单纯地追求生产关系的变化而脱离生产力发展的实际。(2)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经济建设的方针、路线、政策。(3)对新中国农村生产关系调整或变革措施的认识,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方法,不能一概而论,而分清哪些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哪些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4)坚持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分析认识历史现象的方法,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5)新中国对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或变革的失误,是建设中的失误,是暂时的失误,党中央和政府有能力领导全国人民纠正错误,把中国建设成一个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歼灭难点训练一、选择题1.(★★★)建国初期,旨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的是A.“三反”“五反”运动B.农业合作化C.抗美援朝D.土地改革2.(★★★)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3.(★★★★)1953年~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农业合作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C.我国是按苏联模式建设社会主义D.一些领导人片面强调公有化的作用4.(★★★★)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初级和高级农业合作社最根本的区别是A.规模B.性质C.分布地区D.社会地位5.A.整风运动B.反右派斗争扩大化C.人民公社化运动D.大跃进运动6.(★★★★★)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说明A.这种责任制符合现代农业的需要B.这种责任制与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C.这种责任制是实现现代农业的途径D.只要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没有实现不了的计划和设想7.(★★★★)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革的主要方面是A.生产的经营管理和分配方式B.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C.农村的基层组织D.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二、非选择题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这一次土地改革运动,是在人民革命战争已经取得全国胜利,统一的人民政权已经建立的条件下进行的。党面临的最大课题已不是如何夺取革命战争的胜利,而是如何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土地改革的基本目的也在于此。……根据新形势的需要和可能,在政策上,对富农,由过去征收富农多余的土地财产改为保存富农经济……对地主,限制了没收其财产的范围。对小土地出租者,提高了保留其土地数量的标准。实行这些政策,是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农,有利于分化地主阶级,减少土地改革的阻力,还有利于稳定民族资产阶级。归根到底,是为了有利于生产的恢复和发展。——摘自胡绳《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材料2我国个体农民,特别是在土地改革中新获得土地而缺少其他生产资料的贫下中农,为了避免重新借高利贷甚至典让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为了发展生产,兴修水利,抗御自然灾害,采用农业机械和其他新技术,确有走互助合作道路的要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一方面对农产品的需要日益增大,一方面对农业技术改造的支援日益增强,这也是促进个体农业向合作化方向发展的一个动力。——摘自《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请回答:(1)据材料1和你的认识,联系历史背景,指出土地改革的目的和突出特点。(2)据材料2,分析土地改革以后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必要性。(3)你怎样看待土地改革运动和农业合作化运动的性质?中国共产党不断调整土地政策的依据是什么?参考答案[难点磁场]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再认、再现以及运用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有一定的难度。人民公社建立的时间,学生可以依据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始时间来判断,即1958年。但是,人民公社废止的时间只能依据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时间来判断、推理,事实上人民公社废止的时间是1982年,共存在20多年的时间。答案:B2.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准确理解和运用以及归纳、概括的能力。本题有三问,由浅入深,贴近教材。关键是要回答好第(1)问“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的步骤”。生产关系的内涵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及其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按照生产关系的内涵逐次分析建国以来农村生产关系的变革或调整。然后分析每次变革或调整的原因、内容、后果。最后根据以上分析归纳应遵循的原则。答案:经历了四个步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包产到户)。土地改革的主要原因是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着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结果解放了生产力,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农业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核心内容是把土地等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公有制,并实行集体经营。结果是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力。人民公社化的主要原因是一些领导人主观地认为农业合作化的规模越大,公有化的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核心内容是提高公有化程度和扩大规模。结果严重挫伤了生产者的积极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是党中央正确总结了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的经验教训,作出了实行经济体制改革的决策。核心内容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变经营管理方式,实行分户经营、自负盈亏等。结果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必须实事求是,合乎经济规律,把握住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歼灭难点训练]1.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民主主义革命内涵的理解。民主主义革命仍属资产阶级革命的性质,主要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三反”是在国家机关和企业中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五反”是在私营企业中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偷工减料、反盗骗国家财产、反盗

1 / 6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