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8世纪的中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并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产生奠定了基础;同时代的欧洲掀起启蒙运动,为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启蒙思想成为人们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武器。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在反封建方面有何相似之处?在性质、地位、对社会转型所起的作用有何差异?结合各自所处的社会状况,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分析】相同点:二者都对封建君主专制进行了批判,都提出了一些改造封建社会的主张。不同点:①性质、地位:中国的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提倡注重实际,具有初步的民主色彩,但未明确提出建立新的社会制度,也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所以它没有成为当时思想界的主流,性质上不属于资产阶级思想,本质上仍属于封建思想范围。欧洲启蒙运动批判封建制度,并为之设立了一套政治方案,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17、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流,性质上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并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作了思想舆论准备,推动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②影响: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起了一定的冲击作用,对后来的辛亥革命只起到一定的影响,但无法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在推动社会变革方面所产生的作用是有限的;欧洲启蒙运动则为北美独立革命、法国大革命作了充分的思想动员,极大地推动了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并推动了后来亚洲的民族民主运动。产生差异的原因①政治条件:中国封建制度虽然衰落,但封建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封建统治仍十分稳固,还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而西方以进入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封建统治风雨飘摇,资产阶级力量空前壮大。②经济条件:明清之际封建自然经济仍占主导地位,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而欧洲重商主义和殖民掠夺政策加速了资本主义手工工场的发展。③文化条件:明清之际理学和心学成为官方哲学,八股取士和大兴文字狱使中国封建传统文化仍占统治地位;欧洲的文艺复兴使资产阶级文化迅速传播,为启蒙运动奠定基础。④根本原因:17、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程度比中国高。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礼记·表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孔子教导弟子说:“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通“智”)矣。”弟子问如何事鬼神,孔子回答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荀子说:“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商朝到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4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4分)变化:从崇拜鬼神到重视人事、人的价值。(或者人的作用的提高和神的作用的降低)(4分)原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水利工程的修建,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人们征服自然、认识自然的水平提高;奴隶、平民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加速了商朝、西周的灭亡,人民群众在政权更替过程中作用加大。总之,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推动了中国思想观念的变化。(4分)材料二中国古代人文主义文化的特点是宗教观念淡薄,由此也产生了另外一个弊病,由于它对神不那么崇拜,因此对人就十分重视,并演发为对皇帝的迷信,给专制主义,即王权主义的形成创造了条件。可以说,“王权主义”是人文主义的曲折反映。(2)材料二提到的“王权主义”的思想在战国、西汉时期有较大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各举一例说明,(4分)并简述各自产生的政治背景。(4分)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政治背景:频繁的战争导致了集权、独裁,促进了君主专制的形成。(4分)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政治背景: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需要。(4分)材料三“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是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者半醒状态。这层纱幕是由信仰、幻想和幼稚的偏见织成的,透过它向外看,世界和历史都罩上了一层奇怪的色彩。人类只是作为一个种族、民族、党派、家族或社团的一员--只是通过某些一般的范畴,而意识到自己。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3)材料三中的“一层奇怪的色彩”是指什么?(2分)“一层共同的纱幕”又是指什么?(2分)为什么“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4分)“一层奇怪的色彩”是指人文主义,(2分)“一层共同的纱幕”是指封建神学,(2分)因为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反对封建神学的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4分)(4)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价人文主义的历史作用。(8分)积极作用:推动了思想、文学、艺术、科学、教育以及经济的发展。(4分)消极作用:对人文主义的过分推崇,导致了中国古代专制主义的产生,造成了文艺复兴运动个人私欲的膨胀、泛滥和社会混乱。(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