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税务稽查的实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运用信息化手段推进税务稽查的实践一、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税务稽查工作正当其时(一)信息化税务稽查是稽查部门实践信息管税的重要途径。2009年,总局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税收征管和科技工作的指导思想,就是以信息管税促进税收征管水平的不断提升。信息管税是指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健全税源管理体系,进而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税务稽查部门作为税收征管的最后一道防线,如何能够发挥稽查职能,促进信息管税,成为近年来我局研究的重要课题。从信息管税的概念和税务稽查工作特点来看,我们得到以下几点共识:一是推行信息管税战略,必然要求对现行的税收管理框架进行适应性调整,以推进税收管理创新和发展;二是信息管税,信息化是前提,目标是提高税法遵从度和税收征收率,工作重心是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手段是加强数据分析、强化信息技术手段与传统查账技术融合,最终实现健全税源管理体系的目标;三是信息化税务稽查是对信息流、工作流的重新整合,是提高稽查效能、以查促管的最佳落脚点。实施信息化税务稽查,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从被查企业获取到大量真实的财务数据和涉税信息,稽查部门与征管部门进行沟通,实现数据共享。一方面征管部门可以利用采—2—集到的企业信息,健全和完善税源管理体系;另一方面,稽查部门可以及时发现企业存在的一些具有普遍性、苗头性的涉税问题,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从而形成信息管税的良好局面。(二)实施信息化税务稽查是税务稽查发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选择。1.构建与企业发展相适应的税务稽查模式的需要。计算机技术和网络通讯技术在企业扩展管理幅度、提高管理深度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也对税务稽查提出了新的要求。税务稽查部门必须积极应对税务稽查面临的新情况和问题,全面了解和掌握经济发展的趋势和新形势下涉税犯罪的动向,构建与之适应的税务稽查模式,依靠科技手段,对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生产经营管理的企业,全面、有效地开展纳税检查,既是重点稽查、未雨绸缪的现实需要,也是强化纳税服务、提高稽查效率、降低税务执法相对人显隐性成本的必然要求。2.征纳双方信息技术不对称,税务稽查面临抉择。现代企业信息、网络化技术的运用非常普遍,传统的税务稽查工作方式已经无法在稽查思想和稽查手段上适应经营主体的新情况,征纳双方信息技术不对称的问题,使得税务稽查工作捉襟见肘。2009年8月,我局检查人员到北海某设备制造公司进行纳税检查。稽查人员进入公司财务室后迅速控制了公司财务电脑。当采集数据的技术人员打开电脑后却发现,该财务软件的服务器已经断开链接,无法登录,更无法采集数据。经进一步调查发现,该公司用无线路由器连接服务—3—器,搭建了一个小型的局域网,服务器在老板自己的办公室,各客户端放在公司财务室。检查组进点当天,老板看到税务人员进行检查,随即锁上房门,将存有财务数据的服务器硬盘卸下,借故出去办事转移,导致检查人员未能及时采集到财务数据。这个案例说明,检查人员是对企业财务核算环节单一环节进行检查,过分关注财务信息,实质上仍是传统手工条件下稽查方式的生搬硬套。税务稽查部门如果没有先进的信息化装备、没有高科技技术人才、没有系统的工作方法、没有行之有效的应对办法,就没有办法对信息化管理企业有效开展税务稽查。信息化稽查作为未来发展趋势,提早关注和积极准备有助于我们占得先机。二、信息化税务稽查的实践我局信息化稽查总体的思路:一是抓关键。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包括采购、生产、销售三个环节,以货币的收付形成的“资金流”,以实物的流转形成的“货物流”,以产品加工制造工序为主线的“生产工艺流”,以记录经济活动的电子信息形成的“数据流”随之伴生。因此,我局提出“掌握数据流、控住资金流、盘实货物流、摸清生产工艺流”的要求,以信息化稽查技术为先导,以合法有效获取“数据流”载体为根本点,高度重视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经营资料及生产信息对稽查的价值,扭转因信息不对称,稽查手段受限制导致的“假账真查”的尴尬局面。二是不排斥。信息化稽查方法是对传统的稽查方法补充和发展,通过信息化稽查技术与传统查账技术综合运用,相互佐证的稽查方法,求证疑—4—点,固定证据。三是重细节。检查踩点和预案,数据采集重要环节,分析数据工具使用等方面,都要设想可能发生的事情和应对措施,特别是对断电、雷雨、突发事件等要求有防范措施。四是严保密。选案、检查实施一体化考虑,专案组成员必须严格遵守保密纪律,保密意识贯穿案件查办整个过程,防止自毁长城的情况发生。(一)有的放矢精确选案,驾驭信息化稽查“预警机”案例一:目标不准,炮打苍蝇。2009年6月,我局选案部门对两户房地产开发企业实施税务检查,并且采用信息化手段,调取了企业计算机系统数据库和相关业务部门的电脑存档资料。检查组发现,两户企业当年处于减免税年度,且处于预售阶段,由于对预售申报理解不到位,造成申报表主表数据异常,但没有影响最终应纳税所得额。案例二:有的放矢,精确打击。2010年3月,针对消费税改革大背景,选案部门进行案源分析时发现,北海某润滑油企业在消费税增税界限前后,销售收入变动异常,下达了检查计划。稽查人员迅速行动,采集了企业服务器数据库,在初步分析数据后,发现企业为减少消费税,故意作假,提前确认销售,企业意识到案件的严重性,自觉预交税款600万元。案例启示:1.案源的选取要有针对性,做好查前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调阅被查对象的纳税档案等资料,对被查对象的经营规模、生产状况、行业特点、生产流程、财务核算、减免税期、重大税收政策对企业的影响以及第三方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疑问及—5—时“预警”,寻找检查的切入点,确定突击检查的重要环节或检查部门。2.信息化稽查的首要环节是选案,必须把选案和检查两个环节一并考虑,忽略某一个环节都会因为“乘数效应”影响稽查实际效果。(二)检查踩点制定预案,谋划信息化稽查的“暗战”案例三:2010年,专案组对北海某大药房某某店实施解剖式信息化稽查,成功采集了该纳税人服务器数据,同时也采集了某大药房下属其他两个分店的经营数据。通过分析,该药房采用C/S结构方式,在某某店营业场所办公室设置了服务器,本店和其他店通过客户终端访问服务器,进行进销存核算。然而,检查预案没有发现某大药房组织形式,也没有检查前发现服务器定位,导致取得了数据库资料等相关证据,却因没有准备必要的检查文书,执法程序上的缺陷无法立即实施对其他两个店的检查。本案例说明检查预案的细节决定成败。案例启示:在此后的检查进点前,要求检查专案组人员在检查预案上下足“功夫”。检查预案包括踩点和制定检查实施方案两个步骤。踩点就是实地调查,有助于对涉税企业有更深入的了解,目的是要掌握涉税企业的生产经营地点、部门设置、具体地理位置、信息系统的架构和服务器可能存放的位置等。必要时,可对其进行拍照,绘制单位所处位置的平面图、行走路线和生产经营场地的布局图,特别标注出口方向和数量。制定检查实施方案进入涉税企业检查收集电子数据前必须的重—6—要环节,一份详细、准确的实施方案对案件检查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包括基本要素包括:案源来源,检查对象情况,本案实施领导者和主办单位,集中的时间和检查时间,检查内容和重点,被查单位重点检查的部门、人员配置及防范注意事项,检查设备配备、税务文书准备,检查人员分组和要求。(三)把握重点采集信息,打造信息化稽查“屠龙刀”高度重视包括财务信息在内的所有企业经营资料及生产信息对稽查的价值是信息化稽查核心思想。信息化稽查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求检查人员突破传统稽查仅就财务信息而展开的模式,拓宽视角,要求对财务信息、生产信息、经营资料、业务规范等通盘考虑,检查涉及企业的五个环节:1.计算机设备(服务器);2.财务部门及会计、出纳;3.进销存等业务部门;4.企业负责人、秘书、部门经理等主管人员;5.银行账户相关资料和信息。在这些环节中存放着大量的电子数据和纸质资料信息,往往记录着企业真实的运作情况,掌握到这些重要的数据信息,并配合企业财务状况,往往能从中挖掘企业更多隐秘行为,对案件的成功查处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计算机设备(服务器)检查环节。信息化管理企业,在计算机存放着对案件检查有价值的电子数据,包括各种文本文档和数据库文件。对涉税企业计算机和服务器存储的电子数据信息实施有效检查,及时发现有价值的信息并加以有效固定,对案件突破十分重要。—7—案例四:200×年,北海某纺织有限公司因税负常年低于全区平均值而被选案下达计划查处。检查人员进点后发现,该公司投产年度起,连年亏损,月均亏损额达20多万元,但该公司不但没有缩减生产规模或停产,甚至逐年增加投入,扩大生产规模,资金投入与产出收益关系异常;每月的销售数据资料均由股东潘某某一个人提交公司财务入账;该公司的财务部看到有三台电脑在工作,而其提交检查的账证却全为手工账,检查人员在废纸篓中意外发现打印的“北海某纺织有限公司2007年销售年报表”、“受托加工货款回收及发票情况表”,检查人员判断该公司存在重大的账外经营偷税嫌疑,及时调整了检查预案。专案组对其计算机系统进行取证工作,在克服不提供开机密码、拉闸停电等困难之后,完整地提取了该公司财务部、仓库保管、车间生产记录的计算机数据。通过解读生产记录、进销存、客商明细资料等信息和进一步取证,一个账外隐瞒了167万元销售收入,涉及税款罚款滞纳金131余万元的案件水落石出。本案说明,能否发现并提取有价值的电子数据信息是决定案件查处成败的关键。2.财务部门检查环节。检查所需的大部分数据都存放在财务人员操作的计算机上和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服务器上,这个环节的检查是信息化稽查最基本的环节。重点掌握:财务信息管理系统的品牌及版本;财务系统的工作环境和连接方式;搜索计算机中对案件有价值的各种数据。3.业务部门检查环节。对进销存业务部门的数据信息资料对直—8—接证据的取证工作起着明确的辅助作用,此项数据越细越好,包括并不仅限于下列电子数据资料:客户、供应商资料(包括客户的通讯和银行资料);供销合同(含电子邮件);原材料、产品细目;出入库单(含库存管理数据);工作计划和总结;企业银行资料;各种业务数据汇总统计表。案例五:2010年对北海某润滑油公司检查过程中,通过摸清工作流程,分析其业务对系统的依赖程度和信息安全规范程度,比对业务部门与财务数据,甄别出真实数据,取得案件重大进展。4.企业主管人员检查环节。主要是对涉税企业法定代表人、实际经营人员及其秘书、部门负责人等人员的纸质资料、计算机电子数据和个人使用的U盘、移动硬盘等进行检查,由于这些人员是企业的决策者或者掌握决策信息的人员,其使用的计算机中存储企业真实经营运作的数据资料,这些数据往往是通过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导出的数据报表和文档文件,重大业务决策资料,重要客户合同资料,QQ、msn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聊天记录,能给案件突破带来关键证据。5.银行账户相关信息。不法分子进行偷逃骗税活动时,其资金往来大多数还是通过银行开设多个账户或者普遍以个人或其家属、出纳、会计等亲信人员的身份证多头开设个人储蓄账户及银行卡,形成资金暗流,进行账外货物交易,偷逃税款。因此,掌握涉税企业及其关联人员的银行账户信息,对案件检查取证和日后的执行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9—案例六:2010年2月份选案部门发现某新型材料有限公司增值税税负连年下降,有重大偷税嫌疑,下达了检查计划。经查前侦察,其销售对象一部分是建筑商或全国各区域代理商,对方一般不需要发票。检查专案组制定了“突击检查采集电子数据”“查询银行账户”“实地盘点存货”三管齐下的方案。由于查前保密工作到位,方案周密,分工明确,取得较好效果。资料收集组在财务部电脑提取了完整的原始存货销售账簿;银行查询组到人民银行查询了其全部账户,该户除了在中行、建行开设结算账户外,还利用法定代表人的身份证开设“个人储蓄账户”,且存有大量现金。通过将银行账户资金往来情况与存货销售账簿核对,并通过盘点库存倒算出的销售数量比对,三方印证了企业账外经营隐匿销售收入160万元的事实,补缴税款

1 / 1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