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长江是世界第三、我国第一大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格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全长6300余km,自西而东流经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等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注入东海。支流展延至贵州、甘肃、陕西、河南、浙江、广西、广东、福建等8个省(自治区)。l自然地理l社会经济流域面积约180万km2,占我国国土面积约18.8%。2017年流域总人口4.59亿人,占全国的33%,城镇化率达到49%;地区生产总值29.3万亿元,占全国的35.4%。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的地位与作用长江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浑然一体,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基因宝库。流域内分布有众多的国家级生态环境敏感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区。l重要的生态屏障长江流域是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水源地、是实施能源战略的主要基地、是联系东中西部的“黄金水道”、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矿产资源丰富。l重要的资源支撑长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托,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纽带。l重要的战略地位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治理与保护历程起步发展(1949-1977)改革与提升(1978-2011)高质量发展与保护(2012至今)p以防洪为重点制定了治江三阶段计划,明确“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p1953年,《关于治理长江计划基本方案的报告》制定了治江三阶段计划p1959年,《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要点报告》提出以三峡工程为主体的五大开发计划p1972年和1980年,水利电力部主持召开的两次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上,进一步明确了“蓄泄兼筹,以泄为主”的防洪治理方针和部署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治理与保护历程起步发展(1949-1977)改革与提升(1978-2011)高质量发展与保护(2012至今)p水利工程建设p建国初期,开展了长江堤防堵口复堤、荆江分洪工程等建设,战胜1954年全流域性大洪水p“大跃进”和“农业学大寨”期间兴起了水利建设高潮,建成了丹江口、鸭河口、白莲河、柘溪、漳河、陆水等一批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实施了下荆江裁弯工程。p水资源保护p1976年1月,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和水利电力部联合批复成立长江水资源保护局,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工作全面启动。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治理与保护历程起步发展(1949-1977)改革与提升(1978-2011)高质量发展与保护(2012至今)p改革开放以后,长江治理开发和水资源综合利用快速发展,在继续加强防洪工程建设基础上,三峡、葛洲坝、五强溪、隔河岩等水利枢纽相继建成投产,南水北调中东线工程开工建设p规划体系不断完善p1990年,国务院批准《长江流域综合利用规划简要报告(1990年修订)》p陆续开展了长江流域防洪规划、长江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南水北调规划等大量专业规划和专项规划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治理与保护历程起步发展(1949-1977)改革与提升(1978-2011)高质量发展与保护(2012至今)p生态环境保护逐步加强p初步建立了基于水功能区管理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体系,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东洞庭湖、鄱阳湖、崇明东滩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防洪能力显著提高p1980年长江中下游防洪座谈会后,加强了荆江大堤等重要堤防建设p1998年大洪水后,开展了堤防达标建设、河道整治、蓄滞洪区建设、洞庭湖和鄱阳湖治理、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并实施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长江治理与保护长江治理与保护历程起步发展(1949-1977)改革与提升(1978-2011)高质量发展与保护(2012至今)p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党中央作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提出了“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作出了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强调长江“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书记指出“重在保护,要在治理”。p水利部党组提出新时期水利改革发展的总基调“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p新时代、新任务、新要求、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长江治理与保护迎来最好发展时期。长江委提出“抓保护促发展、补短板强监管”治江发展战略,统筹推进“安澜长江、绿色长江、和谐长江、美丽长江”建设。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l防洪工程体系基本建成了以堤防为基础,三峡工程为骨干,其他干支流水库、蓄滞洪区、河道整治相配合,平垸行洪、退田还湖、水土保持等工程措施与防洪非工程措施相结合的长江防洪减灾体系,防洪能力显著提高。当前长江流域堤防总长约6.4万km,干支流控制性水库55座,防洪库容625亿m3l洪水特点长江流域洪水主要由暴雨形成;一类是区域性大洪水,另一类为流域性大洪水;山丘区可由短历时、小范围大暴雨引起突发性洪水;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洪水威胁最严重地区,汉代至清朝的2096年中,曾发生较大洪水214次,平均约10年一次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ü遇100年及以下洪水,不需要启用蓄滞洪区ü遇1000年一遇或类似1870年大洪水,配合蓄滞洪区的运用,可保证荆江河段行洪安全ü通过干支流水库调节及蓄洪区的运用,可防御1954年洪水l防洪成效p荆江河段p支流ü长江中下游干流和主要支流遭遇一般洪水,可安全度汛;p中下游p城陵矶及以下干流河段ü汉江中下游依靠综合措施可防御1935年大洪水,相当于100年一遇;赣江可防御20~50年一遇洪水;其他支流大部分可防御10~20年一遇洪水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p流域水资源综合利用体系初步形成,基本建成以大中型骨干水库、引水、提水、调水工程为主体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供水安全保障程度全面提高p已建成大、中、小水库5.19万座,总库容4141亿m3,引水工程36.8万处,2017年供水量2060亿m3p建成灌区15.6万处,有效灌溉面积达2.45亿亩p灌溉水利用系数0.52p水资源配置体系p供水与灌溉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p流域已(在)建水电站装机容量约23.7万MW,占全国的74%p跨流域调水p南水北调中、东线一期工程运行,截至2018年,累计向京、津、冀、豫、苏、鲁等地调水超过220亿m3p水力发电p航运p2017年干支流通航里程约7.1万km,货物运输量达47.14亿t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长江流域I-Ⅲ类水质占比综合治理成果p建立了基于水功能区管理的水资源保护和水污染防治的生态环境保护体系p长江流域总体水质良好,I~Ⅲ类水河长占83.9%;164个省界断面中,全年水质为I~Ⅲ类的断面占评价断面总数的89.6%;61个湖泊和362座水库中,全年水质为I~Ⅲ类的湖泊和水库分别占14.8%和81.8%;在515个评价水源地中,全年水质均合格的占73.2%,水质合格率达到80%以上的占90.3%。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p水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工作成效初显,有效遏制了水生态、湿地生态功能的退化;2013年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实现了由增到减的历史性转变。p建立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东洞庭湖、鄱阳湖、崇明东滩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实施了鱼类增殖放流、退田还湖还湿等措施,开展了水工程的生态调度试验。生态保护区建设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p信息化建设加快推进;初步建立了监测信息采集和实时监控系统;启动智慧长江顶层设计;建有国家级、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拥有一批国际领先的核心技术l科技支撑能力显著提高长江治理与保护治理与保护成效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p《水法》《防洪法》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逐步颁布实施p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完善,流域管理与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逐步完善p形成综合规划与相关专业(专项)规划相互补充的较为完备的规划体系l流域法制建设不断推进长江治理与保护l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荆江门崩岸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p尽管修建了三峡等一批水库,但是长江中下游洪水峰高量大与河湖蓄泄能力不足的矛盾依然突出。p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中下游部分河段防洪能力偏低。p上游控制性水库群建成后,干流河道将长期面临清水下泄的局面,江湖关系变化影响河湖蓄泄能力,干流河道崩岸加剧。p部分中小河流还未完成达标建设。长江治理与保护l存在的主要问题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中下游干旱p供水灌溉水利基础设施区域间发展不平衡,部分干旱区域水资源调控能力不足,供需矛盾突出。p节水型社会建设任务艰巨,水资源利用率低、开发利用方式粗放等问题未得到根本性解决。p部分城市应急水源建设仍存在短板,农村安全饮水尚需巩固提升。长江治理与保护l存在的主要问题p沱江等重要支流仍存在水污染现象,上海等主要城市近岸水域存在污染带,滇池等重要湖泊仍处于中度富营养状态,部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尚不能达到全年水质均合格的要求。p江湖的天然连通性降低、生境改变,湿地萎缩、重要湿地功能退化,部分天然产卵场消失、栖息地环境改变。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滇池富营养化长江治理与保护l存在的主要问题p流域管理法律法规不完善,跨部门、跨区域联动协调不够,流域生态补偿制度进展缓慢,部门间合作需进一步深化p流域信息监测还未形成全覆盖,信息化水平有待提高,信息交流共享渠道不畅通p流域综合规划刚性约束不强,规划的落实和监督力度不够,统一监控体系不完备,综合执法能力不足p流域治理与保护研究未形成合力,重大问题研究还需突破,科技支撑保障作用有待进一步强化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防洪减灾水资源综合利用生态环境保护流域综合管理长江治理与保护l新形势、新要求p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转向调整人的行为、纠正人的错误行为p将水资源作为做大的刚性约束,加强资源的节约与保护,优化水资源配置,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p加强洪水行蓄洪空间的维护和保护,保障防洪安全p加强水环境保护,提升水质量p加强水域空间的保护和管理,强化用途规划与管控,维系优良水生态p加强河湖生态保护和修复,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强化生态水量保障和水土保持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然环境变化的挑战长江治理与保护l新形势、新要求p长江流域是长江经济带发展、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载体,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p要支撑国家和区域协调战略发展,必须通过水利基础设施的高质量发展来破解流域水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不相匹配问题,统筹解决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方面的问题p人民群众对防御水灾害、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然环境变化的挑战长江治理与保护l新形势、新要求p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近年来长江流域局地气候异常,极端天气频发p地震、堰塞湖等灾害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严重威胁。2018年金沙江接连发生两次滑坡形成堰塞湖,虽经科学调度避免了人员伤亡,但对下游基础设施造成了严重破坏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面临的形势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自然环境变化的挑战长江治理与保护p新时期长江治理与保护要按照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深入贯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全面落实“水利工程补短板、水利行业强监管”的水利改革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