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汉三国文化与汉中三市建设陕西理工大学陕南发展研究院梁中效教授两汉三国文化与汉中三市建设目录:一、十九大报告精神二、陕西文化的特点三、两汉三国的地位四、汉中的发展机遇五、全域旅游的战略六、汉中的两汉三国七、汉中的三市建设一、十九大报告精神大会主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一、十九大报告精神﹙一﹚十九大报告结构1.过去五年的工作和历史性变革2.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4.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5.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6.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7.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十九大报告精神8.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9.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10.坚持走中国特色强军之路,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11.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12.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13.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一、十九大报告精神(二)十九大报告的精神一条主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两大内容:过去五年成就与新时代的战略三次飞跃: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个判断: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矛盾,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目标,在本世纪中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一、十九大报告精神(三)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一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二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三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四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五是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一、十九大报告精神(四)美丽中国,四大举措一是推进绿色发展。二是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三是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四是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一、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一、十九大报告精神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习近平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的讲话上,习近平对文化自信特别加以阐释,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一、十九大报告精神中国崛起一大目标:文化强国二大战略: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三大高度: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战略四大理念:文化创新、核心价值、人民至上、文化实力一、十九大报告精神文化实力主要包括:“一条道路”、“一项改革”、“四个自信”、“四种形象”、“树立四观”。“一条道路”,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一项改革”就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个自信”,就是“我们要坚定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要加一个文化自信”。“四种形象”,就是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树立四观”,就是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一、十九大报告精神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民族的先人们早就向往人们的物质生活充实无忧、道德境界充分升华的大同世界。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中华文明同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丰富多彩的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二、陕西文化的特点(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陕西据天下之上游,制天下之命者也。是故以陕西而发难,虽微必大,虽弱必强,虽不能为天下雄,亦必浸淫横决,酿成天下之大祸。”“然则,陕西之为陕西,固天下安危所系也,可不畏哉?”二、陕西文化的特点1.陕西文化的战略地位第一,陕西是中国之“中”第二,陕西是华夏“天府”第三,陕西是天下之枢纽第四,陕西是华夏之帝都第五,陕西是当今之摇篮第六,陕西是未来之脊梁二、陕西文化的特点1.陕西文化的历史贡献陕西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陕西书写了汉唐最灿烂辉煌的篇章陕西是宋代之后西部文明的龙头陕西是中国思想和中国精神的源头陕西是中华民族祖宗根脉的圣地陕西是红色中国的心脏和新中国的摇篮陕西是中国最大的物质文化遗产宝库陕西是世界历史文化旅游的胜地陕西是中华文明伟大复兴的高地陕西是中国西部的生态文明高地二、陕西文化的特点陕北文化的特点:1.源远流长,博大厚重2.胡汉交融,开放进取3.阳刚乐观,民风剽悍4.红色圣地,国家摇篮5.黄土文化,名满天下二、陕西文化的特点省长胡和平恭读祭文,“惟公元二零一六年四月四日,岁次丙申,节届清明,炎黄子孙,聚首桥山之阳,谨以鲜花雅乐之奠,恭祭于我人文初祖轩辕黄帝之陵,其辞曰:赫奕我祖,人文之光。肇造吾华,大国泱泱。勋绩彪炳兮,懿德与日月同辉;惠泽绵延兮,福祚并江河共长。追缅鸿烈,子孙用光志业;缵承远祖,神州崛起东方。回望乙未,华章联翩。承十二五之辉煌,开十三五之新局。五中全会绘蓝图,决胜全面小康;四个全面齐推进,攻坚结构改革。五大发展新理念,引领经济新常态。创新添活力,协调促和谐。播撒绿色,构筑生态文明;一带一路,促进合作共赢。脱贫攻坚,共享发展。除贪去蠹,惟勤惟廉。强我长城,固我边疆。缅怀英烈兮,铭记历史;抗战阅兵兮,珍爱和平。习马会,同胞手足举世瞩目;乌镇聚,环球之内互联互通。亲诚惠荣,协洽万邦;两岸四地,携手相牵。望我三秦,虎腾龙骧,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争先进位,再谱新章。桥山巍峨,沮水流长。虔告吾祖,恭荐心香。钟鼓锵锵,百花吐芳,大礼告成,伏惟尚飨!”。二、陕西文化的特点“吾祖赫赫,伟业煌煌。广施仁德,福民农桑;肇启文明,光被遐荒。丁酉清明,礼乐馨香,四海华夏昆裔,聚首桥山之阳,共祭轩辕初祖,祈愿九州隆昌!抚今追昔,思绪浩茫。六中全会开神州新局,核心指引汇磅礴力量。严肃纲纪扬清风正气,反腐倡廉应民心所望。十三五规划高点起步,二十国峰会合作共赢。改革深化兮树四梁八柱,民生改善兮佑万众安康。经济增长兮助国力繁盛,文化自信兮铸时代华章。神舟天宫太空比翼,蛟龙海斗碧波潜航。纪念建党兮春秋九五,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追缅长征兮奏凯八秩,理想信念,永放光芒。聚力追赶超越,撸起袖子加油干;践行五个扎实,低调务实不张扬。壮哉三秦兮大风雄唱,上下同欲兮盛举共襄。喜迎十九大,待今朝之奋翼;阔步小康路,看明日之辉煌!嗟我初祖,万世景仰,功高日月,名垂天壤。追先贤往圣恢弘之大业,圆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想。大礼斯毕,伏惟尚飨!”二、陕西文化的特点关中的文化地位1.炎黄故乡,文明发祥2.周秦汉唐,天府之国3.丝路起点,传播文明4.宋明时期,西北重镇5.抗日烽火,西京兵谏6.现代文明,西北中心二、陕西文化的特点蜀道文明与汉唐西部大时代汉唐文人士夫多向往到边疆为国效力杨炯“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高适“大笑向文士,一经何足穷。”岑参“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李白“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王维“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李贺“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二、陕西文化的特点宋明崇尚考试型的“白面书生”状元宋真宗还曾写过著名的《劝学诗》: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房不用架高梁,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赤裸裸地劝诱人们读书应举。实际上,应试中举,就能做官发财,这个诱惑实在太大了,根本用不着皇帝来劝导,万民向学的社会风气很快就形成了。宋人刘挚诗句“白面书生才缥缈,世高台阁与省府二、陕西文化的特点陕南的文化地位1.雄山秀谷,承南济北2.汉风水韵,民族美名3.五方杂处,色彩斑斓4.蜀道汉水,文化坐标5.天赐宝地,浪漫人生二、陕西文化的特点陕南的历史地位1.环境优越,人类文明发祥的山地;2.天下之中,中华民族形成的中心;3.汉唐盛世,南北丝绸之路的纽带;4.汉丹干流,近代工业文明的走廊;5.抗日烽火,民族奋起抗战的前沿;6.核心边缘,生态文明时代的胜地;7.两带两区,全面实现小康的基地。二、陕西文化的特点南矮北高:北人平均身高1.65米,南人平均身高1.62米。南炎北黄:南方崇奉炎帝,北方崇奉黄帝。南瘦北胖:南方人瘦小精明,北方人壮硕憨厚。南江北河:北方河流称河,南方河流称江。南米北面:南人喜吃米,北人爱面。南甜北咸:南人爱吃甜食,北人口味偏咸。南繁北齐: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比较统一。南老北孔:南方老庄学说发源,北方孔孟学说发祥。南骚北风:南方文学以离骚为首,北方文学以诗经为首。南柔北刚:南曲如抽丝,北曲如抡枪。南细北爽:南人说比较婉转,北人说话比较直率。南拳北腿:南方武术擅长拳,北方武术多腿功。南骗北抢:南方多智力型犯罪,北方多暴力型犯罪。南船北马:传统社会北交通工具有差别。南敞北封:南方建筑多开敞,北方建筑多封闭。南轻北重:南方轻工业发达,北方重工业发达。南经北政:南方经济发达,北方政治活跃。南下北上:南方文化多次挺进中原,北方政治军事八次统一大陆。二、陕西文化的特点《隋书·地理志》:汉中之人,质朴无文,不甚趋利。性嗜口腹,多事田渔,虽蓬室柴门,食必兼肉。好祀鬼神,尤多忌讳,家人有死,辄离其故宅。崇重道教,犹有张鲁之风焉。二、陕西文化的特点陕南形象陕北是条汉子,皮肤黝黑,性格激烈。关中是位大叔,性格稳健,沉着大气。陕南是个妹子,灵动曼妙,秀气端庄。三、两汉三国的地位﹙一﹚两汉三国文化的地位1.天子必执一:奠定了大一统的官僚政治体制;2.天人宇宙论:奠定了阴阳五行文化心理定势;3.霸王道杂之:树立了二千余年中华思想模式;4.州郡县三级:奠定了中国地方治理的大格局;5.黄河与长江:形成了南北经济文化互补机制;6.丝路与海路:开创了东西互动走向世界路径;7.统一与分裂:形成了分久必合的心理大趋势;8.诸葛与关公:树立了类型化的中华人格楷模。三、两汉三国的地位﹙二﹚前四史——华丽而厚重的文化序曲“前四史”是“二十四史”中的前四部史书:西汉司马迁的《史记》东汉班固的《汉书》南朝范晔的《后汉书》西晋陈寿的《三国志》三、两汉三国的地位“前四史”的地位于史,为正史鼻祖;于集,为散文大宗;于子,为一家之言;为经,为百王大法。三、两汉三国的地位“前四史”的价值①四部经典,奠定了中华一统文化的基石;②四部经典,扬起了中国史传文学的风帆;③四部经典,记录了两汉三国文化的壮美;④四部经典,激荡着华夏英雄时代的旋律;⑤四部经典,描写了儒家文化独尊的轨迹;⑥四部经典,展示了儒佛道大格局的风彩;⑦四部经典,承载着丝绸之路开拓的雄风;⑧四部经典,托起了中国知识分子的本底。三、两汉三国的地位背水一战、霸王别姬、天下无双、海市蜃楼、卧薪尝胆、相见恨晚、破釜沉舟、国士无双、随波逐流、负荆请罪、纸上谈兵、门可罗雀、脱颖而出、一鸣惊人、高楼大厦、指鹿为马、高屋建瓴、四面楚歌、诸子百家、相得益彰、多多益善、一飞冲天、完璧归赵、沐猴而冠、围魏救赵、韦编三绝、一诺千金、毛遂自荐、运筹帷幄、睚眦必报、三、两汉三国的地位朝令暮改一顾倾城三人为众不足挂齿千钧一发千载一弹南户窥郎匡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