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岗位职务描述岗位职务描述定义:P11岗位职务描述:按照职业、工种属性要求,并结合一定的相对独立活动组织所承担活动内容的要求,描述某个特定岗位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元素的图表。岗位职务描述作用:6个P11-131、提高经济效益与工作效率;2、使技术投入更加合理;3、双向选择的依据;4、组织内部用人的标准;5、培训大纲的功能;6、绩效评估的尺度。岗位职务描述基本原则:5个P13-141、实用性原则;2、专家行为原则;3、个性化原则;4、科学操作原则;5、动态管理原则。岗位职务描述涉及的基本概念P15-17一、微动作、元素、任务、职责二、岗位(特点:类别性、层次性、变化性、可测性、经济性)三、工种2四、职业职业的五大要素P171、名称2、其工作或劳动的对象、内容、方式和场所3、从事该职业所需要的资格和能力4、从事职业活动所获取的报酬5、在职业活动中形成的部门之间或社会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职业的三大特性P171、社会性特征2、经济性特征3、技能性特征岗位职务描述基本内容:4个P101、岗位职务基本情况描述;2、生产活动的主要内容或范围描述;3、岗位职务设备与技术条件支持方面的描述;4、员工匹配描述。岗位职务描述基础工作的基本环节P61、确定岗位职务分析对象;2、成立岗位职务分析描述工作组;3、制订具体工作计划;4、搜集有关资料、文件等;5、制定岗位职务分析图表;6、对岗位职务分析人员进行培训;7、按工作规模、专业技术要求划分工作小组;38、工作人员填写各种岗位描述表格;9、对所填写的表格进行审核;10、打印、上报、审定;11、制成岗位职务分析档案。信息搜集工作的要点P6-7全面、准确、清楚信息搜集工作的方法P7-81、观察法2、问卷调查法3、面谈法(岗位工作目标、岗位工作内容、岗位的性质和范围、岗位责任);4、工作实践与工作日写实法;5、功能性工作分析法;6、关键事件法岗位职务描述与职业培训工作的关系P17-181、为培训需求指出了方向,他是从岗位本身的角度帮助人们进行科学的培训需求预测;2、具有培训大纲的作用;3、把员工和岗位通过科学的岗位职务描述的手段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可以大提高培训的有效性、针对性,并提高培训的效益影响岗位设定的因素4个P231、经济发展趋势对企业的影响;42、产业结构变化对企业的影响;3、企业发展规模和实际运行情况;4、有利于生产管理和组织协调。影响岗位职务分析的主要因素P23-241、专家素质;2、专家队伍的构成因素;3、信息搜集的准确性;4、组织管理与过程控制填写工具表的要求P211、如实填写;2、不遗漏3、不能按自己的理解填写。岗位职务档案的使用技巧P211、针对性;2、灵活性;3、培训导向性;4、进一步细化;5、跟踪评估。第二章培训项目开发培训项目的定义P54指在一定的条件约束下,具有明确培养目标的一次性培训活动培训项目的特征P54-5551、培训对象的特定性;2、目标性;3、一次性和单件性;4、系统性和周期性;5、广泛性;6、时限性;7、资金限制和效益性。培训项目开发的内容P55-561、直接信息(目标、气候、需求、对象、内容、规模、时间、地点、培训方式、考评方式)2、辅助信息(师资、教材、时机、培训设施工具、费用)基础性工作的原则P56-571、准确性原则、时效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基础性台帐的内容P571、基本素材台帐;2、员工基本素质台帐;3、相关新信息台帐。信息搜集的方法技巧P49-501、通过查阅有关资料或台帐获取信息;2、通过调查研究获取信息;3、通过开展经验交流活动获取的总结材料。4、通过参加企业的有关活动获得信息。5、通过召开座谈会、面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信息。信息文字材料的分类整理方法P51一、文字材料应包括的主要内容1、信息收集说明2、信息分类(依据类、条件类、主体类)3、对信息的初步分析二、对文字材料的基本要求6内容突出、重点突出、建议可行、表述正确,具有较大的参考价值信息材料提炼使用的原则P51-521、必须实事求是;2、必须科学加工;3、在加工基础上形成一份经验材料;4、必须进行评估。台帐建立的方法P52-531、“拿来”;2、改造法;3、独创法。建立培训素材基础台帐就注意的问题P53-541、一定要从实际出发,因事设“帐”,要重基础、重源头。不搞形式主义,避免弄虚作假。2、要准确把握并解释台帐中的各项具体内容、术语、概念的内涵。3、各项基础台帐与相关部门的台帐应有一定的衔接。4、各项基础台账之间也要注意其逻辑关系,防止出现重复和矛盾现象。5、把建、管、用有机地结合起来,实现管理手段的现代化、高效化。企业发展的要素P32-37人员、资金、信息、时间、商品与服务、场所和设施人员素质的内涵P38-39一、个体素质1、思想修养;2、道德品质;3、文化知识;4、实际能力;5、身体状况二、群体素质71、专业技术、专业结构能力配比;2、智能结构;3、年龄和性别;4、心理素质结构员工素质分析的要素P47-481、个体素质分析1、分析员工的个性潜能及人格特质;2、分析员工的学历水平和职业资格水平;3、分析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2、群体素质分析1、分析员工队伍的专业及其技术技能结构;2、分析员工队伍的层次结构特点;3、分析员工的智能结构及心理素质。4、分析员工胜任工作的情况。人员要素的特征P39-411、首位性;2、能动性;3、高增值性;4、创新性培训工作对提高人员素质的作用P41-431、道德、思想熏陶作用;2、行为改善作用;3、知识更新作用;4、技能提升作用;5、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提升对培训认识能力的方法与技巧P31-321、通过持续学习提高认识能力;82、通过亲身实践提高认识能力;3、通过评估培训效果提高认识能力第三章培训课程开发培训课程的定义P62广义:指为实现培训目的、目标所选择的培训内容的总和;狭义:指某一职业科目或某项培训活动的培训教学内容职业培训课程的特征P621、课程目标对社会劳动力需求的直接性;2、课程设计中的技能训练有一定比例界定;3、理论知识服从于技能要求,具有不系统性;4、注重经济性和时效性;5、岗位工作要求对课程内容设计影响较大。培训课程开发的定义P70指依据一定的培训目标要求,按照一定的原则程序和方法,确定与培训目标相适应的培训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最终形成培训课程文件的活动过程。培训项目中的培训目的、目标和培训内容,是培训课程开发的最直接依据。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含义P70指一切课程开发的前期准备工作,以及中期、后期服务性工作的总和。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要求P711、与培训目标相一致;2、与课程目标相一致;3、保持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系统性。9基础性工作的内容P711、课程开发工作的计划制定,人员构成,信息搜集、分析和加工,信息应用评估,提出课程开发建议等。课程开发的步骤P68-691、明确开发依据;(培训目的、目标、培训对象、培训内容)2、制定工作计划;(计划包括:搜集目标、搜集的基本内容范围、搜集工作的基本步骤、搜集工作所用的基本方法)3、搜集相关信息;(搜集相关信息是培训课程开发基础性工作的核心环节)4、及时对工作过程进行分析和总结。职业培训课程与学科性课程的区别P64-651、课程目标不同;2、注重时效性的程度不同;3、课程内容、编排形式不同;4、课程的实行模式不同;5、课程的评价不同课程与培训项目的关系P651、培训项目和课程开发是全局和局部的关系(1、培训项目决定课程开发;2、培训项目支配课程开发;3、培训项目引领课程开发);2、课程开发反作用于培训项目(1、课程开发可以丰富培训项目的内容;2、课程开发可以增强培训项目的亮点;3、课程开发可以匡正培训项目的偏颇)如何提高对课程重要性的认识:P611、主动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具体内容的细化工作;2、积极参与培训项目实施计划的实施活动;3、用对比方法看课程开发的重要性10信息搜集的方法P69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等信息分类的方法P69按对象分类、按主体分类、按形式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信息内容分类、按通用分类表分类信息整理的方法P69鉴别法、选择法、核实法、分析法、编写法等第四章培训教材开发教材的含义P89教材是教学活动中各学科内容的体现,也就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学生进行相关学科内容学习时所用的材料的总和,包括教科书以及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各类资料、实物、模型、多媒体音频视频材料。教材的基本类型P901、按教材使用的媒体传输途径分:视觉、听觉、视听教材2、按教师授课选择的形式分:讲授法、案例法、研讨法、多媒体教学法、角色扮演法、技能培训法、成套系统培训法教材职业培训教材的含义P90是为实现职业培训目标而编写的,供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时使用的材料的总和。(大教材、小教材)职业培训教材的特点P901、充分体现职业岗位活动的特点;112、充分体现职业培训教学活动的特点;(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互动、突出实践性)3、充分体现直观性、灵活性的特点。职业培训教材与学科性教材的关系P91一、相同点:1、都具有教材的一些基本特征,如都是知识、技能的载体。2、两种教材的基本表现形式存在着一致性,如书本形式、多媒体软件等。二、不同点:主要体现在内容方面。1、职业培训教材的内容更加突出职业活动和岗位工作的技能目标要求,强调理论知识为技能培养服务,不强调理论知识体系的连贯性和完整性。2、学科性教材更加突出知识传授的目标要求,非常强调理论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职业培训教材与培训课程的关系P91培训教材是培训课程的基本要素之一,是依据培训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设计、开发的,是培训课程内容和形式的具体化。培训教材开发工作的基本方法P891、通过分析培训项目、课程及其培训对象的特点,分析并把握教材应该具备的特点。2、通过分析职业培训教材成功案例,借鉴职业培训教材开发的有效方法。3、积极参与职业教材的开发实践活动,广泛搜集、积累素材。培训教材开发基础性工作的内容P95-961、培训需求的调查工作;12以劳动力市场为依托,开展各种调查工作,增强社会职业需求调查的针对性。做好培训市场调查:培训资源分布情况;培训需求的数量规模;行业领域专业发展,学员的职业发展。2、其他基础性工作;信息的分析、归类和存档;提出教材开发初步建议;提供教材开发人员名单;提供新职业、新技术的发展动向;提供培训教材开发的成功案例;参与并配合教材开发的相关工作。培训教材开发信息搜集工作的基本原则P971、与培训目标相符的原则;2、实事求是的原则;3、系统性原则;4、经济实用原则正确了解课程内容的主要方法P941、了解培训课程设置的主要目标;(知识性目标,能力性目标,思想性目标)2、了解培训课程内容的范围顺序;3、了解培训课程需要的教学组织形式;4、了解课程需要的时间。了解培训对象P941、了解培训对象的基本状况(来源、工作背景、工作经历、年龄结构、学历结构、专业结构、理论知识、技能程度);132、了解培训对象的个性特点(心理动机、思维方式、学习特点、学习风格)搜集相关信息的主要渠道和方法P951、及时分析研究企业领导意图、企业发展规划、计划和培训规划,争取参加企业领导层研究和决策生产、经营、科研工作的重要会议,了解相关信息,为教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2、深入企业生产、经营、科研第一线,及时了解搜集各方面迫切需要的解决的问题,征求各方面的意见;3、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搜集、了解国内外同类型先进企业教材开发的信息和开发经验。4、常用的搜集信息的方法有:观察法、询问法、问卷法、量表法、检索法、交换法;信息分类的方法有按对象分类、按主体分类、按形式分类、按来源分类、按信息内容分类、按通用分类表分类;信息整理应注意鉴别方法、选择方法、核实方法、分析方法、编写方法的运用。第五章企业培训教学工作企业培训教学工作定义P109企业培训教学是为提高就业能力、岗位工作能力和岗位转换能力而对劳者实施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培养和训练活动企业培训教学工作特点(与科学性教学相比)P1091、教学的实践性;2、教学培养目标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