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必修二重要知识点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第一节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1)、耒耜——松土工具(原始社会——商周)(2)、耕作方式演变过程:刀耕火种——石器锄耕——铁器牛耕(体现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A、出现:春秋战国时期B、普及全国:汉代【耦犁(二牛抬杠)到一牛挽犁(东汉)】C、发展:唐代江东地区出现曲辕犁2、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1)、水利工程:A、战国时期:都江堰(李冰、成都地区、秦国)、郑国渠(水工郑国、关中地区、秦国);B、西汉:井渠法(新疆等干旱的地区)C、东汉:王景治理黄河(2)、农业灌溉工具:三国曹魏的翻车(动力:人力);唐朝筒车(动力:水力);宋朝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3、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2)奴隶社会(夏、商、西周):“井田制”。A、性质:奴隶制土地国有(国王所有)B、特点:奴隶集体耕种(3)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A、标志: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伴随封建社会两千多年)B、产生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犁牛耕的出现和推广)4、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1)小农经济:春秋战国时期,随着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逐步形成,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2)特征:一家一户为单位规模小;精耕细作;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3)、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④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根源是封建土地私有制)第二节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1、了解古代手工业的三种主要形态经营形态管理方式产品流通方式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家庭手工业农户的副业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剩余部分出售2A、官营手工业的地位:明朝前期以前,一直占据古代手工业主导地位。B、官营手工业的评价(包括特点):利:代表当时手工业最高技术水平;弊:只为帝王贵族服务,不服务于社会;行业间隔绝,新技术难以推广;加重政府的财政支出。2、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1)丝织:①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②中国是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③汉代:丝绸之路,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④明代: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⑤明清;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产生。(2)冶铜:商周进入繁荣时期(青铜时代),如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器;冶铁:①西周晚期有铁器;现在已知中国最早人工冶铁是春秋晚期。②两汉:开始用煤做燃料;高炉炼铁和炒钢技术③东汉:杜诗发明鼓风冶铁(非灌溉工具)——水排④南北朝灌钢法(3)制瓷:中国是瓷器故乡①商朝原始瓷器②东汉成熟青瓷(东汉瓷器的生产技术达到成熟阶段。)③北朝成熟白瓷④唐代制陶技术代表是唐三彩;唐代制瓷业已成为独立的生产部门,形成南青北白两大系统(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代晚期首创釉下彩绘。⑤宋朝五大名窑(汝窑、定窑、钧窑、官窑、哥窑)⑥元代:成熟的青花瓷⑦清:粉彩瓷和珐琅彩(清朝),景德镇为瓷都第三节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1、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北宋为转折点)汉唐:(1)市(商业区)与坊(居民区)分开;(2)按时开闭市;(3)官府严格管理。(唐后期夜市繁荣)南北朝:出现民间集市——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宋朝:(1)市与坊的界限被打破;(2)时间限制也被打破,早市夜市相接;(3)官府不再直接管理。(4)草市具备完善的服务设施。“市”“草市”出现地点城市离城镇较远郊区形成方式政府规划设立自然形成2、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的商帮:(1)商业城市:①汉代形成若干全国性商业中心。如:长安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②唐代:除黄河流域的长安、洛阳外,长江流域的扬州、益州(成都),扬一益二;广州成为重要的对外港口。③宋代汴京(今河南开封)商业繁荣。④清代苏州和商业市镇(盛泽镇、汉口镇等)(2)商帮(明清地域性商人群体):徽商、晋商,伴随商帮还产生了会馆。第四节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1、理解中国资本主义萌芽: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工场出现(雇佣关系)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基础:商品经济的高度繁荣3③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的束缚。具体原因:A、“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B、封建剥削沉重,农民贫困,购买力低下;C、自然经济的抵制等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间、地点: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苏州、杭州)2、理解“重农抑商”中国封建社会基本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①首倡:战国秦商鞅变法。②含义:农业是本业,工商业是末业,鼓励农业生产,限制工商业发展。③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④根本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实质:维护封建统治)⑤影响: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违背了历史潮流3、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①原因:明太祖防倭寇之患,下令海禁(最早)。清代为对付东南沿海抗清斗争。根本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②含义:清代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交往(不是禁止;保留政府特许广州十三行)③影响:A.妨碍海外市场开拓,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消极)B.使中国与世隔绝,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C、一定程度抵御侵略,维护国家安全。(积极)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近代经济工业化的艰难历程)1、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①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②表现:自然经济逐步解体;近代民族工业兴起。③自然经济开始的解体标志:中国棉纺织业的衰败。2、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史实:(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2)地点:东南沿海(3)代表:①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②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③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4)历史背景:①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主要原因)②受外商企业丰厚利润的刺激。③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的诱导。(5)影响: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产生。3、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1)时间:甲午战后(19世纪末)。(2)原因:①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列强侵略的两重性)②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直接目的是扩大财源)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初步发展4③“实业救国”思想。(3)代表企业:(状元张謇)南通大生纱厂;(荣崇敬、荣德生)无锡面粉厂(4)影响: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1898戊戌变法、1911辛亥革命)4、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1)时间:一战期间(或1912-1919)(2)原因:①辛亥革命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主要内因)②一战期间,欧洲各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原因)③群众反帝爱国斗争的推动。(3)特点:①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②主要在轻工业方面(新式工业:纺织业最大、面粉业第二);③外国资本超过民族资本;④自然经济占绝对优势。因此,带有半殖民半封建性特征。(4)“短暂”的主要原因:一战后,帝国主义列强卷土重来。(5)影响: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共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5、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1)时间:1927—1936年(2)发展原因:①反帝爱国运动,抵制洋货、提倡国货。②南京国民政府推出有利于发展经济的政策和措施(币值改革与国民经济建设运动)(3)“短暂”的原因:官僚资本(1927——1949,四大家族)的控制;抗日战争的发生。)6、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1)时间:抗战期间(1937-1945)年(2)萎缩原因:日本帝国主义掠夺、官僚资本的压榨(1)时间:解放战争时期(1946—1949)(2)原因:恶性通货膨胀、官僚资本压迫、繁重的捐税、美国对中国经济侵略——《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是新二十一条。7、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1)地位:是一种先进的经济因素;始终未能在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2)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A、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B、根本原因: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决定。(3)、作用:①从经济上看,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和近代化②从政治上看,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的产生和壮大,为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提供了阶级基础,也导致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③从思想上看,不断冲击和动摇着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为西方资产阶级思想文化的传播提供了社会条件;短暂春天(黄金时代)短暂发展(较快发展)日益萎缩陷入绝境5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1、了解过渡时期总路线:(1)、过渡时期定义: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2)、过渡时期总路线内容:一化三改造。(社会主义工业化和三大改造)(3)、过渡时期总路线特点: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实质: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2、了解“一五”计划(1)时间:1953—1957年(2)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旧中国重工业薄弱;增强国防;借鉴苏联经验)(3)意义(成就):开始改变工业落后,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初步基础(鞍山钢铁、长春一汽、沈阳机床飞机)3、理解三大改造(1)概况:1953-1956年,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①农业途径: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②手工业途径:参加手工业生产合作社;③资本主义工商业途径:全行业公私合营(伟大创举:和平赎买)(2)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3)、意义:标志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4、了解中共八大(1956年)主要内容:(1)背景: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主要内容:国内主要矛盾:先进社会制度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当前主要任务:从落后农业国变为先进工业国。(3)评价: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5、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左倾错误)(1)、概况:大办工业农业,在农村建人民公社。时间:1958年(2)、实质:“左倾”错误;(3)、特点: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大跃进);共产风(人民公社化)(4)、危害:A、大跃进:片面追求生产的高速度,忽视经济发展规律,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破坏生产力;B、人民公社化运动:超越了生产力水平,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导致国民经济混乱。(5)、三年(1959—1961)严重经济困难主要原因: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左倾错误。(6)、纠正错误:1960年,调整国民经济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主要措施启示正确探索56年《论十大关系》56年中共八大(主要矛盾)从国情出发,实事求是民族工业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后天畸形:①主要集中在轻工业;②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过渡时期:1949—195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文革时期:1966—1976;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6探索失误左倾错误58年大跃进运动国民经济建设要有计划、按比例进行经济建设;必须尊重客观规律58年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纠正失误国民经济实行“八字方针”第二节伟大的历史转折(1978-1992)——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1、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的的主要内容及意义(1)内容:①、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②、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