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社会政策的特点、目标及体系1、特点:①政府满足群众基本需要提供服务的行动②社会性(社会目标和社会价值)③社会服务与社会管理结合的政策体系④福利性⑤社会目标与经济目标相协调。2、社会政策以满足社会整体需要为其基本目标之一。3、社会问题:客观性;主观性;社会性;过程性。各国共同面临社会问题:①社会不平等贫困②老龄③犯罪④歧视⑤健康与疾病⑥居住环境及其它。4、目标:①满足成员基本需要,提高生活质量②解决社会问题和维护社会稳定③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整合和社会进步。5、功能:①经济功能*人力资本投资*调节经济运行*激励劳动者积极性②社会功能*再分配*社会投资和社会建设*社会控制③政治功能*社会管理*调节群体利益矛盾*增强执政党执政基础和维护政治稳定。6、原则:①兼顾公平与效率②以人为本、尊重人权③社会保护④政府与民间相结合。7、我国社发展趋势:①经济增长模式②公众对社会公平的关注度③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发展。8、我国发展社的基本趋势:①进一步重视②确立新的目标体系③优化基本原则④加强在各个领域中的行动。第二章社会政策的运行1、狭义的社会政策运行机制是指社会服务的具体传递方式,主要包括:①资金的筹措方式②社会服务的提供方式③政府与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的分工合作关系。2、政府作为社会政策主体的特点:权威性;严肃性;复杂性;变化性;*角色:政策制定者;实施者;管理者教育者;资源提供者。3、民间组织为主体特点:非营利性;自治性;开放性;可塑性。角色:参与和实施者;合作伙伴;政策咨询者;社会服务的提供者。4、社会政策实施程序主要包括:①确定实施的具体细节和主要步骤②对社会政策具体项目的规划③社会政策各个具体行动的实施程序④对特定问题和复杂情境的特殊说明或规定。5、服务传递机制包括:①确定基本的服务方式②确定社会服务的组织方式③确定资金的分配和使用方式④建立各种规范和机制,以提高服务质量。6、社会政策制定过程:①内容*优先顺序;对象;服务标准;资源的筹措方式和规划;运行机制;实现服务和对象的衔接②主要影响因素*社会问题和社会需要的影响;政府资源的限制;政党理念和社会价值观的影响;社会成本的考虑;社会事件的影响;社会精英的参与作用③主要步骤:社会问题的公共议论和影响;研究者和决策部门对社会政策的前期研究;设计社会政策方案;社会政策的实验;社会政策的文本草拟和审批。7、社会政策实施中的资源配置主要包括:①人力安排②物质准备③资金调拨④组织管理体系的建立⑤信息系统的建立。原则:①与政策目标相一致②能够支撑完成规定的任务和服务水平③考虑社会需要④考虑政策行动的效果。经费来源:①政府财政是最重要的来源②项目配套资金③受益者付费④发展中国家还来自国际援助⑤行动的经费还来自各种民间投入。28、社会政策调整的原因:①决策的错误或失误②实施过程中造成的偏差③外部环境的影响④组织结构或政党的变化⑤公众的影响、社会政策对象和社会需要的变化。9、社会政策调整的层次:①宏观调整,即目标、内容和实施方式上的变化②中观调整,即某一部分目标和内容上的调整或某个实施部门③微观调整;目标和内容的局部上做改变,涉及的范围较小。10、社会政策调整的内容:①理念或方针的调整②决策架构和方式③实施方式④政策周期⑤内容和目标。11、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政策实施中扮演:①推行②执行③传导政策的角色。第三章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法规1、城市低保的对象: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②领取失业救济金期间或失业救济期满仍未重新就业,家庭人均收入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居民③在职人员和下岗人员在领取工资、基本生活费后以及退休人员在领取退休金后,其家庭人均收入仍低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2、申请:户主向户籍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镇人民政府提出书面申请,并出具有关证明材料,填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审批表》。申批:由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或者镇人民政府初审,并将有关材料和初审意见报送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管理审批机关接到申请30日内办结,不符和的,书面通知申请人说明理由。3、发放:货币形式按月发放,必要时,给付实物。视不同情部,全额或差额发放。对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或抚养人的对象按标准发全额,如其原享受救济高于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原发放;其他对象均按其家庭夫均收入与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差额发放。4、农村五保供养的对象:老年、残疾或未满16周岁的村民,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又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其法定赡养、抚养、抚养义务人无能力的,享受农村五保供养待遇。5、内容:①供给粮油、副食品和生活用燃料②供给服装、被褥等生活用品和零用钱③提供符合基本居住条件的住房④提供疾病治疗,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给予照料⑤办理丧葬事宜。其中未满16周岁或已满16仍在接受义务教育的对象,保障他们依法接受义务教育费用。6、形式:①集中供养对象:由农村五保供养服务机构提供养服务②分散供养对象:村民委员会,也可由供养服务机构,村民委员会可委托村民。7、申请与评议:由村民本人提出申请,无法表达意愿的,由村民小组或其他村民代为申请。经村民委员会民主评议,对符合条件的,在本村公告,无重大异议,由村民委员会将评议意见和有关材料报送乡人民政府审核。8、审核与审批:乡政府收到20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并将意见和材料报送县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审批。民自收到20日内作出审批决定。批准的发给《农村五保供养证书》,不批准的书面说明理由。9、城乡医疗救助的对象:(1)城市医疗救助的对象①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中未参加城镇职业基本医疗保险人员②已参加城镇…但个人负担仍较重的人员和其他特殊困难群众(2)农村医疗救助对象:①农村五保户、贫困户家庭成员②地方政府规定的其他。10、形式:城市:①社会力量资助②城市医疗救助基金补助③医疗机构减免有关费用。农村:①开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地区,享受合作医疗待遇,因患大病经合作医疗和个人负担过高,给予适当医疗救助②尚未未开展新…的地区,3对难以承担的,给予适当医疗救助③国家规定的物种传染病救治费用,按有关规定给予补助。医疗对象全年个人累讲享受医疗救助金额原则上不超大型过当地规定的医疗救助标准。对于特殊困难人员,可适当提高医疗救助水平。11、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保障方式:①租赁住房补贴②实物配租③租金核减。12、申请条件:①人均收入符合当地廉租住房政策确定的收入标准②人均住房面积③家里至少有1人非农业户口④家庭成员之间有法定的赡养、扶养或抚养关系⑤符合其他标准。13、申请与审核程序:①户主作为申请人,户主无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家庭推举有的人为申请人。申请人为非户主的,应出具其他具有完全行为能力的家庭成员共同签名的书面委托书。②受理机关决定是否受理。收到材料后,及时作出是否受理决定,向申请人出具书面凭证。资料不全或不符合法定形式的,应当在5日内书面告知申请人补齐,受理时间从申请人补齐资料的次日起计算;不告知的自收到材料之日即为受理。材料齐备后,受理机关应当及时签署意见并将全部申请资料移交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③审核小组进行审核并公求及登记。接到申请材料,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应会同民政等部门组成审核小组予以审核。房部门15日内向申请人出具审核决定。14、法律援助的范围:(1)代理①请求国家赔偿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③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④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和扶养费的⑤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⑥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15、刑事辩护:①犯嫌在被侦查机关第一次讯问后或采取强制措施之日起,经济困难②公诉案件中的被害人及法定代理人或近亲属,自案件移送审查起诉之日起③自诉案件的自诉人及法定代理人,自案件被人民法院受理之日起。16、公诉:公诉人出庭公诉的案件,被告人经济困难或其他原因无委托辩护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提供法律援助。被告人为盲、聋、哑或未成年人,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时,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提供援助,无须对被告人进行经济状况的审查。17、申请程序。(1)公民申请时,应按下列规定:①请求国家赔偿的,向赔偿义务机关所在地的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②请求给予社会保障保险待遇、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或发抚恤金、救济金的,向提供义务的机关所在地提申请③请求给付赡养费等,向给付的义务人住所地的机关提出④支付劳动报酬的,向义务人住所地法援机关⑤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向被请求人住所地法援机构提出。(2)公民申请代理、刑事辩护的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证件、证明材料:①有效身份证明,代理申请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②经济困难的证明③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案件材料。申请采用书面形式,填定申请表。因困难需口头申请的,由法援机构工作人员或代为较交申请的有关机构工作人员作为书面记录。18、实施:①法院指定的案件,在开庭10前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判决书副本送交所在地法援。法院不在其所在地审判的,可将指定辩护通知书和起诉书副本或羊决书副本送交审判地的法援机构②法援机构3日内将确定的承办人名单回复给法院③法援人员应遵守职业道德和纪律,不收取任何财物④法援人员有下列情形,应向法援机构报告,终止法援:*受援人经济收入状况发生变化,不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案件终止审理或被撤消*受援人又自行委托律师或其他代理人*受援人要求终止法援。⑤结案后法援人向机构提交有关的法律文书副本等结案材料。法援机构安排支付法援补贴。⑥法援机构对公民申请的法律咨询服务,应当即时理;复杂疑难的,可以预约择时办理。19、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对象:因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又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4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20、形式:主要为救助站救助。21、救助内容:①食品②住处③突发急病,及时送医院救治④帮助与其亲属或所在单位联系⑤没有交通费返回其住所地或所在单位的,提供乘车凭证。22、救助程序:①向救助站提出救助需求②救助站核实其基本情况③救助站决定是否实行救助,并对属于救助对象的及时安排救助④终止救助。救助是一项临时性社会救助措施,一般不超过10天。三种情况应终止救助:①流浪乞讨人员故意提供虚假个人情况②自愿放弃③擅自离开,视同放弃。23、流浪未成的人工作的主要任务:①预防②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③强化管理④注重教育⑤促使回归社会⑥打击幕后操纵犯罪行为⑦加大投入,完善救助保护机构。24、加强流浪未成年人工作的主要措施:①统一认识,加强领导②建立健全政策法规③建立游泳未成年人工作的直辖市机制和工作体系④提高保护工作的专业化、社会化水平。25、自然灾害救助中灾民生活救助的内容:春荒、冬令。重点是解决因灾造成群众的吃饭、穿衣等方面的生活困难。26、程序:①调查荒情②上报需救助的情况③核查、评估分析调查摸底情况,并制定救助计划④申请、办理和拨付救灾资金⑤救助工作的组织实施⑥监督、检查⑦效果评估。27、第四章我国特定人群的社会政策法规1、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①获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及其他,包括住房权、婚姻自由权、财产所有权、继承权。②获得社会保障的权利,包括生活保障、健康权、文化教育权、享受生活照料权③参与社会发展的权利。2、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方式方法:(1)一般性方式试法:①加强法制建设②开展普法工作③健全法律援助,加强法律服务④弘扬传统美德,开展敬老、养老、助老的道德教育。(2)具体方式方法:①有关部门保护,主要指行政②司法保护③有关组织保护,主要指老年人组织。3、妇女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①政治权利:②文化教育权利③劳动权利④财产权利⑤人身权利⑥婚姻家庭权利。4、保障的方式方法:①主管部门保护②司法保护:立法保护;司法和执法保护;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③妇女组织、工会组织、共青团组织保护。5、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主要内容:①生存权②发展权③受保护权④参与权。6、方式方法:(1)家庭保护:①监护和抚养②关爱与引导③教育培养④民主尊重。(2)学校保护:①实施素质教育②关爱与尊重学生③开展成长教育④确保学生健康与安全⑤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实施专门教育。(3)社会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