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1.原因:1)中原人口的大量南迁;2)南方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3)南方蕴涵着发展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4)统治者的重视;5)政治中心的南迁;6)南方人民的辛勤劳动。2.过程(表现)1)魏晋南北朝:南方得到开发2)中唐以后:逐渐超过北方。3)北宋:依靠东南财富力量立国;4)南宋: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经济中心。3.影响:文化重心南移,江浙地区成为人才密布区。课标要求:•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手工业就是指依靠手工劳动、使用简单的工具进行小规模的生产活动。•自新石器时代开始,手工业才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生产门类。•它包括金属冶炼业、纺织业,还有陶瓷业等。一、金属冶炼业•1、青铜器:商周时期,技术成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2、铁器: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领域的使用,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二、纺织业•1、丝织业:中国发明丝织技术;“丝国”;汉代丝绸远销亚、欧;“丝绸之路”。•2、棉纺织业:宋末元初,兴起;黄道婆推广先进的棉纺织技术;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结合棉花的种植范围扩大与棉纺织业的发展,你对农业和手工业的关系有何认识?•农业是手工业的基础,手工业反作用于农业。三、制瓷业•中国是瓷器的故乡。•东汉:青瓷•南北朝:白瓷•唐代:瓷器成为日常生活用品;瓷器开始大量出口•宋代:江西景德镇成为“瓷都”•元明清:彩瓷四、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及其特点经营形态经营方式产品流通方式作用官营手工业政府直接经营、集中的大作坊生产武器军用品和官府贵族生活用品不在市场流通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条件;有利于手工业技艺的提高私营(民营)手工业民间私人自主经营、小作坊、雇佣劳动民间消费的产品在市场流通孕育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家庭手工业个体农户的副业活动供自己消费和交纳赋税的产品剩余部分出售稳定小农经济,但技术落后,生产分散,妨碍市场发育官府为什么要经营、控制手工业?•许多手工业部门主要生产武器或奢侈品,官府控制手工业是为了保证国防需要和满足贵族的生活需要;•垄断重要手工业可以独占高额的利润;•古代中国以农立国,官府经营和控制手工业,有利于推行重农抑商政策,加强中央集权。【合作探究1】结合古代手工业发展谈谈中国古代手工业有哪些特征?•(1)建立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之上(农业的补充与从属);•(2)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3)手工业生产部门不断增多,劳动分工越来越细;•(4)生产技术不断进步;•(5)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在明清出现手工工场;•(6)经济重心南移与手工业生产布局成相应变化;•(7)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远销海外。P20,阅读与思考:世代传习制度•(1)列举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官营手工业、民(私)营手工业、家庭(田庄)手工业。•(2)中国古代为什么会出现手工业世代传习的特点?•官府的立法保护及对手工业者的干涉;手工业市场狭小,手工业劳动者为防止技术竞争而采取自卫措施.•(3)说说它对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什么影响?•手工业成品往往因此保证了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但行业之间相互隔绝,使新技术难以推广;•同时因技术传承的封闭性,往往导致失传,最终妨碍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材料二: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一文中,热情洋溢地为春秋以来30多位著名的商人立传。他肯定追求富裕是人的本性,“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学而俱欲者也。”赞扬商人的智慧和经营艺术,总结了经商的经验和原则,如“人弃我取,我取我与”等。他提出“善者因之,其次利导之,其次教悔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也之争”,强烈反对政府与民争利。•请回答:•(4)根据所学知识说明司马迁时代,官府是怎样“与民争利”的?(2分)•汉武帝时代,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官方,由政府垄断。•(5)结合时代背景,说说《史记·货殖列传》的可贵之处。(2分)•在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的汉代,司马迁敢于通过《史记·货殖列传》为商人立传,总结经商的规律,抨击政府的政策,这充分体现出司马迁在编写过程中,注重现实,捍卫真理,不畏权贵,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2分)(言之有理均可得分)四、行会制度•封建时代,城市商人或手工业者所建旨在保护本行业及内部成员的一种制度。•在商品经济有了一定发展时,为了调整同业关系,解决同业矛盾,保护同行利益,协调与政府的关系,同业或相关行业联合起采组成行会,这种行会带有地域和行业两重性。•行会产生于隋唐。到了宋代,行会组织更加发展。明清以后,行会进一步发展到会馆、公所。组织也更为严密,订有行规、业规、帮规等制度,形成一种垄断势力。清末期日益衰落。•行会制度的建立,在初期有它一定的积极意义与进步作用,保护了城市手工业的存在与发展。但因其本身带有封建垄断性,当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后,又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五、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的特点•材科一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8分)官营手工业衰落;家庭手工业开始面向市场;民营手工业发展迅速;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业作坊产生(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1.(2010年浙江)下列是从古诗“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中读出的信息,其中错误的是•A.农民生活艰辛•B.土地兼并严重•C.农副产品进入流通领域•D.小农业和小手工业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