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成果总结报告1、改革的背景和思路如今资讯互联、科技的发达,正在影响着社会的文化生态和生活环境,传统工艺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新时代生活的变迁改变着人们的生活环境和习俗。而新兴科技工艺产业的高速发展,引发传统工艺在材料、工艺、品种、观念、功能等方面新的诉求。我国优秀传统工艺的传承与振兴,正步入关键的时期,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振兴传统工艺,被明确写入国家“十三五”规划中,这是国家文化复兴的战略。因此,传统工艺产业亟待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当前高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传统教学,已越来越难应对行业升级对人才实践及创新创业的要求,工艺美术专业如何深化专业教学的瓶颈问题研究,如何充实和完善教学体系,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探索出工艺美术专业切合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和育人模式。本成果以2007年成立中国美术学院陶瓷与工艺美术系为基础,全面启动专业链状工作坊建设和教学改革。十年来,成果依托一批省部级教学改革项目、国家社科和艺术基金,以文化创意为引擎,以专业链工作坊建设为核心,以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以师资混合队伍建设为根本,以优势资源集聚为支撑,形成专业能力升级,环环链接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模式。创建了“活化传统工艺,聚焦东方美学,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理念,构建了四个专业的方向链、核心课程链、工作坊平台链“三链”系统贯穿的专业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组建了陶瓷、玻璃、首饰、漆艺、基础、跨界、社会名企、国际名校8个专业工作坊平台。使工艺美术的人才培养从以“术业专攻型为中心”转向以“博专兼顾型为中心”。依据创作、材料、理论三个维度的分点探索,深耕“三横四纵”式研究教学方法。建构了工艺美术课程体系的“三贯融通”,实现了教学逻辑贯通、专业融合贯通、理论实践结合贯通,活化了产教研融合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持续优化专业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古今通、艺理通、品学通、中外通”素养的工艺美术人才,取得了显著成果成效。(1)学生获奖成绩突出。成果实施后获全国美术作品展览铜奖(本领域最高奖)、优秀奖等3项,其他国家级奖131余项,教育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毕业生自主创业成果丰硕,毕业生设计制作的青瓷茶具被G20峰会夫人团选用为茶歇用具,李克强总理视察浙江期间曾参观我院毕业生工作坊。(2)国际学术影响辐射面广。在2017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艺术设计学科排名第一。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杭州国际当代陶艺双年展、杭州国际当代玻璃艺术展、杭州当代国际首饰与金属艺术三年展、亚洲当代陶艺交流展。在举办国际工作坊教学研讨20余次,为国际教科文组织国际陶艺学会团体会员单位。(3)构建共享示范平台。实验工作坊获批国家级艺术造型实验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4)传统工艺活化成果丰硕。践行国家振兴传统工艺计划,服务产业转型升级,利用工作坊教学平台,实施国家非遗研修项目,近三年培育工艺创新人才本科300人、非遗传承人120人。该成果核心内容,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实践,辐射到全国大多数艺术类院校,对同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主要解决的教学问题:(1)如何修复工艺美术教学存在理论与技艺的脱节。通过理论与技艺相融合的课程群建设,促进艺术、设计面对工艺、材料实操相糅合,克服设计不落地现象。(2)如何破解工艺美术教学专业实验实践平台缺少共享的短板。通过“三链”系统贯穿的专业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建设,挖掘材料和工艺的实验建构设计思路,展开创作设计的系统实验,强化过程研习,弥补工艺技能不足。(3)如何消除工艺美术教学师资队伍学缘结构单一性的弊端。开设国际教学工作坊,开拓国际视野,实施手工艺术前沿研究和创新设计,激活创造思维,建设混合师资团队。(4)如何解决工艺美术教学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产业升级的脱位。通过国家非遗进校园,实施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的多元汇通,对接服务传统工艺产业的转型升级。2、改革的主要举措在“活化传统工艺,聚焦东方美学”思想指导下,聚焦工艺美术创新创意人才的培养目标,深入展开人才培养知识系统多维的探索实践。分别从顶层设计、课程链、人才培养模式、师资混合团队、人才培养途径5个方面进行深度分析研究。(1)实施了顶层设计,突出三种“能力”,强化三个“贯通”围绕工艺美术创新创意型人才培养目标,通过“形为一体、神为一脉”的系统化设计和校内外优势资源整合,突出学生艺术应用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艺术教育体系上的逻辑贯通、专业上的融合贯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贯通,修复工艺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脱节及知识的碎片化。(2)建设了材料工艺实验教学知识模块核心的课程链2007年学校重组陶瓷与工艺美术系后,大力推进专业实验室建设,打造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的课程链。2009年,以陶瓷首饰省级精品课程建设为抓手,构建新型教学目标,2010年,团队聚焦陶瓷手工器皿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实行材料、工艺的实验建构设计思想的教学实践,受到社会同行关注好评。(3)建立了专业链状工作坊人才培养新模式按照集聚资源、搭建平台的改革思路,2007年首创陶瓷艺术设计、玻璃艺术设计工作坊后,以陶瓷艺术与工艺美术热成型实验室建设启用为契机,相继创建了首饰工作坊、漆艺工作坊、基础工作坊、跨界工作坊和暑期名企工作坊、海外名校工作坊等,实施专业链状工作坊人才培养新模式。有效整合理论与实践、课内与课外,基础与专业、专业与跨界,衔接工艺美术专业工作坊教学内容,破解工艺美术专业课程教学与学科科研平台缺少衔接的瓶颈,支撑工艺美术创新创意型人才的培养。(4)组建了动态导师专业师资的混合团队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强化专业师资建设。以在岗专职教师为主导师,外聘民间名师为技术导师,外聘国际名师为学术导师,搭建陶瓷、玻璃、首饰、漆艺四个专业方向动态化混合导师团队,熔炼师资队伍,植入外聘国际名师,创建国际工作坊教学,先后聘请澳大利亚国立大学JanetDeBoos、RichardWhiteley,日本东京艺大岛田文雄教授、慕尼黑美术学院KarenPontoppidan教授、日籍陶艺家安田猛等。工艺美术创作方法类课程,采用多元化教学团队,消除工艺美术专业课程知识结构单一的弊端,有效开展工艺创新教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5)构建了科艺融通型人才培养的新途径开掘工艺美术人才多元融通培养的新路径,以承办文化部非遗研修班为契机,破解高校教学与社会行业的脱节。在定点代表性非遗传承人来源地建构教学基地,利用院校工艺美术科班制与社会行业师徒制的优势,培养工艺美术新型人才,提升学科专业服务社会和产业升级的能力。3、主要创新点针对教学根源问题,持续打磨教学思想。从广度、深度、高度的不同视角,对教学方法、教学体系、师资队伍进行分项系统研究,凝结创新点。成果通过“形为一体、神为一脉”的系统设计和长达十年的持续改革实践,形成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特色和创新:(1)创建了“三横四纵”的教学新方法为修复工艺美术专业理论与技能的脱节及知识碎片化,实施艺术教育体系上的逻辑贯通、专业上的融合贯通、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贯通,凝结为“三横四纵”的教学新方法(如图1所示);以“创作、材料、理论为三横”,以“研究、搜集、实验、成果为四纵”的教学研究方法论为引领,依据专业工艺知识结构,创建专业链工作坊,制定实验教学新方法,改变以往“以术业专攻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构建了工艺美术专业课程链。图1专业链状工作坊“三横四纵”式研究教学方法结构图(2)构建了工艺美术专业“三链”系统贯穿的教学新体系整合校内外教学科研和产业资源,按照“博专兼顾型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消除专业隔离的弊端,构筑了工艺规范和实操教学的系统工程,创建了基础、专业、专业方向、跨界、名企和海外名校等有机组成的专业链工作坊,四个专业的方向链、核心课程链、工作坊平台链“三链”系统贯穿的专业链状工作坊教学体系(如图2所示)。探索了有效的专业链工作坊育人模式,提升了工艺美术创新创意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图2专业链状工作坊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图(3)打造了多元动态的工艺美术专业混合型的师资新队伍以学生基础能力为起点、实践能力为核心、创新能力为重点、综合能力为特色,创建了在岗专职教师为主导师、外聘民间名师为技术导师、外聘国际名师为学术导师的三方融通混合型师资团队,通过平台搭建、资源集聚、机制创新、优势互补,促进了师资队伍建设的整体水平,提升了教师教学科研能力,保障了专业链工作坊教学的有效开展。4、成果的推广应用效果成果实施以来,在学生创作获奖、国内国际专业学术影响力、媒体关注度、师资队伍、产业升级的作用、人才培养受益面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该成果特色鲜明,教学理念站位高远,教学水平国内领先。(1)学生获奖成绩突出、自主创业能力成效显著。近五年学生获省级创新项目30余项,国家级4项,学生创作在国家级专业展览中成绩位列前茅,获国家级专业类奖100余项,其中获得全国美展和陶瓷艺术设计展最高奖5项(全国同类专业最高)。毕业生设计制作的青瓷茶具被G20峰会夫人团选用为茶歇用具,李克强总理视察浙江期间曾参观我院毕业生工作坊。(2)成果辐射国内国际院校、形成重要影响。在2017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艺术设计学科全国排名第一。实验工作坊获批国家级艺术造型实验示范中心和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室。团队组织主办全国四大工艺美术领域专业领军展览,与国内同类专业高校113所、国外高校53所联动,影响广泛。特别是创办“中国当代青年陶艺家作品双年展”已有十届。近5年接待中央美术学院、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等院校到访交流900余人;举办国际工作坊教学研讨20余次。专业链状工作坊的工艺美术创新创意型人才培养的有效实践,辐射到全国大多数艺术类院校,对同类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3)受到媒体赞誉、师资队伍建设明显提升。《艺术教育》杂志二次专题报道团队培养人才心得,以《学院工艺与工匠精神》为题,阐述的工艺美术育人观和教学改革举措。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2位专家担任中国美协会艺委会要职,2位国际教科文组织陶艺协会委员,2位教师任全国美展评委,1位韩国国际陶艺双年展评委。1位省级优秀教师,1位省级五个一批人才。3位省级学科带头人。获省级精品课程2门和省级重点专业,编辑出版《现代玻璃艺术教学》《玻璃造型艺术教程》《陶瓷创意设计》等教材专著3部,在《新美术》《美术观察》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论文十余篇。(4)聚焦产业升级、人才培养受益面广。成果实施以来,培养学生累计达1250多人,其中陶瓷、玻璃、首饰、漆艺四个工艺美术类专业方向学生650余人,学校其他专业学生400余人,校外高级研修200余人。与诺贝尔陶瓷集团、龙泉市政府等市校及单位已签订的战略合作,与江苏宜兴政府联合举办“紫砂艺术高级研修班”等,利用工作坊教学平台,实施国家非遗研修项目,近三年培育工艺创新人才400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