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整理】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目录专题报告之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4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4二、土地资源及其特点...8三、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10四、土地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21五、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途径...23专题报告之二: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研究...24一、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类型...24二、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总体特征...25四、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分区与利用模式...27五、北京市土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效益与对策分析...28专题报告之三: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其生态环境影响研究...29一、前言...29二、北京市土地生态环境分区分类与现状特征...29三、北京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及对土地生态环境变化影响...36四、北京市土地生态环境治理规划分区...39专题报告之四:北京市城镇体系用地规划研究...41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41二、城镇体系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44三、城镇体系用地发展规划...46四、实施规划的措施和建议...53专题报告之五:北京市土地供需分析...54一、土地资源现状及潜力分析...54二、人口预测...55三、土地需求量预测...56四、土地供需分析...58专题报告之六:北京市各类建设占用耕地和控制指标协调衔接报告...59一、协调衔接指导思想和原则...59二、建设用地占用耕地指标的确定...59三、协调衔接情况分析...60四、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协调衔接...60北京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专题报告之一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土地是人类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所必须依赖的物质基础。土地是一种稀缺的资源,必须对其进行合理分配和科学管理,以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要求。北京是我们伟大祖国的首都,全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北京人多地少,经济发达,土地需求量大,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尤显重要。本专题分析北京市土地利用现状,旨在揭示其土地资源利用特点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寻求合理利用土地的途径,为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提供依据。一、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及基本情况北京市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隅,四周与河北省、天津市相邻。地理坐标为北纬39°38′至41°51′,东径115°25′至117°30′,东西宽160公里、南北长170公里左右,东南距渤海约150公里。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全市总土地面积16422.78平方公里(折合2463.42万亩)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0.17%。全市辖18个县区,城区有东城、西城、崇文、宣武4个区;近郊有朝阳、丰台、石景山、海淀4个区;远郊有门头沟、房山、通州、顺义4个区,以及大兴、昌平、平谷、密云、怀柔、延庆6个县。2、地形、地貌条件北京地处华北平原向西北黄土高原、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西部和北部系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山地面积约占全市土地面积的2/3;东南部为平原,面积约占1/3。海拔高度从东南部的10米上升到西北部的2000多米。市中心海拔43.71米。北京地貌类型多样,可分为山地、丘陵和台地、平原三种类型。多样的地貌类型不仅对农业用地产生影响,而且对工业、交通、城镇及农村居民点用地也产生重要影响。①山地:面积为9070.99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55.22%。分布于西北部,是新构造运动上升区,经外力长期侵蚀切割的起伏山峦。海拔大于800米的中山带,山高坡陡,土层较厚,肥力较高,水分状况较好,是本市许多一级河流发源地,大部分地区适宜发展林业生产;海拔小于800米的中山带,山高坡陡,土层较薄,植被以灌丛、灌草丛为主,水分状况较差,水土流失严重,宜发展牧业。②丘陵和台地:面积为408.81平方公里,仅占总土地面积的2.48%,分布于山地和平原交接部位。丘陵轮廓清晰,主要分布在房山山前,南口—小汤山前,庙城山前及刘斌堡一带。一般海拔150—300米,相对高度小于200米。北山山前丘陵坡度较缓,自然状况较好,利于林木果树生长。西山则坡度较大,植被自然恢复能力较弱。丘陵地目前已大部分开发利用。缓坡旱作,阴坡植林,土薄干旱地区则生长草丛;台地主要分布在大灰厂,长辛店,南口东部,南尚乐和韩庄附近。一般海拔100米以下,相对高度20—50米。这里耕层浅,含水层薄,严重缺水,土地利用宜旱作,种植旱粮、果树或实行果旱间作。③平原:面积为6808.91平方公里,占总土地面积的41.45%,集中分布于中部和东南部。北京东南部平原属华北平原的一部分,主要由永定河、潮白河、大清河、蓟运河和北运河洪积、冲积作用形成的。海拔一般小于100米,最低点仅为8米,坡度在3—5度以下,是目前城市建设及农业用地集中地区。3、气候条件北京市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表现为“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冬季干燥寒冷。”本市年平均气温为11—12℃,年≥10℃的积温值平原地区在4100℃以上,中山区不足2900℃。无霜期平原地区190—195天,长城以北无霜期比平原区约少一个月。本市年日照时数为2084—2873小时,日照百分比为60—65%,年总辐射为468.16—568.48千焦/平方厘米(112—136千卡/平方厘米),作物光能利用率只有0.5%左右,与光能利用率上限6.13%的光合潜力相比尚有一定的潜力可挖。本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70—660毫米,高于全国同纬度其他地区,但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山区降水量大于平原区,4—9月份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90%以上。另外,本市灾害性天气较多,这些对农业用地结构和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4、水文条件①地表水北京市地表水以河流为主。全市大小河流200余条,分属于海河流域的五大水系,即大清河、永定河、北运河、潮白河及蓟运河等。河流流向多自西北向东南,在天津市注入渤海。本市地表水年径流量为25.99亿立方米,平均产流量为15.47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只占全国平均产水量27.08万立方米/年平方公里的57%,可见北京是个缺水区。加之北京经济发达,人口密集,需水量很大,所以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在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时必须重点考虑。此外,本市地表水利用率还不到20%,水库等水利工程只能控制山区面积的75%,西山区和北山区的山前地带地表水尚未得到控制,平原面积的40%甚至一半以上处于自由状态,因此地表水的利用仍具有一定的潜力。②地下水北京市地下水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补给。据统计,本市多年平均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29.21亿立方米,其中山区为15.85亿立方米,平原为3.36亿立方米。多雨年份可达33亿立方米以上,少雨年份则小于20亿立方米。但可开采的地下水量约23亿立方米左右,从地域分布看,山前地区第四纪松散物质有较厚的堆积,而且经砾石、卵石和粗砂为主,地表水容易入渗,地下水比较丰富。近郊区因生活、工业及灌溉用水大,地下水连年超采,局部甚至出现“漏斗区”,成为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重要限制因素。总体来看,本市一次性天然水资源年平均总量为55.21亿立方米,扣除地下水和地表水计算雨中的重复量13.21亿立方米,实际全市水资源总量为42亿立方米。人均占有量38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量的15%,而且局部水质污染严重。如何合理地开发利用水资源对提高土地生产力有重要意义。5、土壤条件土壤是土地资源的重要组成要素,也是植物生长的基础。土壤条件对农业土地利用结构、方式及布局有深刻影响。北京土壤类型多样,主要有:①山地草甸土:总面积为5.26平方公里,约占全市土壤总面积的0.038%。分布在海拔1800—1900米以上的中山顶部。肥力较高,土层中厚,草本植被茂密,适于放牧。②山地棕壤:总面积为1303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面积的9.45%。分布在中山800—1800米之间。土层较厚,多为30—60厘米,呈微酸性反应,孔隙状况好,腐殖质厚,肥力较高,宜于林木生长。③褐土:总面积为8911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64.65%。分布的海拔约30—800米。根据碳酸钙淋溶程度可分为山地淋溶褐土、山地粗骨褐土、普通褐土、碳酸盐褐土、褐土性土及潮褐土等亚类,以山地淋溶褐土为主。山地淋溶褐土呈微酸至中性反应,有机质含量为2—4%。土层厚度及质地因受母质、地形、植被及人为因素影响而各不相同,因此土地利用时应因地制宜。④潮土:总面积1918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的13.82%,多分布在冲积平原、山区河谷平原、一级阶地或冲积扇扇缘地区。主要在本市的东南部,是北京平原土壤面积最大的一个土类。土壤形成直接受地下水的作用,有机质、氮素及速效磷含量较低,呈微酸性反应。为全市灌溉水平最高,产量较高的土壤。⑤沼泽土:面积很小,仅有2.14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地0.013%,主要在洼地积水地区零星分布。表土呈微碱性,有机质含量多为1.2—2.3%,开发利用的关键是稳定水位,种植水生植物如芦苇、莲藕、蕉白等,也可结合养鱼。排水条件好的地区可种植水稻。⑥水稻土:面积为52.47平方公里,占全市土壤面积的0.38%,为在潮土、盐潮土、湿潮土或者沼泽土地区种植水稻条件下形成的。⑦风砂土:由冲积、风积两种作用形成。主要分布在永定河、潮白河两岸。有机质多在0.2—0.6%,肥力水平很低,仅能生长耐旱耐沙植被,在开发利用时应确保生态环境的稳定。6、植被条件北京市的植被种类组成较复杂,群落类型多样,以各类次生植物群落占优势。植被分布既表现出一定的垂直分异规律,因残存的原生群落与多种多样的次生群落,森林群落与灌丛草甸镶嵌,又显得零乱破碎。主要植被类型为属于森林植被针叶林和阔叶林草本植被的山地灌丛和灌草丛、山顶杂草草甸。①针叶林:北京山区的针叶林主要是暖温带温性针叶林,以油松林和侧柏林为主。油松林在山区分布较广,主要分布在海拔1300以下的阴坡和半阴坡,是山区绿化、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侧柏林广泛分布于北京低山海拔800米以下干旱的阳坡及半阳坡,是本市低山阳坡绿化的重要树种。②落叶阔叶林北京市落叶阔叶林类型较多,主要有栎林、树林、杨桦林等群系和群系组。栎林是北京山区落叶林的典型代表,主要从辽东栎林、槲栎林和栓皮栎林为主,分布较为广泛。杨桦林主要分布在延庆、门头沟、密云等县区的深山区。③山地灌丛和灌草丛山地灌丛是各类森林群落在人类长期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下群落消退而形成的次生植物,主要分布在低山阴坡和中山阴坡、阳坡。山地灌草丛主要分布于山区接近居民点低山和丘陵区,面积广大。④山地草甸主要分布在东灵山、百花山海拔1000米以上的林间隙地,面积较小,种类丰富,主要有苔草、银背凤毛菊、草地草熟禾、地榆、金蓬花等,是山区的天然牧场。(二)社会经济条件土地利用既受自然条件的制约,还受社会经济条件的重要影响。自然条件决定了土地资源具有多宜性,社会经济条件往往决定了土地利用的方向、结构、规模、布局及途径。1、人口和劳动力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①人口的数量及其分布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及其空间分布对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重大影响。首先,土地面积是有限的,在一定的土地面积范围内,人口越多,人均土地数量越少,人地矛盾越尖锐;其次,人口素质的不同往往导致了在土地利用观念、土地利用方式与途径等方面的差异,决定了土地利用结构的不同;第三,从空间分布来看,人口密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往往土地利用率和集约度都较高,且多以非农建设用地为主。相反,人口密度较低的地区则土地的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且多以农业用地为主。根据1997年统计资料,北京市常往户籍人以1085.5万人口,其中非农业人口722.7万人,占总人口的66.6%;农业人口362.8万人,占总人口的33.4%。人口密度为644人/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0.15公顷(2.3亩)。人口的非农业比重高和人口密度大表明北京市城镇化水平高、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小、对土地利用集约化有较高的要求。从空间分布看,北京城区人口为244.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2.5%,人口密度为27797人/平方公里;近郊区人口为401.6万人,占全市的37%,人口密度3123人/平方公里;远郊平原区人口为164.7万人,占全市的15.2%,人口密度575人/平方公里;远郊半山区155.4万人,占14.

1 / 5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