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行为对孩子的影响教育子女是父母的天职,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家长对孩子的影响是孩子成长中不可忽视的因素之一,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天长地久的。每一位父母都应向自己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的心理健康吗?我们的言行存在哪些问题?我们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哪些好或不好的影响?孩子学到了父母哪些行为?俗话说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父母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孩子。孩子的学习和模仿能力是极强的。他们学习和模仿的对象首先是父母与他人相处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兴趣爱好、动作、说话腔调等,这些都可能成为孩子习惯行为的模式。不论父母的行为规范与否,孩子都可能会模仿和学习,甚至成为孩子人际交往的方式,对待事物的态度和解决问题的手段。而在青少年人格形成过程中影响最为重要和突出的,当数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夫妻关系、及父母的品德行为等因素。孩子的同情心、自尊心、独立性等许多方面都取决于父母与子女良好的相互关系。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爱,缺乏精神上的沟通,是孩子心理发育不全或教育缺陷的根源。家长教育子女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专制型、溺爱型、保护型、不协调型、民主型、虐待型等等。其中民主型属于比较明智可行的教育方法。民主、平等、和谐的家庭氛围,孩子与家长良好的沟通,都会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其他几种家庭教育或多或少都存在一些问题和误区。以下是几种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1、专制型(支配型):采用严厉、高压、强迫命令式的教育,只从父母主观意愿出发,不考虑孩子的心理愿望,经常打骂、体罚孩子,在这种家庭中,孩子的人格、自尊、意志、权利不被尊重,家庭亲子关系是一种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种教养方式使孩子易产生不信任感、戒备心理严重、自卑、消极、暴躁、懦弱、依赖或反抗权威等人格特征。2、溺爱型(顺从型):多见于独生子女家庭。一切顺从溺爱,百依百顺。子女常表现为任性、自私、骄傲、情绪不稳定、无责任感。这样的孩子往往在社会上到处碰壁。3、保护型(限制型):过分限制孩子的活动,一切劳动由家长包办代替,一心读书,闭门不出。子女性格表现盲从、脆弱、依赖性很强,独立性差,缺乏创造性和想象力,社会适应能力差。4、自流型(放任型):家长既缺少爱心、耐心,也缺乏责任感,孩子从小缺乏教育和关心,放任自流,由于得不到必要指导和正常约束,会形成性格内向、孤僻、对人冷淡、情绪消沉、兴趣狭窄、缺乏理想和追求等心理倾向。5、不协调型:即教育态度缺乏一致性,连续性,随心所欲,以家长的情绪为转移,教育方式多变。家庭内部缺乏稳定感,孩子情绪不稳定,容易恐惧、焦虑、急躁、多疑、自卑,容易发展不良行为和产生心理问题。不协调型教养方式有以下两种:(1)家长教育观念分歧夫妻之间由于经历、价值观和知识水平不同,对孩子成长的理解也不同而产生教育观念的分歧。因而,在许多家庭,夫妻之间会因孩子的教育问题产生矛盾这种现象十分普遍。值得指出的是,夫妻之间的这种分歧和冲突,往往是导致家庭教育失败的重要原因。若父母意见相左,谁也说服不了谁,其结果必然是彼此削弱对孩子的影响力。还有就是如果父母相互争吵,尤其是彼此否定对方,不仅会使孩子对父母感到失望,还会破坏父母在孩子心目的形象,降低父母的威信。而且孩子常常在无意识中把父母作为模仿的对象,将父母的行为纳入自己的行为模式中。父母意见不一,行为各异甚至存在严重的分歧和激烈的冲突,势必会使孩子无所适从。(2)身教与言教不一致家长的错误言行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许多家长一边给孩子讲“粒粒皆辛苦”,一边却随手扔掉不合口味的食品;一边给孩子讲“孔融让梨”,一边却争先恐后地挤车抢座;一边教导孩子不说脏话,一边却出口不逊,脏话连篇;一边不让孩子打架斗殴,一边夫妻之间、邻里之间却经常争吵打架;一边让孩子尊重父母,一边自己却不尽赡养父母的职责和义务......6、虐待型:见于少数特殊家庭。对孩子视为仇敌,打骂虐待,孩子胆小、脆弱,自卑、易造成心理缺陷和出现心理障碍。7、民主型(教导型):是最理想的教养方式。家庭成员间互相尊重、平等交流,对子女既有约束,又有鼓励。对子女长期耐心教导,以身作则,启发说理,督促检查。这种家庭教育下的子女常常具有很好的心理素质,健全的人格,独立性和创造性,可以使儿童、青少年向着积极主动地、健康的方向发展;而错误的教养方式会导致他们向着攻击性、反抗性等消极的方向发展以上是几种常见的家庭教养方式,各位家长您是属于哪一种呢?除了家庭教养方式以外,家长对孩子的“心灵暴力”也是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对孩子的“心灵暴力”,是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而又未引起重视的问题,它是指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健康发展的、身体伤害以外的暴力行为,不少孩子都曾受到过各种形式的心灵暴力,致使很多青少年无端端地生活在自卑和焦虑中。那么,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常见的心灵暴力行为有哪些呢?威胁恐吓孩子用要挟的话或手段威胁孩子,是家长教育孩子时常常采用的一种错误方法。家长往往认为孩子小,不懂事,讲不通道理,就采用这种“简单易行”的方法以图达到让孩子听话的目的。如孩子吵闹、不肯睡,家长就说“老虎来了,多可怕,赶快把眼睛闭上”;或把孩子关到黑漆漆的房间,以表示对他不听话的惩罚。这种方法破坏了孩子对家长的信任和依赖,使其胆小怕事,甚至导致恐惧症或者焦虑症;还易使孩子模仿这种行为去骗人、吓唬人,以强迫对方答应自己提出的不正当要求。轻视孩子很多家长在责备自己的孩子时,总是会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其他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看到别的孩子作文拿奖,就骂自己的孩子:“你怎么什么都不行?你要是有某某一半优秀就好了…”其实,每个孩子都有可爱之处,都是可以发光的金子,家长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否则,只顾说孩子的缺点,只能让他们变得自卑,甚至连原来的优点都失去,因此,家长首先要给予孩子一颗自信的心灵,没有自信的孩子,不会有改变缺点的力量。期望过高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家长容易出现“家庭超前教育”的浮躁心态,往往不顾孩子的实际情况,强行让孩子朝着父母希望的方向发展。比如,用成人或者”神童”的标准来要求孩子,不停地让孩子学这学那,然后对孩子说,“为了你,我们牺牲了许多时间,花了大把的钱,你不好好学习,就没脸来见父母了”.而这对于一个正在成熟和发展中的青少年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包袱,孩子不能达到父母的期望时,会产生自我否定的心理。孩子做错了事,家长惩戒不严。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溺爱,孩子做了错事,家长无动于衷,从不追究,甚至还纵容、袒护。孩子看不到造成的不良后果,认为做错事和没做错事一个样,也就感到无所谓了。由于家长的娇惯和无原则的迁就,孩子经常以摔打物品或其他破坏性行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家长的多次妥协,使孩子为所欲为。羞辱斥责当孩子犯错误、做错事后,不少家长喜欢用难听的话辱骂孩子,这会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还造成了亲子间的隔阂,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许多孩子干脆“破罐子破摔”,失去进取心。家长精心呵护孩子身体的成长,却忘了孩子心理的发育也需要精心栽培.不断积累的情绪问题会和青少年的智力一起发展,形成错综复杂的关系,让他们迷失.情感上不健康的青少年,无论智力多么超群,也不可能快乐。同时,家长的不当行为还体现在对孩子的的爱的极端表现上。对孩子的爱的极端表现行为有:1、认为只要无限地满足孩子的物质需要,就是爱孩子,其实这是一种无知的爱。孩子对爱的需要不仅是物质上,更重要的是精神上。有的家长只注意给孩子补充各种营养品,却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有的家长给孩子买了许多书籍或买了电脑,却没有正确地引导孩子去读书或正确地使用电脑,也不明白对孩子的精神鼓励、赞扬、肯定和必要的心理支持都是爱,然而,这种精神上的爱对孩子的成长更加重要。2、家长过分保护孩子,为孩子做了许多本应由孩子自己去做的事情,这无形中剥夺了孩子发展自己能力的机会,也降低了他们的自立能力与自信心。这种爱限制了孩子的自我发展,对孩子将来独立的社会生活产生不利影响。3、对孩子的要求过于苛刻,常常批评,甚至体罚孩子。有的家长的确非常爱孩子,但是,在观念上错误地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每当孩子的表现与家长的想象不一样时,就通过打骂来解决问题,这种做法往往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创伤。这种望子成龙的爱往往会形成相反的情绪或情感—恨,对家长、对他人、对社会、甚至对自己的恨。家长应该充分肯定孩子的优点,培养其自信心,而不是发现问题就批评、指责或惩罚,才有可能使孩子获得更好的发展。由于父母是子女最直接的老师,故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良好行为方式可以直接促进子女的心理健康,帮助他们平稳度过逆反期。一、家长自己对老师、亲戚、朋友、同事有看法,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更不要加上个人评论,主观臆想的评判;二、夫妻间肯定会有发生矛盾的时候,不论是夫妻之间的,还是因孩子而起的,双方的争论必须回避孩子;三、作为家长要注重自身的示范作用。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总是有意无意地模仿他人,从他人身上寻找自己行为的模式,家长是子女最早也是经常接触和模仿的对象,孩子的很多行为,都是模仿父母的结果。因此,家长平时要十分注重自己的一言一行,凡是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应该首先做到。同时,要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真正为孩子起到良好的导向。四、如果你经常批评你的孩子,他们会以为自己一无是处,而且会去挑剔别人。如果你称赞和鼓励你的孩子,他们会明白只要肯尝试,便可以做成一件事。如果你惊吓你的孩子或使他们害怕你,他们会变胆小,害怕及担心被别人伤害。如果你让孩子看到你生气和打架,他们也学会打架。如果孩子看到你们争吵,也应该让他看到你们和解。如果让你的孩子知道你需要和爱他们,孩子便学会去爱别人。五、家长要注意加强自身修养,广闻博见,对具有逆反心理的子女能够采取一种更科学、更宽容的思维方式去对待,用为人父母的多重人格魅力取得孩子的信赖和尊敬。六.不要当着孩子的面批评、嘲笑他人,包括别人家有逆反行为的子女;不要用不公正的态度和方式处理或抗拒成人社会里遇到的问题。七.树立孩子的独立人格,不要指手画脚,许多事都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进行,为他们创造锻炼和成长的机会。八、尊重他人,树立平等意识,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人隐私。更要尊重孩子的“隐私权”,不私拆子女的信件、偷看子女的日记,选择正确的关心和尊重孩子的方法帮助他们。九.保持冷静理智的处事态度,避免与子女发生冲突而做出过分的举动。家长要理解青少年阶段是容易犯错的时期,要尽量指导孩子少犯错误,期望其不犯错误,显然是不现实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