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六章外汇管理及其效率分析第一节外汇直接管制及其效率分析一、外汇直接管制的含义外汇直接管制是指国家通过法律、法令、条例等形式,对外汇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汇入和汇出、本国货币与外国货币的兑换方式及兑换比价说进行的限制。二、外汇管制的主要原因1、短期冲击因素实际性冲击、货币性冲击以及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心理预期的改变所产生的投机型冲击。2、宏观经济因素一种是为了保证原有政策能够发挥预期效力;另一种是政府被迫采取直接管制措施以避免危机。3、微观经济因素通过限制外汇兑换和产品进口以促进价格改革的逐步推进;发展中国家通过外汇管制来保护民族工业;通过外汇管制来解决外汇短缺问题。三、外汇管制的主要内容1.货币兑换管制是指在外汇市场上用本国货币购买(兑换)某种外国货币,或用某种外国货币购买(兑换)本国货币的限制。主要是针对国际收支中不同账户的兑换条件进行限制,它是外汇管制的基础。货币兑换管制的反面是货币自由兑换。2.外汇资金收入和运用管理外汇资金收入,是指贸易出口、非贸易出口和资金输入引起的外汇收入。外汇资金运用管理,是指经济主体不具备自由使用外汇的资格,也不持有大量外汇,只有在与贸易和非贸易活动有关的进口付汇和资本输出时才能使用外汇。3.汇率种类的管理汇率种类管理是指实现单一汇率、或双重汇率、或多重汇率。一国实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汇率称为复汇率。双重汇率和多重汇率都属于复汇率范畴。复汇率按其适用对象可分为经常账户汇率(贸易及非贸易汇率)和资本账户汇率(金融汇率);复汇率按其表现形式有公开和隐蔽两种。隐蔽复汇率如影子汇率。公开的复汇率:是指政府明确公布对不同交易所适用的不同汇率。隐蔽的复汇率,其表现形式包括:①对出口按商品类别给予不同的财政补贴(或税收减免),或者对进口按类别课以不同的附加税,都将导致不同的实际汇率;②采用影子汇率(是指附加在不同种类进出口商品之后的一个不同的折算系数);③对不同企业或不同的出口商品实行不同的收汇留成比例(有多少留成比例,实际上就有多少种汇率)。四、外汇直接管制的效率分析直接管制作为一种行政措施,其效率存在极大的争议。在相当多的情况下,行政与制度调节就解决某一特定需要时显得十分有力,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也十分明显。一般认为,长时期的直接管制会造成各种扭曲,进而影响到一国经济的活力。ABEFGCSSDDOHI外汇数量汇率图4-8外汇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1.外汇兑换管制的经济效应分析经济租金负面效应:寻租所产生的资源浪费及社会福利损失导致外汇黑市等非法现象不利于一国国内经济的长远发展会对国际间经济交往产生不良影响。(1)积极影响①维持一定数量国际储备②隔绝来源于外国冲击③达到商业政策的目的;④实现财政目的。(2)消极影响:①管制成本较高②扭曲价格;③不公平竞争。2.复汇率制度的经济效应分析五、外汇直接管制政策的评价第一,直接管制政策是开放经济实现内外均衡目标的政策搭配中经常采用的措施;第二,直接管制政策具有很多弊端,且实行直接管制政策的时间越长,它对经济的影响也就越大;第三,从长远来看,逐步减少直接管制政策市发展的方向。第二节汇率制度选择及其效率分析一、汇率制度的概念及基本类型1.概念所谓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2.基本类型按照传统汇率变动的方式,汇率制度主要分为两大类型:固定汇率制度:是指政府用行政或法律手段选择一个基本参照物,并确定、公布和维持本国货币与该单位参照物之间的固定比价(或称法定比价或法定汇率)。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水平完全由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决定、政府对汇率变动不施加任何指令或者行政性的干预。从历史上看,固定汇率制又分为两种类型: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固定汇率制度此时两国货币间的金平价为铸币平价(由两国货币所具有的黄金量所决定),而黄金输送点则保证了现实汇率的相对稳定。黄金输出点是外汇汇率波动的上限,黄金输入点是外汇汇率波动的下限。(为什么?)①金本位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主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下的固定汇率制度。此时两国货币间的金平价为法定平价(由两国货币所代表的黄金量所决定)。这一法定平价是人为规定的,并且在经济形势发生较大变化时可以进行调整。因此这种汇率制度实际上是一种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称为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AdjustablePeggingSystem)。②纸币流通条件下的固定汇率制度一般认为,固定汇率制是从19世纪中末期金本位制实行以来,一直持续到1973年;1973年以后,世界主要工业国实行的是浮动汇率制。1973年后,仍然有些国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却并不规定金平价。1.按政府是否干预可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自由浮动:又称清洁浮动,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不加任何干预,完全听任汇率随市场供求的变动而自由涨落。管理浮动:又称肮脏浮动,指货币当局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以使汇率朝着有利于本国经济发展的方向浮动(目前各主要工业国都是实行管理浮动)。浮动汇率制度2.按汇率浮动的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指一国货币不与其他国家的货币发生固定联系,而是单独根据外汇市场的供求情况进行浮动。联合浮动:又称“共同浮动”或“集体浮动”,是指一些参加经济联合体的国家,在联合体内的成员国之间实行固定汇率,而对联合体之外的非成员国货币则实行共升共降的浮动汇率。钉住浮动:将本国货币与某一种或某几种货币挂钩,采取钉住的办法,随被钉住货币的汇率变动而浮动。表4-11981-1998年间各国(地区)汇率制度选择情况(二)汇率制度类型的新划分传统的汇率制度的分类存在较大缺陷,主要表现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各成员国所汇报的汇率制度类型往往名不符实,或者说并未能准确地反映其汇率制度的实际内容。亚种金融危机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加强了对成员国汇率制度安排问题的研究、监督和指导。199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汇率制度进行了重新分类。表4-22001年各国(地区)汇率制度选择情况①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制度,是指一国不发行自己的货币,而是使用他国货币作为本国惟一法定货币;或者一个货币联盟中,各成员国使用共同的法定货币。②货币局制度,是指货币当局作出明确的、法律上的承诺,以一固定的汇率在本国(地区)货币与一指定外币间进行兑换,并且对本国货币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制度。③传统的固定钉住汇率制度,是指一国将其货币以一固定的汇率钉住某一外国货币或外国货币篮子,汇率在1%的狭窄区间内波动。④钉住水平带的钉住汇率制度,其与第三类汇率制度的区别在于,波动的幅度宽于1%的区间。⑤爬行钉住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可以做经常地、小幅度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一国货币当局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对汇率不时进行小幅调整;或根据多指标对汇率进行小幅调整。⑥爬行带内浮动汇率制度(汇率目标区制),是指一国货币汇率保持在围绕中心汇率的波动区间内,但该中心汇率以固定的、事先宣布的值,或根据多指标,不时地进行调整。※“蜜月效应”和“离婚效应”⑦不事先宣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货币当局在外汇市场进行积极干预以影响汇率,但不事先承诺或宣布汇率的轨迹。⑧单独浮动汇率制度,则指本国货币汇率由市场决定,货币当局偶尔进行干预,这种干预旨在缓和汇率的波动,防止不适当的波动,而不是设定汇率的水平。蜜月效应与离婚效应在交易者认为目标区可信的情况下,当汇率的变动逐渐接近目标区边缘时,交易者将会预期汇率很快将作反向调整,重新趋近于中心汇率:目标区下的市场汇率围绕着中心汇率上下变动,当离开中心汇率至一定程度后便会自发向之趋近,这一情形宛如热恋中的情侣短暂分离一段时间后便会尽可能地抗拒进一步的分离,急于寻求重新相聚,所以称之为“蜜月效应”,如图所示。当由于经济基本面向某一方向的变动程度很大并且已表现为长期的趋势,市场交易者普遍预期汇率目标区的中心汇率将作较大的调整时,此时汇率目标区不再具有普遍的可信性。此时,投机发生,市场汇率变动将不再倾向于中心汇率。相反,两种力量的较量使此时的汇率变动非常剧烈,而且一般超过了浮动汇率制下的正常汇率变动程度。与前面的分析相对应,称之为“离婚效应。由理论分析,我们可以将上述八种汇率制度归纳为三种类型:完全固定汇率制度、自由浮动汇率制度和中间汇率制度,其中固定汇率制度包括新分类法中的前两种,自由浮动汇率制度仅指新分类法中的第八种,而中间汇率制度则包括了新分类法中的第三至第七种。中间汇率制度的一个共同特点是,都是在政府控制下,汇率在一个或大或小的范围内变化,它们之间没有质的区别。我国汇率制度发展简介(1)1949年1月-1952年底这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在该阶段,我国的外汇牌价是依据人民币对内、对外购买力的变化情况,参照进出口商品理论比价和国内外的生活物价指数确定的。(2)1953年-1972年人民币汇率坚持稳定的方针,在原定汇率的基础上,参照各国政府公布的汇率,只有在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发生升(贬)值时,才作相应调整。由于在此阶段资本主义国家的货币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汇率不常变动,因此人民币汇率亦保持稳定,实质上实行固定汇率制度。(3)1973年-1980年(实行“一篮子货币”盯住汇率制度)1973年3月,西方国家货币纷纷实行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在固定汇率时期已确定的汇价水平的基础上,按“一篮子货币”原则,确定对西方国家货币的汇价,即选择我国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中经常使用的若干种货币,按其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权重,根据这些货币在国际市场的升降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为适应改革开放的需要,调动各企事业单位的创汇积极性,我国从1979年开始实行外汇留成制度,国家给予创汇单位一定的使用外汇的权利,即外汇额度留成,按规定可用于进口。随着外汇留成办法的实施,有些单位保有留成外汇,但其本身暂不需要进口,从而留成外汇处于闲置状态;而另外某些单位,急需进口,而又缺少外汇。为调剂外汇额度的余缺,中国银行于1980年10月开办了外汇调剂与额度借贷业务,从而形成了外汇调剂市场与外汇调剂价。外汇调剂价高于官方牌价。(4)1981年-1984年(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贸易外汇结算价定为1美元=2.53元人民币另加10%的利润,即1美元=2.8元人民币左右,直至1984年底停止使用,中间未进行过调整。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5)1985年-1993年底(实行以美元为基准的有限弹性汇率制)1985年1月1日,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的使用,贸易收支与非贸易收支均按官方牌价结算。贸易内部结算价虽然与官方牌价并轨,但调剂外汇市场仍然存在,实际上除官方牌价外,仍存在一个调剂外汇价。在此期间,官方牌价实际根据全国出口商品平均换汇成本的变化而不断调整,随着国内物价的逐步放开,出口商品换汇成本的逐步提高,人民币对外汇价也不断下调。(6)1994年以后1994年1月1日,政府宣布执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实行汇率并轨,即把调剂外汇市场的汇价与官方牌价合二为一,保留一个汇价。汇率并轨后,人民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外汇调剂市场发展成为外汇银行间外汇市场,外汇银行将买入和卖出的外汇差额,按中央银行的余额规定在外汇市场上自由挂牌交易,人民币汇率由市场供求关系确定,形成人民币市场汇率,取消了人民币官方汇率,中央银行参与外汇买卖以干预外汇波动的幅度。外汇市场上的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稳定,对外经济运行平稳,汇率稳中有升。2005年7月21日,中国对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人民币汇率不再盯住单一美元,而是选择若干种主要货币组成一个货币揽子,同时参考一揽子货币计算人民币多

1 / 1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